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筆記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瓦爾登湖》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篇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

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靜靜的書,一本寂寞的書,一本孤獨的書,是一本寂寞、恬靜、智慧的書。”它只適合在“寂寞和恬靜”時閱讀,靜靜地讀,讀得靜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瓦爾登湖》是屬於心靈的。

梭羅原是個要在人世有所作爲而不是個出世的人,然而在兩年多的湖邊生活後,他看破了“紅塵”,感到人世擾擾,榮華富貴,不過是一個人的貪婪,他要對之心平氣和,一無所求。當然,一個人從對人世有所求到無所求,這是一場艱難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觀照梭羅的這條起伏的心靈歷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這個豐富多彩的時代裏,要一個人對生活無所求,那是苛刻,但對“所求”多一些節制,則是理性。我們無法也無需戒絕自己對生活的“所求”,但同時是否也該有些出世的精神來面對這個不復簡單的世界?在越來越考究的生活中,心靈的羅盤仍固執地指向簡單和質樸。因此,斑斕的VCD節目和濃釅的咖啡之外,讀一讀《瓦爾登湖》,讓心沾染一點湖水的靜謐清涼,多一份恬淡與灑脫,少一分浮躁,其實已不是時髦,而是必需。

種豆、築屋、焙制面包,對大多數享受城市文明的人來說,都是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來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誰嚮往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來越緊張,自然生態環境日益萎縮的今天,有此夢想的人又能到何處實現呢?

書中,他描寫到,他的工具僅有一個斧頭,但他很快便造好了一座堅實得足以避風擋雨的小木屋。原來,找着住的地方,是那麼簡單。隨後,這間木屋的前後填充了他自種的蔬果地。原來,填飽肚子,是那麼簡單。再後,他不定期地用這些收成去和村民物物交換,原本空曠的屋子由此裝點得頗具姿彩。原來,構築起一個心靈的港灣,還是那麼簡單。

這一點,正是梭羅與陶淵明不相似的地方。陶淵明如此沉浸於對生活的幻境。他的清高孤傲,落落寡合,不是世間每一個人能夠企及的。但之我見,這其間,卻缺少一種源於心境底部的樸素與淡泊。而梭羅則不然,他明確自己簡樸的生活所需,並用自己的雙手卻爲自己儘可能簡單地創造出這些。從而騰出時間來,坐在湖畔,暢然呼吸,定神觀察,貼身傾聽,沉靜思考。老子便曾這樣說過,道,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或既是唯心,又是唯物。二者絕不可被人爲地割裂開來。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梭羅在瓦爾登湖畔居住的兩年又兩個月裏,僅用很少的時間憑藉自己的雙手維持生計,而將大部分時間用來接近自然、探索自然,最後使自己和自然融爲一體。梭羅面對着湖,眺望着湖,他思考,他沉思,由感性變爲理性。

縱觀閱讀全書的過程,梭羅在我的印象裏,已不再那般強調“避世”的概念。梭羅來到湖畔居住了兩年零兩個月餘兩天——他彷彿爲自己掐準了秒錶一般,準時告別。他能意識到自己何時不再需要繼續地沉寂,於是,“到時候了,可以走了。”一句“可以走了”,才使自始至終的湖畔生活統一地聯結成一片,而且句號完滿——還是那麼簡單,而沒有造作和僞飾,也沒有對生活的消極。而這恰是《瓦爾登湖》這部著作的本質、關鍵,以及可貴。

《瓦爾登湖》內容豐富,意義深遠,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瓦爾登湖》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梭羅對於瓦爾登湖的熱愛,對於小屋的熱愛,對於山林的熱愛,對於林中小動物的熱愛,對於大自然萬物的熱愛,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操!讀這部書時我經常嘗試着把自己放在梭羅的位置上,我感到在那時我才活得真誠,沒有了矯揉和造作,書中所有的事情都那麼自然,所謂的心靈淨化就是指這個吧!更讓人歎服的是,每次讀後都會有全新的感受,平淡的語句中涵藏着最深沉的哲思,很多地方必須得反覆讀才能體會得到其感情的豐厚!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裏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2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創作的散文集。靜謐的瓦爾登湖,晨曦的鳥鳴、花香、參天的巨樹,林間的松樹,樹葉間細碎、斑駁的陽光,一間躲藏起來的木屋,一個逃離塵囂的“隱士”,讓瓦爾登湖多了一道風景。在瓦爾登湖隱居的梭羅過着簡單、純樸的生活,他發現每年勞動6個星期就可以支付一年的生活費用,他就獲得大量的閒暇用於閱讀、寫作、思考、與大自然相處。他告訴人們,人生苦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瓦爾登湖”,要有一塊自我沉澱之地。梭羅的一生都是那樣簡單而純潔,如同他所深愛的瓦爾登湖一般,照出了一草一木和真實的世界。

梭羅通過《瓦爾登湖》,將自己的聲音傳遍了整個世界,直到今天,還有無數的人在繼續聆聽。瓦爾登湖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所向的,是我們心中一份瀟灑脫俗的寧靜,不被所謂的榮華富貴矇蔽,不隨波逐流,勇於堅持,堅守自己的本心。

現實生活的壓力與緊張,使我們每個人都套上了沉重的枷鎖。梭羅的世外桃源和簡約生活,可能也是多年以後我們的期盼,至少是內心深處的。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3

《穿越天空的心靈》讀書筆記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一本名叫《穿越天空的心靈》的書。書中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我。它講述了:主人公盛欣怡媽媽病逝後,沉浸在孤獨無依的恐懼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和“丸子軍團”的幾個“小丸子”成了朋友,受到“小丸子”們的影響,盛欣怡也開始接觸到以前幾乎都不敢碰的動漫,她迷上了宮崎駿的世界??那是讓心靈飛翔在天空之城的美好和純真,這是成長中的又一次跨越和進步。

這本書提到的大多數動漫作者是宮崎駿。宮崎駿的動漫主要是將夢想、環保、人生、生存融入其中。我其實也是宮崎駿的粉絲!前不久,我看了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故事奇特而有趣!在看的過程中,我不僅看到了宮崎駿在動漫裏的奇思妙想,還看見了宮崎駿在動漫中讓人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動漫在大人眼中幼稚而膚淺,看多了還會影響學習。其實,有些動漫幫助你勵志;有些動漫可以讓你想象力豐富;有些動漫可以培養你的幽默感??

