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外出旅遊應注意事項

十一長假馬上就要到了,許多人都在上網查詢攻略,盤算如何利用這個假期外出遊玩,甚至能走得遠些。金秋十月也是旅行的黃金季節,天氣不冷不熱,一些人也打算十一長假連續休假。

十一外出旅遊應注意事項

外出旅行的形式多種多樣,有跟團遊、揹包自助遊、自駕遊……外出旅行誰都不希望有什麼意外發生,爲了旅途順利,出遊前一定要做足準備工作,並且瞭解一些常見突發情況的處置辦法,提前做好預案,哪怕用不上也好過事到臨頭手足無措。

外出旅行前,攻略中總會提醒別忘帶一些常用藥品,必備的外用藥、感冒藥、腹瀉藥、暈車藥……一些慢性病患者,如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患者,還要帶上常用藥品,並注意按時服用。

出門旅遊是件高興的事兒,但多位專家都特意叮囑,一定要量力而行,對自己不熟悉的遊樂項目要慎重嘗試,行程也不要安排得過於勞累。總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身體很棒,不顧自己的年齡或身體條件,深海潛水、長時間泡溫泉、攀爬險峯……意外真的發生了,都悔不當初。

  別讓暈車(船)使旅途難行

如果在旅途中發生暈車反應,首先爭取和其他旅客調換一下座位,坐在車的前部或臨窗通風的位置上,身體要坐正,眼睛向前方看,不要向一側看,或者將眼睛閉起來,保持平靜和平穩的呼吸,因爲車窗外快速閃過的物體會引起眩暈和加重病態感受。以往經常暈車或體弱多病的人出行前要帶上乘暈寧等預防暈車的藥品,並在乘車之前30分鐘服用。

如果發生暈車反應,立即口服乘暈寧1-2片可緩解症狀,如果沒有帶乘暈寧也可用感冒通替代,在太陽穴塗些風油精或清涼油也可以減輕症狀。也可採用刺激、按摩穴位的方法如虎口正中的合谷穴,手腕部位的內關穴,體前正中的膻中穴,肚臍部位的神闕穴等。如果有噁心嘔吐,可以將腰帶束緊,減少腹腔內臟的振盪,也能使噁心減輕。

民間也有許多偏方對預防和防止暈車有一定的作用。如乘車前1小時左右,將新鮮橘皮表面朝外向內對摺,然後對準鼻孔兩手指擠壓,皮中便會噴射出帶芳香味的油霧,可吸入10餘次,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將鮮姜切成片,行駛途中隨時放在鼻孔下面聞,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將薑片貼在肚臍上,用傷溼止痛膏固定好,對預防暈車有一定作用。

另外,出行前注意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吃甜食和油膩食物,保證充足睡眠,防止疲勞,在車、船、飛機上不要看書。保持愉快情緒,放鬆心情或和人聊天,以分散注意力。

  秋遊也要防過敏

秋天是花草成熟、葉落草枯的季節,食物和空氣中的致敏物質會大量增加,尤其是各種微小顆粒的花粉會隨秋風飄入過敏者的眼睛和鼻孔,進而引起鼻炎、結膜炎、哮喘以及皮膚過敏。加上秋天氣候轉涼,人們一時還沒法適應,各種病毒會乘虛而入。風寒、風熱之外邪侵襲肌膚,發病急,來勢快。旅遊途中大部分時間在戶外,會使皮膚變得過於敏感,尤其是過敏體質的人就會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等過敏症狀。也有的對海鮮或乾果、水果過敏,如芒果甚至桃子,有些人吃了也會引起過敏反應。每年國慶長假之後,來醫院看病的各種過敏患者都會成倍的增多。

對於秋季過敏症應以預防爲主。秋季氣候比較乾燥,應多喝水,多吃水果,注意飲食營養的均衡,少食用油膩、甜食及刺激性食物。外出旅遊時應注意保持皮膚的'乾淨,多吃蔬菜瓜果,增加體內維生素和各種礦物質;對花粉過敏的患者在秋季尤其是晴朗有風的天氣最好減少外出,如果外出郊遊最好穿長袖衣服,戴上口罩、圍巾和風鏡,對水果過敏的患者要遠離過敏性水果。到海濱城市旅遊,要禁受得住海鮮食品美味的誘惑,海鮮魚、蝦、蟹等均容易引起過敏反應。吃海鮮時不要喝啤酒,因爲啤酒中的酒精與海鮮食品同食會誘發全身性過敏。

出現過敏反應,一般可服用抗組胺類藥,如撲爾敏、氯雷他定,以及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等。過敏比較嚴重的,要在醫師指導下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如強的鬆等。平時有過敏反應的患者外出時要隨身攜帶抗過敏類藥品,以作緊急時備用。

