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通用16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通用1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通用16篇)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1

她是一名疫情防控一線的女戰士,西安人眼中的“大白”,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疾控人。曾榮獲陝西省地方病防治先進工作者,商洛市三八紅旗手,商洛市學雷鋒志願服務最美志願者,柞水縣衛健系統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她就是柞水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舒琴。提起她,不由得讓人想起在新冠疫情肆虐三秦大地時,她勇擔疾控人的使命,帶領柞水縣第一批覈酸採樣隊支援西安抗疫的故事。

聞令而動,捨棄小家,緊急馳援

2021年12月18日中午,正在午休的舒琴被電話聲驚醒,同事告知,支援西安核酸採集醫療預備隊有她,隨時待命馳援西安抗疫……接完電話,她感到既榮幸又忐忑,身爲醫者,國之有難,能爲國家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也對得起“白衣天使”的稱號,她的丈夫是中學教師,早出晚歸,母親體弱多病,小女兒5歲,大女兒11歲,家裏和兩個孩子的都離不開她……可她覺得,疫情就是命令,她費盡心思安撫好家人……

12月20日中午,突然接到下午5點出發支援西安的通知,她加急做了核酸檢測,忙完工作,匆忙回到家顧不上吃飯就收拾行李。拖着行李剛下樓,遇到大女兒,女兒問:“什麼時候回來……”被女兒問得突覺傷感,頓時泫然欲泣,她用力轉了轉眼球說:“要不了多久,你要聽話!”“放心吧,媽媽!早點回來。”轉身的那一瞬間,潸然淚下!

5時整,柞水第一批50人組成的支援西安核酸採樣隊奔赴戰場,舒琴被確定爲隊長。早在武漢疫情發生時,看到全國醫護人員在除夕夜從四面八方馳援武漢,她恨不得自己也是其中一員隨軍出征。當看着同行們夜以繼日地奮戰在一線,內心無比的感動和敬佩!此時輪到自己走上逆行之路,內心真的很複雜!有如願以償的快感,更有疫路艱辛的恐懼,有奔赴一線的自豪感,更有疫途迷茫不知歸期的擔憂!耳畔有大家的歡聲笑語,偶爾也悄然無聲,此刻沒有一個詞語能詮釋她內心的感受……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長途奔波,終於到達了西安市鄠邑區中醫醫院她們的暫居地。

入戶檢測,不懼嚴寒,迎難而上

舒琴深知,她是白衣戰士,克服困難,迎難而上是她的職責。她的主戰場是每天都有陽性新增病例的封控區,面臨着極大的密接風險,再加上德爾塔的隱祕性和傳播力更強,雖穿着二級防護,心理上也多少有些恐懼。

12月25日當天氣溫零下8度,數九寒天,寒風凜冽,大雪磅礴。村主任提出:“今天集中採樣吧,你們腳下太滑入戶不安全……”她斷然拒絕:“不行,集中傳播風險太大,我們還是入戶!”穿上靴套,行走在雪地裏真的是一走三哧溜,任憑刺骨的寒冷在她的身體上見縫插針,入戶核酸採集她絲毫沒有懈怠,採集20多戶時已凍的瑟瑟發抖,但爲了及時完成任務儘早篩查出陽性病例,她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顫巍巍的將一個咽拭子掰斷,凍僵的手使勁纔將採集管擰緊,手太用力了腳下一滑重重的跌坐在地上,隊友趕緊拉她,她卻說:“我沒事,先把這個放好!”她拼盡全力地站了起來,抖抖身上的雪,笑着說:“走,繼續!”……就這樣,在雪地裏踉踉蹌蹌地採完樣本已是下午了。

回到住處,按程序互相消殺,然後簡單吃了晚飯,滿身疲憊排山倒海般襲來,躺下卻怎麼也睡不着,感覺手腳還是木的,她換了3盆熱水泡了腳,好不容易不冷了卻奇癢難受,雙手凍得小拇指好幾個小時都伸不直……那種侵入骨髓的冷,是她從未體驗過的。

不畏艱險,勇挑重擔,操作規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封控區一直是“主戰場”1個多月的時間,舒琴的足跡遍佈鄠邑區各個防疫重點區域,她的身影始終穿梭在抗擊疫情第一線。

抗疫的每一天,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有她的身影!“封控區”實行嚴格封閉管理“只進不出,嚴禁聚集”的管理措施,所以她每天入戶採樣。面對這樣的情況,她不敢有絲毫鬆懈,嚴格採樣,規範操作,條件艱苦加上寒冷的天氣,給身着密閉防護服的她帶來了極大挑戰。每採集一人就消一次毒,酒精成分的消毒液每消一次手,就帶走一些熱量,一人一次,十人十次,百人百次,手凍得早已麻木不能打彎,但是就是用這樣凍僵的雙手,一次次穩、準、規範地完成了採樣操作,因爲她知道規範操作才能防止交叉感染,保護好村民和自身安全!一次採樣時,好心的村民看到她凍得手發抖,端來一盆熱水讓她暖手,她婉言謝絕了,因爲她知道即使再冷也不能污染了村民的盆。

在這天寒地凍的戶外採集核酸,她的面罩很快就起霧了,水汽在她睫毛上結成了冰花,視線變得模模糊糊,爲了節省時間,爲了節省物資,她顧不得換面罩和口罩,只是使勁眯一會兒眼睛用體溫融化掉睫毛上的冰花再繼續,爲了儘快完成採樣篩查出陽性病例,遇到人口多的村子,她常常從早上一直忙到天黑,不吃飯不喝水不上廁所,從不叫苦。因爲她知道,抗疫其實就是在與病毒爭鋒,和時間賽跑!