書中提到了不少宮崎駿的作品,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風之谷》。故事描述了被污染的毒森林散發出陣陣毒氣,爲此人們不得不戴着防毒面具才能進入森林。人們認爲空中的毒氣源自於毒森林,所以他們想方設法要除去毒森林。後來人們才發現原來是毒森林吸收了地球上的毒氣,從而淨化了空氣!

讀到這裏,我不禁爲人類的愚蠢而感到憤怒!我想宮崎駿應該是反對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而在這裏告誡人們。現實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見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樣的環保標語。可大多數人還不是隨處扔垃圾,對樹木亂砍亂伐!現在每年就有十六億噸泥沙流入黃河,土地更是嚴重荒漠化。這些現象告訴了我們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

讀了《穿越天空的心靈》這本書,我真的感觸很深。我希望大人們能少反對看漫畫,因爲動漫也是一種學習!最後,我希望大家能夠當地球的小主人,讓我們的環保方面蒸蒸日上!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4

花了一個週末的時間,終於把這本枯燥的書看完了!

《瓦爾登湖》是作者亨利。梭羅寫得一本散文集,主要內容是作者遠離塵世的喧囂,在瓦爾登湖邊上的森林裏過了兩年與世無爭的生活。

通過作者描述的如何通過自己的勞動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如何與大自然相處,在沒有文明的生活中體會那種純粹的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時光。作者批判了現實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祿以及一切看似很重要的東西,實際上一切都是浮雲。拋開表象去看實質,我們大多數人追求的東西都是沒有意義的,而我們爲了追求這些沒有意義的東西卻舍掉了太多本該有的樂趣。作者用了絕大部分的篇幅來描寫了季節更替,山川湖水,飛鳥游魚等等自然現象,囉裏囉嗦說了很多很多,讓人看了很想睡覺。可能是因爲翻譯的原因,或者作者想表達的就是觀察大自然的種種、與大自然相處本身就是一種很享受的事情,而這種樂趣需要去體會了才知道。

也許是因爲我正處於作者批判的這樣一個社會中,自己也是這樣一個社會的產物,儘管我能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內心還是很抗拒的。我想我們每個人內心醜陋的一面不也是我們的真實狀態嗎,不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嗎?從達爾文的進化論來說,既然人類成爲了地球上表面上的統治者,那所有人類正在發生的行爲,所謂好的還是不好的,不也是進化的結果嗎?換言之,也是自然的結果。現在人類倡導的人和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動物等等也是自然的結果。作者所倡導的那樣一種生活方式是要人類都回歸到一種簡單原始的生活狀態去,這樣就會減少很多痛苦。的確,人生中的很多痛苦都是自尋苦惱,所謂變苦、行苦都是,只有苦苦—生老病死是無可奈何的苦。然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所有這些痛苦都是我們爲了追求所謂的功名利祿而付出的代價。如果我們寧願承受這樣的痛苦去追尋我們所想要的東西,我們承擔這個後果和代價去追求那些我們想要的結果,這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者所描述的和我所說的形成了兩種極端。一種是類似犬儒主義的拋去世間一切枷鎖迴歸自然的狀態,一種則是主動承受社會強加給我們的枷鎖去追求世俗眼光中的功名和財富。其實各有利弊。作者所說的那種生活可以讓個人昇華成一種哲學的範疇,然而這樣社會就不發展了,文明也不進步了。而我所說的那種生活狀態其實是如今大部分人正在承受的,雖然能獲得某些方面的滿足,然而卻要承受更大的痛苦以及心靈的折磨而不得解脫。

想到這裏,我突然想到我們所尊崇的各類主義,佛家,儒家,拜金主義等等。以前從來沒有好好想過自己需不需要尊崇一種主義,現在我想是時候好好了解一下儒家了。我想孔子的儒家思想真正是做到了中庸之道,在一個大的禮制的環境下不過分的追求自己的抱負。

《瓦爾登湖》這本書中其實作者也多處引用了孔子的話,這多多少少讓我有些吃驚!而且作者的意思中國人是自以爲是的,會不會是因爲作者知道20xx多年前的中國人就已經擁有了這樣的智慧,所以現在變得有些自以爲是了呢?又或者,作者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極端的生活方式的描述來喚醒現實生活中被矇蔽的我們呢?我因爲讀書比較少,所以不敢妄加評價。既然這麼多人推崇這本書,必然是有一定的道理吧?我還要多加修煉,多讀書,多學習,才能體會這本書中的奧妙所在。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5

二十歲的時候,我在北方一所大學的校外,租了間屋子,只爲每天可以像個正常學生樣,去學校裏聽老師講課。那時,我選擇了最渴望的中文系去學習。

租住的屋子,屋前栽植着幾棵大樹,有柿子樹,有柳樹,還有香樟樹。晨起的時候,便能聽見鳥雀在樹梢鳴叫個不停。很多個早晨,我都在清脆的鳥鳴聲中醒來,洗漱完畢後,便穿過一條筆直的水泥路,再拐過一條熱熱鬧鬧的小吃街,解決完早餐,然後到學校。

