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習實踐心得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實習實踐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實習實踐心得

教育實習實踐心得1

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我們經歷了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我深刻體會到“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我初嚐了身爲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回顧這段時間的經歷,真是感想頗多。短暫的工作時日不僅磨練了我的意志,也使我對今後的人生道路有多了份經驗和收穫。

教育實習對一個師範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在校師範生平時所學的無非是一些理論性知識,大部分知識都無法直接與教育實際相關聯,久而久之,我們就養成了一種看待事情往往過於簡單,缺乏深刻見解,思考大於行動。因此,要想把所學的東西切實的、合理的運用起來,就必須付諸於實踐,因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習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它使所學的理論知識使我們得以真實的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我能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努力完善自己。

實習期間,我積極主動向指導老師任老師請教有關教育方面的問題,聽課與講課相結合,每天認認真真,絲毫不敢鬆懈。老師也樂於將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拿出來與我們共同分享,共同進步,因而,我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技能,認識到了能夠把自己既有的知識輕鬆的傳授給其他人,而學生又樂於接受,這纔是一名優秀的合格的教師。傳授一種切合實際的知識技能,對學生來說是相當有用的,所以課堂的授課方式也是不容忽視的,它直接影響着一個老師的教學成果。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所以我們不能只爲了講而講,應該更注重學的結果,應以學生爲中心。

教育實習是難得的一次鍛鍊機會,比如就拿備課寫教案來說。在瞭解本節課教學目標同時還得熟悉教學內容。抓住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突出。掌握和了解的要分清,那些說那些講必須明確。

教育實習實踐心得2

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突出三個“着重於”。

黨的羣衆路線執行得好,事業就蓬勃發展,反之就會黨羣離心,事業受挫。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突出三個“着重於”。

首先,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要着重於付諸行動,以行動取信於民。當下,具體要做好三件事:一是幫助羣衆致富。借美好鄉村建設之機,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就業培訓、黨員幫扶,爲農民羣衆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具體困難和問題,搭建農民致富平臺,實實在在增加農民羣衆經濟收入,縮小城鄉差距。二是切實改善民生。發展民生經濟,加大民生投入,注重解決城鄉羣衆反映強烈的基礎性民生問題,及時跟蹤解決。特別是羣衆關注的環境污染、停車難、入園難、看病貴、房價高、食品安全、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等,必須下決心逐步解決,讓城鄉羣衆感受到實實在在變化。三是發展基層民主。要深化社會管理創新,暢通羣衆訴求表達的渠道,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在事關羣衆利益問題上,保障羣衆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尊重羣衆意願,羣衆事務讓羣衆做主。重視網絡輿情,及時迴應羣衆質疑、諮詢、批評意見。

其次,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要着重於增強幹部羣衆觀念。有些幹部羣衆觀念淡薄由來已久,總覺得自己比羣衆聰明,在羣衆面前擺譜。遇事喜歡高高在上,指手畫腳,代羣衆做主。不願意問政於民、問需於民,不關心羣衆冷暖,不瞭解羣衆所思所想。實踐教育活動務使廣大幹部切實樹立起羣衆觀念。真正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放下身段拜羣衆爲師,做羣衆學生。堅持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與羣衆打成一片,做羣衆貼心人。而不是把“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寫在報告上、念在嘴上、貼在牆上、掛在大街上。

第三,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要着重於恢復並長期保持黨的優良傳統。突擊抓一抓、整一整,短期內改變一下風氣並不難。難在長期保持這種好作風好風氣,使之常態化。長期保持黨的優良傳統,就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能文過飾非;就是要經常深入羣衆,以羣衆爲鏡子,正正衣冠;就是要經常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常洗澡,常通風,防病於未然;就是要開門搞教育實踐活動,不是坐在辦公室寫方案、整臺賬,然後自__作、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自我陶醉,羣衆卻在一邊看熱鬧。要到羣衆中去傾聽羣衆評價,感受羣衆情緒,一切以羣衆評判爲標準。

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黨和羣衆魚水關係靠羣衆路線維繫。真心希望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真正達到正文風、改會風、轉作風、樹新風目的,進一步密切黨與人民羣衆血肉聯繫,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推動各項事業發展。

