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家庭事蹟優秀5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事蹟的經歷,對事蹟很是熟悉吧,事蹟不是單純爲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爲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幸福家庭事蹟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幸福家庭事蹟優秀5篇

幸福家庭事蹟優秀1

真情,跨越二十年時光;至愛,溢滿五十平米小屋;孝善,奏出家庭幸福音符。李金科夫婦近二十年如一日,接連照顧三位親人,用持久的孝心和愛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大家庭。

春節臨近,李金科夫婦更加忙碌了,置辦年貨、打掃衛生、拆洗被褥……特別是這兩天先後接到妻子的幾個在外地工作的兄弟姐妹的電話,說今年還像往年一樣,都到他家過年,李金科臉上露出了笑容。一大早,李金科就提着大袋小袋從菜市場滿載而歸,用他的話說,“過年麼,就要有個熱鬧勁,一家人團團圓圓親親熱熱,就是好。”從他的高興勁兒上,竟然一點也看不出他近二十年來照顧岳父、岳母和內兄的難處和辛苦,有的只是幸福的笑容。

“照顧老人就要像照顧孩子那樣,精心、盡心”

1959年出生的李金科,是鳳陽縣就業和失業保險管理服務中心職工,妻子唐玉琴退休前在縣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夫婦倆帶着兒子唐猛原先住在距離李金科單位不遠的地方。1992年爲了方便照顧年老多病的岳父、岳母,使老人進出方便,李金科舉家搬到了縣醫院內不足五十平方米的兩間職工宿舍,擔負起了照顧老人日常起居的職責。穿衣、餵食、吃藥……這一晃就是8年,直至20xx年岳父去世。而同年,年邁的岳母又罹患腦淤血,最終導致腦死亡,成了植物人,終年臥牀不起。因腦淤血導致腦癱生活起居不能自理的內兄唐玉軍,也在這時住進了李金科的家中。

每天早晨起牀,李金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不能獨自行走的內兄扶到衛生間,給他脫、穿褲子,伺候其大小便。然後,親手給他刷牙、洗臉、餵食。爲了方便照顧內兄,十多年來他和兄長一直同室而宿在一間只有十二平方的小屋裏,兩人的牀只相距兩尺。李金科的牀下放着兩樣東西,一個是便壺,一個是便盆。“每天夜裏幾乎都要起來兩次,幫大哥端茶倒尿。很少有一覺睡到天亮的。”李金科停頓了一下,“這些年,我也習慣了”。

秋冬時節,李金科工作再忙、再累,都要堅持每週帶內兄去浴池洗一次澡。到李金科的家,要在小巷裏轉三個彎,每次他都要把內兄扶到三輪車上,小心地推出小巷。洗澡時更是細心搓洗、擦拭,內兄體重達到一百七八十斤,他每次都累得氣喘吁吁。除此之外,他還要和妻子一起,每天早晨用抽痰器爲岳母吸痰,洗漱。妻子每天也是每隔2個小時左右爲老人做一次翻身、按摩。臥牀數年的岳母由於夫婦倆的悉心照料,竟然一個褥瘡也未生過。李金科說,照顧老人就要像照顧孩子那樣,精心、盡心。

常年重病患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爲了給岳母和內兄提供可口、營養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每天上班前,李金科總是親自到菜市,精心挑選他們愛吃的新鮮食材,合理搭配營養。因爲每天提着藍子到菜市場採購,曾有人誤以爲他是飯店買菜的,去的多了小商小販們幾乎都認識他。

由於岳母只能進食流質食物,李金科每天都把各種蔬菜打成汁,然後用蔬菜汁拌上面粉,做成麪湯,妻子再用針管通過鼻飼爲岳母進食。在李金科的精心照料下,內兄一米七二的身高,體重卻達到一百七八十斤了,李金科說:“還真的不敢讓他放開吃。”長年累月下來,同事們都知道李金科做得一手好飯菜,同事開起了玩笑,說他“比女人還女人”。更有甚者,居然還有人正兒八經地向他取經學廚藝,把他看成了真正的“大廚”。