學校很大,到處栽植着松柏、合歡樹,還有桂樹。正值花期,這些紅花翠綠將校內一排排高聳的白色建築羣裝點的肅穆又雅靜。教學樓、宿舍樓、餐廳,以及那個尖頂的、寬敞的圖書館。我在教學樓裏聽老師講唐詩,講《紅與黑》,講文學批評,那些生動而形象的語言像天上的雨水灑向麥田樣有條不紊的澆灌在了我心田。這樣的好時光,宛若自己又回到了無憂無慮的中學時代。而那時,我已經因爲各類客觀的原因以及主觀的原因,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和同齡人截然不同的人生旅途——去遠方漂泊。然而在去遠方的路上,我無時無刻不在尋求一種迴歸。就抱着這種特別遺憾的心情,我去了漢大,成爲了一名旁聽生。可能因爲失去過,所以才倍感珍惜,記得那時,我每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每次上課的時候,我認真的捕捉着老師講的每一個字,思忖着他們說的每一句話,踊躍的說出他們提的每個問題,就是以這樣一種特別飽滿明亮的情緒,聽老師講屈原,講中國古代小說,講外國文學,講紅樓夢,講寫作,從大一的課程,聽到了大四。是真的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稍稍挽回些什麼,至少不要再那麼遺憾了。

除過上課、一日三餐,以及在學校裏散步外,我去的最多的地方,便是那個尖頂的、寬敞的圖書館。那個圖書館和許多大學的圖書館一樣——大,裏面滿架的書,堆了滿屋。便是在這裏,我借到了聶震寧先生主編的.文學叢書——《創意閱讀》。《創意閱讀》凝結了衆多作家的讀書體會,從我國的《詩經》、《史記》,到國外的《金薔薇》、《魚王》,而最打動的卻是一篇名爲《我與梭羅》的文章,這篇文章作者的名字叫葦岸。直到現在,我都無法忘懷的是,作者在文章的開頭說:“我第一次聽說這本書,是在1986年的冬天。當時詩人海子告訴我,他1986年讀的最好的書是《瓦爾登湖》。在此之前,我對梭羅和《瓦爾登湖》一無所知”。在這句話的指引下,我找到了《瓦爾登湖》,在認真閱讀的過程中,我被作者文辭的美妙,以及所闡述真理的的的確確,感染的無以復加——梭羅是個偉大的作家,而且是二十多年來,無論是語言表達,還是作者闡述的道理,亦或是文章描寫的內容,都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的作家,而《瓦爾登湖》自然而然的成爲了我最喜歡的書籍之一。

一個帶有村野氣息,然而卻淳樸自然內心懷揣着詩意的男子,在一個充滿朝氣的早晨,拿着炳斧子,來到了一片寂靜的湖泊邊,在湖泊周圍建立了一座木製房屋,他親手砍伐樹木,從鄰居處購買來廢棄的門窗以及木杆,並對這些材料加以改造,讓它們成爲房屋的一部分。他還在湖泊不遠處,開採出一塊空地,在空地上面種上土豆,糧食作物,爲了避免食物中一些營養成分的不足,他會在湖邊釣魚,會在外出遠遊的時候,隨手摘下路邊的果實充飢。他在書中談到,他一年只工作六個星期,便能維持一年的開支,而這樣的生活,他已經靠辛勤的勞作,維持了五年。在和瓦爾登湖爲伴的五年時光中,他在湖邊寂靜的生活、種豆,四處漫遊、思索,然後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看所聽所感,凝結爲一顆顆晶瑩剔透的文字,這便是在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位置的書籍——《瓦爾登湖》。他是在用自身的切身實踐,向置身的機器文明時代進行抗議。然而他並不提倡,看到這本書的讀者,效仿他的生活方式而活,也在哪片湖泊邊蓋個房子,在湖邊種地,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梭羅在書中談到,儘可能的每個人的生活越不同越好,他給讀者的建議是,只有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他的生命才真的有價值、有意義。因爲,那樣的活着,纔會感覺快樂,感覺自由,感覺到生命在悸動,感覺到一切朝氣蓬勃,而一味的跟風,一味的攀比,一味的模仿,將是對生命真諦最大的抹殺。我想,這是《瓦爾登湖》傳遞給讀者最重要的理念。而關於這樣的的理念,梭羅在書中闡述的非常多,譬如,梭羅在”經濟篇“中寫道:“有些人無窮無盡的憂患焦慮,成爲了一種幾乎醫治不好的疾病。我們又生就愛誇耀我們所做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卻有多少工作我們沒有做!要是我們病倒了,怎麼辦呢?我們多麼謹慎!決心不依照信仰而生活,我們儘可能的避免它,從早到晚警戒着,到夜晚違心的祈禱着,然後把自己交託給未定的運數。我們說,只能這樣子生活呵;可是從圓心可以畫出多少半徑來,就有多少種生活方式。””因爲我對某些事物有所偏愛,而又特別的重視我的自由,因爲我能吃苦,而又能獲得成功,我並不希望花掉我的時間來購買富麗的地毯,或別的講究的傢俱,或美味的食物,或希臘式的或哥特式屋頂。如果有人能毫無困難的得到這些,得到之後,更懂得如何利用他們,我還是讓他們去追求“。書中,這樣的段落比比皆是。梭羅寫下這本著作,是爲了在人們的腦門上挖上一扇窗,讓人們更加謹慎的思考自身的處境,思考自身的生活狀態,以便做出更科學更正確更有價值的人生選擇,是爲了喚醒人們心中沉睡的信念,讓人們有信仰的活着。沒有一個作家如此的關注生命的意義,生活的意義,這是我欽佩和喜愛梭羅最直接的原因。