教育實習實踐心得3

實習完畢了,這個實習是我生命中最難忘的日子,一開始的時候很怕,現在想來,日子還是過去了,而且可以拿到優秀實習生,所以,得到一個啓示: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在湛師附中實習的六週期間,我獲益良多。除了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還提高了自己的執教能力。我確立好自己的角色,實現從學到教的角色轉換,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組織教學,以身立教,從心理上做好當老師的準備。

以真心實意、積極主動地向指導老師學知識、增才幹,用自己的行動換取他們的信任,營造和諧的實習環境,爲我成功的實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於實習目的明確、動機端正,在實習教學過程中,明確施教對象結合施教對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備好一份教案後,向實習指導老師、本組同學一一徵求意見,改了又改,才實施教授,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實習期間除了上好自己的實習課外,我還有目的地聽課、評課,弄清好的好在哪裏,差的差在何處,以便自己教學時作爲借鑑,並做好把聽、評課記錄。

在擔任高三(6)班的助理班主任時,我能做到三跟,組織了讓青春在拼搏中閃光的主題班會,協助班主任處理班裏的日常工作。以多溝通,多談心的形式,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爲助理班主任的工作打下了鞏固的基礎。通過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自己明白到班主任的工作的重要性和艱鉅。

總結自己在實習過程中在存在不少缺點,如:教學技能、技巧仍較薄弱,專業基本功不紮實,語言表達不清等。我應該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的學習,爲做好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做好準備。

教育實習實踐心得4

一月的實習已經結束了。這三個星期的實習使我的教學經驗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咀嚼、去回味、去的探索。在這三週裏有我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真正站在講臺上、第一次面對學生說了很多話、第一次有人叫我老師,我想這些酸甜苦辣、這些第一次將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偉大的經歷。將是我今後走上工作崗位後的一筆財富。

我還想感謝我的同學和搭檔。沒有他們的幫助,我根本不可能順利完成這次的實習任務。從開始評課,修改教案,到我們的試講以及後來的正式講課。每個人都付出了認真的工作,非常辛苦。老師更是爲了我們費了不少心,花了好多時間來指導我們講課。她的態度感動着我。也許明年,我就會成爲一名真正的教師。負起一個教師應該擔負的責任與義務。這次的教育實習是我人生一筆巨大的財富。要當好一名教師,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說我以後要成爲一個老師的話那麼這一次的實習就算是開了一個好頭。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此,對帶隊老師尚海麗老師、指導老師齊聰利老師、及其它所有支持和幫助我的老師、領導、同學們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你們!

總之,教師是一個崇高神聖的職業,要當一名好的教師更不容易,在次實習中,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處,社會的不斷進步,使學校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師範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學高爲師,行正爲範”的內涵也在不斷的加深,這就是要求我們不斷完善自己,準備全身心投入將來的教育事業。

教育實習實踐心得5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亦是以人爲本的時代。以育人育才爲根本任務的學校教育,應樹立何種教育理念,建造怎樣的文化氛圍,倡導什麼樣文化精神,不僅關呼着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反映着時代的要求與精神。面對如今滾滾的經濟大潮衝擊和基礎教育階段日趨嚴重的升學教育壓力,不少學校在夾縫的艱難生存環境中大有“棄育唯升”的勢頭;家長、學生也越來越顯著地表現出一切“唯分數是瞻”的傾向。因而便出現了子女弒父母、室友自相殘、博士不知禮,無德便是錢的社會變態現象。爲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發佈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中國小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重新修改和頒發了《中國小生守則》及《中學生行爲規範》、《國小生行爲規範》等一系列文件。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亦重點強調:要以人爲本,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力求在現代教育中突出以人爲本,尊重人性、全面發展的宗旨。

以人爲本就是指在不違背社會羣體利益的前提下,儘可能爲每個個體的發展創設良好氛圍,充分涵養和發掘個體優勢,使其自主發展,不斷凸顯,從而在每個個體都得以充分發展、充分施展的情形,使社會得到推動其前進的各種人才。人是充滿智慧和靈性的,是動態的,它不可能像生產機器那樣,一經造成便可固定使用,它在發展中成熟,又在成熟中不斷提高,獲得新的發展,如此循環,直至生命終結。所以人文精神的培養註定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作爲學校,應該從戰略的高度着眼,充分利用學校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成爲人文精神弘揚與實踐的主陣地,而校園文化建設正是在課堂教學傳道授業之外的一個舉足輕重的環節。

