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進事蹟(精選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從先進對象的形成和內涵上來分,事蹟可分爲在一個較長時間內形成的先進事蹟的材料和在一時因突發事件而產生的先進事蹟的材料。事蹟到底怎麼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進事蹟(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進事蹟(精選6篇)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進事蹟1

作爲一名90後大學生後備幹部,自疫情發生以來,某會不忘自己黨員身份,積極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雖然自己是懷孕7個月的孕婦,家中還有個三歲大的孩子,但是她堅信小家面前是大家,冬天過後是春天。“我是黨員,而且我是年輕人,作爲後備幹部在這麼危急的時刻怎麼能退縮呢,我會注意好身體的,電腦操作平時都是我負責的,書記他們年紀大了操作起來費時費力,我可以留在辦公室裏面處理線上地工作,保證保護好自己。”某常會這樣說到,常會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擔着村裏的信息聯絡員工作,每天及時準確地報送馬窪村的疫情防控情況`,同時利用微信、QQ等方式每天向村民發送疫情防控知識,及時將市裏和鄉里的疫情動態轉送到羣裏,在微信羣裏有村民需要什麼,只要在微信裏跟她留言,她都會仔細的回覆並做好記錄工作,第二天集中採購,又貼心地分發到村民家中,盡一切可能滿足村民的生活所需。從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後,她就一直堅守在崗,並非生而無畏,只是心中有愛巾幗花開。

這個春節在本該陪家人的春節常會毅然選擇回到工作崗位上,組織上有需要,就能夠衝鋒向前,村民們有需要,就可以發揮力量,這就是巾幗之花的風采,綻放的是溫暖,給予的是希望。據悉,灰河鄉還有很多巾幗之花奮戰在一線、堅守在崗位上,爲疫情防控阻擊戰築起巾幗之盾,相信同心協力初心不改,衆志成城難關必克。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進事蹟2

在這場抗病毒戰役中,我最敬佩的是白髮蒼蒼鍾南山爺爺和李蘭娟奶奶,跟我的阿太一樣年紀大的老人,本該在家安享天倫之樂的他們,含着熱淚卻又堅定無比的眼神,在第一時間親自奔赴抗疫情一線!

我看到的是多少可敬的白衣天使們,在病情發生時,他們毫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扔下自己年幼的孩子,瞞着年邁的父母,轉身奔向開往武漢的列車,衝在抗戰的第一線,留下家人們無限的思念和擔憂。

我看到的是英勇的人民警察叔叔,放棄了溫暖的小家,在刺骨的寒風中,在每一個路口,在每一個社區,24小時不間斷的執勤,逐個排查風險,守衛着市民的健康安全。

我看到的是一個個鮮豔的紅色馬甲,志願者們顧不上吃一口熱乎的年夜飯,卻每天在樓道噴灑消毒液,在小區分發口罩,在醫院維護秩序,在家裏包上好吃的水餃和湯圓,送給一線的戰士們。

我突然發現,原來“逆行”是最美麗的背影,正是這一道道美麗的背影,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安定幸福,讓這個春天來得更快一些!致敬,逆行者!加油,中國!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進事蹟3

3月1日早上10點,剛到武漢市洪山區關山街的周朝輝和周海文,給理髮工具和座椅噴了一遍消毒液,爲當天的'志願理髮做準備。

“你有什麼需求,是要剪短一些還是留長一些?”每次理髮前,周朝輝和周海文都會這樣問。周朝輝說:“雖然是在疫情期間,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會盡量滿足不同人對髮型的需求。”

周朝輝今年41歲,周海文今年33歲,兩人來自湖北赤壁,都是武漢渼樹理髮店的理髮師。2月14日,周朝輝看到同濟醫院招募志願理髮師的公告後,馬上報了名。“我想爲武漢疫情防控儘自己一份力。”周朝輝說,他隨後在理髮師的工作羣裏發起號召,周海文看到信息後也報了名。

周朝輝和周海文第一次出門當理髮志願者就是服務同濟醫院的醫護人員,由於要近距離接觸,他們坦言當時有些緊張。但隨着防護認知提高,兩人的心態也平穩起來。“我們每次出門都會戴手套、口罩,穿防護服,不僅是爲了保護自己,也是爲了保護我們的服務對象。”周朝輝說,如果去醫院,他們還要戴好護目鏡。

只要抗擊疫情前線的人需要理髮,周朝輝和周海文都會開車前往,提前一天預約好之後,他們會在早上7時50分左右出門。每次給一個人理髮大概要10到15分鐘,爲女性理髮需要更長時間。一天下來,周朝輝和周海文平均要服務60個人,回到住處往往已經晚上八九點。摘下護目鏡和口罩後,他們的臉上都會留下深深的勒痕。