爲了豐富內兄的精神文化生活,李金科家中除了電視機外,還備有收音機、書報等,夫婦倆再忙再累也時常抽出時間和兄長談心,有時還講講國內外新聞。除了這些,家裏還種了一些花草,養了一隻花毛小梗犬。李金科內兄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聽廣播,小梗犬就在他腿邊鑽來跑去,增添了更多快樂。

“一家人幹嘛計較那麼多呢”

李金科岳父、岳母並非沒有其他兒女,妻子兄弟姊妹六個,除妻子外都在上海、南京等地工作。內兄也育有一個女兒,已在合肥成家立業。“從老岳父到老岳母,再到他小孩大舅,多少年如一日,聽起來都讓人害怕!”共事二十多年的同事沈希珍說,“服侍自己的父母,沒話說,岳父岳母有五六個子女,這事怎麼就落到他身上了呢?”但李金科卻有說服自己的理由,“你看,在南京和上海工作的幾個兄弟姐妹,經濟狀況雖比我們好得多,可工作壓力大,比我們更忙,家又那麼遠,老人家還是留在家鄉好。”他還很認真地說,“大哥的女兒在合肥住的是樓層房,老人上下太不方便了,孩子年輕也要以事業爲重,要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去創業。一家人幹嘛計較那麼多呢,我們照顧也是一樣。”

話雖如此,但自從擔負起照顧三位親人的責任,夫婦倆就沒輕鬆過一天,沒睡過一天安穩覺。每天忙完工作,就立即投入到繁忙的家務勞動中,日子也就在照顧親人和上班之間輪迴。爲了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中的病人,單位來人接待或同事聚會也都儘量不參加,下班後,都立即趕回家,生活幾乎成了一個封閉的圓圈。爲了日夜看護好岳母和內兄,十多年來夫婦倆更是一直分室而居,各自陪伴照顧一位,這對於正當壯年的李金科來說,心中難免會泛起陣陣酸楚和委屈。幾年前,兩人雖然攢錢買了一套新樓層房,但爲了照顧行動不便的病人,一直都未搬過去住。同事韓榮鑫搖着頭說,“一個月給一萬塊,我恐怕也幹不了這事。”

說到家事,李金科還是沉默了片刻。李金科說,他們夫婦也都50多歲了,這麼多年講一點想法都沒有是不真實的。每當伺候兄長感覺很勞累或是在陪朋友、客人喝點酒後回去,爲解完大便的兄長擦拭時,就會感到反胃。另外,沒有更多精力爲同樣年邁的雙親盡孝,很是愧疚。但身爲退休老幹部的父母親非常能理解和體諒兒子,總是教育他應尊長輩敬兄長,要善始善終,不要牽掛他們。兄弟姊妹們也都支持李金科的做法,父母的體諒、兄弟姊妹的支持鼓勵,使他得以安心地伺候病人。

十多年來和內兄同吃同睡,李金科對內兄的習慣非常熟悉,雖然說話不清楚,但內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他都能讀出其中的內容。當問妹夫對他照顧得怎麼樣時,他卻能很清楚地從嘴裏喊出一個“好”字。

每當有人讚揚時,李金科總是這樣說:“每個人都有生病的`時候,也都會變老。父母爲子女操勞一輩子。作爲子女,再苦、再累、再髒也不能丟棄責任,不能有絲毫怨言,要讓老人安享晚年。”在夫婦倆的精心服伺下,岳母和內兄一直病情穩定,心情愉快。20xx年,86歲高齡的老岳母安詳地走了。李金科說:“老人走得很平靜。”

“像這樣特殊情況的家庭卻如此溫馨幸福,真是難找”

李金科兄妹五個,他排行老三。爲了讓三哥安心照顧幾位老人,小妹把84歲的父親和81歲的母親安頓在自己身邊,而二哥則每天買菜到小妹家,爲老人做飯。李金科說:“其他姊妹四個從來沒有責怪過我,我們兄妹五個感情一直很好,從來沒有吵過嘴。現在,父母身體也還很硬朗,經常過來串串門,其他四個兄妹也時常到這邊來,看看情況,拉拉家常。父親每次都會坐下和唐玉軍聊上幾句,詢問身體狀況,陪他嘮嗑解悶。儘管唐玉軍言語不清,但老人家的這份感情他能感受得到。

