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實習日記

  醫學生實習日記篇一

實習醫生,懵懂着行進在醫學路上,經歷着門診室裏每一次糾結的初診,品嚐着深夜裏每一次忙亂的急診,某個病人可能不經意間觸動難言的心情,某個醫囑可能凝聚着全身心的投入。

醫學生實習日記

孫清磊在他的日記中描寫過一位吵着換心電監護儀的病人。管牀醫生和其他醫生都覺得這位病人無理取鬧,換一臺心電監護儀還不是一樣的結果,但是主任醫生還是爲病人換了,並說道:“他缺的不是一臺心電監護儀,而是我們的關心。”對病人而言,貼心的關愛,也許就是對抗疾病的特效藥。

“有時候值夜班的時候,病人會向你提出各種不舒服,但其實他們需要的只是醫生的一些安慰。有時候言語能起的作用,比開藥還要有效。”一年的實習醫生經驗讓孫清磊總結出:醫生和病人之間的關係其實是有趣的化學作用。在世界上遇到好人和壞人的機率是一樣的,絕大多數的人是介於兩者之間的。確實,醫生對病人的關愛不僅僅是放熱反應,還是可逆反應。多一點關愛,多一點耐心,相互間就能多一些信任、多一些共同對抗病魔的力量。

實習路上,從不缺少關愛。這滿滿的正能量,傳遞着濃濃的溫暖,寬慰了醫者馬不停蹄的勞累。它源於醫者,也源於病人。

  醫學生實習日記篇二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有一棟宿舍、教室合一的小樓,醫學生完成基礎醫學理論的學習後要在這裏進行臨牀學習,他們漫長的實習醫生之旅從這裏開始。2013年1月5日開始,孫清磊便是從這裏開始自己的實習生活,臨牀學習令他好奇、興奮,也有疲憊和感動,於是他將實習中所見所想寫成100篇日誌,他把每個人的故事,每種當下的情緒留存在日記裏。

孫清磊坦言,學醫確實很苦,看着高中的校友過着多彩的大學生活,而自己彷彿又做了五年的高三學生。“他們在朋友圈裏曬着各種肆意的放縱,而此刻的我只能按掉手機,打開厚如板磚的解剖書,反覆揹着那206塊骨頭、639塊肌肉。別人放假了,我還通宵守在教室的書桌上,赫然看到學哥學姐留下的一行詩:”人生不過百,學醫少十年‘。但是,想到當初對於醫學的那份拳拳赤子心,我的戰鬥力必須提高N倍。想着進入臨牀,要對得起自己身上的白大褂。沒有知識儲備,拿什麼治病救人?“三年半的學習,每每想鬆口氣時,孫清磊總是這樣鼓勵自己。

學醫的道路艱辛而又漫長,是什麼讓醫學生頂着壓力激流勇進?無外乎是一個信念。然而,當心心念唸的實習終於迎來,卻與自己的想象相去甚遠,沒有光鮮潔淨的白大褂,必須忍受被各種血漬、尿漬和體液污染,更沒有電視上那些寬敞潔淨的辦公環境。孫清磊笑稱,現實的醫院裏每個角落都鬧哄哄擠滿了人。這一切讓剛接觸臨牀的實習醫生在理想面前沒了勇氣。

孫清磊在他的實習醫生日記中寫道,“醫生都是‘膽小鬼,看似戲謔的幾個字,卻含着辛酸和無奈。醫*件不斷,觸目驚心的畫面,傷害着醫者濟世救人的情懷;懷疑的目光、排斥的態度,質疑的聲音,斷裂的信任之環,擠壓着醫者救死扶傷的空間。

“現在的病*多將看病視爲醫生爲他們提供的一次服務,但也不乏一些病人仍對醫生心懷感恩和崇敬。”有時忙碌一天看了三四十個病人,突然聽到患者道聲“謝謝”,孫清磊的心田便如逢甘霖。也許那天他還碰到了一個難纏的病人,或者還被師兄埋怨,抑或是爲抄病史累得半死,但只要有那一點點的信任,便能驅散所有烏雲。

