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主要事蹟個人方面(通用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護士主要事蹟個人方面(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護士主要事蹟個人方面(通用6篇)

護士主要事蹟個人方面1

“站在女護士面前檢查身體,不少男病人會覺得難爲情,而在我們男護士面前就不會有這種尷尬了。”在杭州某醫院泌尿外科門診部工作的李偉談起工作,蠻有成就感。

今年24歲的李偉幹護理行當已有5個年頭了。他說,如今醫院分工越來越細,需要男護士的地方可真不少。“現在,很多護理院校的男生還沒畢業,就被各大醫院搶訂一空。”

或許是在“女兒國”裏混久了,一米七個頭的李偉走起路來輕輕的,說話時總帶着淺淺的微笑。穿着白大褂的他,頭上並沒有一頂人們常見的潔白小方帽。他說,小方帽配上女孩子的長頭髮才能戴得穩,戴得好看。現在好象還沒有專給男護士定做的護士帽。“工作的時候,我們一般戴一次性帽子”,說這話的時候,李偉好像有點遺憾。

沒有潔白的小方帽,沒有款款而至的腳步,但在某些場合,男護士的角色卻不可替代。李偉說,面對血淋淋的場面,生命垂危的病人,護士要臨危不亂,動作又快又穩,與女護士比起來,男護士的表現可能更出色。

男子漢當起護士,尷尬事兒也沒少碰到。“能不能找個女護士來?”經常有病人跟李偉提出這樣的要求。不少患者看到他拿着針筒走過來,就直搖頭:“大男人給我打針?別嚇我了,受不了!”李偉說,自己並沒有長得五大三粗,打針技術也不比別人差,可有的病人就是不放心。但他想得通:女人比男人溫柔是天經地義的,時間長了,人們會慢慢接受的。

然而煩惱還是有點揮之不去。跟李偉一起走出護理學校的男同學已有不少改了行,不少人覺得大男人做護理挺彆扭。遇到別人問起自己的職業,有時李偉就含含糊糊地回答“在醫院工作”。

但李偉的工作狀態不錯,醫院裏幾個男護士經常聚到一塊,談談生活和工作。李偉說:“有人說男護士找不到女朋友,可我現在的女朋友卻對我特好,家裏人也很支持我的工作。”

說話間,來了病人,李偉戴上口罩跟醫生一起走了出去。在他看來,不管是醫生還是護士,不管是女護士還是男護士,工作就是事業,目的只有一個:服務好病人。

護士主要事蹟個人方面2

馬傳榮,本科,主管護師,徐州市中心醫院肝膽外血管外科護士長,從事臨牀護理工作22年。肝膽外血管外科是徐州市重點專科,醫院優質護理A類病區,做爲護士長,能始終做到以病人爲中心,無私奉獻,注重創新護理,不斷提升專科護理內涵,各項工作深受患者好評。多次獲得院“先進個人”、“行風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她所帶領的科室,優質護理工作成績顯著,各項質量指標在醫院位居前列,出院病人滿意度達到98.8%。多次獲院“先進科室”、“行風先進集體”、“先進護理單元”、“優秀護理示範病區”等榮譽稱號;在2011年11月省優質護理專項檢查和江蘇省衛生廳優質護理滿意度調查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

1、無私奉獻的護理帶頭人在肝膽外血管外病區,看到的馬傳榮護士長總是笑言笑語,卻不知道她比常人多付出了多少,對自己親人的“虧欠”是她心中永遠的痛。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兩地分居,女兒今年10歲,家裏老人的身體也不好,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馬傳榮的身上。平時護理工作特別忙,照顧老人和孩子的時間就不多,一遇到搶救病人等就更要加班。馬護士長的女兒特別乖,很多時候她不能及時回家給孩子做飯,女兒放學自己回家,餓極了就學會了自己燒開水,泡方便麪。遇到生病發燒的時候,媽媽不在家,女兒只能把家裏的藥都拿出來,將一個個藥名在電話裏念給媽媽聽,然後自己吃藥。每次當馬護士長一身疲憊的回到家時,看到熟睡的孩子,心裏總是充滿了愧疚……馬傳榮的母親因患肝癌需住院手術,她只在媽媽手術後的幾天呆在病牀邊,但也讓她對護理有了更深的認識。她深深地體會到要用細心、耐心來撫慰病人及家屬,關懷備至、必定會爲病人帶來無限的溫暖。看着病人那一雙雙企盼及感激的目光,她將對媽媽的愛深埋心底,面帶笑容回到了工作崗位,她離不開她的病人們……

