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簽約醫生個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爲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簽約醫生個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庭簽約醫生個人先進事蹟(精選5篇)

家庭簽約醫生個人先進事蹟1

1、研究醫術,精益求精。

在全區衆多的家庭醫生中,有這樣一位優秀的家庭醫生,他就是古城街王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樊成國醫生。今年42歲的樊成國,1997年6月畢業於湖北醫科大學臨牀醫學專業,2012年8月到王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至今,一直擔任醫療部主任一職。“視、觸、叩、聽”是他長期堅持的診療習慣,他的口袋裏總是裝着小電筒、聽診器,這是他診斷病情的“武器”。他診療時從不打斷病人的講述,始終注視對方。多年來,他始終堅持臨牀工作規範化、技能服務優質化、基本技能靈活化,並利用業餘時間深入藥房、藥庫觀察學習,基本掌握了每一種藥品的藥效和適用範圍,不斷提升診療水平、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爲患者提供優質服務。

2、主動簽約,盡心服務。

樊成國帶領的家庭醫生團隊深受羣衆信賴,幾年間穩定簽約管理的轄區居民達500餘人。李爺爺是市教育系統的一位退休幹部,他和老伴陶奶奶,和很多空巢老人一樣,面臨子女不在身邊帶來的許多不便,就醫是其中一項。李爺爺患有高血壓和嚴重的肺心病,近年來身體日漸衰弱,但生性喜歡自由的李爺爺堅持要回家療養,子女們拗不過,只能同意,併爲他購買了呼吸機等醫療器械。雖然有了醫療設備,但家人還是希望能有醫生參與李爺爺的健康管理,能夠通過醫生實時掌握他的健康狀況。樊成國家庭醫生團隊瞭解到這一情況,主動爲他提供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樊成國的工作記錄本上可以看到,6個月的時間裏,樊成國家庭醫生團隊共上門診療14次。陶奶奶說:“他們有兩點讓我印象深刻,一是隨時都能聯繫得到,即使凌晨電話也能接通,及時給我做好的指導。二是不怕髒不怕累,老伴排便不暢的時候他們也幫忙處理,有他們在身邊,我覺得很安心。”對此,樊成國只是笑笑說:“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遠在美國的李爺爺家人還給樊成國家庭醫生團隊送去錦旗以表感謝。在樊成國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對象中,像李爺爺這樣的對象還有很多。

3、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樊成國家庭醫生團隊謹記醫務工作者的社會責任,積極參加王府中心倡導和組織的義診活動,是周邊羣衆熟悉的健康大使。團隊爲轄區慢性病病人開設康復知識講座,給他們提供新的診療指南,使病人的健康知識不斷更新。同時與病人加強溝通交流,使病人得到最規範的診療,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的發病次數,減少病人痛苦,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樊成國家庭醫生團隊每次下社區義診,都被一羣爺爺奶奶圍在中間諮詢健康知識,他們熟悉每個人的情況,被大家親切的稱爲“社區好醫生”。

健康中國的戰略任務任重而道遠,襄城區像樊成國醫生這樣的家庭醫生還有很多,他們在自己工作崗位上用不同的形式默默奉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爲襄城區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家庭簽約醫生個人先進事蹟2

毛澤燕,海曙區白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雲樂團隊長。2016年榮獲浙江省“優秀基層醫師”稱號,2017年獲得“寧波好人”稱號,2019年被評爲“最美海曙衛生人”、寧波市“優秀家庭醫生”和寧波市“五星級家庭醫生”,2020年獲評“海曙區第四輪優秀中級衛生技術人才”。

2011年初,毛澤燕來到社區成爲一名全科醫生。日常的工作內容和她原先想像中的大不相同,她一度對職業前景和未來發展方向感到迷茫,在此期間,兩位同事相繼離職更是在她心裏掀起了波瀾。

