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先鋒先進事蹟(通用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要用到事蹟的地方還是很多的,事蹟是爲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抗疫先鋒先進事蹟(通用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通用10篇)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1

面對疫情傳播的嚴峻形勢,作爲一名黨員,他始終秉持“黨旗扛在肩,衝鋒我在前”的戰鬥意識,帶頭寫下請戰書,充分發揚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張海成同志還積極主動請纓,擔任起了每日體溫測量、營區消毒、人員器材洗消訓練的責任,主動爲單位分憂解難,嚴格按照上級的部署要求,每天既要保證好車輛裝備器材的完整好用,還要負責好爲隊員測量體溫,詳細記錄體溫的變化,及時做好比對,密切關注着隊員的體溫變化情況。

同時,張海成同志每天還要親自勾兌50斤重的消毒水對營區進行全方位的消毒。這些天,他的雙手由於每天要與酒精接觸,已經多處出現開裂和脫皮。面對繁重的工作,他更是無法兼顧自己的小家,每日工作結束後,視頻裏的孩子都已經睡着了,面對妻子的埋怨,他沒有喊過一聲苦、叫過一聲累,繼續默默的在這平凡崗位上發光發熱。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2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其他同學都是在播報別人家的“勇士”,然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發生在我身邊,自己親人真實的故事。

我有一個非常帥氣博學的堂哥,他是位醫學碩士,現就職於湖北宜昌中心人民醫院,由於他工作熱情負責、醫德高尚曾獲得過許多患者贈送的錦旗。她的女朋友是即將畢業的醫學博士,原本他們正在精心籌劃即將在正月十六舉行的婚禮。卻被這場突如其來、態勢兇猛的“戰疫”所終止。

1月24日正是除夕之夜舉家團圓的時候,接到上級調令的他毅然帶上防毒面具、穿上防護服,成爲第一批支援發熱門診抗擊“新冠”的勇士。家族羣裏的親人們個個爲他牽腸掛肚,紛紛送去祝福,真切祈禱願平安歸來。經過連續幾天幾夜的奮戰,超重防護的壓力下,鼻子已紅腫不堪,但堅強的他貼上減壓貼,照樣上戰場。

直到2月25日,終於見到族羣中他的消息“親人們,宜昌火神醫院已經開始合併病區,我屬於第一批一線人員,完成了一個月的一線任務”就像一個幾經沙場立下汗馬功勞的勇士,摘下頭盔,向大家宣佈勝利的消息。整個家族爲他高興,爲他歡慶、爲他自豪。

我爲有這樣一個“勇士”哥哥而驕傲。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3

1月22日,福建省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林友飛當天被派往連江救治患者,1月23日凌晨,患者出現嚴重呼吸衰竭。林友飛當即與醫療團隊決定實施插管手術,經過近7小時的手術,患者終於轉危爲安。

此後,林友飛團隊每天堅持爲體重近200斤的患者做俯臥位通氣,因爲身着厚厚的防護服,醫療隊往往需要七八個人合力才能完成。一天好幾個小時高強度、艱難的工作後,常常渾身溼透,滿臉勒痕。

林友飛說,“救死扶傷是我們的天職,我們沒有選擇亦不能逃避。”但患者治癒後的一句“想吃武漢熱乾麪”或是“要介紹護士給兒子做女朋友”這樣平常的話都能鼓舞他們,溫暖他們。

3月5日,福州最後一例確診患者順利出院,林友飛和同事共救治了72名患者。他說,“確診病例治癒不代表病毒清零,我們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休整,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4

作爲內科主治醫師,陳豐特別擅長呼吸內科各種疾病診治和肺功能檢測。

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的襲擊,陳豐第一時間主動請纓加入到一線救治中。從1月23日到現在,他一直待在發熱病房中不曾出來,穿着悶熱的防護服、帶上橡膠手套、防護眼鏡、厚厚的帽子和口罩,寒冷的冬天也悶出了一層細密的汗。即便這樣的工作環境,他依然耐心、細心對確診病人進行救治。作爲青年骨幹醫生,陳豐還毅然站出來成爲醫院第一批留觀醫療救治組的醫務人員。

大年三十的鞭炮聲中,陳豐接到小女兒的視頻電話,問他什麼時候能回家。視頻裏女兒稚嫩的聲音和滿懷期待的眼神,讓他不禁紅了眼睛。他告訴女兒,爸爸正在爲大家“打怪獸”,等打完便回家。懂事的女兒卻告訴他:“我在家很聽話,爸爸安心打怪獸。爸爸永遠是大英雄。”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5

楊小雷是一位二胎媽媽,第二個孩子才兩歲多。疫情發生後,區三醫作爲甌海區發熱病人救治定點醫院,急需全區醫護人員支援。1月22日,在醫院接到申報通知以後,楊小雷第一時間主動請纓,要求到隔離病房工作。作爲一名二胎媽媽,作出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次日,楊小雷便收拾好行李,離開家人,投入到抗擊疫情一線工作。