而我喜歡梭羅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爲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自然主義者,他熱愛自然,他在教書的時候,會帶領孩子親身感受自然的一切,花草,禽獸,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裏,他的靈魂會踏實下來,安靜下來,愉悅下來,在整本書中,關於大自然的描寫,幾乎隨處可見,”不僅要觀看日出和黎明,如果可能,還要瞻仰大自然本身!多少個冬夏黎明,還在任何鄰居爲他們的事物奔波之前,我就外出幹我的事了“。勤勞踏實的梭羅在天未大亮的時候便興致勃勃的朝着自己的理想前進了。他砍樹建造木製結構的房屋,在湖邊居住,是典型的熱愛大自然的表現。在”湖“一篇中,梭羅寫道:”在溫和的黃昏中,我常坐在船里弄笛,看到鱸魚游泳在我周圍,好似我的笛音迷住了他們樣,而月光旅行在肋骨似的水波上,那上面還凌亂的散步着破碎的森林“。形象而生動的語言,將大自然的美景如畫般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是梭羅文字上的魅力。因爲熱愛自然,於是對奢侈不需要的身外之物非常排斥,包括精美的食物,精美的服飾,錦上添花的慈善工作,以及不真實的靈魂和品行。大自然是梭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浸透到了梭羅的血液當中,於是我們在閱讀《瓦爾登湖》整本書中,詩意無時無刻不在內心升騰。沒有更多的文學作品,能夠和《瓦爾登湖》相媲美,在閱讀的時候,將讀者的靈魂自然而然的淨化,使人心神澄明

他樸素,熱愛真理,敢於大膽實踐,以及無與倫比的文學天賦,都讓人喜愛不已。而因爲《瓦爾登湖》,我願意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6

梭羅的《瓦爾登湖》,有一種治癒的魔性,是一種來源於自然,又迴歸於自然的治癒能力。全書浸潤在一股簡單而又真實的氣氛之中,恬淡寧靜,讓人的心靈甘於沉寂,於無聲處體悟那種徜徉於山水竹木的詩遠情懷。

在他的筆下,瓦爾登湖彷彿擁有了生命,那座小木屋,不僅滿足了讀者的幻想,更爲我們營造了一個拷問心靈的場所,一個在物慾橫流時代裏的中流砥柱。梭羅生活在一個工業文明突飛猛進的時代裏,科技進步帶來的物質享受讓許多人都迷失了方向,甘願沉淪在城市裏,以犧牲自由和踐踏人與自然的平衡作爲代價的。作者敏銳地洞察到了這一弊端,並決定用自己的努力,去喚醒沉睡在人們心底的,尚未泯滅的良知,進而改變那種重物質,輕精神的浮誇世風,從而完成一個時代的救贖。

隱居避世可以說是一種逃避,一種對於現實宣泄不滿的表達方式。不同於五柳先生的桃源臥夢,籬菊養心,這種身處時代洪流之中,而無可奈何的無力感,深深刺痛了我的神經。五柳先生的避世是一種隱晦的入世,他無時無刻不想重回朝堂之上,爲了他的理想而堅持着,看似平淡的外表背後是一顆火熱的炎炎赤子之心。而梭羅則不同,他的遠離則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深深的絕望。這種莫名的痛苦無從言說,別人不懂,也不願意懂。他唯有向自然傾訴,像那一片蔚藍的,毫不參雜半點塵世渣滓,空明如洗,澄澈似練的瓦爾登湖傾訴,訴說着他那綿綿不絕,如泣如訴的動人回目。

遇見瓦爾登湖,是梭羅的夙願。別人稱他“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倒也是名副其實。在康科德的小木屋裏,他完成了他的超驗主義的實踐,在這種依山傍水的環境裏開始他的靈魂之旅。他相信自然是有靈性的,必然能夠讀懂他的心聲。到處是工業化氣息的城市裏,自然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人們爲了活着四處奔波,這一切讓他感到窒息,生髮出對於生的恐懼。爲此,他選擇遠離,選擇了犧牲優越,地位,以此來成全精神的完全解放。他曾經說過:“你走出了失望之域,又走進了絕望之鄉。只有我們醒着,黎明纔是黎明。”多麼貫徹人心的肺腑之言啊,這種蘇格拉底式的曠達與自信,鼓舞着一代代人勇敢追逐心靈的光明。

透過《瓦爾登湖》,梭羅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真實的幻境:寂靜,空靈,人與自然和諧相依。這不僅是對於現實的抗爭,對於未來的展望,更是作者爲人類所勾勒出來的一種理想的思考模式。人來自於自然,終歸於自然,必然要憑着一種皈依自然的勇氣,簡簡單單的生活,而不是苟延殘喘地浪費它的饋贈。他用他那細緻而又精微地筆觸講述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真實,並且自然。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7

讀書能使人靜下來,但這本書,只能先靜下來然後再讀。它不是小說,沒有引人入勝故事情節;它不是哲學著作,沒有嚴謹的邏輯順序;它不是專業理論,沒有讓人必須集中精神才能理解的種種專業術語。我覺得它就是是一本獨特的樸實的真誠的生活日記。剛開始的瑣碎讓我抓狂,然而抓狂過後,我獲得了極大的平靜享受。梭羅的文字有使人沉靜的力量,有使人緩慢上癮的魅力,甚至閱讀已不再是閱讀,而是與多年未見的老友面對面的對話交流。

有人說,《瓦爾登湖》是梭羅追求絕對自由的體現。而我沒看到什麼追求,只看到一個不被物質束縛、不被工作限制、不被情感羈絆,用豐富的精神世界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作支撐,隨心所欲的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強者;我只看到,簡單的生活,果真是觸手可及。