校園文化是一種既體現時代與社會又是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發展環境,它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有着不容忽視、無可替代的作用。一個聰明的校長,一所想有作爲的學校,無不以注重校園文化爲突破口,輻射影響並帶動其它領域,從而實質性地獲得素質教育的全面突破。常規地講,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思想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活動文化建設四個方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凸現人文主義就是要將人本思想有機地滲透於這四個方面的建設中。

一、樹立以生爲本的辦學理念,呵呼人性

我校是一所山區高中,落後的經濟文化註定了教育的滯後和生源思想、文化層次的嚴重不平衡。這種具有濃厚生態特色的教育現狀一方面造成了升學教育的艱難,另一方面更爲緊迫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的急迫性,如果我們一旦落入升學教育的窠臼,那結果勢必是竹籃打水,最終將學校引入死衚衕。爲此,我們確立了“爲學生的一切負責,爲學生的終身負責”的辦學理念,明確提出:不求個個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口號,教育教學中始終堅持面向全體,針對個體,因材施教,各獲所需的方針,教學中由重學會變爲重會學、重樂學,從知識灌輸變爲培養能力,從一切爲考試變爲一切爲發展;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構建互尊互愛的師生關係。教育學生不必爲自己因某方面欠缺而沮喪,應該樹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有偏就有專;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適時巧妙鼓勵,由自信獲取主動,由自信彌補缺陷,由自信心引向成功。將高中三年教育視爲終身教育的根基來對待,不搞急功近利,不妒後人乘涼;只求於生有益,甘爲土下根基,既使在一些很細小的環節,也不能捨本逐末,挫傷學生自信,如在學期末的鑑定中,學校明確規定:只給家長通報成績,不排名次;操行評語一律使用第二人稱,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要用客觀的態度,巧妙的方式指出,讓學生在愉悅中受到雕琢,在快樂中得到成長

二、在環境中薰陶,自塑人性。

一所成功的學校,總會伴有一種和諧濃郁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環境不僅具有爲學校發展和師生進步提供服務的功用價值,而且具有師生精神需求併爲之提供自塑方向的精神價值。我校雖然佔地不足30畝,是個典型的袖珍式校園,但我們還是冥思苦想,合理開發,充分發揮每一寸土,每一面牆的育人功能。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而又不失現代氣息的校園建築羣,領之以拔地擎天的狀元柱之後,抱之於綠瓦青磚的“結義畝”古建築羣之懷,玲瓏之中透出的莊重與神聖;陽光下熠熠生輝的“知識殿堂”大型不繡鋼雕塑,不可遏止地讓人遐想未來之輝煌;七位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塑像有序環列於教學主樓和東西宿舍樓前。既是諄諄教誨的長者,又像一週次第伴讀的先哲者,讓人頓感古今中外文化,文理史哲精萃在這裏匯聚洶涌波濤;教學主樓正面的校訓、東西宿舍樓牆面的四幅醒目標語,既有砥礪意志的勉勵,又有殷殷囑託的教誨,教學門樓的`楹聯更是給學生每日的警勉;每個教室裏各種特色的班訓既是班級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晶,更透射着學生自我雕琢的追求;懸掛於各室的名言警句、教育、思想、科學等名家的畫像和格言,讓每位學生都能不時與先哲們進行心靈的對語;室外花草綠樹旁、宿舍過道、牀頭、水房、餐廳等等,凡是學生有可能去的地方,我們都因地造語,就景思教,共懸掛張貼各種畫像、警示語三百餘條(幅)。蘇霍姆林斯基說:“一所好的學校連牆壁也能說話,校長、教師的言行是教育,優美整潔的校園也是教育”,我們就力求通過發揮校園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讓學校育人的目標,變成滴滴春雨,化爲學生自覺的修養行爲。

三、健全規章制度,規範人性。

以人爲本,不是拋棄原則,自由發展。人既具有自然屬性,更具有社會屬性,任何廢棄社會屬性,片面追求絕對個性的人本主義,不僅是極其錯誤的,其最終必然會因違背羣體發展而失去個性發展的機會。建立和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就是要規範人性,保護人性的健康發展,所以規範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又一重要方面。它既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又折射着學校自身的特色,是育人、成人的基本保證。近年來,依據學校實際,我校建立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從領導到職工,從教師到學生

