圖窮匕見的故事

圖窮匕見的故事1

圖窮匕見的主人公是誰?

圖窮匕見的故事

圖窮匕見的主人公是荊軻

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荊軻的簡介:

荊軻(?~公元前227年):姜姓,慶氏(古時“荊”音似“慶”)。戰國末期衛國人,中國戰國時期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受燕太子丹之託入刺秦王,因爲被夏無且的藥囊擊中,被秦王拔劍所殺,秦王殺他時連刺八下才停手,行刺失敗被殺。

圖窮匕見的典故: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後,又向燕國進軍。爲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扭轉局勢。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爲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爲他準備了兩樣秦王急於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願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這兩樣東西分別放

在匣子裏。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圖的最裏面。此外,還爲荊軻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武陽。臨行時,太子丹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高漸離爲他們彈奏了《易水寒》。

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咸陽宮內隆重接見。荊軻捧着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武陽捧着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後面。

秦武陽在上臺階時,緊張得雙手顫抖,臉色變白。荊軻趕緊作了解釋,並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武陽手裏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着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但是,荊軻並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劍自衛,卻又一時拔不出來。於是兩人繞着柱子轉。衛兵因沒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袋抽打荊軻,並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後,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兵殺死。

圖窮匕見的故事2

這則成語出自《戰國策·燕策三》。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荊軻是衛國人,喜歡讀書和劍術。他在衛國未能得到重用,便獨自一個人來到了燕國。

這時,秦國的國君正是秦王政,他一心統一中原,不斷地向各國進攻。燕國的太子丹原來被押在秦國做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併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城池和大片土地,就尋找機會逃回了燕國,冥思苦想要爲燕國報仇。然而,燕國弱小,根本不可能敵過秦國,在與手下反覆商量之後,太子丹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的身上。

荊軻來到燕國之後,結識了燕國的隱士田光。聽說太子丹願以全部家產爲代價,蒐羅一個能刺殺秦王的人,田光便把荊軻推薦給了太子丹。

太子丹和荊軻一見如故,便把他留在門下待爲上賓,把自己的飯食酒菜給他吃,把自己華麗的衣服給他穿,就連自己的馬車也給他坐,希望他可以幫助自己。

荊軻十分感動。

不久,秦國的軍隊攻破了趙國的都城,俘虜了趙國的國君,然後再揮師北上,直逼燕國。

太子丹十分焦急,他找到荊軻說:“是出發的時候了。現在唯一的計策就是讓您扮成燕國的使者,去咸陽拜見秦王,設法接近他,然後刺死他。”

荊軻說:“我早就等着這一天了!只是我去秦國,手裏沒有讓秦王感興趣的東西,怎麼能接近他呢?我已經打聽好了,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我要是把督亢地圖獻給他,他一定會親自接見我。”

太子丹說:“好!我這就叫人把地圖送來。”

荊軻沉吟了一下,又說:“爲了保險起見,我還需要一樣東西。”

太子丹問:“什麼東西?”

荊軻說:“樊於期的人頭。”

太子丹有些爲難,他說:“樊將軍在最困難的時候來投靠我,我怎麼能爲了報仇而殺他呢?”

樊於期是秦國的大將,因得罪了秦王而逃到燕國,被太子丹留下來。秦王政殺了他的全家並以千斤金、萬戶侯的重賞,徵他的頭顱。

荊軻知道太子丹不忍心殺樊於期,就自己去找樊於期,對他說:“我有一個主意,既可以幫助將軍報仇,又可以使燕國免去滅國之禍。”

樊於期問:“什麼主意?”

荊軻說:“我決定去刺殺秦王,可是缺少一份見面禮。我知道秦王正在懸賞捉拿你,如果我可以帶着你的人頭去見他,他一定會接見我。”

樊於期說:“我日夜痛苦難以解脫的心事,今天終於可以託付給先生了!”說完,竟拔劍自殺了!

太子丹花重金爲荊軻準備了一把鋒利無比的匕首,並且叫工匠在匕首上塗上劇毒,誰要是被這把匕首劃破一個小小的傷口,馬上就會氣絕身亡。太子丹還爲荊軻找了一個叫秦舞陽的勇士,充當他的助手,希望他們二人合作成功,一舉刺死秦王。

在易水河邊,太子丹爲荊軻送行。當時,天很冷,風很大,太子丹特意穿上了一套白色的衣服。面對這樣的情景,荊軻悲壯地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意思是說:風聲蕭瑟啊,易水寒冷,壯士這一走啊,就不會再回來了!

