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人際交往障礙策略

促進兒童的交流能力是幼兒教育的重點,如果幼兒出現人際交往障礙怎麼辦?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兒童人際交往障礙策略

學校中,學生之間由於年齡、智力、身心發展水平相近,、志趣相投,這爲學生之間的友好交往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在現實中有部分國小生不善交際,經常被苦悶、煩惱的情緒所困擾,無論做什麼事都打不起精神,整日生活在寂寞與孤獨之中,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還有的學生時常與同學發生矛盾,不是吵,就是鬧。那麼,造成國小生人際交往障礙的原因有那些呢?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家庭的溺愛,導致國小生不願與他人交往合作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是爸媽的“主心骨”,是家庭的小太陽,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無論什麼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在如此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種孤高傲慢的壞脾氣,任性,蠻不講理,不屑與人溝通,不願與他人交往合作。家長過分的呵護,造就了學生的依賴性,也養成了他們的惰性。

  (二)個性的缺陷,阻礙了國小生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

有的學生因個性膽小,在交往活動中,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感到緊張害怕、面紅耳赤,甚至手足無措、語無倫次,表現出極強的恐懼心理;還有的國小生自傲心理嚴重,常常不切實際地過高評價自己,自以爲了不起,在他人面前盛氣凌人,使對方感到難堪,影響人際關係;還有的國小生具有嫉妒心理,看到別人學習比自己好,能力比自己強,思想比自己進步,就會心懷不滿,甚至攻擊他人,嚴重地影響了人際交往。除此之外,還有自私心理、自卑心理以及虛僞、任性等個性上的缺陷,都會成爲人際交往的障礙。

  (三)生活的挫折,成爲國小生人際交往的阻力

隨着社會的進步,離婚率越來越高,致使很多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如果兒童缺乏與父母的正常交往及由此建立起來的親密關係,就容易表現出明顯的性格障礙,沒正常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從而難以適應社會生活的各種需求和變化,成爲人際交往的障礙。

  (四)觀念的誤導,阻礙了國小生交往能力的發展

在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素質早已成爲教育的首要任務。可是在升學、大學聯考的嚴峻形勢下,人們的許多觀念無法轉變。國小生進了校門,就是“讀書、讀書、再讀書”,家長們盼的是子女的好成績,有的老師也以分數來衡量學生的能力,從而忽視了學生交往能力等社會生存素質的培養。

提高國小生人際交往的能力策略

社會的`發展對人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社交能力如何,如今已經成爲衡量一個人能否適應現代開放社會能力的標誌之一。不善交際,就可能人爲地在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築起一道心理屏障,阻礙自己才能的充分發揮,阻礙自己心理的健康發展。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從小培養和提高國小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一)增強學生人際交往的意識

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具有廣泛的合作精神,這就需要我們所教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學校是個小社會,學生在與同學的交往中交流知識、經驗與技能;在交往中認識自己、瞭解他人、體驗歡樂和痛苦,並從中培養同情、分享合作、友愛等良好情感和行爲。

學生間的交往能促進孩子的發展。學生在與同學交往中學得的交往技能,獲得的社會地位等等都能爲其成年後的人際交往能力奠定基礎;與同伴的交往爲孩子提供了獨立世界、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因此與同伴的交往是孩子鍛鍊獨立能力的最佳時機;與同伴交往同時對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短處,同伴交往讓孩子們提供了相互學習和取長補短的機會。因此,我們全體教師與家長要提高對學生人際交往的認識,並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增強其積極主動的人際交往意識。

  (二)培養學生交往的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培養國小生的交往能力是人際交往教育的主要任務。教師、家長要關於捕捉機會,適時地教給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可採取的方式方法,通過故事及生活的實踐教給孩子交往的技能,幫助孩子懂得與人交往的道德準則。如:教育學生克服以自我爲中心的行爲,與同學團結友愛,尊重他人,禮貌待人,朋友這間要坦誠相見,熱情大方表裏如一,誠實守信等。有的孩子膽小、怯懦、不主動,教師要引導他們和熟悉的小朋友交往,使他們體驗到與夥伴交往的樂趣,在此基礎上逐漸擴大交往範圍,增強他們的交往興趣與信心。

  (三)拓寬人際交往的實施途徑

1、開展隊會活動

利用開展主題隊會、班會、小隊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國小生自己組織編排活動,從準備到開展活動都是一種交往合作的過程。除此,還可以開展座談會、辯論會、郊遊、比賽等各種遊戲與活動,爲學生創造機會,彼此交往、合作。

2、參與社會活動

放手大膽地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參加各種實踐活動,讓學生成爲“社會人”。中華角色在變化,環境在變化,如何去面對新奇的大千世界,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給學生一個摸索、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尋求真知。

3、加強家校合作

爲了讓學生更早地融入社會,我們還要擴大學生的交往範圍。請家長、校外輔導員協會助國小生開闢新的活動場所,如在社區內服務,在服務過程中讓學生與形形色色的人交往;如讓父母帶學生去公園、書店、商場人員聚集的地方,鼓勵學生與陌生小朋友交往,讓他們體會不同的交往經歷和感受,不斷提高國小生的交往水平。

總之,一個人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以他有力的第一聲啼哭叩響了人生交往的大門,孩子在交往中成長,社會在交往中前進。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人與人的效日益增多,社會對人的效能力和適應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作爲跨世紀的一代接班人,更需要具有良好的人際效能力。因此,讓國小生學生交往,培養其良好的交往習慣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