,從學生到生活,對凡是涉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成長髮展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明確的要求。有定性的方向性要求,有定量的業績評估,從德、勤、能、績方面考評教職工,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權衡學生的綜合發展,學校爲教工建立檔案,搭建校本業務培訓平臺;班級建立學生成長檔案,爲學生自主發展查因號脈。通過制度約束,師生的個性發展有了方向不偏倚;通過制度規範,使教工的點滴汗水都能閃出光輝,學生的絲絲進步均可收穫成功的喜悅。

四、開展豐富活動,豐滿人性。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是濃郁校園文化的重要手段,又是滲透人文關懷的良好契機,隨着當今社會運行節奏的日漸加快,各種競爭日趨激烈。大學聯考升學的沉重負荷,使這些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經受着超乎尋常的壓力。因此,厭學、煩躁、性情怪僻、父子矛盾、母女衝突屢屢出現。人們只埋怨當今孩子難管,卻不知爲何難管,老師、家長只體會到自我角色的難當,卻不理解孩子們的苦楚,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尖銳地被提上議事日程。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脆弱無比的中學生心理,難以承受巨大的心理負荷,他們需要更多的精神撫慰,需要豐富的發泄窗口來予以緩釋和調節。因此,適時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使同學們的各種情感需要在活動中得到滿足和發展,避免各種形式的“異化”就顯得尤爲必要。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一定要注意遵循針對性、全員性、平等性、實效性和導向性原則,即:針對某階段學生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活動不能只針對局部或個體來舉行,應面向全體,在活動中各種各樣的學生可自主、平等地參與,不搞厚此薄彼的做法;凡準備要開展的活動,必須要有周密的計劃,具體的方案,紮實的過程,不可泛泛而談,似搞非搞,流於形式;所有的活動都務必服務於學校的中心工作和育人方向,弘揚時代的主旋律。

近年來,我校結合學校實際,針對學生當中存在的焦點、熱點問題以及種種困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諸如:爲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開展了“我爲鄉中添光彩、鄉中因我而靚麗”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入手,時刻想到我是一中一分子,不能因我而蒙羞,從而樹立和強化他們的團隊意識,增強人生髮展中的社會性;港、澳迴歸、十六大召開等每每遇到國家有重大事件之時,我們都不失時機地開展一些系列活動,既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又能培養其關注社會,弘揚時代旋律的意識;每年都舉辦“班級小節目比賽”、“隊列隊形廣播操比賽”、“歌詠比賽”、“書畫大賽”等;兩年一次“校運會”,三年一次“校園文化節”期間還不時穿插各學科自主舉辦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活動;學生自發成立“雛鶯文學社”,定期出刊,併成爲全國優秀文學社團;學生會成立了紀檢部、學習部、勞衛部等機構,全方位參與學校的常規管理;不定期舉辦各種講座,參觀德育基地,觀看具有針對性的文藝演出和電影等。20xx年國慶前夕,我們舉辦了規模空前的以“弘揚時代旋律,展示青春風采”爲主題的第二屆校園文化節,在爲期一個月的時間裏,共進行了“大型文藝節目演出”、“綜藝遊園”等五大系列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五彩繽紛的形式,既有師生個性的張揚,亦有集體主義的薰陶;既有啓迪、考驗知識和思維的睿智競賽,又有突出語言、形體的才藝展示;既有反映學生日常學習行爲的榜樣示範,又有引導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體驗艱辛的社會實踐模擬……廣大師生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包括不少離退休教師也紛紛參與,獻藝展才。我們在幾乎沒有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憑靠師生的熱情和忘我的精神,使第二屆校園文化節成爲本縣歲末最具誘惑力的一個亮點,縣委政府等五大班子的全體領導也都興趣盎然地到場助興,市、縣電視臺多次進行了報道,並製作了專題節目。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文化氛圍得到空前濃郁,而且產生了強烈的社會效應。同學們也通過活動既緩解了由於巨大壓力而產生的厭學情緒,更激發了自信和對知識的渴望,這真是關注人文激發自信,濃郁文化推動教學。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方面,而校園文化建設中凸現人文教育,體現人文精神則是當今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趨勢。依照我們的實踐,其體會就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儘量迴避用行政命令,刻意死板的說教,去影響、改變和培養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想行爲和心理情緒等。而應從人性出發,通過創設和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春風化雨般去影響、薰陶、啓迪師生去追求人生之真諦,完善美好人格。只有通過師生在學校提供的環境下,自主發展、自我塑造,才能真正使校園文化充滿生機和活力而不僅僅是形式,也才能使師生共同進步協調發展而不是徒勞無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