身先士卒,關愛隊友,不知疲倦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作爲核酸採樣隊長的舒琴,白天在工作中,她不畏嚴寒,不怕苦,勇挑重擔;因爲她們每天的採樣工作地點都不同,每天夜裏她不敢早睡,怕耽誤了工作,時刻關注工作羣信息,12點多才收到次日的採樣任務,她要將採樣任務合理及時安排到每一位隊友,等安排好次日工作往往都已是凌晨2點了才能休息,次日清晨,她又早早起牀將任務分給各小組,組織隊友們奔赴各個採樣點......長此以往,超負荷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使她嚴重失眠,同寢室的隊友都好奇的問她,每天這麼累,你怎麼還睡得那麼晚?她卻說,自己瞌睡少。

支援的那些日子裏,隊友的工作遇到困難了找她,防疫物資不夠了找她,生活用品沒有了找她,心情鬱悶了找她,身體不適還是找她,她就是最貼心的姐姐,總是樂呵呵的竭盡全力幫助隊友處理好工作、生活和心理上的各種問題。她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組織協調好所有隊友的各項工作和生活起居,還主動幫助隊友,迎難而上,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所帶領的核酸採樣隊在援助西安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了積極貢獻,得到西安人民的一致好評。

舐犢情深,親情守護,傾情相伴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在舒琴支援西安的那些日子裏,年近七旬的母親,爲她扛起了照顧倆個孩子生活起居的重擔,忙碌一天的丈夫每天晚上從學校回來顧不得休息主動輔導孩子學習,爲了讓她能安心工作,每次通話時,母親總是說自己身體沒問題,老公也總是說孩子們都很乖......直到那天,大女兒打來電話說,她和妹妹都住在舅舅家,外婆生病了是爸爸揹着去醫院了......她才得知,體弱的母親因爲勞累犯了腰椎病又住院了。掛了電話,她忍不住落淚了,生平第一次真正體會到,忠孝兩難全,家人們爲了支持她的工作付出了很多艱辛。

2021年12月26日支援西安採樣工作完成,第一批覈酸採樣隊員終於返柞,疾控中心主任張鋒激動地說:“舒琴是一個愛崗敬業、工作嚴謹、信念堅定、敢於擔當、忠於職守的好乾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醫者仁心。”爲了保護好柞水一方淨土,舒琴號召帶領隊友在隔離酒店集中隔離,直到春節才返回家中。

舒琴,就是這樣一位抗疫路上的“逆行者”。她就像漫威電影中的“鋼鐵俠”,竭盡全力與病魔廝殺,護佑一方,成爲羣衆健康的守護人!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2

張傳福,男,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1981年8月出生,1999年參加工作,2004年11月調入大蒲柴河鎮政府工作至今,期間被大蒲柴河鎮黨委、政府評爲優秀事業編3次、優秀公務員2次。

張傳福同志在疫情防控工作期間的先進事蹟,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衝鋒在前、精準阻擊,甘當守護者。我是調度員我先上,“調度員”堅持到位不越位、補位不錯位,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優勢,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大蒲柴河鎮核酸檢測第三組,所負責的區域複雜,共有三個檢測點,由松江河村、吉林廣順礦業有限公司和中鐵九局兩大企業組成,由於人員多、流動性大,管理起來有難度。張傳福身爲松江河村的包村幹部,雖然工作經驗豐富,但對此項工作不敢有一絲怠慢。在全員核酸檢測前期工作中,他親自去村屯和企業合理設定採樣點位置及佈置,建立核酸檢測人員臺賬,摸清居民的相關信息,對反饋的信息進行整理、完善、分析、彙總上報,全面掌握其人員狀況,真正做到心裏有數,行動有力。他帶領採樣三組共完成6輪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累計檢測8640人,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全力守護了村民和企業職工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二是聚力助力、貼心服務,共染志願紅。我是“大白”您放心。部署工作任務、鼓勵機關幹部、動員疏導羣衆,“調度員”的聲音從未間斷。核酸檢測點位的“服務員”、靜態值守卡位的執勤員、環境消殺的衛生員,他實現了從機關幹部到“志願大白”的迅速變身,有序推動“敲門行動”“清倉行動”的順利開展,用實際行動擦亮胸前黨徽,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