2、卓有成效的責任包乾制2011年4月和7月,護理部委派馬傳榮去南京參加省衛生廳舉辦的護理管理培訓,併到廣州等地的標杆醫院參觀學習。學習讓馬傳榮思路更加清晰,信念更加堅定,帶着全新的理念和全科護士一起投入到工作中,通過她不斷的言傳身教,使大家對優質服務逐漸由不理解到理解,行動由被動到自覺,整個科室工作在她的帶動下得到了極大提升。爲了更好的開展優質護理,她在排班上進行大膽調整和改進,優化APN排班,在醫院率先實行了責任護士和管牀護士雙負責制,制定人員動態管理與分組層級對應制度並有效實施,使護士在繁重的治療護理中能夠更加有條不紊、愉快的工作,綜合護理質量明顯攀升,2011年更是躍居全院前列,獲院先進護理單元。在歷次的省市檢查中,馬傳榮帶領她的護理團隊,以嫺熟的專業技能和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屢次得到專家的好評。同時由於她身先士卒,嚴格管理,培養了一支優秀的護理團隊。

3、專業細緻的護理服務贏得病人的讚譽作爲淮海經濟區一家較大的三級甲等醫院,隨着醫院影響力的不斷增強,科室收治的病人種類也較前有了明顯變化,疑難危重病人明顯增多,馬傳榮非常關注如何加強危重病人管理,切實保障關鍵時段、關鍵人員、關鍵病人的護理安全,及時發現問題和隱患,從而減少術後併發症,促進病人早日康復。開展優質護理初期,馬傳榮認真研究了優質護理實施方案,認識到優質護理不僅要完善基礎護理,更重要的是提升專科護理內涵。在注重專科的前提下,科室不斷拓寬思路,優化流程,繼續夯實基礎護理,注重對病人自理能力的評估,設計落實了自理能力評估表及基礎護理落實單,使基礎護理工作更科學、規範,服務內容也得到不斷創新。抓住圍手術期等關鍵環節,建章立制,完善流程,以規範的護理管理及溫馨的護理服務得到了病人的廣泛讚譽。65歲的王先生因患膽管癌住進肝膽外普外病房,術後膽腸引流管、胰腸引流管、腹部引流管、胃腸營養管……全身六、七根管子,讓病人和家屬不知所措。病人不願意說話和翻身,任憑護士們再三勸說,病人還是拒絕護士的幫助。

他女兒說:“爸爸已經患了這個病,他不能動,願意怎樣就怎樣吧,謝謝你們了!”病人還是拒絕下牀,萬一發生了深靜脈血栓、肺栓塞,這可是要命的事啊!馬護士長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她反覆和家屬溝通,終於取得了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她來到病人牀前,幫病人擦臉、剃鬍須、擦身、叩背、洗頭……每一個動作都那麼利落、嫺熟、自然,她一邊做一邊和大叔說着話,不知不覺大叔已經坐在了牀邊,臉上流露出一絲笑意。大叔看着馬護士長說:“有馬護士長幫着,我現在就能站起來。”聽着這句充滿依賴、充滿信任的話語,馬護士長妥善地固定好各種引流管、攙起大叔的胳膊,在她的幫助下,大叔終於邁出了術後艱難的第一步,大叔和他的一家人都笑了。

護士主要事蹟個人方面3

我叫許女士,女,33歲,於98年參加工作,先後於消化內科,血液內科工作,2001年6月輪轉至剛成立的micu病房工作至今。工作中,我始終以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求自己,兢兢業業,熱情服務,用熾愛溫暖着病榻上的患者,用滿腔真情感動着每一位病人的心靈。先後獲得“先進個人”、“防治非典做出貢獻榮譽證書”、“優秀員工”、“護理服務之星”、“先進護士”,並取得“icu護士資格認證”。