妻子唐玉琴和李金科是老同學,早就熟知對方脾氣秉性。“結婚這麼多年來從來沒像有些家庭那樣吵嘴打仗”,唐玉琴說。夫妻倆相互扶持,互幫互助,共同照顧老人。李金科在生活中有‘兩不’,一是不進銀行,二是不進服裝店。他把工資卡主動交到了妻子手上。同事都開玩笑說他是個“沒有工資”的人,他卻一本正經地說,“要掌管經濟大權幹嘛呢,我需要用錢就從老婆那拿,隨時要隨時給,比銀行還方便”。李金科拍拍身上的衣服說,“身上從上到下從裏到外,都是老婆給我挑選。每次都是把衣服拿回家讓我試,我感覺合適了纔買。”

唐玉琴的五個兄弟姊妹,雖說都在外地工作,卻時刻牽掛着幾位老人,除了經常打電話瞭解老人的情況,對李金科一家的生活也是十分關心,還不定時地寄錢、寄物、寄藥。他們特別喜歡李金科的兒子,最後李金科讓孩子隨了唐姓,起名叫唐猛。每年過年過節,幾大家子都要回到李金科家裏“鬧騰”幾天,還不忘給李金科一家帶些禮物。20xx年,唐玉琴六弟從南京回來,還特地給姐夫和外甥每人帶了一塊手錶。20xx年唐猛和吳晶晶結婚,姨娘和舅舅們還把外公外婆的一套老宅子送給了外甥作爲婚房,遠在上海工作的表姐也給晶晶捎來了化妝品。唐玉琴六弟的孩子每次回來都要和哥哥唐猛睡在一起,唐猛成家後,這個十五六歲的弟弟只要回來,還要住到哥哥的新房裏。

在李金科夫婦的教育和影響下,兒子和兒媳也特別孝敬老人,雖說已經搬出去單獨生活,但每天都回到家裏看望父母、照顧大舅。兒媳更是乖巧勤快,掃地、做飯、忙家務樣樣能爲公婆分擔,自從和唐猛結婚,每天中午晚上還和婆婆輪流着親手給大舅餵飯、擦嘴。

說起李金科一家,周圍的鄰居和同事沒有誰不翹起大拇指的,都說像這樣特殊情況的家庭卻如此溫馨幸福,真是難找!20xx年,李金科榮獲“中華孝親敬老之星”獎;20xx年,李金科一家被評爲第七屆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

幸福家庭事蹟優秀2

崔xx家庭,江蘇省東臺市樑垛鎮安洋村二組,家庭成員5人。

19xx年4月,剛一降生的xxx就被弶港鎮沿堤村的養父母收養。她雖非媽媽親生,卻是媽媽的心頭肉。她的童年像許多孩子一樣,擁有無盡的快樂和幸福,也擁有許多美好的夢想。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xx年11月,媽媽在經過新港橋時,由於橋很窄,媽媽連人帶車刮到橋下,造成終生癱瘓。年僅15歲,正在上九年級的她,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痛苦地放棄學業,回家照顧雙親,用稚嫩的雙肩挑起家庭的重擔。爲了生計,她學着養羊養豬,還種植10畝棉花和玉米田。同時,她還精心侍候長期臥牀不起的媽媽,每天幫媽媽洗臉擦身,伺候大小便,按時將飯菜做好端到媽媽牀前,一口一口細心地喂。

女大當嫁,20xx年初,崔xx迎來了自己的愛情,並帶着癱瘓養母和傻父一起出嫁。如今,她不但繼續精心照料癱瘓的養母和傻父,侍奉公婆,照料年幼的孩子,還與丈夫一起經營家庭生計,種樹、養豬、養雞、養羊,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崔xx曾榮獲中國好人榮譽稱號,其家庭被評爲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

我是xx,系莊浪縣人民醫院外一科的一名普通護士。從醫專畢業到莊浪縣人民醫院工作,已經有五年的臨牀護理工作經驗。這五年時間裏,我從一個單純的、對生活充滿憧憬和幻想的學生,一步一步成長爲一個成熟穩重、護理經驗豐富的外科護士。長期以來,我在工作上積極主動、認認真真、一絲不苟、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用滿腔的熱情,把自己的愛心、細心和責任性融入到我的臨牀護理工作中去;用自己嫺熟的護理技術、良好的服務態度,爲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得到了單位領導和患者的一致好評。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五年來,在護理工作的這片沃土上,撒下了我辛勞的汗水,同時也有委屈和淚水,但是,我的付出,在患者身上開出了健康之花、幸福之果,我由衷的.欣慰和幸福。護理工作雖然辛苦,特別是外科護理,壓力大,勞動強度高,但患者一聲簡單的“謝謝,你辛苦了”,我的所有辛苦感就會升華爲一種盪漾於我心扉的快樂感,這就是我不竭的工作動力源泉,因爲患者需要我的付出。

