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幫孩子調控情緒

有人曾經這樣說過:“大人和小孩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如果說大人的世界是現實的陸地,那麼孩子們的世界就是海洋。”而我認爲家長是孩子的一本“書”,是孩子最早閱讀的,而且是閱讀時間最長的,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最深的一本“書”。家庭教育對孩子不是靠“言教”,而是“身教”,父母的表率作用對孩子的成長有特殊的意義。因此,人們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隨着社會的`發展,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也在不斷提高。但父母或許沒有想到,在嚴格要求子女的同時,也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怎樣教育好孩子,是我們每一位家長值得思考的問題。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頂撞父母,提出一些無理要求,是常有的事。我的孩子也不例外,那麼我是怎樣處理呢?下面我就說一說我的做法。

怎樣幫孩子調控情緒

當孩子情緒低落、大哭大鬧、亂髮脾氣、不可理喻時,家長常常感到無計可施,自己變得情緒惡劣,只會利用父母的權威,採取高壓政策,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其實,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的背後,都有一個正當的理由。他是在宣泄生活或精神上的不滿足,是渴望父母能夠真正傾聽他們的心聲,呼喚父母給予更多的關注。如果家長處理得好,會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要讓孩子學會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首先要在孩子面前保持理智,做好表率。有時,孩子會產生一些厭倦情緒,也許他想做一些不被家長允許的事。告訴孩子,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以自己的意志爲轉移,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讓他自己去明白,要懂道理,講道理,如果他繼續任性下去的話,只能得到父母的冷淡,“認爲”他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

高興、生氣、害怕、痛苦等是人的主要的、基本的情緒。父母可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準確地向孩子傳達這些情緒。比如,當孩子做錯事時,父母應該表現出生氣的樣子,讓孩子體會到做錯事和生氣這種情緒有內在的聯繫。而當孩子表現出色時,父母應當向他表現出高興、興奮的情緒狀態……久而久之,孩子會學會辨別這些情緒,體會出這些情緒給自身帶來的不同感受,以促進孩子的情感健康發展。從而,讓孩子能夠健康地、快活地成長。

孩子從出生到上幼兒園,又從幼兒園跨入國小,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轉折點。

當我知道孩子要上國小了,我就利用休息時間帶着孩子來到學校門口走一走,看一看。告訴孩子以後你就會在這裏上學,和那些小同學一樣天天揹着書包去學習,爸爸、媽媽也來接送你上下學。在學校裏你會認識許多的朋友,還有許多教你知識的老師,你還會學很多你在幼兒園裏沒有學過的知識。你以後還要戴紅領巾,還要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到時你特別希望天天上學,多好呀!孩子當時聽了恨不得馬上就上學。

記得孩子剛上學的第一天早上,看着孩子特別高興的表情,作爲家長也是有些緊張,畢竟孩子要上學了,不像在幼兒園那樣自由。當時孩子問:“媽媽,學校裏的教室和幼兒園裏的教室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了。因爲你現在是國小生了,要自己一個座位,全班有許多和你一樣大的同學,都會在一個教室裏聽老師講課。”這樣,孩子在精神上就沒有那麼緊張了。

現在孩子已經適應了新的環境,在學校裏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生活,非常快樂和自豪。這也是和老師的辛勤培育、教導分不開的,孩子在學習、勞動、思想、體質等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誰都想有一個良好的開端,良好的開端對一個孩子來說更是十分重要,但有的孩子就不那麼幸運了。我們的孩子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個早產兒,體弱多病,三天兩頭往醫院跑,真是讓人操碎了心。他的爸爸在進出口設備檢驗處工作,流動性大,無暇顧及孩子,照顧孩子的任務自然就落到我們老兩口身上。說也奇怪,這孩子一離開我們就生病。幼兒園去了兩天,得了一場大病,從此,再也不去了;學前班去了半個月,又大病一場,住院治療,從此,就沒再去學校。一直到七歲上一年級,才和小朋友們正面接觸,所以,在人際交往上,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一切得從頭開始。

天真是孩子的本質,幼稚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一直和他談心,幫他融入集體中去。這兩年孩子一直在努力和小朋友交朋友,一起玩。爲了融入集體,我們和老師不厭其煩地給他講道理,教他遇到事情應該如何去處理。例如,有一次,同學不小心碰了他一下,往常他會馬上不問青紅皁白,狠狠地打同學一下,而現在,他只是微微地一笑而過,不再去斤斤計較,學會了寬容。現在,孩子看到班裏有的同學習題不會做,就主動幫助講解;隔三岔五,就給班裏帶去垃圾袋;學校組織的捐獻活動,都積極參加,孩子已經融入到了集體中。孩子還學會了如何待人接物,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鍛鍊了自己的組織能力和社交能力,從中也享受到了無窮的快樂。最後,希望孩子身體好、學習好、思想好,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