種豆,翻土,除草,自給自足;獨居湖畔,淨幾明窗,散步閱讀,親近自然,日子過得悠然自得;泛舟湖上,隨風飄蕩,半睡半醒,無所事事的心安理得。離羣索居,沒有塵世的紛擾;滿足於基本的生活所需,沒有慾望的糾纏;強大豐富的內心世界,沒有對人際交往的依賴。心放開了,心強大了,簡單的生活,自然就來了。

住處,不要求豪華氣派,能遮風避雨,能滿足基本的衣食起居就行;食物,不要求多麼精緻上檔次,天然無污染(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能填飽肚子就行;錢財,不要求什麼富可敵國有剩餘,能滿足基本飲食、穿衣需求即可。“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這是梭羅給我留下的最生動的印象,很具有中國風的儒者形象。而且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有不少地方引用了中國儒家經典的語句,令我甚是好奇。當然,在這裏只是提一下我的好奇,並不作深入的探究,畢竟功底遠遠不夠。

鄉情,親情,愛情,友情,家庭,身份,責任,別人說……我們深陷其中,難以自拔,總感覺生活受困的地方太多,細想想,這些受困,都是自己給予的,逼迫着自己爲別人而活。可是,是否想過,如果我們不爲自己而活,誰又會真正爲我們而活?有人會說,我們爲別人而活是因爲別人也在爲我們而活。那麼何不痛痛快快的,各自活成各自想要的樣子?你也許會認爲這是我自私的想法,但又有誰不自私?人生有限,生命只能活一次,我憑什麼要爲世間的你我他考慮那麼多,而不去嘗試其他可能,而不去真誠的面對自己,面對生活?我爲何非要跟着大衆跳入困惑的牢籠之中?與其虛僞的無私,我寧願選擇真誠的自私。

如果覺得生活複雜,生活勞累,那可能不是慾望過多,就是迷失了自我,在勞心費力的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再或者,是內心不夠強大,沒有勇氣抵擋寂寞孤獨,無法獨立行走於世間。因爲簡單的生活,本來就是觸手可及的,無需糾結。

讀罷此書,一首古詩文浮現言前,久久不散: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8

許久,許久未曾讀過書了。細數起來,大概有一年多吧,卻好似過了半個世紀。在思想的領域,一旦空曠,就覺得內心的荒涼,這也許是一種安全的缺失,內心的飢餓,靈魂的養分不足一般。

生活就像往常一樣,按部就班地上班工作,唯一的區別是自結婚以來,生活的起居不再像以前那樣只一個人,可以有獨坐的時間與空間;現在有許多的瑣事要處理,要生孩子,要看孩子,要爲生活費、人情費等等努力周旋。這看似簡單卻又繁瑣的細節,卻佔據了所有的時間,將獨自一人的那份孤獨與僻靜佔去了,把心靈放空與歸尋的空間奪去了,所以,很少去思考,去冥想,去表達,用文字的形式。

工作雖然在今年又上了一個臺階,但不能談爲事業。儘管事業本身不含創業與否,只在於個人在某個領域或空間有所建樹而已,但真說實話,還遠遠談不上。從主管單方面的工作到主抓全面,甚至還要兼及之前未曾涉獵的領域,對我而言,是一步並作兩步走,其艱難與困頓我自己很清楚。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不斷騷擾着生活甚至健康,多虧妻子的理解與容忍。所以要感恩,感恩生活於我,妻子於我,父母於我,朋友于我的愛與包容。這種平衡是上天給我最大的恩賜。

時至今日,工作上的表現可圈可點,儘管也有許多的瑕疵。很多時候,工作於我像是一種生命價值的表現,我也一直這麼認爲,並且努力去奮鬥。也有時候會困惑,這種價值的展現需要多大的付出,是否存在最大的必要,留着這個問題已經很久,很久了。其實這一年的空曠,是因爲孩子的降生。在孩子身上,你感覺光陰真就是光的速度,一晃眼就過去了,如今已經蹣跚學步,咿啞學語。從出生開始悄悄地成長,每一步變化都看在眼裏,都記錄在心裏,都是一種莫名的驚喜。這種驚喜是與生俱來的,發自肺腑的;是一種想脫口而出的快感;是生命付出的回報。細數着她第一次的吸吮,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坐立,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走步,第一聲爸爸、媽媽……這種生長的力量催化着我巨大的能量,給予我付出愛的火花與內心的喜悅,是任何工作甚至事業成就無法比擬的。

生活就像這生長的力量,有一種無形的東西在催促着我們努力前行,要麼生存,要麼傳承,要麼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可是當我們回過頭思想的時候,或許只是偶然,只是一次火花的閃現,沒有人,沒有外界的力量激化我們內心的尋究。

讀書真是一件靈性的活動。因爲讀書,才突然今天再書寫一段文字,關於生活與思想的文字,但並非唯一性。今天讀的《瓦爾登湖》,梭羅隱居的內心獨白,讀之有點轉,但真像之前獨自一人靜坐時的情景。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9

本書記錄了作者隱居瓦爾登湖畔,與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園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異歷程。它被稱爲“塑造讀者人生的25部首選經典”。是一本極爲優秀的人生哲理書。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動物和植物學知識,還能瞭解到更多的人文、地理和歷史知識。閱讀它,我們能在平凡與簡單中真切感受生活的意義與趣味,也更能感受寂靜之美。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0

曾國藩曾經說過:“看書猶如攻城略地,開拓土宇”。我非常喜歡這句話,認爲它非常形象,閱讀時獲取知識與攻城略地的成就一樣“過癮”。這是唯心的臆想與感受,在功利主義氾濫的時代總是顯得天真和幼稚,但或許正是這份天真與幼稚,我們才能讓精神的羽翼得以不斷豐滿,才能飛向有詩、有夢的遠方。