也就是在這一年,海曙區開始了“契約式家庭醫生”服務試點工作,毛澤燕被挑選爲第一批參與簽約的“家庭醫生”。

十年來,從不被居民熟悉認可到如今設立以她名字命名的家庭醫生工作室,越來越多新鮮血液加入這個隊伍,毛澤燕一路走來感慨良多——

2015年9月的一天下午,一個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來找毛澤燕複診配藥。在那之前他總是每個月來配一次藥,而這次間隔了兩三個月,所以毛澤燕隨口問了一句:“這幾個月沒來在忙什麼?”沒想到話音剛落,老人就紅了眼眶,原來,他唯一的兒子意外去世了。

看着面前這個和自己父親同齡的老人,毛澤燕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只能輕輕地把診室的門帶上,默默陪他坐了好幾分鐘……自此以後,毛澤燕對這個老人格外留意,每次他來就診總會多留點時間和他拉拉家常,讓他有事情的時候儘管電話聯繫。但老人除了每年的定期簽約以及逢年過節一次不落地問候以外,給毛澤燕打電話的次數屈指可數,他說:“你工作那麼忙,不能再給你添麻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毛澤燕被抽調到海曙區第三醫院支援發熱門診的工作。沒想到老人聽說後非常擔心,反覆叮囑她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還執意要給毛澤燕的先生和孩子送吃的。那時候,寧波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都停運了,老人家住白雲社區,而毛澤燕家住城西,這位70多歲的老人硬是頂着寒風,騎着電瓶車找到了毛澤燕的家……

2016年6月的一天,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子找到毛澤燕,說自己83歲的母親患有高血壓、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症,常年臥牀,留置導尿管,希望社區醫生每個月月底能上門去更換導尿管,毛澤燕答應了。第一次到那位老人家裏出診時,毛澤燕瞭解到,這位老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工作非常忙,小兒子又定居國外,平時只能靠保姆一個人照顧。那天,毛澤燕看到了老人以前的工作照——照片中的她穿着白大褂神采奕奕,是自己的同行。後來,毛澤燕更是意外地在一家三甲醫院的宣傳片中看到了這位老人,這才知道,她曾是我市一位非常有名的醫生。

如今,毛澤燕已經爲這位老醫生服務了4年多,這件事對她觸動很大:“以往我們總說,我們是在爲患者服務,但我們每個人都會老,當我們沒有辦法照顧自己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國家有一套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在我們身邊都有值得信賴的家庭醫生爲我們提供醫療的幫助,該是一件多麼幸運而又幸福的事情。家庭醫生這個工作做好了,受益的不僅僅只是普通居民和患者,也包括我們的家人和我們自己!”

毛澤燕說:“這些年,在家庭醫生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我看到了許多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的不離不棄,患病夫妻之間的生死相依,以及醫生與患者之間的相互信任和相互關愛,這些都讓我找到了全科醫生在社區存在的價值感和歸屬感。與剛工作時的迷茫不同,‘健康守門人”這個稱號如今我心裏不僅代表了責任感和使命感,更有一份油然升起的自豪感。”她將與團隊成員一起,繼續做好居民健康守門人、醫療資源調配人、醫藥費用管理人。

家庭簽約醫生個人先進事蹟3

“醫學的使命,就是健康所繫,性命相托,救死扶傷,爲民服務,我會從一而終的堅守一個醫者的崇高使命和責任擔當。”這就是家庭醫生醫生鄧青當初選擇醫生行業時的內心宣言。13年來,她始終不忘初衷,在平凡的醫生崗位上恪盡職守,兢兢業業,履行着她當年的承諾。她認爲凡是關乎生命健康的都不是小事,作爲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要警鐘長鳴,防患於未然。

“醫者父母心”,在她這裏從來就沒有貧富貴賤,老弱病殘之分,只要來她這裏就診的每一位患者她都認真對待,仔細檢查、耐心施治,用真心、愛心、耐心去呵護每一位患者。

4歲的小琳,從小一直反覆咳嗽,四處尋醫,久治不愈。鄧醫生耐心的接診了這位瘦弱的小患者,經仔細聽診後發現其心臟有不明顯的雜音,綜合分析後鄧醫生向其家屬提出了“先天性心臟病”的考慮,給出轉診建議和指導,囑咐其家長儘快帶孩子到上級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由於診治及時,爲治癒疾病贏取了時間,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孩子出院後,鄧醫生做好追蹤隨訪和術後健康指導,小琳及其家人表示鄧醫生“醫術精湛,醫德高尚”,並感激鄧青醫生首診負責和細心醫治。鮮花和掌聲固然美好,但是對於鄧青醫生來說,最讓她感到幸福的是患者痊癒後的笑容。

