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劉蘭芝的女性形象分析

《孔雀東南飛》是兩漢樂府詩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之一。它在人物形象刻畫方面,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別是女主人公劉蘭芝。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劉蘭芝的女性形象分析

劉蘭芝是一個勤勞,善良,聰明,美麗,性格堅強,終於愛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我國古代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長詩開篇就點出了劉蘭芝的優秀。"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這麼一個賢淑能幹,多才多藝,知書達理.並且具有良好家庭教養的女子.怎麼會成爲婆家譴歸的對象呢?況且,劉蘭芝也是外貌出衆."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鐺.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更讓人無法理解其中的原委.

從劉蘭芝的口中得知,原來是焦母蠻橫無禮,無論怎麼樣,就是看不上這麼好的一個媳婦.總是用一種挑剔的近乎苛刻的眼光來審視劉蘭芝."此嫵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恐怕是焦母在劉蘭芝剛進家門的時候,就已對劉蘭芝有意將其掃地出門了.不知是何原因,待到今天,兩人之間的矛盾纔不可避免的暴露出來.長詩中沒有提及焦仲卿的父親,我想家中大權在握者非焦母莫屬了.焦母之所以對劉蘭芝如此忿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於劉蘭芝太過於聰明能幹了.焦母怕她會動搖自己在家中的地位,於是不顧兒子的幸福,決意遣送劉蘭芝回孃家.另爲其謀娶.不管怎樣說,從焦母安在劉蘭芝身上莫名其妙的罪名和她無理的要求當中,其蠻橫無禮的形象已經十分鮮明,是一個典型的家庭獨裁者.

劉蘭芝此時心裏十分清楚自己所處的形態"非爲織作遲,君家婦難爲.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歸."既然婆婆容不下媳婦繼續待在家裏.何必還要忍氣吞聲,寄人籬下,更不能被焦母休媳還家,污辱自己的名聲,還不如自己先作決斷."便可白公姥,及時相譴歸."表現出劉蘭芝性格堅強,勇敢,具有強烈地反抗精神的一面.因爲在當時那個時代,敢於作出這樣決定的女子,真可謂少之又少,不光要有勇氣,還要有先進的思想武裝自己.因爲她們的敵人是"吃人"的封建禮教.就象20,30年代敢於擺脫包辦婚姻,而自由戀愛的男女一樣,劉蘭芝是一個無畏的戰鬥者.

在她被歸遣的當天早上,劉蘭芝並沒有表現出平常女子那般哭哭泣泣的樣子,而是神態如常,鎮定自若,我猜想她此刻的心裏也許正在想:我今日還家,也要體面異常.怎麼進的焦家門我同樣也要光彩照人的出來.不能讓別人見笑"雞鳴外慾曙,新婦起嚴妝"可見她思謀已久,用心良苦.而且臨行前,還上堂前去辭謝阿母.歷正辭嚴.卻也是字字句句入情入理,絲毫看不出有低聲下氣的感覺.如果,劉蘭芝在當今這個時代,她亦然是一個出色,優秀的獨立女性.有自己的追求,理想和主張.思想先進,決不會附會於誰,當是職業女性的典型代表,若稱之爲"白領麗人",我想決不爲過.

劉蘭芝對於愛情的忠貞,也是令人敬佩的。這也是她性格中多方面因素使然的結果。在她被歸遣的前夜,與丈夫徹夜長談,共敘離別之情,兩人都感覺難捨難分,但焦仲卿固守"母命不可違"眼看與愛人分別,卻又無能爲力,只知道"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倒是劉蘭芝來安慰他,把自己身邊的物件,悉數送給焦仲卿是言"時時爲安慰,久久莫相忘。"

在劉蘭芝回家的路上,與焦仲卿相別車中的一席話。"君當作磐石,妄爲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句句擲地有聲。"舉手常勞勞,二情同依依。"可見二人感情深厚。

待到劉蘭芝回到家中,太守和府君的媒人相繼來說媒,劉蘭芝都是毫不猶豫的回絕了。"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說的斬釘截鐵,不留絲毫商量的餘地。後來,在兄長的威逼下,劉蘭芝假意答應了府君那邊的婚事,只作權宜之計,迎親的前一天。劉母不解女兒心事,還來催促她"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還有些責怪她的意味,可是劉蘭芝卻是心急如焚,憂心忡忡。"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奄奄日欲瞑,愁思出門啼"在焦家不曾落淚的她。現在卻淚如雨下,表現出她只可爲情落淚的心理。也就是在這一天,劉蘭芝腦子裏已經產生了一個無奈的念頭,就是要以死殉情。她以產生這個想法,便無人可改變了。等焦仲卿知道劉蘭芝要改嫁了,急匆匆地前來與她見面。劉蘭芝便告知他自己的想法,"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果下相見,勿違今日言。"

現在,劉蘭芝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是喜悅,還是悲傷,甚至是恐懼。無人知曉,也沒人說得清楚。但有一點,我想,她肯定是抱着甜蜜而美好的幻想去赴那個生死盟約的,最後在甜美的意識裏,悄然斷了氣。

《孔雀東南飛讀後感劉蘭芝的女性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