2月29日,許久沒回家的周朝輝收到了9歲兒子的一封信:“我們能保護好自己,你只用保護好自己就行了,不管多少天,我們在家都會很開心……”看完信,周朝輝哭了:“我們每天接觸的都是抗擊疫情一線的人羣,爲了家人的安全,我們一直在外面住。”

“疫情只要不結束,我們就不收費。”周朝輝說,抗擊疫情一線的人更辛苦,能爲抗擊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周海文說:“等疫情結束後,我一定要好好去吃一頓火鍋。”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進事蹟4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療當中,關口前移,及時進行氣管插管可以減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漢的重症醫院裏就有這樣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隊,冒着風險與死神賽跑,一次次爲患者爭取生的希望。今天,就讓我們來認識其中的一位麻醉醫生。

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光谷院區,17支醫療隊整建制接管了17個重症病區。來自同濟醫院和各醫療隊的18名麻醉醫生混編成一支插管小分隊,兩人一組,24小時三班倒。

病牀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歲,有心臟病,幾天來在高流量吸氧的條件下,氧飽和度還始終處於低位,如果短期內得不到改善,就會因爲缺氧造成多器官損害。

待麻藥起效後,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體內儲備的氧氣維持循環,她必須要在30秒內將一根導管從患者口腔插入氣道。

平時這樣的插管動作王晶晶已做過幾千次,但此刻,防護服、手套減緩了她的動作,眼罩、頭罩模糊了視線。

精準快速,幾乎在同一時間,護士在導管近端接上呼吸機,患者的氧飽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監測儀器上的數據變化和聲音提示,插管成功。這次操作她們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個85後,她總說自己是個遲到的戰士。春節前因爲曾在工作中接觸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進行了14天的隔離。所幸,最終核酸檢測爲陰性。還在隔離期時,王晶晶就發出了請戰書。

隨着危重症患者治療關口的前移,這些天讓王晶晶高興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脫離呼吸機的輔助。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進事蹟5

日前,總檯央視記者蹲守在國家醫療隊接管的重症監護病房,真實記錄他們和時間賽跑、攻堅克難的醫者仁心。

周寧,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他要在上午儘早完成一臺牀邊手術,給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體外心肺支持,要將患者的血液從體內引流到體外,經過膜肺氧合,再通過血泵將血液循環回體內。

即將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長期患有高血壓的58歲男性,發熱咳嗽已經11天,被送來ICU後,立即實施了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幾天過去,情況並沒有明顯改善,醫療隊專家們商討後決定要提前用ECMO干預,防止病人病情惡化。

特殊時期條件有限,整個植入過程要萬分謹慎,這個精細的“生命”平均每分鐘要2000-3000的轉速,操作稍有不慎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緊緊地盯着指標數據的波動,不敢有絲毫鬆懈。

手術完成、管路對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連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在改善。

針對新冠肺炎可能引發的多臟器功能損傷,戰鬥在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2300多名醫護人員在一個多月的並肩作戰與磨合中,已經達成基本共識,治療關口前移、提前干預刻不容緩。

隨着目前確診新增人數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戰場已經轉移到重症病房,多學科合作的精準施治給重生帶來更多的希望。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進事蹟6

春節,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也是全家團聚的節日,更是我們小朋友最喜歡的節日。

但是今年的春節卻被一種無情可怕的“新型冠狀病毒”所打亂了。這種病毒傳播速度十分驚人。媽媽告訴我,截止現在全國已累計確診了72000多例了。尤其是在咱們的湖北省,已累計確診近60000人次,十分可怕。爲了儘快的戰勝“新型冠狀病毒”,全國人民進行了一場“抗疫大戰”。特別是我們全國的白衣戰士紛紛趕赴疫情一線,他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放棄了春節全家團聚的日子。在醫療防護物資短缺的情況下,自身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時,仍然不懼危險。千方百計不分晝夜的搶救病人,抗擊着疫情。還有科學家叔叔阿姨們,也在積極的研製着各種藥物,在極短的時間內,已有多項防治新型肺炎的試劑獲得國家批准。部分試劑藥物在臨牀治療上已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疫情感染人數,每日在下降。康復出院的人數每天都在增加。

我們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在我們身居戰鬥一線的醫生護士叔叔阿姨們的奮戰下,“新型冠狀病毒”一定會被徹底消滅。今年的春節真是一個特殊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