我和科室的護士們齊心協力,同心合作,積極配合大夫搞好本科日常臨牀護理工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談到個人事蹟,我真想不出幾件值得我稱道的事來,我覺得我還得繼續努力,我認爲我們的護士都是很稱職的,都很好。但在這五年的護理生涯中,在醫院度過的那些日日夜夜,想起來如在昨天。每天,我總是早早來到病房,對我的病人“噓寒問暖”、整理被褥、量體溫、測血壓、採血、同他們聊天,告增強了醫患關係知他們相關注意事項,鼓勵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樣既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消除了患者的思想顧慮,增強了醫患關係。當患者從愁容滿面變得眉開眼笑時,我是那麼的開心和快樂。我們科室常年住院病人都很多,然而護士相對較少,故護理任務較大,任務重。要提高護理質量,在各個環節上都要提高自己。配藥、扎針不但要準,而且要快,練就一身超強本領是必須的。面對成堆的液體,在配藥過程中,玻璃瓶紮上手是常有的事,血汩汩的流,生疼生疼的,只簡單的包紮後繼續戰鬥,忙的不可開交;患者手上每天扎針,都找不到血管了,我們急,但不能把患者的手當試驗品呀。我就在閒暇的時間裏仔細研究和揣摩自己手上的血管(我手上的血管也很難找),便漸漸的悟出了些東西,隨後在輸液器管上反覆的練習自己的“靜力”,我始終堅持着。現在,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我都能從容應對,一針見血,減少患者痛苦。當患者說“這娃娃扎針扎的好”時,我的心裏暖洋洋的。

晚上值夜班,是真正考驗我們水平的時候。這五年來,晚上接診的急診病人很多很多,車禍致傷着再多數,往往患者命懸一線、危在旦夕,多着同時來三、五個。輸液,查生命體徵,對危重病人整夜在病房觀察,記出入量等等,累的滿身是汗,然而,比起患者的生命,這又算得了什麼呢?我清楚的知道,此時的付出,是和患者的生命親密握手,用我的汗水澆灌患者的生命之樹,讓它健康成長起來比什麼都重要。對重病人翻身、梳頭、剪指甲、吸痰,髒、苦、累都沒什麼,因爲我是一個白衣天使,也許我不及南丁格爾的百分之一都不夠,但我心裏永遠銘記她的誓言並努力踐行它。雖然有些患者及家屬沒道理,但我會用我的笑容去感化他們,我理解患者及家屬的心情,我知道疾病和不幸帶給一個家庭的破壞性。

從事護理工作五年來,我深知我護理知識的匱乏,我每天力求上進,不斷的給自己充電,豐富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更好的服務患者。經過努力取得了大專文憑,現正在攻讀本科文憑;迎接今年五月份的護師考試。

感謝上級給我這次難得的榮譽,這對我來說這是壓力,也是動力。我將它作爲一面鏡子,時刻提醒自己努力前行,做得更好。

幸福家庭事蹟優秀3

在索鎮河崖頭村,有這麼一個家庭,父母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學習進步,對上孝敬老人,對下科學教子,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最美家庭"的深刻內涵。

身體力行,弘揚美德

耿夫婦二人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是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在贍養老人方面,他們盡心盡孝、精心照料、無微不至,總是竭盡所能爲老人提供最好的飯菜、最好的衣物、最好的生活條件,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後來老母親臥牀不起,耿夫婦一邊忙於事業,一邊精心照顧着老人,定時喂湯、餵飯、喂藥,不讓老人受到一點委屈,一直到老母親九十四歲去世。村民們都豎起大拇指:"耿夫婦,真是好樣的!"