三是頑強毅力、擔當使命,甘當奉獻者。疫情就是號角,生命就是使命。爲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他奮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克服寒冷天氣,日夜堅守在疫情防控工作崗位上,無論多晚,都要在第一時間將上級各項指示上傳下達、推送到工作羣,安排到人、佈置到位。不能按時吃飯、加班到深夜已成爲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常態,切實發揮了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對核酸檢測現場出現異常情況,總是第一時間能看到他的身影,物資不足、人員缺少、掃碼系統出現異常等都需要他來溝通解決,保障所負責區域全員核酸檢測的順利完成,充分彰顯了一心爲公、無私無畏的精神風貌。

“白天夜晚忙防疫,時刻繃緊一根弦,不辭辛苦不言累,只爲打贏‘阻擊戰’”。這就是張傳福工作的真實寫照。目前,疫情還沒有結束,堅守仍要繼續,張傳福將繼續戰鬥在“防疫一線”,繼續守護人民羣衆生命健康。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3

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越是危難時刻,越見忠誠擔當。在獲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第一時間,魯甸縣人民醫院緊急啓動應急預案,全體黨員幹部職工紛紛放棄與家人團聚,選擇留崗值守,在醫院疫情防控人員緊張情況下,各科室、黨支部積極響應醫院號召,黨員幹部帶頭,快速組成應急救治人員梯隊,參加疫情防控應急增援,他們不顧自身安危,不計名利報酬,舍小家爲大家,“逆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馮秀梅,就是這衆多戰士中的一員。來勢洶洶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讓新年的鐘聲變成了抗擊疫情的號角,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醫院感染科首當其衝,作爲感染科副護士長,她每天奔波在戰場的最前沿,穿梭在門診、病房之間,接診着各種不同的病人,忙得分不清白天黑夜,用一絲不苟的工作展現了高度的責任感和執行力,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那句話,若有戰,召必回。

孩子顧不上,老公管不了,面對家裏人的不理解,馮秀梅堅定地說“現在是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科室人員緊缺,身爲資深老護士團結帶領同事“衝鋒陷陣”是我的職責和使命,我不爲當英雄,只想無愧於‘白衣天使’這個聖潔的.稱號。”話如其人,馮秀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次防疫值班值守,她總是將最困難的時間段留給自己。新冠肺炎的確診,必須通過咽拭子標本,但一個張嘴的動作,將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這是採集護士們必須面對的高風險。面對如此嚴峻的疫情形勢,年輕人難免有畏難、緊張情緒,每次採集咽拭子標本,她總是以身作則,帶頭第一個衝在前面,爲年輕人樹立起榜樣,爲同志們加油鼓勁,鼓勵同事們堅定信心,大家衆志成城,一定能度過這次難關。

自2020年2月1日開始,魯甸縣各鄉鎮從外省返鄉人員都要到魯甸縣人民醫院進行登記及採樣檢測,馮秀梅每天很早就來到工作崗位,規範穿戴好防護衣褲、防護鞋、護目鏡、口罩、手套等,再按照流程對病人進行體溫檢測、傳染病篩查、消毒和登記工作,對醫療機構報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及時申請專家組進行會診。厚厚的防護衣褲,即使不動也會汗流夾背,更別說還要忙前忙後地採樣檢測,工作強度和感染風險更是不用多說。由於防護用具稀缺的實際和疫情排查時間的緊迫,馮秀梅在工作中儘可能地讓自己少喝水、減少上廁所的頻率,常常穿着笨重的防護服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有人問她累不累,苦不苦,她總是樸實地一笑而過。一次,科室送來一名高度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在爲病人採集咽拭子標本時,患者突然出現噴射性嘔吐,這種情況對於在場的醫務人員是高度危險的。患者的嘔吐物污染了馮秀梅一身,她來不及顧及自己的危險,而是忙着一邊安撫病人,幫病人清理身上的污物,一邊鎮定地把標本收集好,待採集工作完畢後才處理噴濺在自己身上的污物。

因工作需要,我院需派出人員和縣疾控中心一起到各鄉鎮、村社對來自疫區的人員和密切接觸者進行採樣檢測及其他體檢工作。面對危險,馮秀梅主動請纓,毅然選擇奮戰“抗疫”一線,跟隨醫療隊伍奔赴各鄉鎮、村社,深入走訪基層羣衆,進行採樣檢測,指導羣衆做好個人防護、家庭防護,提高羣衆防病意識和防病能力,防止疫情輸入……

疫情防控的戰場,總能時時看到馮秀梅忙碌的身影,連日來,她放棄了休假,放棄了與親人團聚的機會,終日以醫院爲家,她用高尚的情操、堅毅的擔當,與堅守在抗疫一線的每一位醫務工作者們共同鑄就了抗擊疫情的萬里長城,爲廣大人民羣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布好“隔離帶”、穿上“防護衣”,構築起了疫情防控和守護健康的銅牆鐵壁。

未來路上雖依然艱險,但相信有黨和政府的積極關懷,有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定會擊退疫情,迎來健康、希望、與光明!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4

又是一個歲末,“奧密克戎”突如其來,一下子打破了原有的喧囂與活力。

2022年1月10日下午4:52,結束了學生課本發放、居家隔離和線上教學等相關事宜之後,一個電話阻斷了王紅娟老師回家的腳步。“馬上到門口,我們去開個會,快點!”就這樣,開啓了另一條抗疫之路,踏上了抗“疫”的征程——協助核酸檢測。

走出校門,依然使命在肩!