爲了儘量減少交叉感染的機率,在隔離病房工作的一段時間裏,醫護人員24小時吃住在醫院,不能離開醫院回家。疫情的嚴峻和不斷透支的體力讓她忍不住對家人的思念,特別是當視頻裏兩個孩子叫“媽媽”的聲音更讓她潸然淚下。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對“小家”的思念更加堅定了楊小雷投入疫情防控戰鬥的信念,一邊是厚重的防護服和被汗水浸透的.衣裳,一邊卻是給病人最專業的護理和溫情的照顧,她用自己實際行動詮釋着最美守護者——白衣戰士的“初心”。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6

李文亮,男,籍貫遼寧省錦州市北鎮市,武漢大學臨牀醫學七年制專業畢業。生前爲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因最早於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發出防護預警,而被稱爲疫情“吹哨人”。

2020年1月8日,他接診了一位82歲的女性患者,就診的疾病是急性閉角型青光眼。他說:“我們平時接觸患者也沒有做特殊防護,病人來的時候也沒發熱,我就大意了。不過,第二天也就是9號,她就發燒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懷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爲CT顯示,她的症狀是‘雙肺磨玻璃樣病變’,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現。而且,已經排除了常見病毒感染,支原體、衣原體感染等情況。不過,因爲醫院還沒有用於檢測確診病人的試劑盒,當時並沒有給她確診。她1月8號住院,我1月10號就出現了咳嗽症狀。隨後他的病情也發展出現嚴重症狀,並住進了重症監護室。”

在住院期間他說:“疫情還在擴散,不想當逃兵。恢復以後還是要上一線。”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7

1月29日這天,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了一段話:這一次我做了一個決定,所有從年底到現在爲止的醫生,全部換掉,全部換崗。換成誰?換成科室裏所有的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在宣誓的時候不是說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難上。

所以我開了個黨小組會議,說共產黨員的口號你平時喊喊可以,但這個時候,我不管你有什麼想法,對不起,現在你馬上給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得上去。心理上爲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爲黨的約束上去也好,沒有討價還價,必須得上去。”一席話,充滿正能量!

意外成爲“網紅”之後,很多媒體要採訪張文宏,但他都一一拒絕了。“多一些時間,我們就可能多救一個病人。”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8

李蘭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感染病學家,她主要從事傳染病臨牀、科研和教學工作,擅長各類肝炎、感染性疾病、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治。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肆虐時期,她提出系列的防治措施,爲浙江取得抗擊“非典”勝利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在春運臨近高峯,武漢疫情呈蔓延趨勢時,她頂着壓力,幾度建議“封一座城,護一國安康”。黨中央迅速採納了她的建議,有效遏制了病毒的擴散,這一舉措不知讓多少人保住了健康和生命。

73歲的李蘭娟院士還主動請纓,進駐武漢,和武漢的醫護工作一起接診病人。她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醫生。七十多歲的老人,一連7天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她怕一眨眼,鮮活的生命會從她指間溜走。

她搶在時間的前面,率先推出阿比朵爾、達蘆那韋治療新冠肺炎,有效抑制了新冠肺炎病毒。她爲了儘快找到“對症下藥”的疫苗,她率領科研團隊,日夜兼程。

她是我們生命的守護神。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9

他是院長,也是病患。他叫張定宇。作爲收治患者最多的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一院之長,他另外的身份是一名漸凍症患者。

行動不便的他,已在抗疫一線堅持了30余天。每天接上千個電話,處理無數突發事件的他,無暇顧及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妻子,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沿。他說:“我很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我們結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體扛不過去,怕失去她!”別人眼裏風風火火的鐵血男兒,害怕失去摯愛的繾綣,溼了他的淚眼。

一天睡眠不到兩個小時的張定宇,正在和病魔爭奪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以後我會被固定在輪椅上,我現在爲什麼不多做一點?”張院長,您捨身忘我、無私無畏的愛民情懷,英雄硬漢形象彰顯。

抗疫先鋒先進事蹟10

“你好,麻煩看一下你的健康碼和行程碼,”“王阿姨,明天上午醫護人員將會上門給您進行核酸檢測,請您做好準備,”這是蘭州市七里河區消防救援大隊網格員全繼琴每天入戶摸排的場景。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反撲,全繼琴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每日在轄區街道走家串巷進行宣傳摸排,把汗水灑在了轄區內的每寸土地上,在轄區內總能看見她忙碌的身影,她總說:“作爲網格員,我們摸排的數據會直接影響到疫情防控的各項舉措,我們能扛起一份責任,就會安定一份民心。”工作中,她敢於擔當,主動作爲,入戶排查時總是衝在最前面,對自己管控轄區內的居民羣衆進行地毯式摸排,確保排查工作不漏一戶、不遺一人。動員居民核酸檢測、落實電話流調、宣傳政策、覈查數據、公共區域消殺、藥劑發放等工作。除了負責摸排覈查工作,她在負責宣傳疫情期間消防安全知識,向居家隔離羣衆普及滅火自救常識15次,發放宣傳畫冊1000餘份。當問起工作感受時,她說:“累是真的,疫情嚴重,每天加班到凌晨是常有的事,但這是我的工作,我的職責所在,能爲防疫工作增添一份力量支持,值了!”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寫滿了擔當和真誠。

疫情是一面鏡子,是一次考驗。在抗擊疫情鬥爭中,她守在一線、幹在實處,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消防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