樂於助人、鄰里和諧

耿家庭平時就喜歡樂於助人,村裏誰家有困難,他們都會熱心的去幫助別人。等到別人渡過難關後要答謝他,他總是擺擺手,說鄰里鄰居的沒什麼。村民有什麼事,也都喜歡找耿評理調解。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家裏幾個孩子都養成了樂於助人的好品格。

自律自約,率先垂範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是令不從。"耿夫婦堅信家庭教育是學育人才的搖籃,他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更新知識,不斷地拓展視野,以自己的好學、善學感染孩子們,讓孩子們在不懈的努力中,一步一個腳印的超越自己。他們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他們認爲一個孩子無論長大以後幹什麼,"德"總是最重要的,高尚的道德是家庭的重要財富,它會使人不斷的從中獲得幸福和享受。因此在言傳身教中,他們要求孩子們尊老愛幼、與人爲善,關心他人,誠信正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愛國守法,廉潔奉公

耿夫婦教育子女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積極維護社會公德,誠實守信,自覺遵守各項法律法規和公共秩序,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主動履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在工作中,要堅持廉潔奉公的'原則,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現在,孩子們各自已經成立了小家庭,並且各自都有自己的事業,在村裏也都有很好的口碑。

"家和萬事興",耿夫婦多年來一直堅守着"言傳身教、以德育人、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的家風家訓,家庭和睦、家風和諧,他們一家的家風教育應該成爲宣傳的榜樣,帶動更多的家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

xx是xx電業局的一名職工,中共黨員,先後在高壓運行管理所擔任過辦公室主任、教育培訓中心主任助理、工會辦主任。她一貫堅持黨的各項原則,嚴格遵紀守法,忠誠社會主義事業,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來,不論在哪個工作崗位,她都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努力工作,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幸福家庭事蹟優秀4

她說,每年都會有十多個親戚朋友或老家裏來的人找她幫忙問醫看病,不是因爲她懂醫術,而是因爲她長年爲親戚朋友生病住院不停地奔波、探視,有時還要侍候,成了醫院裏的“老熟人”,有時還要爲遠路上的老家人親自報銷藥費。有人說,你爲鄰居親朋何必那麼辛苦了呢,他們卻有自己的說法:都是街坊鄰居住着,誰家能沒有個事,互相幫幫,互相理解就過去了。普通的人,樸實的話,可這裏麪包涵的意義卻令人深思。

十六年來,XXXX夫妻倆,相敬、相愛,他們是一對平凡的夫妻,他們的.家庭也是一個極其平凡的家庭。這個家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一顆平凡的愛心,他們互幫互助,用自己的方式攜手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用各自的愛心構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最美家庭

xx家庭是個文藝氣息很濃的幸福家庭,結婚二十多年來,夫妻恩愛,相敬如賓,夫唱婦隨,全家多次在省、市、縣家庭才藝大賽中摘金奪銀,被譽爲藝術之家。夫妻孝敬雙方父母傳爲佳話,付文俠在婆母患重病期間,日夜守護在病牀前,精心照料,無微不至,並帶婆婆到XXX醫院搶救治療,不惜花費籌款10餘萬元,盡力盡孝,令人敬佩。

獨生女周子鈺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舞蹈學院,在學院杯舞蹈大賽中屢屢獲獎,被學院評爲第一批拔尖人才,多次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並參與2023年央視春晚演出。夫妻倆經常組織、輔導並參與志願者公益活動,爲地震災區,貧困兒童義演義助,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幸福家庭事蹟優秀5

在金莊鎮晉家莊村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家庭,一個充滿溫馨、孝順和真愛的家庭。這個家庭有一位107歲高齡的老太太,耳不聾、眼不花,還能沒事曬個太陽,這個小老太太就是遠近聞名的百歲老人袁紅香。袁紅香老人1908年2月3日出生,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袁紅香老人在這個“五世同堂”的大家庭中,享受着兒媳、兒子、孫子、孫媳婦、孫女、重孫帶來的天倫之樂。這個其樂融融的家庭招來了街坊鄰居羨慕的目光和社會各界的敬重。袁紅香老人之所以能長命百歲,靠的是優良的家風、靠的是百年傳承的“孝文化”、考的是孝順好兒媳――今年71歲的小王。小王五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婆婆,用孝心譜寫了一曲尊老敬老的動人樂章,以溫良賢讓的美德維繫着一個五世同堂家庭的幸福生活,向人們詮釋着家和萬事興的真諦。