  旅遊警惕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旅遊中最常見的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後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腹部不適,中毒者會感覺到腹脹,一些患者還會腹痛,個別的還會發生急性腹瀉。與腹部不適伴發的還有噁心,隨後會發生嘔吐的情況。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爲細菌性(如大腸桿菌)、化學性(如農藥)、動植物性(如河豚、扁豆、豆角)和真菌性(如毒蘑菇)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既有個人中毒,也有羣體中毒。其症狀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爲主,往往伴有發燒。吐瀉嚴重的還能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狀。

一旦有人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狀,首先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時,立即撥打120呼救。在急救車到來之前,可以採取以下自救措施:

催吐: 如果進食的時間在1-2小時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對中毒不久而無明顯嘔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並反覆自行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經大量溫水催吐後,嘔吐物已爲較澄清液體時,可適量飲用牛奶以保護胃黏膜。如在嘔吐物中發現血性液體,則提示可能出現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應暫時停止催吐。

導瀉: 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時間較長(超過兩小時),而且精神較好,可採用服用瀉藥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體外。用大黃、番瀉葉煎服或用開水沖服,都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解毒: 如果是因吃了變質的魚、蝦、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釋後一次服下。此外,還可採用紫蘇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誤食了變質的防腐劑或飲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鮮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質的飲料灌服。

由於確定中毒物質對治療來說至關重要,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醫生確診和救治。

食物中毒重在預防,外出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吃不潔變質的食物,不要貪吃路邊攤點上的“美食”,不要喝生水。外出旅遊容易疲勞,免疫力和消化功能都會下降,要注意休息,保證睡眠,不要過度熬夜和暴飲暴食。

  野外旅遊不要招惹馬蜂

馬蜂學名胡蜂,俗稱馬蜂、黃蜂。從春季至夏季,隨着季節變化,氣溫升高,胡蜂活動日趨頻繁,其生長、發育、繁殖、築巢速度也逐漸加快。但胡蜂在每年的10月左右,隨着氣溫下降就開始離巢,尋找越冬場所了。胡蜂喜歡尋覓牆縫、草堆、柴垛、樹洞等向陽、避風能維持一定溫度的小氣候條件下羣集越冬。當蜂巢受到威脅時,蜂羣爲保衛蜂巢,總以羣攻的戰術打擊“敵人”。當人們有意或無意觸動其巢時,哪怕被一個或幾個胡蜂瞥見,即可引起胡蜂自衛之本能,胡蜂能立刻發出信息引巢內蜂飛出,並可正確選中目標加以羣起兇猛攻擊。

胡蜂的毒性很大,民間“10只馬蜂蜇死一頭牛”的說法其實並不爲過。馬蜂一般只有在受到攻擊時才蜇人,在山野叢林活動時,不要亂捅蜂巢,以免羣蜂攻擊;如不小心觸動有蜂巢的樹枝、灌木,引起蜂羣騷動,千萬不要拔腿狂奔,而應就地蹲下,屏息斂氣,紋絲不動,可用隨身攜帶的衣服草帽遮擋顏面和頭頸,耐心靜候十幾二十分鐘,等蜂羣活動恢復正常之後,再慢慢退卻,以躲過“劫難”。

被馬蜂蜇後傷口會立刻紅腫,且感到火辣辣的痛。此時,應馬上塗抹一些鹼水,使酸鹼中和,減弱毒性,亦可起到止痛的作用。如果當時有洋蔥,洗淨後切片在傷口上塗抹,此外還可用母乳、風油精、清涼油等去除蜂毒,但切記不可用紅藥水或碘酒搽抹,那樣不但不能治療,反而會加重腫脹。如果發現有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要立即送最近的醫院去急救。

特別要提醒的是,不要用土、破布、髒手絹等東西堵塞傷口,以免發生破傷風,造成人爲的死亡。

  外出旅行不要讓尿憋“死”

在家千日好,出門日日難。旅途中最難的是上廁所不方便,大小景點,人滿爲患,上廁所排成長龍,尤其是在高速路上坐長途大巴,憋尿是常事。長時間憋尿可導致泌尿系統疾病和排尿性昏厥以及心腦血管疾病。

因此,出發前及旅途中減少液體攝入量。但減少不等於不喝水,當條件允許時,應保證必要的飲水量。因尿量的減少易增加感染、結石的可能性,特別是在氣候較爲炎熱的旅遊區或體能消耗大的時候,應適量補充水分。

儘量不憋尿,有尿意時及時排泄。尤其是在坐長途車之前應上廁所,提前解決排尿問題。如迫不得已憋尿則應避免憋尿時間過長,坐長途汽車司機一般應每2-3個小時停車休息,讓大家上洗手間。如果內急難忍而司機沒有停車,不要因爲不好意思而長時間強憋,要提前提醒司機停車排尿。

排尿後應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增加排尿次數來降低泌尿系統發生感染的機率。同時,長時間憋尿後排尿應注意起身或站立不要速度過快,排尿時不要過度用力,避免發生排尿性暈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