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中藥的禁忌常識

抓完中藥的時候,醫生都會跟我說忌口的常識,如不能吃辛辣食物、不能吃油膩食物等。吃中藥是必須要忌口的,否則會影響藥效的發揮,今天小編就帶你瞭解一下服用中藥必知的忌口常識。

喝中藥的禁忌常識

喝中藥的禁忌

實踐證明,忌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爲我們平時食用的魚、肉、禽、蛋、蔬菜、瓜果及油鹽醬醋茶等都有各自的性能,對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藥物的治療作用,均產生一定影響。如清代章杏雲之《調疾飲食辯》中雲:“病人飲食,藉以滋養胃氣,宣行藥力,故飲食得宜足爲藥餌之助,失宜則反爲藥餌爲仇。所以,傳統中醫很講究服用中藥須注意飲食忌口。一般飲食禁忌原則如下:

1、忌濃茶

一般服用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爲茶葉裏含有鞣酸,濃茶裏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時會影響人體對中藥中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尤其在服用“阿膠、“銀耳時,忌與茶水同服,同時服用會使茶葉中的鞣酸、生物鹼等產生沉澱,影響人體吸收。如平時有喝茶習慣,可以少喝一些綠茶,而且最好在服藥2~3小時後再喝。

2、忌蘿蔔

服用中藥時不宜吃生蘿蔔(服理氣化痰藥除外),因蘿蔔有消食、破氣等功效,特別是服用人蔘、黃芪等滋補類中藥時,吃蘿蔔會削弱人蔘等的補益作用,降低藥效而達不到治療目的。

3、忌生冷

生冷食物性多寒涼,難以消化。生冷類食物還易刺激胃腸道,影響胃腸對藥物的吸收。故在治療“寒症服中藥如溫經通絡、祛寒逐溼藥,或健脾暖胃藥,不可不忌生冷食物。

4、忌辛辣

熱性辛辣食物性多溫熱,耗氣動火。如服用清熱敗毒、養陰增液、涼血滋陰等中藥或癰瘍瘡毒等熱性病治療期間,須忌食辛辣。如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熱性之品,如若食之,則會抵消中藥效果,有的還會促發炎症,傷陰動血(出血)。

5、忌油膩

油膩食物性多粘膩,助溼生痰,滑腸滯氣,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膩食物與藥物混合更能阻礙胃腸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從而降低療效。服用中藥期間,如進食葷膩食物,勢必影響中藥的吸收,故對痰溼較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高血壓、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粘度以及肥胖病等患者更須忌食動物油脂等油膩之物。

6、忌腥羶

一般中藥均有芳香氣味,特別是芳香化溼、芳香理氣藥,含有大量的揮發油,賴以發揮治療作用,這類芳香物質與腥羶氣味最不相容。若服用中藥時不避腥羶,往往影響藥效。如魚、蝦、海鮮腥氣,牛羊羶味。對那些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瘡癤、溼疹、蕁麻疹等過敏性皮炎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必須忌食腥羶之物,還應少吃雞、羊、豬頭肉、蟹、鵝肉等腥羶辛辣刺激之發物。因爲這類食物中含有異性蛋白,部分病人特別敏感容易產生過敏,從而加重病情。

中藥怎麼熬

1、煮藥需用白開水

現在人們熬藥經常是打開自來水直接用,其實熬藥最好是把燒開的水放涼後再使用。因爲一些地方的自來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殘留;同時自來水中的鈣、鎂離子較多,也容易和藥材中的化合物發生反應,影響藥效。

2、先煎後煎分藥性

貝殼類、礦物類、骨甲類等應先煎。貝殼類有牡蠣粉、蛤粉等,礦物類有石膏粉、龍骨等,骨甲類有鱉甲、龜板等。此類藥應先煎10分鐘後再放入其他藥物。

有些藥方要求一味藥或幾味藥後煎,也就是在其他藥煎10分鐘後再放入藥罐。因爲有些藥材久煎無效,如鉤藤等;有些藥材帶有芳香味,久煎降低藥效,如金銀花、連翹、薄荷等。

此外,有些藥久煎卻可以減輕藥的毒性,如馬錢子等。煎藥前最好先把藥材用溫水泡40分鐘,讓中藥泡透,以便將藥中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

3、開蓋關蓋要注意

一些揮發性藥材如果敞開熬,有效成分會隨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藥效將大打折扣。這些揮發性藥材多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溼類的藥物,如薄荷、蘇葉、藿香等,煎煮時間不宜過久。又如一些補益類藥物,如人蔘、鹿茸、西洋參等,需要在容器內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來。應該蓋上蓋子,以防止藥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隨水蒸氣丟失。

一些重量輕、體積大的藥材,如金錢草、番瀉葉等,如果熬藥容器不夠大,蓋上蓋子易使藥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藥材,煎熬時需經常攪拌,這樣的藥物最好不要蓋着蓋子煮。當然攪拌最好順着一個方向,這樣使藥材均勻受熱,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間隔10分鐘翻動1次。

4、用火用鍋有講究

有的藥要久煎微火,有的藥要猛火、時間短。滋補藥應微火久煎,便藥、傷風感冒藥用猛火、時間短。

煎藥最好用砂鍋,因砂鍋受熱均勻,藥煮開時它的滾動就像浪頭,有撞擊力,再用筷子不斷地攪拌,像洗衣機將衣服的髒物洗掉一樣,這樣才能把藥裏的有效成分全部煎煮出來。用高壓鍋煎藥就沒有撞擊力和攪拌作用,藥的成分會受影響。

5、藥汁最好煎180毫升

煎取的藥汁多少非常關鍵。煎三次,一次煎180毫升左右爲好。如果藥汁多了,藥渣裏的有效成分就少了;反之如果藥汁少了,藥渣會把藥的有效成分吸附回去,也就浪費了。當然這裏講的是正常藥方,而不是特殊大方。

6、假沸的藥多熬一會兒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藥咕嘟咕嘟沸騰了就是熬好了,但沙蔘、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藥物在溫度沒有達到100℃時就會開始沸騰,如果此時把藥從火上拿下來,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沒有充分溶解,藥效就會受影響。

補氣血的中藥

1、桂圓

配料:桂圓6枚,紅茶10克,紅糖適量。

製法:把桂圓、紅茶分別整理乾淨,同放鍋中,加水適量,旺火燒開,加入紅茶文火煮20分針,過濾取汁即可。

2、芝麻、紅棗

配料:黑芝麻10克,紅棗5枚,冰糖適量。

製法:把紅棗洗淨,與整理乾淨的黑芝麻、冰糖一起放入杯中,衝入冰糖悶10分鐘即可。

功效:補血明目,潤腸通便。適用於倦怠無力、失眠、便祕等。代茶頻飲。

3、當歸

配料:當歸10克,紅茶8克,冰糖10克。

製法:把當歸去雜洗淨,放入鍋中加水適量,旺火燒開,加入紅茶文火煮30分針,過濾取汁,加入冰糖溶化即可。

功效:補血養血,溫暖腸胃。適用於痛經、月經不調、經閉、體虛怕冷、腸燥便祕等。代茶頻飲。

總結:中藥和醫藥不一樣,它通過胃進行消化達到藥效,如果我們在喝中藥的時候吃了一些與之想抗衡的食物,那麼就沒有藥效了。通過以上小編的敘述相信大家對服用中藥的忌口常識有所瞭解了吧,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服用中藥的時候就多加註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