小王,女,1944年11月出生,是一位淳樸善良,爲人誠懇,老實厚道的農村婦女。小王對“孝順”有着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爲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爲“順”。目不識丁的她幾十年如一日用實際行動詮釋着何爲賢妻良母好兒媳。

18歲嫁入婆家,接過婆婆的接力棒。

小王18歲嫁入婆家,婆婆醫生生了4個孩子,丈夫秦宣貞是婆婆家唯一的男孩,因公公早逝,婆婆在很年輕的時候就一個人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小王來到婆家,很自然的.就接過了照顧家人的擔子。那個年代要生活有吃的就要“掙工分”,年輕的她加入村裏的生產隊,多勞多得的分配製度鞭策着她不斷的努力,歷年被評爲五好社員,那時起,小王便成爲村民們讚不絕口的“能幹女人”。小王就對婆婆說以後你自在家裏看家就行,地裏的農活就讓我和宣貞幹就行,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讓我們家餓肚子的。

從此小王和丈夫就擔起了家裏的重任,沒幾年兩個兒子就出生了,兒子得到來給全家帶來了歡樂。小王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字,在買東西的時候沒少被騙,她就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被人看不起,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們上學。婆婆雖然一直都支持兒媳的決定,但看着辛苦勞作沒黑沒白的兒媳還是心疼的不得了,小王每天都笑着對婆婆說:“沒關係,我年輕,能幹好多活,我沒錢給孩子們買好吃的好喝的但我能教給他們毅力和決心。”兒子們在媽媽的鼓勵下都完成了大學學業。在那個年代家裏能上學就不錯了,一家出了兩個大學生這實在太稀罕了。現在孩子們都事業有成當了爺爺,大兒子說小時候家裏真的太窮了,穿着的衣服都不知道補了多少遍,天天就是吃鹹菜,上高中的時候才知道冬天有一種能保暖的衣服叫秋褲。現在我們家生活條件好了,全都離不開媽媽的教導,是媽媽教育我們腳踏實地、本本分分,是媽媽教育我們如何做人。

“家有一老,勝過一寶”

小王對婆婆那是一個字“好”,電視裏的婆媳矛盾啥的在她那裏根本不可能有,今年婆婆107多歲了,人年紀大了就像個孩子,需要哄着。小王處處順着婆婆,就算委屈了自己,從沒給婆婆吵過架。電視上的那些婆婆媳婦之間的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小王家就沒有出現過。她認爲父母歷盡滄桑,人到老年,不太講究吃穿,心氣好、天天高興比啥都重要。她不僅在思想上認識到了,還用實際行動做到了。細微之處見真情,幾十年來,光是在婆婆的飲食起居上,小王就下了不少心思。爲老人準備的每日三餐雖然幾乎沒有葷菜,但素菜儘量做到頓頓不重樣,讓老人吃地舒心。婆婆雖然年紀大了,沒有牙齒了,但胃口在小王的照顧下還是沒有變。

她說“婆婆喜歡吃肉,沒過幾天就要給她改善一下生活,以前家裏窮沒能讓婆婆吃好穿好,現在家裏富裕了,婆婆想吃什麼,我就給他買什麼,但我還是會考慮一下她的身體狀況,不敢讓她多吃了。”她定期爲婆婆換洗、添置衣服,一有空就將老人攙到屋外曬太陽,將老人伺候得舒舒服服。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都依着老人們的性子來,從不惹老人家生氣。村裏的街坊領居每當看見穿的整整齊齊乾乾淨的的坐在家門前上太陽的袁婆婆時都會忍不住停下來同拉拉家常,逗她開心。袁婆婆講的最多的話就是“我兒媳婦好,什麼都不用我操心。”小王說,婆婆年輕時也不容易,早年就沒了丈夫,能多活幾年就讓她多享幾年的福,能看到子孫滿堂也是她的心願。婆婆健康地活到一百多歲,由於年紀過大,現在腿腳已行走不便,牀前牀後吃喝拉撒仍然靠她來照顧着。