人們時常會在成功與失敗、得意與失意、清醒與茫然、希望與絕望中,糾纏、矛盾、掙扎。不管你此時是怎樣的狀態,如果你選擇閱讀,我認爲一本書總能給你帶來想要的心靈歸屬感。而我就選擇的就是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

19世紀的美國,經濟迅猛發展,拜金主義與享樂主義思潮氾濫,刺激着人們對財富瘋狂的追逐,工廠的濃煙取代了裊裊炊煙,高樓的聳立取代了鬱郁的森林,機器的轟鳴取代了婉轉的鳥鳴,身在當時的美國,大多數的人們的精神空間受到侵襲,緊接着就是精神城池的座座淪陷,但是面對這些,梭羅依然選擇“拒降”。他要徹底的擺脫無數的羈絆,他想要過他想象中的幸福的生活。1845年3月,梭羅借來一把斧頭,走進瓦爾登湖邊上的森林裏,開墾自己的田地,建造自己的房屋,這裏沒有工業社會的喧鬧,沒有現代社會的浮華,他與森林、飛鳥對話;他在船上釣魚、吹笛…他驕傲的宣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國王”。

梭羅用溫暖的文字記錄下他在瓦爾登湖長達兩年的時間裏的生活狀態、思想感悟與重塑自我的心路歷程,他說:“從瓦爾登湖的水波中可以測出自己的天性的深淺”。湖水就像一面鏡子,太多的人從中看到了自己被扭曲的本心,卻有太少的人能真正拂拭心境,放下束縛靈魂的東西。但是梭羅做到了,他在大自然中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博大,崇高與神聖。他用熱情的詩句歌頌“瓦爾登湖”他心中的“女神”,他的“情人他這樣說道:“這不是一場夢,卻用於裝飾一行詩,我不能更接近上帝與天堂,甚於我之生活在瓦爾登,飄過的風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她最深邃的僻隱處也高高的躺在我的思想中”。

我羨慕這樣的詩句,更羨慕沉浸在這詩境中的梭羅。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1

絕大多數人,即使是在這個相對自由的國家,僅僅由於無知和失誤,在生活中疲於應付各種自找的煩惱和多餘的勞役,乃至沒有餘力去採摘那些美好的人生果實。實際上,人每天奔波勞碌,根本沒有閒暇享受真正完整的生活。

人性最美好的品質就像水果表皮的白霜,只有通過最謹慎的處理才能得到保留。然而我們無論對待自己,還是對待他人,都不曾如此溫柔。

我自己的目光已經被閱歷磨的很尖銳。

你們不惜把自己累到生病,爲的只是能夠存下些許防病的錢財。

大多數人生活在無言的絕望中。所謂的委曲求全是積重難返的絕望。

智慧的特徵之一,就是不去做絕望的事。

什麼是真正的生活必需品和真正的生活方式?

沒有哪種思考或者做事的方式,無論它是多麼的古老,值得我們盲目地去跟從。今天每個人宣稱或者默認爲萬世不移的真理,到明天也許就被證明是謬誤。

最明智的人不曾從生活只能夠學到任何有絕對價值的知識。實際上,老年人並沒有非常重要的忠告可以給年輕人,他們自身的經驗很侷限,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可悲的失敗,而且都是各種個人原因造成,這他們肯定也知道。

人的能力從未得到測量,我們也不能依照任何先例來判斷他能做些什麼,因爲他做過的事情實在是太少了。

如果說我有什麼懊悔的話,那就是懊悔我自己太過循規蹈矩。從前我真是鬼迷心竅了,怎麼會表現得那麼安分守己呢?

你能從圓心畫出多少半徑,生活就有多少種方式。所有的改變都是奇蹟,但這種奇蹟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孔子說過:要知道我們只知道我們知道的,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那纔是真正的知識。既然已經有人把一切未知事物排除在他的認知之外,那麼人們不敢去嘗試新的生活方式也就不難理解了。

看看商人的舊帳本,看看人們在商店裏最常購買的是什麼,他都儲備了什麼商品。時代的進步幾乎沒有影響到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人的生活必需品細究起來的話,可以具體分爲如下幾種:食物、住所、衣物和燃料。

人的身體就像火爐,而食物就是燃料,保持在肺裏的內在燃料。生病或者死亡是因爲這種燃料發生的太快,或者缺乏燃料,或者通風口出了問題,最終導致火焰熄滅。

我要站在永恆的過去和永恆的未來交會點,也就是純粹的此刻,我想要活在當下。

在日出時起牀是極其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向來致力於培養各種嚴格的經商習慣,它們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

我們的衣服每天都變得更加貼合我們的身體,漸漸烙上了穿衣者的性格。

生命的關鍵時刻,都是由內在的努力和生長引起的。

商品就是你用來換他的那部分生命。

擁有了房子之後,農夫也許不是變的更富裕了,而是變得更貧窮了,實際上是房子擁有了他。

談論重大話題,我們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速度!

人爲了和牛交換勞動,光是收割牧草,就得花上六個星期,而且這種活可不是兒戲。

窮人往往不是特別飢寒交迫,他只是渾身骯髒、衣衫襤褸和舉止粗魯。這跟他的品味有關,倒不僅僅是因爲他窮。如果你給他錢,他也許會用來買更多的破爛衣服。

我想要的是一個人的鮮花和果實,我希望他身上有某種芬芳來薰陶我,在我們的交往中能夠感受到他的成熟。

我們應該散發出去的,不是絕望,而是勇氣,不是病態,而是健全。

我們自己首先要像大自然那樣簡單而美好。

每棵樹都有其相應而固定的開花結果的季節,期間它枝密葉茂、繁華滿樹,而後則枯萎凋零;柏樹和這兩種狀態無緣,他總是蒼蒼鬱鬱,而這正是自由者或者說不受宗教羈絆者的特性——別讓你的心牽掛那些短暫易變的東西!

