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樹木的資料

一、樹木改善環境的功能

保護環境樹木的資料

(一)空氣質量方面

1.維持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平衡

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是氧氣的天然加工廠。現在地球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爲0.036%多,而100年前爲0.028%,但今後濃度加速升高,溫室效應將使海平面上升,並且多種災害頻發。據測定,平均每公頃森林每天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釋放氧氣37.5㎏。全球綠色植物每年放出的氧氣總量約爲1000多億噸。一個成年人每天呼吸2萬多次,吸入空氣15-20立方米,消耗氧氣約0.75公斤。依此推算,城市居民每人需要10平方米的林地提供所需的氧氣,由長勢良好的草坪提供,則需要25平方米以上才行。

2.分泌殺菌素

空氣中含有許多致病的細菌,而不少園林樹木如香樟、黃連木、鬆、榆、側柏等能分泌揮發性的植物殺菌素,可殺死空氣中的細菌。因此,公園綠地的空氣中的細菌數遠比鬧市區少。研究表明,圓柏分泌出的殺菌素可殺死白喉、肺結核、痢疾等病原體,松樹所揮發的殺菌素烯萜爲一種碳化氫不飽和物,對肺結核病人有良好的作用。

已知具有殺菌能力的園林樹種有:油松、白皮松、華山鬆、雪松、柳杉、圓柏、桑樹、核桃、欒樹、國槐、泡桐、懸鈴木、碧桃、紫葉李、紫丁香、肉桂、黃楊、沙棗、合歡、枇杷、構樹、銀杏、紫薇、木槿等。

3.吸收有害氣體

城市環境尤其是工礦區空氣中的污染物很多,最主要的有二氧化塔、酸霧、氟化氫、苯酚、氨及鉛汞蒸氣等,這些氣體雖然對植物生長是有害的,但在一定濃度下,有許多植物對它們亦具有吸收能力和淨化作用。

在各種有害氣體中,以二氧化硫的數量最多、分佈最廣、危害最大。綠色植物的葉片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最強,在處於二氧化硫污染的環境裏,有的植物葉片內吸收積聚的硫含量可高達正常情況下含量的5-10倍,隨着植物葉片衰老和凋落、新的葉片產生,植物體又可恢復吸收能力。據測定,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爲所佔土地吸收能力的8倍以上,臭椿、金銀花、旱柳、山桃、桑、夾竹桃、廣玉蘭、羅漢松、龍柏、銀杏、垂柳、懸鈴木等樹木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較強。

各種植物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氯氣的能力,1h㎡幹葉量爲2500KG的刺槐林,可吸收氯42KG。旱柳、臭椿、水蠟、構樹、合歡、紫荊等也有較強的吸氯能力。

生長在有氨氣環境中的植物,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氨作爲自身營養(可滿足本體需要量的10%-20%)。不少植物如大葉黃楊、女貞、懸鈴木、石榴、榆樹等可在鉛、汞等重金屬存在的環境中正常生長。女貞、泡桐、梧桐、垂柳、刺槐、大葉黃楊等有較強的吸氟能力。

4.阻滯粉塵

空氣中的大量塵埃除含有土壤微粒外,尚含有細菌和其他金屬性粉塵、礦物粉塵等,既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也對半導體元器件和精密儀器等的產品質量有明顯影響。樹木的枝葉茂密,可以大大降低風速,從而使大塵埃下降,不少植物的軀幹、枝葉外表粗糙,在小枝、葉子處生長着絨毛,葉緣鋸齒和葉脈凹凸處及一些樹木分泌出的一些黏液,都能對空氣中的小塵埃有很好的黏附作用。粘滿灰塵的葉片經雨水沖刷,又可恢復吸滯灰塵的能力。據觀測,有綠化林帶阻擋的地段,比無樹木的空曠地降塵量少23.4%-51.7%,飄塵量少37%-60%。

樹木的滯塵能力與樹冠高低、總葉片面積、葉片大小、着生角度、表面粗糙成都等條件有關。綜合這些因素證明,榆樹、重陽木、刺槐、臭椿、懸鈴木、女貞、泡桐等樹種的防塵效果較好。

(二)溫度方面

樹冠能阻攔陽光而減少輻射熱。由於樹冠大小不同,葉片的疏密度、質地等的不同,所以不同樹種的遮蔭能力亦不同。銀杏、刺槐、懸鈴木與楓楊的遮蔭降溫效果最好,而垂柳、槐、旱柳、梧桐較差。遮蔭力愈強,降低輻射熱的效果愈顯著。據測定,有樹蔭的地方比沒有樹蔭的地方一般要低3-5度。

當樹木成片成林栽植時,不僅能降低林內的溫度,而且由於林內、林外的氣溫差而形成對流的微風,即林外的熱空氣上升而由林內的冷空氣補充,這樣就使降溫作用影響到林外的周圍環境了。從人體對溫度的感覺而言,這種微風也有降低皮膚溫度,有利水分的發散,從而使人們感到舒適的作用。

從降溫的綠化效能來看,樹木減少輻射熱的作用要比降低氣溫的作用大得多。生活的經驗,使我們知道,在夏季即使氣溫不太高時,人們亦會由於輻射熱而眩暈,因此以樹木綠化來改善室外環境,尤其是在街道、廣場等行人較多處是很有意義的。

在冬季落葉後,由於樹枝、樹幹的受熱面積比無樹地區的受熱面積大,同時由於無樹地區的空氣流動大、散熱快,所以在樹木較多的小環境中,其氣溫要比空曠處高。總的說來,樹木對小環境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當然,樹木在冬季的增溫效果是遠遠不如夏季的降溫效果具有實踐意義。

保護環境樹木的資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