之後,彼此灑淚相別。

荊軻和秦舞陽來到了秦國,他們用重金賄賂了秦王的寵臣蒙嘉,蒙嘉便把他們求和的意圖告訴給了秦王。秦王一聽,非常高興,當即答應在咸陽宮裏接見荊軻。

那天,荊軻手捧裝有樊於期頭顱的盒子走在前邊,後邊跟着手捧地圖的秦舞陽。荊軻視死如歸,從容不迫;可是,秦舞陽一走上宮殿的臺階,腿就不自覺地抖動起來,看見秦王正注視着他,連臉色都變了。

荊軻察覺到了秦舞陽的膽怯,就主動向秦王解釋說:“我們從偏遠的燕國來,從未見過大王的威儀,今天見了,難免有些緊張,請大王原諒。”

秦王說:“那好吧,你一個人上來就行了。”

荊軻從秦舞陽的手裏接過地圖,和木盒一起送到秦王面前,秦王打開木盒,裏邊果然是樊於期的人頭。於是,他又讓荊軻展開地圖,把督亢的地方指給他看。荊軻一邊慢慢將圖打開,一邊向秦王介紹情況。當地圖全部展開的時候,荊軻一把抓起事先卷在裏面的匕首,猛地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驚,身體向後一轉,荊軻的匕首刺空了。他抓住秦王的袖子再刺,不想用力過大,袖子給扯了下來。秦王向外跑,可荊軻已追了上來,無奈,秦王只好繞着宮殿的銅柱跑,荊軻緊緊相逼,二人走馬燈似的圍着銅柱旋轉。

秦王的衛士沒得到秦王的命令,不敢上殿,只能眼睜睜地在臺階下看着,而秦王只顧逃命,哪裏還能想到下令呢?幸虧秦王的一個御醫急中生智,把自己手裏的藥袋子向荊軻擲去,荊軻用手去擋的工夫,秦王抽出了寶劍,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倒在地上,用力把匕首向秦王擲去,秦王一閃,匕首緊貼他的耳朵飛過,擊中了旁邊的銅柱。

秦王一連砍了荊軻八劍,荊軻知道大事告敗,大笑一聲,罵道:“你這個暴君,大事沒有成功,是因爲我想活捉你,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秦王的侍衛衝上殿來,亂刀殺死了荊軻,而臺下的秦舞陽早就被武士們殺掉了。

【注音】tú qióng bǐ shǒu xiàn

【典故】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戰國策·燕策三》

【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原形畢露

【結構】緊縮式

【相近詞】圖窮匕見

【押韻詞】管窺蛙見、千喚萬喚、光明燦爛、花腿閒漢、成千累萬、齊眉舉案、漚沫槿豔、光惡不善、人多語亂、愁腸寸斷、......

【年代】古代

【歇後語】荊軻刺秦王

英語】therealintentionisrevealedintheend

【德語】jswahreAbsichthatsichamEndeenthüllt

【成語故事】戰國末年,燕國太子丹物色荊軻與秦舞陽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於期的人頭及燕國的地圖讓荊軻他們進獻給秦王,秦王十分高興。荊軻展開燕國地圖,露出鋒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劍抵抗,衛兵乘機上前殺了荊軻

【示例】這次談判雙方針鋒相對,已到了圖窮匕首見的最後階段了。

圖窮匕見的故事3

圖窮匕見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故事源自戰國的秦始皇與荊軻。

成語出處和典故

《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故事介紹

戰國末期,秦國實力強盛,攻滅了韓、趙兩國後,又向燕國進軍。爲此,燕太子丹決定派人去行刺秦王,以扭轉局勢。

太子丹物色到一位勇士,名叫荊軻。他擅長劍術,是行刺秦王的最好人選。爲了使荊軻能接近秦王,特地爲他準備了兩樣秦王急於想獲得的東西:一是從秦國叛逃到燕國的將領樊於期的頭顱,二是燕國督亢地區(今河北涿縣東)的地圖,表示燕國願將這塊地方獻給秦國。這兩樣東西分別放在匣子裏。行刺秦王的匕首,就放在卷着的地圖的最裏面。此外,還爲荊軻配了一名助手,此人叫秦武陽。臨行時,太子丹和荊軻的好友高漸離身穿喪服,將荊軻送到易水邊。高漸離爲他們彈奏了《易水寒》。

