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優秀說課稿範文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中的《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它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秦兵馬俑說課稿有哪些呢?下面是的秦兵馬俑說課稿資料,歡迎閱讀。

秦兵馬俑優秀說課稿範文

  秦兵馬俑說課稿篇1

一、說教材理解

這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

文章共有11個自然段,開頭用簡潔的兩句話介紹了秦兵馬俑的價值和出土的地點。第二自然段用一組數字具體描繪了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第三自然段是一個過渡小節,第四至第十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個性鮮明。最後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與文章開頭相呼應,高度讚美了兵馬俑,表達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縱觀第四單元的課文,主題是“世界各地”,入編的三篇課文從不同角度反映了各國悠久輝煌的歷史文化,表達作者對人類智慧的讚美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作爲本單元的開篇之作,針對文本特點、編者意圖以及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求,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用不同的方式理解詞語,積累文章中出現的多個成語。

2.通過品讀關鍵詞句,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和氣勢,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3.在閱讀中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仔細觀察、說明事物的方法,瞭解常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的重點是通過朗讀、配合想象領會秦兵馬俑的宏偉氣勢和鮮明豐富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從教法看,教師要爲學生創造看的機會,讓他們的眼睛“活”起來;創造讀的機會,讓他們的嘴“活”起來;創造想的機會,讓他們的腦“活”起來。

從學法看,通過看、想、讀、說、演等多種形式,在探索中發現,在合作中體會。學會認真傾聽,大膽表達。

三、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分兩個課時進行。

第一課時的教學分爲五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瞭解背景

通過世界八大奇蹟的介紹引入新課內容,讓學生初步瞭解秦兵馬俑的價值和地位。通過觀看有關視頻資料,激發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檢查預習,順暢閱讀

1.指名讀讀本課的生字及相關詞語。

2.請學生讀讀本文出現的成語,並選用幾個成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初步感知,理清脈絡

1.出示第三小節,讀一讀;再根據句子的意思分別找出描寫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段落。

2.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首尾呼應的句子讀一讀。

3.根據以上練習,把課文劃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第三部分(3-10),第四部分(11)。

(四)合作研究,突破難點

1.學生指名讀第二小節,從具體的數字中感受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2.自由讀4-9小節,說說文章中列舉了哪些兵馬俑的類型?

3.結合圖片資料,讀讀第10小節,然後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兵馬俑進行介紹,注意抓住文章中的精彩語言。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課堂檢測,順延激情

1.指名分別讀讀描寫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有關段落,讀得流利,讀出情感。

2.師小結課堂,設置懸念。

第二課時的教學分爲四個環節。

(一)回首秦俑,激情導入

1.出示法國希拉剋的話,指名讀一讀。

“不看秦俑,不算真到中國。”

2.秦兵馬俑爲何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結合上堂課的學習,用一句話來說說原因。

3.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再次走近兵馬俑,感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強大力量,學習作者生動具體描寫事物的方法。

(二)細讀研討,借鑑寫法

1.指名讀第二段,劃出這段的中心句,說說作者圍繞中心句怎樣開展介紹的?(用數字來說明)回憶以前讀過的文章,再舉出相似的例子,並說出這樣寫的好處。

2.齊讀第3小節,說出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承上啓下)

3.默讀第4小節,根據課文的描述,加上自己的想象,擺出將軍俑的造型,再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文字,分別用書上的和課外的四字詞語概括將軍俑的特點。

4.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5-8小節,再開展交流。

5.讀讀第9小節,說說作者在介紹兵俑和馬俑時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相同點:抓住人或馬的神態、動作寫具體、寫生動。不同點:分類介紹兵俑,所花的筆墨較多;簡單介紹馬俑,筆墨較少。)

6.自由讀第10小節,說說省略號的用法。發揮想象,仿照課文裏的句式,用“有的……好像……”說一說作者沒有提到的兵馬俑的樣子和神態。

7.男女生分別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從中找出一組近義詞:舉世無雙——絕無僅有,再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三)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的結構特點。(總-分-總)

2.參照本課的學習,以“校園裏的小池塘”爲題,編寫一個寫作提綱。

(四)延伸拓展,深化主題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對秦兵馬俑做進一步的介紹。

2.請學生說說:除了秦兵馬俑之外,我國還有哪些值得驕傲的歷史文化?可以說古代建築,也可以說發明創造,還可以說文學藝術……

3. 配樂朗讀詩歌《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4.推薦課外讀物《中華上下五千年》;要求學生認真閱讀,並結合本課的學習,寫一篇讀後感。

四、說設計特色

閱讀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生的個性發展的過程。本課的教學設計,我着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促成他們的個性化表達。

1.在情境創設中生成建構

因爲學生對秦兵馬俑缺乏最直接的感性認識,光靠閱讀文字還不能充分理解和感受兵馬俑的氣勢和多姿多彩,所以在第一課時的導入部分,我藉助多媒體,讓學生觀看視頻資料,縮小與文本在內容、時空、情感上的視界差距,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在朗讀品味中生成建構

