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拔罐的注意事項

拔罐不宜超過15分鐘

冬季拔罐的注意事項

拔火罐,能起到行氣活血、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祛風除溼、溫熱散寒祛瘀等功效。對於風溼痹痛、肌肉勞損、腰背肩臂腿痛、軟組織閃挫扭傷、感冒鼻塞、哮喘、頭痛腹痛以及部分內傷等有較好療效。經常感冒的人,日常可以通過拔火罐達到預防免疫的效果。亞健康的人羣也可以通過拔罐,舒緩肌肉疲勞,具有健脾溫肺補腎、調治亞健康作用。

拔火罐的方法很多。從部位上講,可以拔疼痛部位,即哪裏痛拔哪裏;也可以拔穴位,背部大椎、肺俞、脾俞、腎俞等都是常拔的部位;也可以根據經絡拔,如拔任脈、拔督脈、拔膀胱經等。從方法上講,可以用留罐法,醫生把拔火罐停留在病人的身體上就走開了;也可以用推罐法,即是一邊拔一邊推;還有梅花針療法,用針刺穿皮膚,再進行拔罐;還有閃罐法,即將罐拔住後,立即起下,如此反覆多次地拔住起下。

從治療原則上講,可以辯證施罐也可以辯病施罐。虛證要補,實證要泄,不同的疾病也要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如重感冒,全身肌肉痠痛,在腰背肩進行推罐的效果很好。一般而言,火罐停留的時間短,刺激效果弱的屬於補法;停留時間長,刺激效果強的屬於泄法。

寒冷天氣時拔罐,留罐過程中應加蓋衣被,注意不能受涼。拔火罐後不宜洗澡,可以洗完澡後拔火罐,但是不能在拔罐之後馬上洗澡。因爲拔火罐後,局部皮膚充血,毛細血管擴張,中醫認爲此時湊理疏鬆,這個時候洗澡很容易導致感冒受涼。

拔火罐後留罐的'時間也並非越長越好,一般一次10—15分鐘爲宜,強壯的人時間可稍長一些,老人、小孩及身體較虛的人時間要短些。拔火罐次數也不宜過多,同一個部位也不能經常拔。火罐拔得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被拔罐的皮膚出現水皰,還可能會引起皮膚感染。

拔火罐並非包治百病,如果拔完幾次後發現局部止痛沒有明顯效果的,要去看醫生,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疼痛,千萬不可大意疏忽,以免耽誤病情。

從季節上講,拔火罐四季都可拔,尤其是春秋冬三季,只要感覺不舒適,都是拔火罐的好時機。

拔罐注意事項

有些部位不宜拔罐。例如,皮膚如有皺紋、鬆弛、疤痕凹凸不平時,火罐易脫落,起不到拔罐效果。因此,在皺紋處、皮膚鬆弛等部位不宜拔罐。

中醫專家指出,除了在皺紋等身體部位不宜拔罐外,還需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1、拔火罐之前一定要用酒精對罐體進行消毒,消毒之後可以放在那裏自然風乾。

2、拔罐的時候,最好是選擇身體比較豐滿而且有彈性的地方,而對於一些有破損、毛髮太多的地方一定要儘可能的避免,而且孕婦的話也最好是不要拔火罐。

3、拔罐之前就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舒服的體位,通常都是採用的睡臥的姿勢,一旦開始拔罐,那麼就不能移動自己的身體,以免火罐掉落。

4、拔罐後不要馬上洗澡,因爲這時候的皮膚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這時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膚破裂、發炎。特別是洗冷水澡,由於此時皮膚的毛孔正處於張開狀態,所以很容易着涼。

另外,拔罐後注意保暖,記住拔罐後一定要過1個小時再洗澡,洗澡水的溫度要稍高一些。

拔罐的預防保健作用

1、咳嗽拔罐療法

主穴選定喘穴、肺俞穴;風寒咳嗽配風門穴;風熱咳嗽配大椎穴。用閃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鐘(年齡較小的小兒罐內負壓宜小,負壓過大易傷患兒皮膚),小兒也可採用閃罐法,每日1次,3~5次爲1個療程。

2、頸肩綜合徵拔罐療法

患者取俯臥位,醫生在酸脹、麻木及疼痛的頸肩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緣處皮膚上塗抹適量跌打萬花油,將火罐吸附於皮膚上,並於病變部位來回推動火罐,以局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或紫黑色痧點爲宜。走罐後採用三棱針在痧點局部點刺,選口徑適中的火罐用閃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約10分鐘,每處出血約2~3毫升,隔日一次,5次爲1個療程。

3、膝關節炎拔罐療法

可採用藥罐療法:將羌活、獨活、防風、木瓜、桑枝、川斷、牛膝、杜仲、艾葉、雞血藤、川芎、當歸各15克裝入布袋內,加清水煮沸5分鐘,再把小號竹罐投入藥汁內煮10分鐘,使用時用鑷子夾起竹罐直接叩於患側內、外膝眼及鶴頂穴處,每次15分鐘,隔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