孫清磊給我們講了一個令他動容的故事:去年8月他在仁濟醫院心內科重症監護室遇到一位老奶奶,在孫清磊值班的那天晚上,老奶奶頻繁地感到心臟不舒服,卻沒法說清哪種不舒服,用醫生的'眼光來看,其實沒有太大問題,還沒到用藥的地步。爲了寬慰老人家,孫清磊陪伴在老奶奶牀邊,用聊天的方式轉移老人家的注意力,從疾病本身的治療預防,聊到奶奶的孫子—老人家覺得孫清磊特別像自己在悉尼醫學院學習的孫子。“在重症監護室裏是與家人隔絕的,一天只有兩次探視的機會,其他的時間對於年紀大的患者來說肯定會很難度過。”一心想着爲老人家排解寂寞,當晚孫清磊沒有睡覺,一直陪着聊天,心情得到舒緩的老人病情也穩定下來,轉到了普通病房。

當孫清磊輪班到心內科普通病房時,再次遇到這位老奶奶,由於之前很好地溝通,大家就像朋友一般,每次查房孫清磊也總會和老奶奶多聊上幾句,沒過多久老人家漸漸康復,她的子女趕回國內後,老人家堅持送了錦旗和表揚信給孫清磊。

“老奶奶看得到我們的付出和努力,信任我們的一片真心,這個時候她和我們就是一條戰線上的戰友,共同的敵人是疾病。”回憶起此事,孫清磊已經記不得老人的名字,但老奶奶無條件的信任,如一陣暖風,溫暖着他的心。

實習生活,有苦有累。當面對醫學,猜測、推斷、排除,讓年輕的醫學生觸及疾病的脈搏;但當面對病人,信任、坦誠、溝通,才能讓他們贏得信任、爭取理解。

  醫學生實習日記篇三

荷塘微風輕拂,枝頭蟬鳴起伏,畢業的季節已然來臨。

這一季,溢於言表的是滿懷收穫的幸福與喜悅,揮之不去的是內心隱隱的不捨與眷戀。然而,身爲醫學生,卻又有別於普通的畢業生。他們未來的道路將“人在囧途”,以後的日子更是“杜甫很忙”,將來的生活“時常穿越”,而最終面對的“現實又很骨感”。

是呀!醫學之道,大醫精誠,“精”於高超的醫術,“誠”於高尚的品德。無論是流傳兩千年“我之目的,爲病家謀幸福”的希波克拉底誓言,還是“不爲良相,則爲良醫”的傳統觀念,各自不同的理由和初衷引領醫學生們走向相同的道路—成爲一名醫生。

於是,在畢業季到來之時,每一位醫學生不但翻開了人生篇章新的扉頁,更加冕了“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神聖責任。

在醫學生向着“大醫精誠”目標進發的路上,有一種生活狀態叫做實習—它可以讓人經受辛勞委屈,可以讓人喪失信心,卻也讓那些堅持夢想的學子愈加堅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臨牀醫學(五年制)專業二大班2009級孫清磊是2014屆畢業生中的一位,從實習之初,他每天將所見所想寫成日記,記錄自己的成長點滴,同時在網上與學弟學妹們進行分享和交流。

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空洞的說教,娓娓道來的是發自內心的感悟,連載的《實習醫生日記》剛好100篇,長達22萬字的日記在人人網上格外火爆,每篇日記的訪問量少則幾百,多則數千。

《實習醫生日記》中,有醫學生對當前醫患關係的思考,有醫生與病人之間的信任,有治癒病痛帶來的喜悅,有面對生離死別的無力,有醫學前輩對後輩的鞭策,還有發自內心對醫學的熱愛。正如他所說的“希望從實習生的視角出發,記錄那些讓自己堅持醫學的理由和對醫生職業的審慎,以此堅定內心,堅定自己學醫的初衷,堅定自己行醫的熱情。寫日記需要堅持,做醫生更得每日堅持,而且這麼一堅持就得是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