病人的信任和認可,是她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所以她在臨牀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提升的同時,還廣泛涉獵心理學,營養學,健康管理學,中醫適宜技術等學科。她總是自嘲的說:“家庭醫生在同行口中就是“萬金油”,但是不要介意,我們更不要低估一個家庭醫生的職能,作爲一個健康守門人,我們要像一個超人,方方面面都要替居民考慮到,並且照顧到位,若想真正做到防治結合,是真的需要我們這些一線的全科醫務工作者去擔此重任,其實我們就是“萬金油”中的戰鬥機,也是羣衆生活中的剛需。

爲了更好的服務患者跟蹤病情,鄧醫生利用網絡優勢組建了一個家庭醫生羣,她堅持在羣裏面分享正確的養生知識,她說:錯誤的觀點可以害人,但是一個正確的知識可以救人無數。爲此她還親身錄製視頻教大家去做養生操,手部穴位操,分享一些常見病慢性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小細節,所以羣裏每天都那麼熱鬧,如果家裏有什麼頭疼腦熱的,他們第一時間就會想起鄧醫生平時普及的一些簡易的中醫適宜手法,也會第一時間在羣裏電話諮詢,鄧醫生總是不厭其煩的解答與幫助。

每天在羣中公佈自己的坐診時間,所以她出診的那天就經常會被圍得不能準時下班。然而她總是說:“醫生的辛苦外人難以想象,但是醫生的幸福亦是別人體會不到的,我很知足,也很幸福。”再苦再累都會在患者的一句“謝謝”中煙消雲散。接診每一個患者,鄧醫生都會和患者聊生活細節,因爲她認爲:現在基本大部分疾病都是和不良生活方式有關,所以想要根治疾病一定要從生活細微入手,這樣才能一勞永逸。

有時候同事不解的問,爲什麼病人愁眉苦臉的進診室,面帶笑容的走出來?鄧醫生笑笑說:其實現在很多人哪來那麼多嚴重的疾病呀,年輕人有工作家庭上的壓力,老年人有特殊的空巢期,他們此刻最需要的是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說白了就是平等的聊天方式,心理的疙瘩解開了,病也就好了一大半。基於鄧醫生獨特的診療方式,讓很多周邊的羣衆慕名而來,有的甚至是鄰近鄉鎮專程趕來的。她總是力所能及的給予幫助,甚至爲病人墊付藥費,因而錦旗不斷,“妙手回春傳四方,醫德高尚暖人心”這是病人對她的高度評價!

她用平凡的行動詮釋着“醫者仁心”高度境界。鄧醫生及其團隊成員不辭勞苦,常年爲困難孤寡老人及行動不便的殘疾人上門送醫送藥,她是村民口中的“好醫生”。

她還致力於宣傳急救知識,常常受邀到學校和企業進行健康講座以及相關技能的培訓,保障萬千居民健康。鄧醫生常說:生命極其脆弱,自救和他救同樣重要!

醫路是一條充滿挑戰和責任的漫長路,醫療事業是需要人人蔘與,人人奉獻的`一個偉大工程,儘管從醫路上有多少阻礙和艱辛,她從未想過要放棄這個職業,她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中國醫生在國民心目中的地位,慢慢摸索出一條新型的改善醫患關係的路子,她堅信真誠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只要你用心待人,對方一定會感受的到。

醫路走來,不忘初心!這就是我們可愛的鄧青醫生,一個睿智俏皮的姑娘,本着對醫者的執念,風風火火的追逐着。

家庭簽約醫生個人先進事蹟4

團隊長孫磊身兼兩個團隊的重任,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更是簽約工作的難點,病人的不配合,家屬的難爲情,都使簽約工作充滿了挑戰,但是孫磊隊長通過自己的業務能力與良好溝通能力,慢慢的把工作開展起來,目前已有三十餘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簽下了家庭醫生簽約。一提起該團隊,羣衆總是笑眯眯的說:“家庭醫生們都對我們很好,有啥毛病,總是很耐心的解釋,遇到他們這樣的醫生,心情也會好起來,病也好了一大半了,我們都願把自己的健康託付於他們”。