好累,期間智慧需要慢品和應用!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2

第一次看到“端的是”“斷斷乎”覺得蠻有趣,看的次數太多都乏味了。但是總體講來,我還是挺喜歡這一版本的翻譯,從目錄就能體現出美感。

《瓦爾登湖》就是那種沒看過卻一定聽過的書,放在書架好久了,上環境法課再次被老師推薦,才翻開這本書。

起初,我以爲梭羅寫的是瓦爾登湖的美景,看第一章節時,我才知道到我錯了。再看一些我又以爲這本書是絮絮叨叨略顯乏味,起初有些看不進去的。在斷斷續續看書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我讀書狀態的不在線。一開始我對此書的定位是名著,是通篇的景色描寫(是我孤陋寡聞了),基於這種錯誤的認識,讀書讀的很浮躁,像是敷衍了事。

我這個表達困難的人來寫一篇書評就真的表明我喜愛這本書的程度。描寫瓦爾登湖美景的文字表達很出彩,讓人心馳神往。居住兩年以後,作者離開了他親手打造的簡易小木屋,離開了瓦爾登湖和紅松鼠,大胖鴨。用作者的話來講,他是對這種生活方式的一種探索而並非久居,他又即將踏上新的旅程。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放下繁文縟節,捨棄奢侈與多餘,梭羅對瓦爾登湖與精神世界都進行了一次探索。書中不乏寓意,諷刺,但是不必非得每句話都琢磨出一點兒道理來好印證這本書飽含真知灼見,作者也非硬要塞給誰一點大道理,不必要和自己擰巴了,逼迫自己來看這個書。找一個安靜點兒的地方,安靜下來去領略一下瓦爾登湖的生機勃勃,去隨着作者反思一下人類爲何踐踏了童話卻又追尋着童話,我看這本書也就輕鬆愉快。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3

“一個人物質生活的豐富並不能帶來心靈的純潔和淨化,只有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才能豐富人的內心。”“爲生活做減法,爲思想做加法。”讀罷美國著名的思想家、作家梭羅偉大的著作《瓦爾登湖》,作者這兩句精闢的言辭一直在我腦海中停留。

1845年春天,心傲孤遠、風華正茂的梭羅,借來一柄斧頭獨自一人走進瓦爾登湖畔的森林深處,幾乎不藉助任何現代文明的幫助,完全依靠着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換生活了2年9個月。他雖畢業於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但沒有選擇經商發財或者從政成爲明星,而是平靜地選擇了瓦爾登湖,選擇了心靈的自由和閒適。他搭起木屋,開荒種地,寫作看書,過着非常簡樸、原始的生活。

在這期間,他如飢似渴的閱讀,思考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努力的寫作,終於完成了《瓦爾登湖》。梭羅的文章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內容,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他的思想對英國工黨、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響。閱讀《瓦爾登湖》,我們時刻感受到作者對湖光山色景物的細緻描寫;感受到作者對自然界和小動物的憐愛。由於他對東方哲學思想的深刻研究,作品中還不時閃爍着東方哲學的智慧,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德不孤,必有鄰”等。

當然,他給予我們最大的震撼是書中對生命、對理想、對自由的嚮往和推崇,啓發我們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意義。“當你最富有之時,卻是你最貧窮之日。喜歡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也能找到錯誤。你縱然是貧窮,也要喜歡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濟貧院裏,你依然擁有喜悅、開心、榮幸的時光。黃昏的霞光照耀在濟貧院的窗臺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窗戶一樣耀眼奪目。”

這樣的語句閃爍着人性的光芒,讓你對財富觀有更深的理解。曾經有一個私企的老闆問我,“曾經我以爲擁有了足夠的金錢就能夠幸福了,可如今我已經擁有很大一筆財富,可爲什麼我一點都沒感覺出來幸福呢?”其實,金錢和幸福不是相等的,因爲幸福是一種從心底發出的滿足感,金錢雖然能滿足你的需要但它不是支撐我們幸福的原因。自以爲擁有財富的人,其實是被財富所擁有。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道,一項研究發現,快樂不是銀行中的鉅額存款、高速跑車和品牌服裝,而是家庭、朋友和大自然的美麗。當被問及最重要的快樂是什麼時,20xx名受訪者中有22%的人選擇了歡笑,緊隨其後的是與知心朋友共進美食(佔總人數的21%),擁抱以19%的比例名列第三。其他名列前10位的快樂還有:太陽照在臉上的感覺、讀一本好書、沿海難漫步和蓋乾淨的牀單入睡,以及看日落、翻閱老照片追憶往昔和聞到剛修剪過的青草的氣息。

是的,溫暖的陽光與自由的時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共有的、平等的,也許是最大的財富。就像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描述的那樣:“門前那早春的積雪同在消融。我親眼目睹,一個心靜知足的人,在那裏生活得宛若在皇宮裏一樣,生活得如此開心又如此心滿意足。”

“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肺腑,動我衷腸”,譯者徐遲先生這樣評價《瓦爾登湖》。朋友,如果你還在爲找不到生活的真諦還在追求幸福,不妨在夜深人靜時捧着它,像梭羅那樣尋找簡單的快樂,你的人生會因爲簡單而快樂!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4

這個暑假,在我第一次讀《瓦爾登湖》時,對它並不是很感興趣,那些晦澀難懂的言語,讓我只粗粗瀏覽了幾頁。然而當我第二次靜心地閱讀後,這本書讓我有了一種親近自然、迴歸自然的感覺。