我不求幹出驚天動地的偉業,卻堅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一名護士的天職。在多年的工作中,始終堅持“一切以病人爲中心”原則,真正做到了一切爲病人,爲了病人的一切。在工作中一絲不苟,對本職工作都能夠出色地完成,對領導部署的指令性任務更是能夠不折不扣的執行,受到同事們的一致認同和稱讚。作爲一名年輕的“老護士”,能夠主動協助護士長搞好病房的建設管理工作,並且在平時工作中毫不保留的幫助、輔導其他同事。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會及時與同事溝通,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

一、不怕髒和累,對待病人如親人

作爲優秀的護理骨幹,2001年6月我被挑選成爲icu的護理人員。因爲工作需要,我的手機總是24小時開機,隨時聽從醫院的召喚,爲此放棄了很多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有一次,難得和家人去旅遊,不料剛到景點,病房就打來電話說:“病人病情發生了變化,情況非常危急!”,我一聽二話沒說,火速趕回病房,參加搶救工作。每逢遇到危重手術監護和大搶救,一連十幾天都吃住在醫院,守護在病人的身邊,直到病人病情平穩脫離危險。家裏人經常開玩笑說,“你一年365天在家的時間還沒有在醫院的時間多,我看病房纔是你的家,病人才是你的親人”,這句話看似玩笑,實不爲玩笑。記不清在病房已度過多少個節假日,上班時,想的是病人,下班時,心裏記掛的還是病人,病人多時工作還要加班加點,一天早晨下夜班昏倒在工作崗位上,也依然毫無怨言,工作熱情依然如故。

我經常想到這樣一句話,“搶救是我們與死神展開的一場競賽,醫生好比是排球場上的主攻手,而護士就好比是二傳手,只有醫護配合默契,動作敏捷,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每當一個患者脫離危險,勝利的喜悅和由衷的歡樂就會使我忘卻一切的煩惱和疲憊。多年的護理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一個護士,只有當她技術上的成熟和思想上的成熟交織在一起時,纔算是完美的。

經常利用下午治療結束時間爲病人洗臉、洗頭、翻身拍背、修剪指甲等,得到了患者、家屬及醫護人員的一致好評。有時病人因病情特殊,家人照顧不到位,手術後需臥牀休息,不能下牀,生活無法自理,我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經常給病人剃鬍須、洗臉、洗頭、剪指甲、打飯、端屎倒尿,幫助病人擦身,更換衣物牀單,有時污血和糞便濺到了工作服上,顧不得更換,服務到病人舒適爲止。

丹青難寫是精神,在平凡護理工作中,我以誠摯的愛心、堅強的毅力和卓越的能力,踐行着一位護理工作者救死扶傷的崇高使命,謹守着“人道、博愛、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和愛戴,也贏得了同事們的認可與支持。

二、認真學習,以紮實的專業能力去工作

在從事護理工作的過程中,我深知,護理病人僅憑愛心、德行和細緻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卓越的實踐能力。

icu成立伊始,我利用業餘時間加強學習各種專科護理知識和技術,如呼吸機的正確使用、心電圖異常心律的判別、危重症患者各種管道的護理等;爲提高醫學英語水平,我經常查閱外文資料來充電;提高了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水平,爲今後成爲一個優秀的icu專科護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剛開科時大家來自內科各個科室都剛接觸重症這方面,水平高低不一,通過平時工作中和利用自己的時間加強業務學習在10年通過icu資格認證考試,並在平時工作中毫無保留的幫助、輔導其他同事。

泰戈爾曾言:“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也是謙遜地專心地垂着綠蔭的。”是啊,綠葉的崗位是平凡的,我和同事們一起默默無聞地在護理崗位上無私奉獻,從工作中得到磨鍊,獲得甘甜,甘心做一片“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綠葉。

三、愛崗敬業,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

剛下臨牀時,每天重複做着單調而平凡的鋪牀、打針、發藥等護理操作,使我陷入了迷茫,但隨着護士角色的磨合,我逐漸認識到:人世間一切偉大的事業都是由無數個平凡所組成的,既然選擇了護理職業,就要盡己所能,做到最好!

