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人物形象分析

司馬懿和諸葛亮都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在三國的歷史舞臺中起着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是兩人在歷史上的形象卻截然不同。

司馬懿人物形象分析

一. 性格不同

司馬懿生性殘忍、毒辣,看重權術。曹操生前就曾警告過曹丕“司馬懿非人宦也,有狼顧像,必預汝家事”。 太尉華歆也曾進言於魏帝:“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日: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爲國家大患。”歷史也正如曹操所預想的那樣進行,在齊王即位之初,朝廷大權均掌握在曹爽手中,司馬懿雖然同受明帝的遺詔輔翼幼主,卻被排斥於政權之外。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並未就此罷休,他託病蟄伏了十年,突然而起,司馬懿先用狡詐的手段兩次派人誘騙曹爽:“太傅無他事,只是削汝兵權而已。”“吾與蔣濟指洛水爲誓,只因兵權之事,別無他意。”等曹爽交出兵權,兇殘面目暴露無遺,當即翦除曹爽黨羽,接着又翦除曹爽一族, “押着曹爽兄弟三人並一千人犯,皆斬於市曹,滅其三族;其家產財物,盡抄入庫。"最終掌握了大權, 爲司馬篡權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相比之下,諸葛亮則生性淡泊,注重信義。諸葛亮正如他其門上之對聯所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雖然在事實上,他的行爲與這句話有矛盾之處,在《三國志》中曾記述諸葛亮“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而管仲和樂毅,一個是輔佐齊桓公成爲一代霸主的政治家,一個是輔佐燕昭王迅速崛起的軍事家,從而我們可以看到,諸葛亮的內心是非常渴望建立

一番功業的。可是與司馬懿相比,他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只是良臣賢相。在深受劉備三顧茅廬之情後,他也是“明知不可爲而爲”,爲的只是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在劉備白帝城託孤之後,也是不忘劉備之恩,盡心盡力輔佐劉禪,明知他不是一個賢主。這樣的選擇都是因爲,在諸葛亮心中,功利和信義相比,信義遠遠超過功利。這些也直接導致了他人生的悲劇。

二. 人生遭遇不同

同樣是身爲人臣,同樣是才華橫溢,但是兩人的遭遇卻截然不同。司馬懿在動-亂的三國時代,選擇了曹魏集團,可是曹魏集團的第一個領導者曹操卻是一個既愛才又妒才,既用人又疑人的統治者。對於司馬懿也同樣如此,他深知司馬懿的才華,既想用他也疑他,最後到了與處之而後快的地步。這時的司馬懿不得不韜光隱晦,明哲保身。到了曹丕,雖然得到了重用,但是面對曹丕的好大喜功,愛征戰殺伐,他不愛顯露自己的軍事才華。到了曹睿,司馬懿也是時時受到曹氏家族的排擠,多次被剝奪軍權。到了曹方,曹爽害怕司馬家族終有一天會壟斷朝政,於是用欲抑先揚之術,敬事司馬懿如父,推舉他爲“太傅”,外示尊崇,而實則奪了他的軍政大權。司馬懿處空名而無實權,一晃就是10年。在這10年裏,他處處示弱,隱忍不發,靜觀其變。果然,曹爽志得意滿之後走向了狂悖與淫慢。他作威作福,穢政橫行,以致大臣離心、物議沸騰。這時司馬懿才抓住機會,突然作起,翦除了曹氏異己。爲自己以後奪取政權奠定了基礎。

而諸葛亮在這一方面也是截然不同。他一開始就受到劉備三顧茅廬的誠心邀請。等到出山,他就被劉備委以軍師重任,得到劉備的賞識和重用。劉備曾對關羽、張飛說過“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當劉備白帝城重病,他把

劉禪託與諸葛亮,並讓劉禪視諸葛亮爲義父。劉備死後,劉禪更是依靠諸葛亮,封諸葛亮爲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軍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在他的仕途當中,是在不斷的排擠也壓迫中求得生存,最後依靠自己的隱忍和韜光養晦、明哲保身,最終才走向了權利的高峯。而諸葛亮深受劉備賞識、重用之恩,作爲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他,爲報答這份恩情,最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走向了另一個結局。

三. 軍事弱點不同

諸葛亮、司馬懿都是三國時代傑出的軍事家,在軍事才能上,兩人都不相上下。但是兩人在軍事方面的弱點,卻是各有側重。司馬懿猜忌心非常重,很明顯的例子就是空城計。雖然空城計是司馬懿各個方面的因素導致的,但是與司馬懿自身的猜忌心不可分離,我想如果諸葛亮不是知道司馬懿猜忌心嚴重,我想他是不會打開城門,來這麼一次名揚古今的“空城計”。從空城計中,我們同樣也可以看到,諸葛亮在軍事上的謹慎行事。諸葛亮是一個處事非常謹慎的一個人,最爲代表性的一次事件就是魏延獻子午谷奇謀。諸葛亮嫌魏延之謀過於冒險而不肯用,他選擇穩打穩紮的方式進兵。在取得南安、天水、安定三城後,卻又沒有乘勝進軍,而是整頓軍馬,盡提漢中之兵,前出祁山,兵臨渭水之西。諸葛亮不願乘勝追擊,就在於此時蜀軍兵力較少,他不敢冒進。所以他選擇 停下來整頓軍馬,再提大兵進發。毛宗崗在第10回回評中寫道:“魏延子午谷之謀,未嘗不善,武侯以爲危計而不用,蓋逆知天意之不可回,而不欲行險以爭之耳。”夾評中又說:“此亦韓信暗渡陳倉之計,惜孔明之不用也。”“武侯只是小心,不肯放膽。”再次指出諸葛亮用兵的謹慎小心。魏延並非有勇無

《司馬懿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