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史通論國學

中國詩歌史通論這本書主要內容包括: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詩歌史觀;中國詩歌的文化發軔與多元生成;漢代詩歌文體流變與人產生的意義;魏晉南北朝詩歌史綜論等。下面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了中國詩歌史通論國學,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中國詩歌史通論國學

  《中國詩歌史通論》主編簡介

趙敏俐,男,1954年生,內蒙赤峯人,文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學科負責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先秦兩漢文學和中國古代詩歌的教學與研究,主要學術著作有《兩漢詩歌研究》、《漢代詩歌史論》、《文學傳統與中國文化》、《先秦君子風範》、《周漢詩歌綜論》、《漢代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20世紀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史》(合著)、《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從〈詩經〉到元曲的藝術生產史》(合著),《中國詩歌通史》(主編)、《中國文學通論·先秦兩漢卷》(主編)等。發表過《魏晉文學自覺說反思》、《論七言詩的起源及其在漢代的發展》、《20世紀出土文獻與中國文學研究》等學術論文100餘篇。

  《中國詩歌史通論》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2012年6月出版的11卷本《中國詩歌通史》總序和各卷緒論的基礎上彙編修訂而成,大體包括兩部分內容,第一是在緒論中表述的詩歌史觀、對中國詩歌通史的整體觀照、以及撰寫《中國詩歌通史》的基本指導思想,第二是以下各章,按時代順序對中國詩歌史每一大的歷史階段的基本問題所進行的理論闡述。

  《中國詩歌史通論》本書目錄

引 言

緒 論 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詩歌史觀

一、中國詩歌的基本特徵與“詩言志”傳統

二、中國詩歌的文化功能與詩人的社會責任

三、中國詩歌的.形式之美與詩體的多樣性

四、中華文化的多元一體與詩歌的多民族特點

五、中國詩歌與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六、中國詩歌史研究的歷史回顧與本書撰寫

第一章 中國詩歌的文化發軔與多元生成

一、先秦詩體的演變

二、詩歌與音樂的因緣

三、多種文化屬性並存

四、藝術原型的多元生成

五、創作、傳播主體和詩潮起落

第二章 漢代詩歌的文體流變及其意義

一、歌詩、誦詩的區分與詩賦辨體

二、作者羣體的分流和詩歌功能的改變

三、樂府歌詩的生成環境與生產特徵

四、文人的出現與文人詩的開創意義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詩歌史綜論

一、詩歌史的斷限及其傳統建構

二、文人詩在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社會文化背景與詩歌史的關係

四、樂府體與徒詩體的分合

第四章 以盛唐爲標誌的唐詩史模式

一、唐詩繁榮原因重述

二、唐詩的歷史地位和現代價值

三、以盛唐爲基準的描述策略

第五章 詩詞並峙的又一詩史高峯

一、兩宋高度繁榮的社會文明

二、宋代詩人獨特的文化氣質

三、宋人的詩學思想與審美理想

四、作爲“一代之文學”的宋詞

五、唐宋詩之別與唐宋詩之合

第六章 民族文化交融中的遼金元詩歌

一、面目生新的遼詩

二、流變中的金詩軌跡

三、文化匯流中的元詩

四、管窺金元詞曲

第七章 明代詩歌總體格局與審美風格演變

一、明代詩歌的四大特徵

二、元末詩壇與明詩發展之關係

三、復古詩歌流派的審美屬性

四、性靈詩歌流派的審美品格

第八章 古典詩歌的結穴與現代詩歌的開端

一、清詩的歷史文化價值

二、詩歌史上的定位

三、不同凡響的開局

四、創作重心的轉移

五、新舊兩大潮流的交匯

第九章 現代中國的“新”詩運動

一、20世紀國中國的“新”詩運動

二、“新”詩求索的兩個階段

三、“新”詩運動的基本問題

第十章 深受政治環境影響的當代詩歌

一、與政治的無休止地糾纏

二、與傳統審美習慣的衝撞

三、中國大陸當代詩歌發展脈絡

四、臺灣、香港、澳門詩歌概觀

第十一章 中國少數民族詩歌的基本特徵

一、中國少數民族詩歌發展的五個階段

二、中國少數民族詩歌的鮮明特色

三、中國少數民族詩歌的四大版塊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