每天早上,她都第一時間到崗,擡桌搬椅、拉隔離帶,服務社區醫務人員做好核酸準備工作。

檢測開始,可還能認出她的模樣?

穿上防護服,彎腰側身爲醫生準備好10人一組的棉籤,打開採樣瓶蓋,封存生物樣本,消毒,一系列動作迅速而嫺熟;幫助採不出樣本的村民,採樣完成後再次消毒,然後一一覈對樣本信息,不能出現任何差錯……

原來,寒冷的冬天也可以“汗流浹背”,頭上的汗與防護面罩上的水霧模糊了視線卻只能搖一搖頭繼續工作;原來,喉疼嗓啞、飢腸轆轆,抵抗生理機能是這樣一種煎熬;原來,脊背僵硬、雙手冰顫、腳趾凍疼是這樣一種痛苦的感覺;原來,“拋家棄子”是這樣一種心焦難耐,僅僅一米之隔,家中年幼的孩子生病卻無暇照顧……身處新時代,一直以爲的歲月靜好,原來,那些崗位上負重前行的人們捨棄的真的不僅僅是肉眼所至而已。換了個身份,有機會切身感受,才真正的體會到應該怎樣向那些“可愛的人兒”致敬。

“誰還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呢?能在需要的時候出一份力,我義無反顧。”她這樣說。

不同的身份,一樣的恪盡職守。她用實際行動向學生、向家人、向社會展示着責任與擔當。戰“疫”仍在繼續,工作仍在繼續……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5

正值暑假,7月20日江蘇的南京祿口機場出現人員檢測呈陽性,疫情再次來襲,此次省內多地發生的疫情讓所有人都有一些猝不及防,各市也派出醫護人員去南京進行志願。我們要明白疫情當前,我們也應該承擔起作爲一名醫學生的責任。

2021年8月初,鹽城市多地啓動全員核酸檢測演練,我校也組織志願報名,我有幸成爲了這次志願者隊伍中一名,疫情當前,防控就是責任。我們這批志願者被調動到新都衛生服務中心,我們進行了會議的培訓,即使培訓,我心中仍然忐忑不安,害怕自己做不好,但是我想既然參加這次志願服務,我想一定要做好,因爲作爲志願者,致力於免費、無償地爲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志願精神,是一種利他主義和慈善主義的簡便精神,以協助他人改善社會爲宗旨,不求私利與報酬的社會理念。

8月3日晚,小組組長在微信羣約好4日早上六點半進行集中,第二天早會面時我們制定好輪班時間,3人一組,一個半小時輪換一次,將隔離服給其他志願者分配好,組長也向我們分析過,早晨和傍晚六至七點是高峯期。七點開始前,我們第一組小組人員開始戴上口罩,醫用帽子,穿起防護服,他們戴上兩層手套,坐在位置上,等待居民。前方的志願者,對居民測試體溫,讓市民掃碼,進行註冊,出示採樣碼,然後登記,排隊進入我們的檢測區域,我們醫護人員用咽拭子對他們進行採樣,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在我們兩組輪換之後,組長和同行的另一位同伴對物資清點,發現有部分物資不足,組長立刻聯繫負責人派送,組長及早的發現這種情況,爲我們工作作出了保障,因爲等到接近中午,各個檢測點都出現了物資不足,還有檢測人數超出預估等各項困難,我們組長提前的物資清點,讓我們不用爲物資擔心,更是在檢測中爲我們保障安全。組長做事的細心與果斷,都是我值得學的。

即使汗水浸透我們的衣服、髮梢,我們依然堅守着崗位,居民在我們檢測完對我們說着感謝和我們說着辛苦了,我們知道做的這一切是值得的,臨近晚上七點,在我檢測過程發生一件突發事件,一位女士在我拿起咽拭子時發生了嘔吐,最後清理完畢後,她向我解釋對這種檢測生理性反應比較強烈,還有她在檢測前喝了牛奶,所以產生了這種情況,我跟她講,不要太緊張,放輕鬆一點,最後的過程中,她在猶豫之間,選擇做完核酸,她向我表示了感謝,在這種情況下,其他排隊的居民也沒有因爲天氣炎熱等待過長進行催促和焦躁,對這種情況的發生都予以理解。我在這次的檢測的過程中發現,即使人員再多,大家都能在檢測中靜靜的等候安排與服從,我想這就是在一刻的團結與凝聚力,全員核酸不僅僅考驗醫護人員,也考驗這居民的配合程度,我想這次的是檢測是成功的。

