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愛交往會交往

一個活潑開朗、樂於與人相處的孩子容易受到同伴的歡迎和成人的喜愛,而且也容易適應新環境,如何讓孩子愛交往、會交往。然而,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多,他們因缺少同齡夥伴,接觸面較窄而產生了諸如自我中心、攻擊性強、不合羣等許多社會性方面的問題,要改變這種狀況,作爲教師和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積極爲幼兒創設交往的機會,同時,教給孩子交往的技巧,這樣孩子纔會愛交往、會交往。

怎樣讓孩子愛交往會交往

一、爲幼兒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

有些家長認爲,孩子在一起玩是毫無意義的消磨時間,所以孩子想出去找朋友玩時,家長就會找出一些理由阻攔,有意無意地限制和減少孩子與同伴的交往。教師首先要與家長溝通,向家長講明孩子們一起遊戲的重要意義,讓家長知道孩子們在遊戲中可以學習合作、互助、輪流、分離、學習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學習如何與他人共同生活,讓家長儘可能爲孩子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如閒暇時多帶孩子到公園、小區的綠地或親戚朋友家去玩,鼓勵孩子不斷適應新環境,多與他人交往,可以讓孩子邀請夥伴來作客,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到別人家作客,多給孩子創造結交小夥伴的機會,千萬不要因爲嫌吵、怕亂、怕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拒絕讓孩子的小夥伴到家裏來玩,對做客的孩子要熱情、溫和,儘量爲他們營造一個輕鬆和諧、自主自由的交往環境。

作好了家長工作,作爲教師,在園裏我們要有意創造幼兒之間互相交流的機會,使孩子的交往面得到新的發展。幼兒之間的交往夥伴有一定的選擇傾向,那些思維活躍、活潑開朗的幼兒常常能找到遊戲夥伴,交流過程中,常能等到一些新鮮的意見,而那些智力發展遲緩、不善表達、不善與人溝通的孩子往往遊戲夥伴也很單調、貧乏。作爲班級活動的組織者,教師在組織幼兒生活時,應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爲,調節幼兒交往夥伴的對象,使幼兒在集體中能積極與人合作、與人交往,這樣不但使他們與人交往的心理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從別人那裏得到了經驗,促進了發展。如:晨間活動時,鼓勵孩子們之間談談來自幼兒園之外的消息,不善言談的璐璐帶來一疊和媽媽去生態園的照片,我馬上拿給大家看,小朋友們爭相觀看,羨慕地向璐璐問這問那,璐璐則滔滔不絕地向小朋友介紹起照片上的人和景物。區角活動時,除了幼兒自身遊戲,選擇夥伴以外,教師可注意觀察幼兒的遊戲情況,人爲地干預他們的活動,給孩子創造交往機會,丹丹在角落裏捏了一個舞蹈小人,一個人在那裏擺弄,我把他帶到另一個有三人的遊戲小組,對小朋友說:你們看,丹丹的小人捏得多好,你們也做了這麼多小動物,可以一起表演節目了,丹丹加入了這個遊戲小組的活動,幼教之友《如何讓孩子愛交往、會交往》。

二、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

孩子之間有種天然的親和力,他們喜歡在一起遊戲,但在遊戲中常常出現各自遊戲、互不干擾的局面,或互相攻擊,爭搶玩具的現象,這都是由於孩子年齡小,缺乏社會交往經驗造成的。因此,教給孩子們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我常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和形式教幼兒禮貌待人,要求孩子和老師、同伴、家長之間見面能相互問好,告別時說“再見”,請求別人幫助時要說“請”,接受別人幫助後說“謝謝”,無意中碰到別人要說“對不起”,接受別人道歉時說“沒關係”。

其次,我注意教給孩子主動交往的方法。如鼓勵幼兒把自己的圖書、玩具拿出來一起與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師說一說自己喜歡看的動畫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協商遊戲的玩法等。