本課的語言精緻凝練,富有表現力。我始終圍繞理解、品味、運用語言來開展教學活動,在朗讀文句、想象畫面的過程中破解文本中隱含的信息,獲得個性感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努力凸顯語文學科的特點。

3.在言語實踐中生成建構

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言語教學。組織和引導學生學習言語,提高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例如:在學習4-8小節的過程中,請學生分別用書上的四字詞語和課外積累的四字詞語來說說不同的兵馬俑的神態特點;在學習10小節時,請學生仿照書上的句式說說作者沒有寫到的兵馬俑的樣子和神態……通過這些活動的展開,讓學生在一次次言語實踐中積累詞彙,掌握句子表達。

4.在拓展延伸中生成建構

語文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它不能簡單重複前人的勞動,而要結合現實生活進行合理拓展與延伸。當前的語文教學倡導學生通過老師的指導,“在閱讀中張揚個性,在書香中健康成長”。因此,我緊緊圍繞“課內外閱讀相結合”的宗旨設計了拓展題目,努力讓學生在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的融合之中品嚐學習語文的快樂。

  秦兵馬俑說課稿篇2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狀物類的散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着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讀來使人如臨其境。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解讀,理解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法與學法

在進行教學時,我選擇了以默讀爲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由出聲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讀這些讀書形式。在這些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學秦兵馬俑的兩個不同方面時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

規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

類型衆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信息反饋

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展

三、說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令世界矚目的秦兵馬俑在課文中已經爲我們做了生動的描述,因此,激發學生迅速投入到課文的學習就取決於教師的導課。我乾淨、簡單的幾句導入語“同學們,38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臨潼,當人們掘開那厚厚的黃土,發現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軍隊。這個發現震撼了整個世界,這就是?”一下子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文的學習中來。

2、板書課題後,迅速解題。問學生:“俑” 是什麼?“秦”又指?“秦兵馬俑”連起來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此刻,學生的閱讀興趣被激發起,我的一句追問“秦兵馬俑到底是怎樣的?中有一句話也可以說是一段話概括得非常好。現在,請大家迅速默讀課文一遍,找一找,用筆畫下來。”,這樣大家積極地讀書投入學習。

經過學生的讀讀、勾勾、畫畫、寫寫,他們迅速找到了 “秦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這句話既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其次讓學生根據這句話來梳理文章脈絡。

(三)、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A(一)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1、(採用默讀批劃的方法,讓學生默讀相關部分,並劃出能感受到規模宏大的詞語或句子,準備交流。

2、交流反饋時,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19120平方米。抓住坑總面積19120平方米,與教室面積相比較,讓學生動筆做除法,算出大概是教室的多少倍,閉眼睛想象教室面積的10倍,20倍,30倍,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300倍,350倍,400倍,450倍……能看到邊沿嗎?能想象到有多大嗎?”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數據“足有兩個半足球場那麼大”(補充正規足球場的長寬、面積)“八千個兵馬俑(和學校學生數;年級學生數,班級學生數作比較)”這些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並在習作中學習運用。

3 、出示課件,感受特點(學生在已有感知基礎上看視頻,進一步談感受) 。

4、多形式朗讀。(點撥,對於表現其特點的詞語要着力讀出。)

B(一)瞭解兵馬俑的多種類型,感受他們威武的氣勢。

1、課文介紹了兵馬俑的哪幾種類型,默讀相關部分,找一找。

2、在學生了解了兵馬俑的各種類型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類,認真讀一讀那一段,然後結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讀後的感受。

C(一)走近兵馬俑,感受每個兵馬俑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精品。

1、走近兵馬俑,仔細端祥,會看到什麼呢?在文中找一找。指名反饋。

2、默讀這一段,想想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

3、在學生談完自己的感受後,再次讀一讀這一段,看看兵馬俑都有着什麼樣的神態,然後師生配合讀。通過多次對這段文本不同形式的朗讀,挖掘學生的想象空間。

4、還有的兵馬俑會是什麼樣子,它們又在想着什麼呢?請學生也用“有的……好像……”來說一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各異,擴展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教師進行總結:面對這雄偉壯麗的秦兵馬俑,你最想感謝誰呢?生髮言,師歸納。(引導學生說出勞動人民了不起中國自豪)

(五)、讀寫結合,佈置作業

同學們,老師建議,星期天走出去,遊覽幾處景點,仿照文章寫法,完成一篇習作,題目自擬。

四、說板書設計

恰當的運用板書,不僅能加強內容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設計:

13、秦兵馬俑

規模宏大 享譽世界 舉世無雙 勞動人民了不起

類型衆多 個性鮮明 惟妙惟肖 中國自豪

這樣既歸納了文章中心,也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秦兵馬俑說課稿篇3

一、 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略讀課文,從兩方面詳盡介紹了秦兵馬俑:一是用詳實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二是從身材體格、衣着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衆多、神態各異、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裏行間洋溢着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想象文章描繪的情境,學習作者表達的方法。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學習8個生字,積累運用諸如:舉世無雙、享譽世界、惟妙惟肖等詞語;瞭解秦兵馬俑,想象兵馬俑神態,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領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圍繞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展開描寫。和本單元其它課文、口語交際共同組成“熱愛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專題,又是一個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啓迪學生心智的好例子。本課課文較長,但理路清淅,在教學時,可以抓住“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這個過渡段,幫助學生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並由此前後推導,整體教學。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確文章的寫作思路,理清課文結構,也可以從整體上去感受秦兵馬俑的氣勢磅礴,避免把文章講讀得支離破碎。