夜幕降臨,15個小時的工作漸漸進入到尾聲,我們防疫小組依然沒有絲毫鬆懈,都堅守到了最後才離開,參加完此次志願活動,我從中學到了很多,例如細心,懂得堅持,我想說鹽城這次防疫應是完美結束的,因爲疫情會讓我們團結在一起,最後我想鹽城會在這次疫情中穩穩的安全度過。

“祖國如有難,汝應作前鋒”,疫情未到,防控先行。疫情防控刻不容緩。所有的醫務工作者、志願者們,用智慧、勇氣和雙手,撬動的是防控疫情的“槓桿”,托起的是人民的希望。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6

3月16日,天陰,今天是我們天水支援蘭州核酸採樣隊開展工作的第9天,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採集工作,隊員們已經逐漸適應並熟悉了所有的環境和各項流程,和當地社區工作人員的相互銜接與配合也日漸流暢,大大提高了採集速率和採集質量。截止目前共計採樣545870人份。

疫情肆虐,全民防疫。昔日喧鬧的蘭州夜晚很安靜,而在這種靜謐感的襯托下,救護車和警車的鳴笛聲就會顯得異常刺耳。是的,幾乎每晚都能聽到,而這也提醒我們,抗疫工作仍刻不容緩,不能有絲毫懈怠。

近期,隨着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不斷通告,我們開始承擔城關區重點區域所在街道的核酸採集工作,組長羣裏幾乎每天都會提醒我們一定要規範操作流程,嚴格穿脫防護服等等。每日工作結束,各小組都會總結匯總當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困難,最後統一上報給領隊,第一時間進行整改和優化。

兵將在外,靳主任時刻都在關注我們,在關懷我們的身體狀況和飲食之外,也要求我們一定要嚴於律己,做出表率,時刻加強自身管理,堅決杜絕任何不合規行爲。

有了大後方的全力支持和鼓勵關懷,儘管已經連續奮戰9日,我們的隊員依舊個個精神抖擻,隨時整裝待發,積極投入採樣工作。

記得前幾日分配到東部市場進行核酸採集,最後結束時有民衆問我們:你們是哪個醫院的?我們說天水市一院。他們豎起大拇指說:你們真厲害,採的又快又穩,這麼早就全採完了。我們輕輕一笑,其實我們知道,這種高速率和高效率得益於隊友們之間默契的團結與協作,以及當時院內組織進行的規範、紮實的核酸採集相關培、演練,而今,各項操作流程早已經深深地刻在了我們每個人的腦海裏。

有時候的任務分配採樣點,需要我們自己的隊員和天水醫療隊的其他兄弟隊員一起負責共同完成,雖然可能彼此比較陌生,也沒有一起搭檔過,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之間的相互配合,你幫我查看防護裝備是否穿戴好,我提醒你別忘記標本單拍照留存,等等,小細節裏展現我們大家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職業操守。

在我們這個平均年齡30歲的年輕隊伍裏,工作時,我們是嚴謹沉穩的抗疫戰士,不容許自己有任何差錯。工作結束後,我們也是臭美愛拍照的幼稚小娃娃,想要記錄美好年華里如花綻放的自己。

生命需開花,各自吐芬芳。我們是天水醫療隊支援蘭州核酸採樣隊裏普通的一名隊員,我們也是天水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隊伍的其中一員,我們在這裏,我們時刻踐行南丁格爾精神,守衛健康,我們在行動。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7

我在2022年3月到4月期間多次參加校內核酸檢測。該項活動主要是提醒大家積極配合學校的防疫政策,提醒大家在排隊時保持一米的安全間隔距離,協助核酸檢測工作的高效展開。我在本項活動中協助醫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在覈酸檢測之前給試管貼條形碼,分發試管,以及準備咽拭子等。在許許多多的醫務工作者和志願者的同心協作下,每一次核酸檢測任務都圓滿完成志願服務是奉獻社會,服務他人的一種方式,是傳遞愛心,播種禮貌的過程。“被需要是一種幸福”。

這是我在真正做完志願服務之後纔有的理解和體會。我覺得在志願活動中去幫助他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讓我感到很滿足,讓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想說,風雪即將結束,病魔終將潰散,只要我們團結一致,萬衆一心,我們定能戰勝疫情!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8

有一種付出,叫無私奉獻;有一種擔當,叫責任擔當;有一種愛,叫大愛無疆;有一種紅,叫志願者紅。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形勢,小寨國小的教職員工正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教育者的力量。

爲響應區上級部門的號召,我校積極行動,召集志願者,我校牛小坤教師率先垂範積極報名。她帶着一歲多的女兒住在學校,以校爲家。疫情當前,她積極主動地扛起了疫情阻擊戰的大旗,投身核酸檢測點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她的愛人義無反顧的來到學校,幫忙照顧孩子。