她對婆婆的孝情敬意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彌久彌真。當有人問她爲什麼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婆婆呢?小王總會憨笑着說:“常言道:‘家有一老,勝過一寶’,沒有她哪有我們現在幸福的一大家,老人們操勞了一輩子,照顧他們是應該的。有的問她那麼大年紀的老人就像個孩子一樣,煩不煩呀?她說“怎麼能煩呢,當年父母照顧我們的時候也沒有說過煩呀,雖然年齡大了像小孩一樣,可她們的心跟明鏡似的,有時候我遇到想不通的事就給他說道說道,她什麼都懂,她就是我家的寶。”

丈夫病倒,瘦弱的肩膀扛着家庭的重擔

20xx年小王的丈夫秦宣貞突發腦溢血,倒下之後再站起來已是半身癱瘓行走困難,原本壯實丈夫的癱在牀上,每天都要鍼灸、按摩、打針、吃藥,治療。有時像個孩子一樣,連吃飯、上廁所都要別人照料。丈夫沒生病前,多少還能幫上一點忙,丈夫倒下了,小王的日子就沒有白天黑夜了。一大早,她就要起牀,先給婆婆做好飯,看她吃完幫着婆婆穿完衣服衣服,就幫丈夫翻身換衣。由於丈夫大小便失禁,衣被常常沾上穢物,小王幾乎每天都有一大桶衣物要清洗。洗衣、做飯、種菜……。在小王的細心照顧下,丈夫能坐起來了,小王每天把丈夫背到輪椅上退組她到院子裏曬曬太陽,到婆婆身邊說說話。小王18歲嫁到婆家,閒暇時她便會瞪着三輪車走十幾裏山路去看望自己的母親。幫家裏幹一些農活,收拾一下庭院,給母親做一些好吃的,陪母親開開心,直到80多歲的母親離開人世。

言傳身教、“香”味傳承

像這樣一位婦女,要有多麼強壯的身子?不是的,小王不足90斤,年輕時農活勞累落下的病根,身患腰腿疼疾病多年,嘗試很多辦法也無法根治,至今也在忍受着它時而發作的痛苦。即便這樣,幾十年,作爲良母的她,用身體愛着,用行動教育着兩個兒子。作爲好兒媳的她,靠着勤勞的雙手,靠着親自下地種出的糧食照顧出一位107歲的婆婆,沒有長壽祕方,沒有山珍海味,有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愛和責任。婆婆身體很好,足以讓她再累再苦也無怨言。面對稱讚,小王總是笑着說:“照顧老人,孝順老人,是晚輩應盡的責任。誰都有老的時候,如果自己不孝順老人,怎麼指望子女將來孝順自己?

在小王的言傳身教下,她的兒孫們也懂得了孝敬老人,時常回家幫老人捶捶後背、捏捏腿,對奶奶噓寒問暖,悉心照顧。如今兒子都有了孫女,可孩子們還是經常回家看望老人。用小王老人的話說“每當節假日家裏就比飯店還要忙,屋裏院裏全是人可熱鬧了,這個幫我洗衣服、那個幫我做飯;那個到菜地忙一會,這個就給婆婆梳梳頭、推丈夫出去溜溜彎,就連小重孫女也知道給讓老祖宗洗洗臉。說來也巧,大兒媳婦名字裏也帶一個“香”。兒子說“我就比着媽媽找的老婆,沒想到還真讓我找到了,媳婦一有空就回家幫母親照顧家裏,自己都當外婆了還不時往家走。我奶奶、母親和老婆名字裏都有一個‘香’字。就是要把孝順這個傳統美德傳承下去,香飄萬里。”

孝不用很多錢,只需要拿出那麼一點點時間陪陪他們,平常多照顧照顧父母,幫他們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情感上安慰父母,滿足父母的心願,讓他們開心。孝不是光用嘴說說的,是用實際行動表象出來的。這樣一位老人,沒有光榮事蹟,沒有大智慧,但在她的臉上,眼睛裏,我們一定能明白最樸實的孝與愛!婆婆的長壽,丈夫病情的好轉,靠的是她勤勞的雙手,不停息的雙腿,一顆不疲倦的孝心,句句溫馨的話語,因此說,小王同志能給這個年老重病的三口之家帶來了長壽,孝敬,幸福,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