日常工作中,我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時間向患者講解入院宣教、手術前後宣教、疾病知識及藥物知識宣教、飲食指導、肢體鍛鍊等健康教育工作,經常巡視病房,與患者溝通交流,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患者的疑問及要求,及時觀察記錄病情變化,評估病人存在的護理問題,採取護理措施,觀察效果。

我始終以“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爲座右銘,以“解除患者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爲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刻苦鑽研,紮實工作,無私奉獻着。以奉獻爲宗旨,用勤勉敬業、熱情和愛心,打造了自己閃亮的青春。無論多苦多累我總是臉帶微笑以溫暖的雙手和一顆聖潔善良的心,撫慰無數的病人;驅散了無數患者身心的痛苦和憂傷,爭做一位當之無愧的優秀護士。

護士主要事蹟個人方面4

我叫王小梅,33歲,本科學歷,護理師,2004年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熱愛本職工作,8年來,沒幹出驚天動地的偉業,而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護士的天職。

2000年大學聯考的時候,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護理學這個專業,就是因爲喜歡,不光因爲純潔白大褂的誘惑,還因爲能爲患者解除病痛,多年來我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知識,每天清晨迎着朝霞出門,我都懷揣着職業陽光心態,對這份工作傾注了熱情。

我院在院病人多爲療養的老榮軍,平均年齡78歲,在年齡偏大又沒有家人陪伴的情況下住院,生活護理和治療全由護士承擔,每天的工作都很瑣碎,比如:冬季的晚上在大廳看電視,不停地囑患者要披上軍大衣,避免着涼;患者的手機開不了機;患者不會撥電話,每每這時候我都會以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去幫助他們,因爲我想做病人心中“有求必應”的小王護士。我們科護患關係相處融洽,有位25牀張爺爺,82歲,他看到護士每日很辛苦,當我們送藥到牀旁時,在牀上躺着的他會立馬起牀,鞋都顧不上穿,光着腳丫下牀拿住藥杯,儘管我們多次囑咐他不要下牀,送藥到牀旁是我們應該做的,他不聽,他說不想讓護士再多跑路,看着他慈祥和藹的臉,我感動過無數次,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我才能感恩生命。

當每天坐上上班的公交的時候,我的思緒就飛到了科室,今天有幾位病人該換牀單了,天氣暖和了病人的軍大衣該收庫了,4牀的王爺爺想住靠窗戶的牀位,今天上班給他換牀。走到科室,白大褂一穿,滿腦子都是病人。

記得過年的時候,病房27牀王爺爺的家屬沒來接他回家過年,正好我大年三十值班,看着老人拄着柺杖在樓道等女兒,我就給遞一把椅子,說:“王爺爺,我陪您過年,咱一起看春晚。”老人眼眶溼潤,激動萬分,向我頭來感激的目光,我暗暗告訴自己,因爲我的存在,我要讓每位患者有淚流卻不悲涼。病房近年來一直開展的優質護理服務,無論從治療到生活護理,護士們都以病人爲中心,記得有一病人輸液,考慮保護病人血管,護士給用了安全留置針,液體完後,護士很是盡心,巡迴病房很勤,觀察患者的留置針是否有回血,儘管已經解釋的很到位,可病人依然要拔出當天留置的留置針,怕自己的了什麼嚴重的疾病,這種“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的場面也經常發生。應爲年齡偏大,一個病人不光有外科病,也時常伴有內科病,經常是腰椎間盤突出、風溼、前列腺增生、高血壓、支氣管炎等等幾種病綜合,有時候突然發病,護士會整夜的守在病人跟前,無怨無悔,我亦是如此。說起病房的`事情,我就像說撫養自己女兒的過程一樣,順手拈來,因爲我親身經歷了,每件事情歷歷在目。