從1月9日到1月18日,共做了8輪核酸檢測,她都堅守在小寨國小核酸檢測採樣點,全力以赴配合村委會做好檢測點羣衆的疏導、組織、諮詢工作,配合醫護人員進行信息採集、幫助羣衆做好信息登記、答疑解惑,維持秩序等全員核酸檢測各環節工作,確保核酸檢測採樣工作有序進行。

1月9日下午四點開始第一次做核酸檢測,村民們都很積極,排隊有點擁擠,因爲他們沒有認識到病毒傳播的速度之快,也不知道保持安全距離,牛小坤教師迅速疏導,耐心講解,做安全宣傳工作,直到村民們認識到安全距離的重要性。

在現場秩序維護過程中,面對羣衆的不理解、不支持,牛小坤同志總是耐心做好勸解工作。1月10日,她在隊伍中碰見一個不願意保持安全距離的老人,她主動上前講解當前疫情防控的要求,告知老人按照一米線規範排隊參加檢測。老人當場就不樂意了,開口就是謾罵。針對這一情景,她依舊不厭其煩地耐心解釋引導、好言相勸。最後,經過反覆的解釋和說明,得到了老人的理解與支持,並對剛纔的言行表示歉意,問題也得到了妥善的處理。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時,她也會挺身而出,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主動攙扶老人,爲老人搬凳子,盡最大可能的幫助老人,充分展現了教師志願者的責任心。

1月13日,牛小坤教師的公公因病逝世,由於疫情沒辦法辦喪禮,把公公的後事簡單處理完後,她毅然返回學校,化悲痛爲力量,繼續服務於抗疫一線,舍小家,爲大家,爲戰勝疫情凝聚力量。

因爲牛小坤教師平時住在學校,對學校環境比較熟悉,她主動負責檢測點衛生,哪裏有垃圾,她都會第一時間撿起來。同時她也會及時爲志願者們提供熱水,爲醫護人員衝滿熱水袋,希望在這寒冷的'冬季,可以爲工作人員帶來一絲溫暖。

在抗疫一線,她是一名“戰士”;在學校,她是一名班主任。牛小坤教師心繫學生,以父母般的情懷關注着學生的健康狀況和動向。每天,她都會耐心細緻地通過健康上報和微信等方式逐一覈實學生的身體狀況。她還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及家長普及疫情防控的相關知識和發送一些官方信息,力爭在所轄區域起到積極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同時,她也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不定時爲學生和家長做心理疏導。

抗疫同心,志願同行,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牛小坤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努力踐行一名教師的使命與擔當,爲抗擊疫情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9

我是來自2020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趙巾迪。2022年一月寒假期間,我報名參加了家鄉黑龍江省克山縣開展的的區域核酸篩查工作,作爲一名大學生志願者,我很榮幸能夠爲家鄉防疫工作做出貢獻。

在此期間,我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引導小區羣衆到核酸檢測點有序排隊,維持監測點現場秩序以便能夠準時高效開展核酸檢測工作。

二、協助年長者做好檢測前的信息覈對錄入工作,並提示小區羣衆提前準備健康碼或身份證以便錄入信息。

三、進行採樣流程的宣教,指引檢測通道,控制檢測點進入人數,維持檢測點進、出口秩序。

在覈酸採集期間會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羣衆,因爲天氣嚴寒、等待時間長,有些居民心情急躁情有可原,我們作爲志願者有責任安撫居民,進行勸慰。當然,也會有熱心的居民詢問是否要進屋暖和暖和,會詢問是否需要熱水,使我的心中充滿感動。

此次核酸採集中需要持有身份證或龍江健康碼錄入信息,但是由於部分前來檢測的老年人不能熟練使用智能手機,所以需要幫助他們登記信息並打開龍江健康碼。

天氣嚴寒,儘管需要工作至晚上8點,但爲了排隊的社區羣衆能早些回家,我們必須時刻堅守崗位,維持秩序。

我很高興能參與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並且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作爲大學生,面對疫情防控工作,我們應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做好疫情防控的守門員。我們應勇於擔當,衝鋒在前,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與別樣芳華。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10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襲擊八閩大地,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光澤縣婦幼保健院有這樣一羣“抗疫戰士”,她們明知危險,卻知險而上,她們堅守抗疫一線,加班加點,全力保障“應檢盡檢、不漏一個”。

核酸採樣是一項危險高強度工作,採集人員穿好服裝後,常常連續六七小時不喝水、不吃飯、不去廁所。防護服密不透氣,一輪採集下來滿身是汗,頭髮溼得像剛洗了澡,口乾舌燥、衣衫溼透、卸下N95口罩後臉上是深深的印痕,操作卻要眼疾手快不曾停歇,每個人都在挑戰自己的生理極限。