《瓦爾登湖》是美國作家亨利梭羅描寫他在瓦爾登湖畔的獨居生活,記述了梭羅兩年多裏的見聞和思索。

梭羅崇尚質樸的生活,崇尚自然,熱愛自然,與動植物們談天說地,似乎動植物纔是他的摯友;冬天,站在冰凍的湖面上四處觀望,看着麝鼠在湖面上搭的窩穴,這樣的風景也別有一番風味;每天清晨,森鴞在遠處的樹林裏與梭羅打着親切的招呼:“你好。”梭羅從不斥責來偷吃玉米穗的紅松鼠,從不介意它每次臨走前搶走一個大玉米穗,也不抱怨它每天清晨來家裏上躥下跳、大鬧一番而把自己吵醒,也從不驅趕來啃食土豆皮的野兔。梭羅就是這樣一個與自然和平相處的人,在他的世界裏,自然界裏的一切事物都是他最親密的朋友。

梭羅寫的這本書的主旨是:迴歸自然,追求精神生活、精神上的享受,而不是現在大多數人不辭勞苦換來的物質生活。在瓦爾登湖畔獨處的那段時光裏,梭羅在小木屋旁開墾荒地,春種秋收。自己種的糧食能供自己吃飽就行,衣服穿暖就行,不追求奢侈和舒適。正如書中所提到的那樣:“大部分的奢侈品以及很多所謂的舒適品,它們非但不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反而對人類的進步起到了極大的阻礙作用。所以那些最明智的人從不追求奢侈和舒適,他們生活得比窮人還要簡單清貧。”比如我們生活中穿的衣服,梭羅是這樣說的:“衣服,首先要起到維持我們身體熱量的作用,其次,在我們這個文明社會裏,它是用來蓋裸遮羞的。所以,你們不需要無休止地往衣櫥裏添置新衣,很多重要的事情依然可以順利完成。”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很多人只是盲目地爲自己披上華麗的新衣,以此贏得他人的尊重。還有些人,在寒冷的冬日仍不穿保暖的大衣,爲了讓自己不顯得臃腫難看,穿着單薄的衣衫在外出行。可見這些人已忘記了衣服最本質的作用。

大多數人追求物質生活,不乏被家庭責任,工作壓力,物質需求等枷鎖所禁錮,限制甚至扼殺了人們的精神追求,使人們只能看見自己眼前的那些蠅頭小利,卻忘記、忽略了自身利益之外的事情,而人們爲追求物慾,就整日整夜地、不辭勞苦地工作,所以他們就根本沒有了休息和享受生活的時間,也沒有閒暇時光陪伴親友,聯絡感情。這樣的生活毫無意義,如梭羅所說:“這不是真正的生活。”

親近自然,迴歸自然,追求精神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是自己王國的國王,與這個王國相比,沙皇帝國也不過是一個卑微小國,猶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團。”

《瓦爾登湖》讀書筆記15

《瓦爾登湖》是美國散文作家梭羅的代表作,而且這部散文集,可以說是聞名世界,爲此也讓瓦爾登湖變成了,全世界人們關注的一個景點。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可能已經不再讀散文,其實不要說散文,即使是那些偉大名著,那也是不願意再去讀了,畢竟讀這些也賺不了錢。現在又是一個以金錢至上的時代,讀書已經沒有了意義,不過對於少部分人來說,也還是願意花一些時間,去讀一些書,爲得就是能夠提升自己,使得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不管讀書的目地何在,但是對於喜歡讀書的人來說,那麼讀書就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

讀《瓦爾登湖》就能夠體會到這種讀書的幸福和享受,這部散文集,可以說是寫得非常的有詩意,如果你能夠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去讀,那麼肯定會有所收穫。

梭羅爲了逃離城市的喧囂,一個人去到了瓦爾登湖,在那裏自己動手蓋房子,自己動手種糧食和菜,他的這部散文也正是記錄了他這些瑣碎的事情,再加上他對於自然,對於人類的思考,使得這部《瓦爾登湖》,成爲一部偉大的散文作品。

相信只要讀過《瓦爾登湖》的人,那都會有一個感覺,這部散文作品,非常的安靜,他是一部能夠讓人內心安靜下來書。無論你是在什麼樣的環境裏,只要能夠認真去讀,能夠融入到作者所寫的那種環境裏,那麼周遭的一切,也都會在你的視線裏消失,你會變得非常的輕盈,會覺得自己是置身於某個人間仙境,在那裏看到梭羅像一個苦行僧一樣,一個人生活在那與世隔界的地方,過着心若旁鶩人生活,其實對於現在的人來說,捨得離開城市,那已經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了。如果要他們也像梭羅一樣,一個人去到一個與世隔界的地方生活,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舒適安寧的生活,纔是他們的最終的目標,你的奮鬥,也都是爲了這一切,也都是爲了能夠賺上許多的錢,可以過上比別人更好的日子。當然對於一個人來說,這無可厚非,但是這個社會,現在已經不僅僅是錢了,而是人們已經都沒有喪失了最底的道德底線,爲了錢,可以去做任何的事情。

無論是誰都好,即使是再多的錢,那又如何呢?

到了最後,還不是塵歸塵,土歸土,一切都將是會結束。

《瓦爾登湖》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對於人類來說,有着一種啓迪的作用,它告訴我們人類,要珍愛這世間的一切,要尊重任何的生命,當然也包括我們身邊的一片樹葉或是一棵草。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瓦爾登湖》那就是一個無法實現的夢,一個完全烏托邦式的夢,尤其是對於當下的人來說,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的做到心如止水。

說到底,只要我們多一分愛,少一分殘酷,那麼這個世界,也就會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