其實我院每位護士都很敬業,工作勤懇,不怕髒不怕累,都是最美的護士,我感謝同事對我工作的肯定,也感謝我的患者使我擁有這份榮譽,古人說“不可以一時之得意而自誇其能”我會把這當做自己的又一次起點,在自己白衣的道路上再去譜寫篇章。

護士主要事蹟個人方面5

李萍同志沒有幹出驚天動地的偉業,卻以一件又一件的看似平凡的小事感動着身邊的人:在她工作的科室,曾有一名白血病病人,每次入院都要輸注大量血液,基本靠輸血維持生命,而每每到血站拿血血液都會告急,血站甚至要求病人家屬進行義務獻血,患者聽到要血非常困難的消息後心裏非常焦慮,李萍同志聽到這一消息後也很着急,她耐心勸導患者並主動請纓願意陪同病人家屬到血站獻血,自己也請求獻血。看着自己的血液能挽救病人的生命她顯得有些激動,心中產生無限感慨。李萍同志身材是矮小的,但人格卻是高尚的,她不光自己進行無償獻血,還鼓勵家人也去無償獻血。

地處昆明市東郊的航天醫院是一個地道的平民醫院,在她工作的外科,收治的病人大多數是來自農村的進城務工人員,李萍同志除精心護理病人外,還經常幫助病人買飯。記得有一個左下肢脛腓骨骨折的病人,黑心的老闆把病人送到醫院交了住院押金後,就再也沒有見着黑心的老闆工單位人員的蹤影,病人手術後需要臥牀休息,不能下牀,生活無法自理,李萍同志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經常給病人剃鬍須、打洗臉水、洗頭、剪指甲、打飯、端屎倒尿。李萍同志工作是忙的,她做不到每天照看人,但卻忘不了吩咐護士給病人買飯,在病人長達一個多月的住院期間,李萍同志用給病人打了二十多次飯。

李萍同志對工作是非常敬業,她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即便回家後,只要一接到醫院病房的電話,就匆匆趕去醫院工作。儘管工作瑣碎又辛苦,常常顧不上家庭,但她無怨無悔,作爲護士李萍同志是深愛她所從事的職業,但作爲父母,李萍同志總是掩飾不住對兒子的愧疚,記得他兒子有一次扁桃腺發炎,高燒到39度,李萍同志在給兒子幾片消炎藥和簡單的對症處理後,第二天兒子燒還沒退就獨自把兒子留在家裏就上班去了,待李萍同志忙完醫院的工作回到家裏兒子高燒到40度,都燒糊塗了。作爲子女,李萍同志深感對不起年邁的老父老母,每年除往家裏寄點錢略表心意外,從沒爲家裏做點什麼,她因爲工作的原因從沒有請假回家探望一次父母,每次思念父母的時侯都是打電話叫父母親來看她,可是當父母來了時,她卻沒有時間陪伴她們。她對工作的兢兢業業,無怨無悔是有目共睹的,她從沒因爲自己或家裏的原因請過一天假。李萍同志是一個不知疲倦的求知者,她修完了護理專科的全部課程,爲了提升自己的護理管理水平,曾參加過昆明地區護理管理崗位的培訓班和航天部護理管理崗位培訓班學習。李萍同志對護理知識的刻苦學習和對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不但豐富了她的業務知識和管理水平,更爲重要的是她的學習精神給全科的年輕人起到了一個垂範作用,在她的示範作用下,全科6箇中專學業的護士修完了護理專科學業,她所在的團隊也因此而被授予2011年度學習型先進集體的稱號。

李萍同志正是憑着她對病人無比關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迎得同事們的尊重,她所在的團隊榮獲2010年先進集體稱號,個人摘取的2010年質量技術標兵的稱號,榮獲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優秀護士長的稱號,在前進的道路的上,她是個不知道疲倦的戰士,她將帶領她所在的團隊在護理的崗位上繼續前行。

護士主要事蹟個人方面6

爲了捐獻骨髓幹細胞救助一位3歲兒童,淄博護士馬樂樂兩次將自己的婚期推遲,被稱爲“最美天使”。

“我不是什麼‘最美天使’,救死扶傷本來就是我的職業道德,這是應該的。”3月27日上午,躺在病牀上接受幹細胞採集的馬樂樂微笑道。當天下午,她的骨髓幹細胞被帶往上海,去救治一位素不相識的兒童。