簽約的於大叔今年67歲,因爲長期的體力勞動留下來腰疼、腿疼的老毛病,每當疼的受不了就去藥店買“止痛片”吃,今年他抱着嘗試的心態,與該院家庭醫生簽約第二團隊簽訂了家庭醫生簽約協議,團隊來到於大叔家中,爲於大叔進行“一對一、面對面”地診療和生活方式指導,現場進行推拿治療,並囑咐於大叔去本村的家庭醫生團隊服務點去免費進行TDP神燈治療。於大叔聽到不用跑到醫院去,家門口就有服務點很是高興。通過第二團隊的系統治療,極大的緩解了於大叔的病痛。不出村就有家庭醫生的基礎治療與個項健康管理,還可以享受到轉診、預約專家門診、預約大型儀器設備檢查等服務,不但病情平穩了,花費也少了,患者的獲得感明顯增強。

肩負使命,無怨無悔。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對服務羣衆身心健康的事一直銘記於心,不會給患者開大處方和貴重藥品,能服藥的,就決不打針,採取肌肉注射能解決問題的,就決不輸液。他們常說:“做醫生的如果單純去追求經濟效益,良心上會過不去,醫生是神聖的職業,是患者健康的守護者。”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服務團隊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基層農村衛生健康事業,經歷了患者生老病死、生死離別的酸甜苦辣,贏得了羣衆的肯定,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愛戴,無論未來的道路多麼曲折和艱辛,爲了轄區人民羣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都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肩負使命,兢兢業業,無怨無悔,做好基層普通羣衆健康的守護神。

家庭簽約醫生個人先進事蹟5

實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後,家醫團隊的每一名成員的電話,24小時不關機,隨時準備接聽居民的諮詢電話,履行家庭醫生責任。久而久之,羣衆不再把醫生當陌生人,而是朋友,他們說“有個醫生朋友就是好”。轄區居民崔大爺,因腿骨關節退行性變,走路不便,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三個兒子、老伴相繼去世,兒媳要上班,老人買藥來趟醫院,花錢打車捨不得,來一趟實在不容易。實行家庭醫生簽約以後,大爺有問題都會打電話諮詢一下,醫務人員總是耐心給予指導,定期測血壓、血糖,大爺對他們的服務很是感激,經常唸叨 “國家政策真是好,有了家庭醫生,我們不出門在家也能看病了”。

居民的事無小事。有一天,團隊管轄的居民張阿姨打電話說自己最近口乾、頭暈。這個張阿姨,有高血壓,原本眼睛視力就很差,老伴和兒子死於意外,就什麼也看不到了,最近唯一的女兒坐月子,不能經常去看她,自己看不見,又怕麻煩別人。家醫團隊快速到達阿姨家中,爲其測血壓180/110 mmHg,測隨機18mmol/L。張阿姨一聽,急的哭了起來,眼睛看不見已經給女兒添了不少麻煩,這萬一要是癱在炕上,這可怎麼辦?醫務人員立即給阿姨服用降壓藥物,現場觀察,血壓降到158/90mmHg,頭暈減輕,沒有太大的危險了,醫務人員才離開。次日早晨,家醫團隊又來爲張阿姨測了空腹血糖12mmol/L,拿出提前備好的降糖藥物,給張阿姨吃上。因爲她眼睛看不見,醫務人員讓她反覆摸降壓藥和降糖藥的藥盒和藥片的形狀,以免吃錯藥。反覆實驗幾次無誤後,家醫團隊才離開。現在和張阿姨已經成爲朋友。阿姨說家庭醫生真是老百姓的貼心小棉襖。

寒來暑往,家庭醫生服務任重而道遠,爲了您的健康.我們將不懈努力,做您貼心的健康守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