最後,要培養幼兒自己解決問題、處理矛盾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我利用各種方法、故事、兒歌、情境表演或在幼兒發生矛盾時通過具體事件生動形象地向他們講明什麼是友愛互助,什麼是分享合作,針對孩子在交往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向孩子提出一些問題。如:只有一個玩具,兩個朋友都想玩,怎麼辦?小朋友打你時,應該怎麼辦?引導幼兒歸納總結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如“兩個人輪流玩”或者“兩人一起玩”等。

另外,教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也是教給幼兒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徑。教師加入到幼兒的活動中,往往能帶動幼兒的熱情,激發他們活動、交往的願望,活動中,可以暗示某些小朋友看看老師有什麼好主意、好辦法,是怎麼和小夥伴說的'、做的。比如然然很想加入陽陽他們組的傳球遊戲,但不知怎麼加入,就呆呆地站在一旁,我告訴然然:“我們一起去和他們玩,咱們可以想出更新鮮的玩法,你有什麼好的玩法嗎!”然然點點頭,“那好,你看看我是怎麼跟大家說的”。要注意和小朋友商量,我帶着然然參加到遊戲中,在我的帶動下,然然也想出了新玩法,小朋友們愉快地接納了我們,開始了新的一輪遊戲。

三、遊戲時多讓幼兒以強帶弱,相互配合。

可以讓能力強的幼兒多帶動能力弱的幼兒,性格開朗的孩子多和性格內向的孩子接觸,讓他們在交往中取長補短,互相影響。

在玩角色遊戲時,寧寧扮演女主人,趁這個機會,我讓嬌嬌也加入到遊戲中去,並告訴寧寧:你這麼能幹,再給你一個小妹妹吧!於是,寧寧帶着嬌嬌妹妹去“服裝店”,他對服務員說:“請給我妹妹拿件衣服”,服務員問妹妹:“你要哪件衣服”,嬌嬌用手指指:“那件”,寧寧就在旁邊告訴她:“你要和人家說是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就這樣,嬌嬌在寧寧的幫助下,說了許多平時很少說清楚,說完整的話。

四、幫助幼兒克服“自我中心”,培養利他行爲

“自我中心”是幼兒思維的一個顯著特徵。由於“自我中心”的影響,幼兒的行爲大多從“利己”的觀點出發,這與現代社會要求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觀是格格不入,嚴重影響了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因此,我們幫助幼兒克服以自我爲中心,發展利他行爲。

首先,我利用文藝作品,對幼兒進行形象的教育。幼兒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的,直觀生動的形象容易爲幼兒所接受。我通過故事、兒歌、動畫片等文藝作品中的正面形象來教育幼兒,同時,要求父母和本班教師做好幼兒表率作用。研究表明,教師間的和諧相處,愉快合作,就會有利於幼兒團結,友好等積極情感的培養,從而,交往中易被人接受。

其次,幼兒的行爲除了從父母、老師等成人那裏學習模仿來的以外,絕大部分是從同伴那裏學來的,他們通過同伴之間的交往,可以產生認知上的衝突。作爲教師,鼓勵、讚許、獎勵等外部激勵方法,能強化孩子的利他行爲,克服消極的行爲,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幼兒有時不僅依靠外部強化,還要依賴於自身的強化來支持自己的行爲。自我強化是幼兒在活動前自己先設立一些行爲和活動的標準。在活動過程中將自己的活動情況與這些標準進行對照。如果是達到標準的,就愉快、自尊、自豪、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爲,這種自我強化對幼兒利他行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最後,角色遊戲也能幫助幼兒發展利他行爲。

在角色遊戲中,幼兒通過扮演某個角色,可以體驗角色的內心感受,瞭解他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在遊戲中,幼兒可以在短時間內接觸各種角色,體驗到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從而脫離自我這一中心,提高自我意識水平,對培養幼兒的利他行爲十分有效。

幼兒有了交往興趣,掌握了一定技能,克服了自我中心,發展了利他行爲,在與同伴的交往中也就更受歡迎,就會被其他幼兒親近,積極與人合作,與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