一推婚期:“結婚能等,救命不能等”

“知道自己的幹細胞能救一個孩子的命,心裏挺高興。”身爲淄博市沂源縣中醫院護士的馬樂樂長了一張娃娃臉,說起話來總是笑眯眯的。

回想起去年年底接到淄博市紅十字會電話的情形,她記憶深刻。“先到張店醫院去做體檢,然後抽血進行檢測,符合捐獻條件的話就可以捐獻救人了。”

但是掛了電話後,她突然想起自己結婚的日子快到了。“去年10月份跟男友登記之後,雙方家庭商定了結婚日期,在陰曆十一月,親戚朋友都已經通知了,酒店也訂好了。”但是紅十字會那邊表示,只要同意捐獻,她就需要時刻做好住院的準備。

怎麼辦?婚期可以改,但是孩子做移植手術的時間不能改。爲了不耽誤捐獻,只能推遲婚期。但在農村改婚期是不吉利的事情,她很矛盾,只好告訴了男友周太源。沒想到男友很支持她,決定跟她一起說服家人推遲婚期。

“起初,我是不太同意,”馬樂樂的婆婆桑冬梅說,一來已經寫了喜帖,啥都準備好了,推遲婚期不吉利。二來樂樂是個女孩子,還沒結婚生子,萬一影響身體怎麼辦。但是經過兩個年輕人的說服,她和家人都想明白了。“結婚可以等,但是救命的事兒等不及。孩子做得對。”

二推婚期:“想做好事,就做到底”

婚期推遲了兩個多月,定在了今年2月13日。其間馬樂樂一心等待紅十字會的電話通知,但是孰料等了一個多月後,她又接到通知,說孩子的病情發生轉變,突然患了肺炎,需要治療後再進行移植手術。

還得再等,第二次確定好的婚期又尷尬了。“既然想把善事做好,就做到底。不行就再推遲吧。”周太源說,這次,家裏人不再發牢騷了,他們已經感覺到孩子們做這件善事的意義。

於是,婚期再度推遲到4月9日。就在安心等待捐獻時,3月22日,她接到了紅十字會的電話通知,要求她當天到千佛山醫院住院準備接受捐獻前的檢查。

接到通知後,馬樂樂請假後在男友的陪同下來到醫院,“體檢後開始打針,一種叫動員劑的藥,”馬樂樂說,這種藥會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中。

一天兩針,3月27日上午打了第八針。“有些肚子疼,腰也疼,但不是很要緊。”馬樂樂笑着說,她希望能儘快滿足捐獻骨髓的需求,儘快把造血幹細胞送到孩子身邊。

由於兩度推遲婚期,馬樂樂被很多人稱爲“最美天使”。對於這個稱呼,她顯得很不好意思,“我不是什麼天使,只是一個護士,救死扶傷就是我的本職,是應該的。”

“捐獻成功是最好的新婚禮物”

“作爲一名志願者,能夠有捐獻的機會是很難得的,這無論對那個孩子還是對我都是幸運的。”27日上午10點左右,馬樂樂躺上了病牀,看着自己血液在血細胞分離單採機中循環,她感慨道。2009年馬樂樂參加了義務獻血,並志願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俗稱“骨髓庫”)。

據瞭解,馬樂樂是全國第2707名捐獻骨髓幹細胞的志願者,而在山東省是第194例。“成功配型率只有4萬至100萬分之一。”淄博市紅十字會的一位工作人員稱。

千佛山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黃寧介紹,這位患病的男孩患的是尼曼-匹克氏病,屬先天性糖脂代謝性疾病。其特點是全單核巨噬細胞和神經系統有大量的含有神經鞘磷脂的泡沫細胞。“需要用造血幹細胞進行治療。”

“只知道對方是個孩子,很可憐,其實是誰不重要,關鍵是能成功地救他。”馬樂樂期望這次捐獻能夠成功救治那個孩子,“這會是我新婚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