秦王得知燕國派人來獻兩樣他最需要的東西,非常高興。在都城咸陽宮內隆重接見。荊軻捧着裝有樊於期頭顱的匣子走在前面,秦武陽捧着裝有地圖的匣子跟在後面。

秦武陽在上臺階時,緊張得雙手顫抖,臉色變白。荊軻趕緊作了解釋,並按秦王的要求,接過秦武陽手裏裝有地圖的匣子,當場打開,取出地圖,雙手捧給秦王。秦王慢慢展開卷着的地圖,細細觀看。快展到盡頭時,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荊軻見匕首露現,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舉起匕首便刺。

但是,荊軻並未刺中秦王。秦王急忙拔劍自衛,卻又一時拔不出來。於是兩人繞着柱子轉。衛兵因沒有秦王命令,不敢擅自上前。

就在這緊張的時刻,秦王的侍臣突然將醫袋抽打荊軻,並提醒秦王把劍推到背後拔出。秦王頓時醒悟過來,迅速拔出劍來,一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後,將匕首投向秦王。結果未中,被擁上來的衛兵殺死。

宋仁宗趙禎,是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真宗子。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於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爲皇太子,賜名趙禎,1023年即帝位,時年13歲。仁宗在位42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仁宗早年生活在養母劉太后陰影之下。關於趙禎的身世,有一種至今流傳的說法,這就是“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主人公的傳奇經歷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清末成書的小說《三俠五義》稱劉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時懷孕,爲了爭當正宮娘娘,劉妃工於心計,將李氏所生之子換成了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污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將李妃打入冷宮,而將劉妃立爲皇后。後來,天怒人怨,劉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嬰在經過波折後被立爲太子,並登上皇位,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幫助下,仁宗得知真相,並與已雙目失明的李妃相認,而已升爲皇太后的劉氏則畏罪自縊而死。

自宋朝以來,由於小說、戲劇等各種爲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的演繹,仁宗生母之謎日益鮮活生動,備受世人關注。儘管歷朝歷代增加、刪改了不少或虛假或真實的內容,而且,戲曲和小說中情節也不盡相同。然而,這一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大案,仁宗究竟是真宗後劉氏之子,還是妃子李氏親生,無論是小說,還是戲曲,幾乎衆口一辭,認定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劉皇后之子。

事實也大體如此,李氏本是劉後做妃子時的侍女,莊重寡言,後來被真宗看中,成爲後宮嬪妃之一。在李妃之前,真宗后妃曾經生過5個男孩,都先後夭折。此時真宗正憂心如焚,處於無人繼承皇位的難堪之中。李氏後來產下一個男嬰,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仁宗趙禎還未來得及睜開眼睛記住自己親生母親的容顏,便在父皇真宗的默許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劉氏據爲己子,由劉氏和楊淑妃一起撫養。生母李氏懾於劉後的權勢,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別人奪去,卻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滿情緒,否則不僅會危害自身,也會給親生兒子帶來災難。

乾興元年,13歲的仁宗即位,劉氏以皇太后身份垂簾聽政,權傾朝野。據可靠資料記載,真宗病危時,惟一不放心的就是自己年幼的兒子,生怕皇位落入他人之手。他最後一次在寢殿召見了大臣們,宰相丁謂代表文武百官在真宗面前信誓旦旦地作出承諾,皇太子聰明睿智,已經作好了繼承大統的準備,臣等定會盡力輔佐。更何況有皇后居中裁決軍國大事,天下太平,四方歸服,臣等若敢有異議,便是危害江山社稷,罪當萬死。

這實際上是向真宗保證將全力輔佐新皇帝,決不容許有廢立之心。真宗當時已經不能說話,只是點頭微笑,表示滿意。事實上,真宗晚年,劉皇后的權勢越來越大,基本上控制了朝政,再加上宰相丁謂等人的附和,因而真宗的擔心並非毫無道理。真宗留下遺詔,要“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相當於讓劉後掌握了最高權力。

圖窮匕見的故事4

【注音】tú qióng bǐ xiàn

【出處】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戰國策·燕策三》

【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原形畢露

【結構】緊縮式

【相近詞】東窗事發、原形畢露

【反義詞】顯而易見

【押韻詞】風雲變幻、無根無絆、直抒己見、源源不斷、隨隨便便、獸心人面、內憂外患、追風掣電、休兵罷戰、斷髮請戰、......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戰國末年,燕國太子丹物色荊軻與秦舞陽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於期的人頭及燕國的地圖讓荊軻他們進獻給秦王,秦王十分高興。荊軻展開燕國地圖,露出鋒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劍抵抗,衛兵乘機上前殺了荊軻

【示例】不意先生乃蓄別抱,圖窮匕見,爰有斯言。 葉聖陶《一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