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溝通解心結作文

曾經有一個階段,我很喜歡鄭淵潔。因爲他的傳奇人生,我很希望自己能從他的身上,找到成功祕笈,爲兒子的教育提供借鑑。當時,只要電視上有他參與的訪談節目,我一定駐足玩味。雖然如此,我好像對他的文學作品始終沒有品讀的渴求。直到有一天,老公提醒我說:“不能拿這種萬分之一的特例,在孩子身上作試驗,教育不是,我們輸不起。”一句話,讓癡迷的我頓悟。自己的教育目標確實偏離了正常的軌道,我最終接納了老公的意見。

巧妙溝通解心結作文

後來,不知何時,兒子開始迷戀鄭淵潔的童話。某日,我驚奇地發現,他竟然用零花錢,買了整整一摞鄭淵潔的書。當我好奇地拿起一本書後,兒子立刻迫不及待地向我推薦他看過的經典名句。由於時間太久,已經想不起來具體細節,大體都是一些學習無用論的言論,兒子帶着一種挑釁似的語氣讀着,這就彷彿是一種催化劑,將我反駁慾望燒得旺旺的。不用說,那次的談話不歡而散。

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我當然更原意採用疏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走出誤區。對於鄭淵潔書中的誤導,我最終採取了等待的方法。每次兒子看鄭淵潔的書,我會提出我的看法,但不會強求他接納。但是,幾年過去了,兒子似乎對鄭淵潔的書的興趣有增無減,這成了我多年的“心結”。

昨天,兒子預習作業中有一項內容是:“推薦一本書。”要寫出作者簡介、書的主要內容、推薦原因等等。

兒子問:“媽,我推薦什麼書好呢?”

“你看過那麼多書,選一本你認爲最好的書推薦就行。不過,時間關係,媽媽建議你推薦一本自己比較熟悉的書。”兒子經常在寫讀書筆記作文時,手捧書本,沉醉於其中,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爲了能讓兒子早些睡覺,我還是很中肯地提出了建議。

“那我就寫鄭淵潔的書吧。”兒子思索片刻,回答道。

“好吧。”

兒子隨手抽出一本鄭淵潔的書,翻開一頁,說:“媽,你看這段,‘這世界上最不能相信的話就是成功人士的成功經驗談。比如成功愛標榜自己的成功緣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這不是胡說霸道嗎?他們的成功絕對是由於百分之九十九的靈感加百分之一的汗水。’……‘學什麼幹什麼是人類最大的誤區,等於先套上枷鎖再去幹。學的是什麼?肯定是前人做這件事積累的經驗。踩着前人的腳印走,能走出新路來?不開闢新路,能幹出大名堂?不管做什麼事,不幹出大名堂,做它幹什麼?’……”。

人生真的很有意思,有些時候,有些場景,你經常會覺得是那麼熟悉。我剛想直截了當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猛然,我停住了,每次溝通失敗的情景彷彿又出現在我眼前。我對自己說:這次,換一種方式吧。沒想到,這次改變,使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多年的心結,竟然意外的打開了。

我腦子飛快地梳理着交流的方式,然後試探着問:“兒子,你覺得他的話對麼?”

兒子先是吃了一驚,這次我的改變,似乎對他也是個意外。他非常認真地思考了一下,回答說:“我覺得有些話是對的,但有些話就不太對。”

聽了兒子的話,我心中一陣竊喜,我一直以爲兒子這麼迷戀鄭淵潔的書,對他書中的觀點,一定是全盤接納。沒想到,兒子居然也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太好了,英雄所見略同呀,說說看。”

“比如,他說:‘他們的成功絕對是由於百分之九十九的靈感加百分之一的汗水。’就不太對。”

“是麼,那你覺得應該是怎樣的呢?”

“應該是:成功是由於百分之五十的靈感加百分之五十的汗水。”

“爲什麼呢?”

“因爲每個人的特長是不同的,人如果想成功,應該在自己的特長上去努力,這樣才能成功,兩者都很重要。”

兒子能分析得如此到位,讓我大吃一驚。“說得太對了。其實,也不排除,有些特例,比如,有人,確實很有天分,機遇又好,付出並不太多,也獲得了成功;或者有些人,很不擅長做某件事,但是他有非凡的毅力,最終也獲得了成功,但那畢竟是特例,是萬分之一的比率,甚至更低,並不具有代表性。你說呢?”

兒子點點頭,表示贊同“對,就像鄭淵潔屬於前者,巴金屬於後者。”

“巴金?”

“是呀,其實巴金原來很不擅長寫作,因爲他對祖國有濃厚的感情,他把這感情傾注在寫作上,最後,就成爲了著名的作家。”

“是嗎?你在哪看到的。”

“我們鄭老師講的。”

這次順利地溝通,令我興奮不已,兒子似乎也進入佳境,又滔滔不絕地和我討論起了其他的問題。

“媽,其實,我覺得,對老師百依百順的'孩子一定學習很好,學習好的孩子不一定對老師百依百順,你說呢?”

我認真思考後回答:“嗯,有道理,非常贊同!唉,你在哪學得這種邏輯學?”

“沒學過什麼邏輯學,不過,數學學過:自然數一定是整數,整數不一定是自然數。”

“真不錯。媽媽希望你能成爲後者。”沒想到,兒子把數學學的知識用到這裏了,我連連點頭,對兒子表示贊同。

“還有,我覺得上的學越多,人的想象力就下降得越多,你說對麼?你看,你們大人知識很豐富,可是想象力就比我們小孩差的多,甚至沒有了想象力。”

“爲什麼這麼說呢?”

“你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其實束縛住了你的思想。當然,學習有學習的好處,我並不是說,學習不好。”兒子怕我誤會,還趕緊解釋。

“其實,你說的有一定道理,學習經驗的同時,可能會使人的想象力有所下降。不過,我覺得想象力和學經驗其實並不矛盾,更多因素應該在於個人。大多數人在學知識的同時,忽略了想象力的培養,所以,導致大人的想象力不如孩子。但是,其實,在語文的學習中,在寫文章的過程中,很多就是培養和鍛鍊想象力的。比如:湖中的荷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就彷彿婷婷玉立的美少女在風中翩翩起舞。這不就是最好的想象麼?”

“對。”兒子贊同地點了點頭。

可能是談話對兒子有一些影響;可能是兒子最初想寫鄭淵潔的書,只是藉機和我交流,我也說不準是什麼原因,兒子最終寫得推薦的書目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其實,如果客觀地評價,鄭淵潔的想象力確實很豐富,但他書中也確實有許多過激的言論,很容易將閱歷不足的孩子引入誤區。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非常擔心的事情。沒想到這次溝通,揭開了我心中多年的“心結”。通過這次談話,令我對兒子刮目相看。談話結束後,我對兒子說:“兒子,媽媽沒有想到,你是一個這麼善於思考的孩子,真棒!希望你的這種思考的習慣能一直保持下去。相信你,一定會一天比一天棒,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