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鬆要怎麼喝

曼鬆怎麼喝

曼鬆要怎麼喝

曼鬆貢茶,味尤甘甜、茶氣醇厚、清香四溢,被譽爲茶中極品。曼鬆貢茶最大的特點是甜潤。一口曼鬆貢茶,醇香甘甜,口感圓潤,茶氣極強,只需喝一點,身體就會發熱,是其它茶山遠遠比不上的,無愧於“皇家的味道”。

據傳,明成化年間,當時的地方官員上貢,選遍六大茶山各寨之茶,最後發現曼鬆茶色香味俱全,且用開水沖泡後“站立不倒”,很有蘊意,於是託朝臣進貢給當時的憲宗皇帝。憲宗皇帝品後讚不絕口,指定曼鬆茶爲皇家貢茶。延續到清朝,曼鬆茶一直都是皇室專用的貢茶。

曼鬆貢茶區位於勐臘縣象明彝族鄉,共有3片:曼鬆的王子山、背陰山,還有一處是靠近曼臘的一個傣族寨子茶園。時至今日,皇家貢茶的古茶樹已經不多了,“站立不倒”的製茶技術也沒有傳承下來。但是,曼鬆茶“高香甘醇”的古韻尚存,儘管每年春茶產量有限,但慕名而來的茶客還是絡繹不絕,進山車輛擠滿了進入村寨的山路。

流行曼鬆貢茶的“正山”概念,最早源於“曼鬆貢茶正山”

這還得從曼鬆“王子山”的兩個傳說說起。一個傳說爲:清康熙年間,吳三桂剿滅南明李定國,南明家族逃散時,一位16歲少年在家僕幫助下,避開官兵追殺,逃往曼鬆投靠貢茶王之孫。貢茶王的孫子一家爲掩護該少年,對外謊稱其是“患怪病的義子”,舉家遷往四家寨避難。這位少年死後,貢茶王之孫才向曼鬆人公開該少年是南明王朱由榔的王子,並帶村人將其埋在山頂,還爲王子墳挖了防護溝,此山便被稱爲“王子山”。

但當地一些自稱對曼鬆歷史很瞭解的人,卻又對“王子山”的另一個傳說津津樂道:“王子山”掩埋的“王子”,極有可能就是南詔王子。他們認爲,南詔國王從始祖細努邏到最後一代舜化止,前後經歷165年,歷十餘代王。

南詔國統治範圍廣及今雲南全境和貴州、四川、西藏的部分地區,甚至包括越南、緬甸的部分地區,必然派出使臣管轄各地。曼鬆所在的象明彝族鄉,不屬於南詔統治時期最邊遠的地區。導致南詔覆滅的鄭買嗣(南詔權臣),從通海、元江一帶發兵,南詔王子逃難的路線應該是從景東、普洱到倚邦,順河谷南逃至曼鬆。

從姓氏演變的角度看,南詔王室本姓蒙。亡國後,分別改姓左和羅(與“倮”同音)。而曼鬆絕大部分是香堂人,以羅姓、李姓居多。李姓在南詔時爲官宦人家,一直與蒙姓皇族通婚。因此,南詔王子逃到曼鬆,無論是地理通道還是族緣關係,也都比較合理。埋在王子山上的“王子”究竟是誰,恐怕一時難以考證了。

“王子”的傳說說明“曼鬆貢茶”歷史十分悠久。以“王子山”爲代表的曼鬆茶史,不僅僅始於明清,至少可上溯至南詔(唐朝)時期,因爲那時已有“土貢”。

歲月的'時光不斷向前延伸。到了明朝,曼鬆茶被確定爲貢茶後,明王朝爲保證曼鬆茶的品質,任命倚邦人葉氏爲土司,負責“曼鬆站立貢茶”的生產加工。葉氏又任命曼鬆寨頭人李氏具體負責該項事務。李氏通過幾年努力,將“站立貢茶”發展到令人滿意的規模。因此,李氏得到了“貢茶王”的名號。

據清朝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記載,從雍正十三年(1735年)起,曹當齋入主倚邦,成爲倚邦土千總(曹當齋以後爲土把總),曼鬆茶仍被指定爲皇家的專茶,曼鬆貢茶步入輝煌。每年茶葉萌芽時,曼鬆頭人受命採辦貢茶,貢茶分爲芽茶、蕊茶、女兒茶。採辦期間,所有商人不得入山,曼鬆茶園正式成爲“皇家茶園”(貢茶園)。

清代末期,由於貢茶任務太重,約300擔(皇室的100擔,和其它各級官吏索要的200擔),茶農把大多數茶樹砍掉、燒掉,並逃難他鄉,再也沒有回到曼鬆村。

如今,當年嚴格意義上的曼鬆貢茶,一百年的古茶樹不超過一百棵,每年產量極少,在普洱中是頂級精品。

掩映在鬱鬱蔥蔥羣山中的曼鬆古茶園,各種野草旺盛生長,各種野花每年都在王子墳周邊盛開搖曳,顯得有些荒涼。在王子山和背陰山的古茶園裏,茶馬古道靜靜通向遠方,昔日的山間鈴響和馬蹄聲已成爲昨天的故事。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近年來,當地的有識之士在象明彝族鄉黨委、政府的引導下,精選曼鬆古茶樹遺種,以原生態的方式稀植茶樹,栽種了面積不菲的曼鬆茶。曼鬆人的生活正在被茶文化的甦醒悄悄改變着,明天的曼鬆,將煥發出勃勃生機。

曼鬆貢茶,不僅是一段令人迴腸蕩氣的古老傳說,更是象明茶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是悠久的茶歲月中書寫出的厚重歷史。

口感特點

水溫90度,一泡洗,第二泡浸潤30秒,茶湯一出,即聞到一股不同尋常的香氣,細膩但頑強,不似通常普洱生茶的蘭花香底,甚至都不像茶的香氣,它是野蜂蜜與早春山林裏的混生氣息。

茶湯入口很平淡!接着是峯迴路轉,茶湯是渾圓的,細緻的照顧了口腔的上、下、前端與深處,入口之後,自咽喉處,升騰上來甜感,與剛纔湯麪上聞到的甜感一致,而杯底,在稍涼之後,則表現出更爲濃郁的蜂蜜甜感。

第三泡至第六泡,均10秒左右出湯,重點來了,一般以這種泡法泡新的古樹茶,茶湯濃度的高峯通常出現在3—4泡,但是它的高峯,出現在第6泡,正當我試圖給它下一個定論:“淡而優雅,味清且正”八個字送給她時,再一次峯迴路轉,第六泡,依舊是十秒左右,湯感突然變得非常濃郁飽滿,是不可忽略的厚度,即使茶湯嚥下之後一分鐘內,口腔一直似若有物,她與許多古樹茶像雞湯一樣的柔軟感與包裹感又不同,是厚實、細密、綿柔、甜,是無法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