徐華榮副主任醫師還有一年多就退休,她不顧自己年齡已高,毅然選擇加入核酸採樣隊。她說:“我看到醫院所有醫護人員奮鬥在抗疫一線,不喊苦,不說累,這種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作爲老一輩醫者,更應該起帶頭作用。”在覈酸採樣隊中,有一名黨員,她叫陳冬梅,上幼兒園雙胞胎寶寶正是需要父母照顧時期,愛人在總院兒科上班,經常加班加點,但她堅定說:“作爲共產黨員,在急難險重的關鍵時刻,就是要顧大局,講奉獻。”還有護士張仙鳳,她愛人在總院檢驗科工作,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加援泉醫療隊,她一邊工作一邊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目前疫情防控形勢非常嚴竣,我年輕,有去廈門口岸工作經歷……”她說道。

這支由29人組成核酸採樣隊幗國英雄,在疫情戰場上哪裏需要衝向哪裏,她們頂高溫、冒嚴寒奔赴各個採樣點。高速路口24小時星夜輪流值守,聖農雞場揮汗奮戰,看守所、菜市場……光澤縣每個角落都留下她們靚麗身影。

早春三月的光澤,乍暖還寒,氣溫反反覆覆,前幾天20多度,一下子降到3、4度,採樣隊員們穿着薄薄的防護服,戴着薄薄的塑膠手套,每採一人就要用冰冷的消毒液反覆消毒雙手,二十幾秒就完成一次採樣,這看似簡單的工作,每班需要重複幾百遍,甚至上千遍,手腳都凍僵了。高溫天氣一套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汗水順着頭髮向下流,模糊了雙眼,溼透了衣服,即使如此,沒有哪個隊員說一句“太冷了”“太累了”,有的只是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的堅定意志。

“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她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普通人,但因職責所在,她們克服恐懼,忍受嚴寒酷暑,衝鋒在前,與時間賽跑,用使命與擔當守護着光澤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11

疫情發生以來,天水市第五人民醫院核酸採樣組女同志,面對一次又一次漫延的新冠病毒,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始終奮戰在抗疫的第一線,將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覈酸採樣過程中,嚴格按照標準流程操作,每採一人,均以“七步洗手法”進行消毒,堅決杜絕交叉感染。她們任勞任怨,將工作的苦累當作是對自己的磨鍊。每天穿着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連續工作多個小時,不敢喝一口水,害怕因上廁所而耽誤採樣時間。我院正在進行醫院改擴建工程,工地上員工近300人,加上全院職工和支援我院抗疫的醫護人員,人數近500人,每天核酸採樣工作結束時,衣服像注水了一樣潮溼,胳膊如同灌鉛一般沉重,身體感到分外的疲憊,但她們心中毫無怨言。

護士熊小莉擔任了核酸採樣組組長,她身材嬌小,平時有低血糖,然而小身板,大能量,當疫情發生時她像勇士般衝鋒在前,迅速進入戰鬥角色,絲毫沒有影響到她對工作的態度。兒子國小三年級,因爲小區封閉管理,她對兒子說,我和爸爸都回不了家,你是小小男子漢,現在的任務自己照顧自己,堅持到疫情結束。經過疫情的洗禮,孩子雖然在家中天天自己吃泡麪,一週以來瘦了許多,但孩子成長了許多,也知道媽媽工作性質,從沒有提出任何要求。

護士馬文君同志由於長期與家人的兩地分居和工作的特殊性,讓她不能及時陪伴在家人身邊,不能給予他們照顧和關心,更不能盡到一個妻子和母親的責任,只能通過視頻看一看正在成長的孩子,聊一聊成長的話題。“把淚水埋在心底,強忍思念,將對家人的愧疚化爲工作的動力,把疫情防控工作做的更好”,這是她心中不變的堅守。

醫生汪娟娟同志,孩子在前兩天剛滿一歲,也會叫媽媽了,她費了很大的心思佈置好了過生日的房間,準備熱熱鬧鬧的給孩子過個生日。然而疫情當前,接到命令,她心中雖然有遺憾,但還是義無反顧的奔赴工作崗位。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她們作爲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和一名母親,舍小家顧大家,扛責在肩,默默無聞堅守在抗疫一線,爲羣衆築起了防疫的堅實堡壘!生動詮釋了一名疫情防控工作人員的奉獻精神和英雄本色。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12

2021年臨近年末,在這場“大雪”還未到來之前,回望2021年本以爲會在一片平和中結束,可以在年底回家過年,已經兩年沒有回家過年了,真的體會到了異鄉的滋味。

接到緊急集合通知,來不及思索和猶豫,堅定地踏上了這一條“逆行”的路。心中想着,這裏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我要守護我的城。

洋洋灑灑飄落的雪花開啓了我的抗疫之旅,25號凌晨接到核酸採樣任務,這是我們“戰疫”的第一天,在去採樣點的路上,入目皆是停泊的車輛,高大的梧桐樹下滿是落葉。西安一個繁華的古都,從來沒有像這樣蕭條過,心中立刻升騰起滿腔的熱血,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要守護我的城,爲讓它恢復往日的繁華而盡力!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13

很幸運在一次出任務時被分到自己居住小區採核酸,同樣的一句“張嘴,啊”卻說不出口了,因爲站在面前的人是老公和孩子。一句“寶貝”感動了他人,一句“媽媽”破防了自己。穿着防護服沒有辦法抱抱孩子,只能隔着防護面屏看着,即使眼淚模糊了視線,下一秒還要抓緊時間給下一個人採核酸。已經到了家門口卻不能回家,眼前就是半個多月沒有見的孩子,卻不能抱抱他,此刻卻希望自己被派到其他點位出任務,這樣思念和難過還不會如此強烈!