基於以上理念和年段目標,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

1、通過本課學習,認識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瞭解過渡段在文中的作用。

2、朗讀課文,回顧說明的方法,學習寫實加想象的寫作方法。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通過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學習想象的寫作方法,

二、 說教學法

爲實現上述目標,教學方法選擇至關重要。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讀中明白文章的結構,在思中感悟兵馬俑的特點,在說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在寫中展開想象的翅膀。

教法方面,主要採用重點突破法,以過渡段爲切入點,展開學習;我還採取多層次閱讀法,引導學生盡情的閱讀課文,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學法方面,主要運用讀寫結合法,使學生的讀、思、說、寫有機結合。

三、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課前播放介紹兵馬俑在世界上的地位這一視頻作爲鋪墊,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順勢導入課題。板書:秦兵馬俑,並指導“秦”的寫法,揭示“俑”的意思。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字詞學習是開展閱讀教學的基石,閱讀教學若是不基於字詞理解之上,則是捨本逐末、空中樓閣。我安排了檢查生字的環節,本着短、平、快的指導思想,以最簡便的方法理解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掃清閱讀障礙,完成識字任務。

在檢查生字,瞭解學生預習情況之後,我採用展示班級朗讀水平的方法,選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進行評價。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範讀展示學情;二是滲透結構段的劃分;

初讀之後,全班正音評價,教師指導學生將句子說完整。然後再讀課文,探索感知。

(三)、默讀課文,探索感知

默讀時,爲學生設計了三個有梯度的問題:

(1)作者用哪一句話點明瞭兵馬俑的特點?它有什麼作用?

(2)作者用什麼方法寫清楚兵馬俑“規模宏大”的?

(3)作者筆下的兵馬俑“類型衆多、個性鮮明”部分爲什麼給人栩栩如生的感覺?

孩子清楚任務目標,就會主動地探究,在落實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的同時,也把老師解放了。教師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直接觸摸感受文本,探索語言文字,激起個性化獨特感悟,使學生在內心深處嘗試着進入一個心物交感、情景交融的情感世界。

師生交流與文本對話後的心得,引導學生將語言表達的正確通順。

師生交流:

問題一:賞析過渡段承上啓下的作用。

問題二:重溫列數字、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問題三:作者看到的是泥土做成的冷冰冰的陶俑,正是源於內心的喜愛之情促使了想象產生,使兵馬俑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想象,具有神奇的魔力,它賦予了兵馬俑生命,使他們活了起來。下面,清請大家閉上眼睛,讓我們再次走近兵馬俑,去感受那輕微的呼吸聲,……(由教師範讀“每一個兵馬俑都是極爲珍貴的藝術珍品”部分。)

在學生充分展開聯想,想象兵馬俑神態之後,我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段,品析作者的表達方法。(每一句話的前半句均是寫實,好像之後都是想象)板書 寫作方法: 寫實加想象

(四)、回顧文本,整體把握

總結課文,一般都是由老師完成。我反其道而行,設計了三個環節:

1、回顧重點句

師:同學們,現在讓你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評價兵馬俑,你會引用哪一句?

教師規範語言,引導學生感受文章的總起段、過渡段、總結段都是提取中心的首選。

2、回顧重點詞語

師:你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秦兵馬俑特點的話,你會用哪一個詞?

學生梳理詞語,教師整理成句,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傳神。

3、回顧課文的寫作順序

師:同學們,作者的詞彙是多麼豐富呀!你會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寫這段話嗎?

出示課件(5)

作者先寫秦兵馬俑舉世無雙,是( )的珍貴歷史文物。再用列數字、打比方的方法說明它( )。文中過渡句寫到:兵馬俑不僅( ),而且( )( )。作者緊接着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結合起來寫,使兵馬俑給人栩栩如生的感覺。在文章最後,作者再次讚歎道:秦兵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 )的。

以這種方式進行課內知識回顧,旨在訓練學生的總結文章中心內容的能力;發展學生積累語言和攝取信息的能力;系統回顧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落實人文教育。

教材中的任何一篇選文都承載着訓練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任務。用教材教的是方法,學生除了學知識,還應該掌握表達內容的方法、駕馭語言的技巧。濮陽有著名的戚城文化遺產,我抓住這一寶貴資源,引導學生運用在本課中學到的表達方法寫一段話。對濮陽的孩子來說,一是戚城不陌生,二是介紹自己家鄉的名勝,他們有一種自豪感和責任感,更容易調動內驅力,也就更容易收穫成功的喜悅。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分兩塊內容:第一部分提取兵說明馬俑特點的關鍵詞: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第二部分板書寫作方法:寫實加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