在採核酸過程中,我們儘管累,卻時刻傳遞着感動,有社區阿姨怕我們在冰雪天氣中冷,給我們用瓶子灌滿了熱水讓我們捂手。

當給一位小朋友採完核酸後,她說:“阿姨,我就打擾你一分鐘的時間,我有話給你說,你太辛苦了,你就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好好學習,我長大了也要成爲白衣天使。”說完還送了自己親手畫的抗疫英雄畫。

一次入戶任務是給102歲的爺爺採核酸,爺爺努力地,含糊不清的連續說:“你們辛苦了,你們是哪個單位的,我要寫感謝信表揚你們。”類似於這種暖心的感動事件太多。這些感動也溫暖了我們,也讓我們覺得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14

穿上防護服,我們都化身大白,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重複着相同的動作,但卻遇到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溫暖與感動!

一夜的大雪妝白了城,第一天一大早就看到我的車玻璃上寫着“西安加油”,立刻被暖到,謝謝陌生人!

一次,遇到一個小男孩採完核酸後從兜裏掏出兩支護手霜遞給我說:“阿姨,你們辛苦了,用這個護手霜擦擦手!”這一刻口罩和麪屏擋住了我咧嘴笑的表情,除了謝謝不知道還能說什麼了,感動!

一位80多歲的爺爺拄着柺棍站在長長的隊伍裏,社區的志願者趕忙扶過來向大家解釋:“先給這位老爺爺做一下,這個爺爺本來是需要我們稍後入戶去採核酸的!”大家很配合的後退讓出了位置,我問爺爺怎麼不等我們入戶去給他採,爺爺說:“你們太辛苦了,這麼冷的天,還要因爲我跑來跑去的,想你們早點結束工作好好休息!”我溼了眼眶,說了句非常感謝,這冬天有你們不再寒冷!因爲有你們我在這條逆行的路上踏出的每一步都無比堅信!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15

4月15日上午11點半,古交市中醫醫院召開第二輪核酸採集工作總結暨安排部署會,杜變鳳副院長(主持工作)主持會議,副院長王鳳玲、院長助理劉曉蓮、院長助理郭新明、醫務、護理、院感、物資調度負責人以及各採集小組組長參加了會議。

會議上,杜院長就4月14日古交市全員核酸檢測採集中,對醫院採集點的工作客觀全面地進行了總結。對大家接到通知反應迅速,在短時間內集合到位,順利、圓滿完成核酸採集工作提出表揚,同時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處。各採集小組組長分享交流了採集工作中的經驗,對工作中出現的共性、個性問題認真梳理,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杜院長對下一步的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一是要發揮採集點領隊和小組組長的引領作用,切實抓好工作任務落實;二是要進一步強化採集用物的終末消毒,保證用物在流動過程的安全,避免交叉感染;三是要強化個人防護,保證安全;四是要進一步優化小組成員的分工流程,規範操作,確保採集工作平穩、準確、快速、流暢;五是要做好和社區街道的溝通,保證工作連續有效;六是要精準調度,做好核酸採集人員和物資的保障。

核酸採集隊先進事蹟16

氣溫將近-30℃,轉運護士拖着核酸標本箱子快步行走在去往檢驗方艙的路上。近日,哈醫大一院核酸採集室十分忙碌,連續三天50多人採集轉運了近2萬份核酸標本。

哈醫大一院的護士王涵博負責方艙的核酸採集。他說,“穿上防護服忙起來會出很多汗,但工作區域需要保持通風狀態,冷空氣又讓我們的汗水瞬間變得冰冷。”在這樣冷熱交替的狀態下,護士們要工作至少8小時。

爲了保證院內患者、家屬以及醫護人員的安全,連日來,哈醫大一院每組病房採集護士平均每天採集30餘個科室,“每次脫下防護服,仰起頭,都能一口氣喝下整瓶礦泉水。”護士劉月說,“這幾天沒白忙,我們把全院教職員工的核酸全部採集完成了。”近日,哈爾濱市做核酸檢測的人數驟增,最高日採集量近萬例。“我們一天的步數超過2萬步,每到下午腿痠得挪不開步。”轉運護士陳英翔說。

據悉,核酸採集室的護士們平均年齡30多歲,最小的20出頭,他們都是醫院各個科室主動請纓來的,很多人都有一線抗疫的經歷,他們總結出一套科學規範的採集流程,隨時可以應對集體採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