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城市實習報告3篇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城市實習報告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城市實習報告3篇

城市實習報告 篇1

城市認知實習報告

認知地點:成都

認知時間:20xx/8/11~20xx/8/25

指導老師:周華

姓名:田建平

學號:20xx1020218

日期:20xx/9/18

長安大學?建築學院?城鄉規劃

目錄:

一.實習背景.....................................................................................1

二.實習目的.....................................................................................1

三.實習任務.....................................................................................1

四.實習計劃安排.............................................................................1

五.日程記錄.....................................................................................2

六.報告正文.....................................................................................2

1.城市基本概況..........................................................................................2

2.城市大型公共空間..................................................................................3

3.代表性居住區..........................................................................................4

4.城市景觀綠化..........................................................................................5

5.城市廣場以及特色街區..........................................................................6

6.城市交通系統..........................................................................................9

7.城市歷史街區.........................................................................................11

8.人民公園.................................................................................................11

七.實習總結與體會.........................................................................12

一.實習背景

隨着中國新型城鎮化全面推進,大城市引導中小型城鎮發展越來越重要,

因此在經過三年的課本知識學習之後,我們對對城市應該有總體宏觀概念,應

該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對城市佈局、功能結構等方面全面瞭解極其重要,走進

城市,親身體會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二.實習目的

城市認識實習是城市規劃專業的重要實踐環節之一,通過此次實習可以鞏

固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併爲後繼學習累計感性認識。通過對具有代表性城

市熱點問題的實地考察和調查,獲得城市規劃的感性認識,進一步加深對規劃

專業的理解。

三.實習內容

1、瞭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概況、性質、規模和規劃結構佈局等;

2、調查城市市中心、城市商業中心、文體中心、會展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築羣體

設計對功能與空間的處理手法;

3、調查城市代表性居住區的功能結構、公共設施等的佈局和處理手法:

4、瞭解該城市景觀特色構成、城市綠化,主要樹種、建築小品、雕塑、城市景

觀、環境狀況、地方特色等;

5、凋查瞭解重要廣場或特色街區的社會人文環境、功能組織及空間構成情況;

6、瞭解該城市道路系統、交通樞紐站點、道路斷面設計、交叉口、停車場、車

行及人行交通等概況:

7、調查歷史街區現狀及保護開發清況

四.實習計劃與安排

1.出發前期對成都市基本概況通過查資料得到初步瞭解,對城市總體有一個全面

清晰的認識。

2.製作出行路線,以及日程安排,進行出行預算。

3.做出具體路線圖,並且進行最優化,在節省時間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瞭解一座

城市。

4.進行車票以及住宿的的預定。

五.日程記錄

20xx年8月11日乘K879次列車於次日11時左右到達成都火車站,尋找住所

以及準備成都市地圖。

8月12日14時開始正式對成都市認知調查,住所爲橫陝西街,距離人民公園大

約300m,因此遵循就近原則,首先對人民公園做以具體調研。

8月13日對天府廣場以及廣場地下空間進行調研。

8月14日對春熙路商業中心進行認知調研。

8月15——8月17日對寬窄巷子、錦裏武侯祠進行調研。

8月18——8月19日對成都地鐵以及城市道路進行調研。

8月20——8月21日對府河音樂花園住區進行初步調研。

8月22——8月23對兩個火車站以及主要汽車站進行調研。

8月24日對調研資料進行初步整理並且補充調研。

8月25日返程。

六.報告正文

1.成都市概況

20xx年4月30日);管轄9個區、6個縣,代管4個縣級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其

中農業人口800萬),成都位於四川盆地西部,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溼冷”的氣

候特點(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6℃,年降雨量1000mm。成都氣候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多雲霧,日照短”、空氣潮溼,冬春兩季乾旱少雨,冰雪災害較爲罕見。

城市性質:四川省省會,中國西部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區科技、金融、商貿中心和

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中心城市。

城市職能: 1、四川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西南地區重要的科教中心、商貿中心、

金融中心;3、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運輸樞紐、郵政通信樞紐;4、西部地區高新技術與新

興工業產業基地;5、西部地區具有優良人居環境的居住地;6、國家重要的旅遊中心城市;

7、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城市規模:面積12390k㎡(截至20xx年4月30日);管轄9個區、6個縣,代管4個縣

級市,常住人口14047625人(其中農業人口800萬)。

規劃結構佈局:以城市中軸線爲發展主軸,以中心城區和天府新區爲雙核,走廊展開,組團發展,構建“一軸雙核

六走廊”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城鎮發展格局。

2.市中心、商業中心,文體中心,會展中心等大型

公共建築羣對功能空間處理手法:以春熙路爲例

春熙路街道,覆蓋北新街以東、總府路以南、紅星路以西、

東大街以北、南新街、中新街以及臨街區域,面積大約20

公頃。街市熱鬧繁華,現大約有商業網點700家,網點面積大約220000㎡。春熙路是中國大陸最知名的商業街之

一,由春熙東路、春熙西路、春熙南路、春熙北路四條步

行街組成。春熙路廣義上也指由它爲中心發展成的春熙路

商圈,商圈指總府路以南、上東大街以北、紅星路以西、鹽市口以東約0.4平方公里的地區,

是成都老城區三大商圈之一。 (1)業態

經過觀察大多數人羣都在春熙路停留了45min以上,說明了該商業街留住了人羣,春熙路商圈聚集了太

平洋百貨、王府井百貨及伊藤洋華堂等大型購物商

場和多種類型的大小商業店鋪,可以滿足不同層次

消費者的愛好及需求,在多樣化購物場所分佈這一

點上做得比較成功,但是由於社會的發展,市民的

消費需求逐漸從單純的購物行爲向多方面延伸,形

成了購物加娛樂的多方面休閒心理,由於缺乏休閒

娛樂場所,因此有部分人羣感覺不是很滿意。

(2)交通組織

城市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同當地居民或公園遊客的交流,增進我們對於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以及瞭解人們對於環境的真正需求。

2.實習路線及內容:20xx年4月5日,早八點,在北大逸夫二樓前集合出發,經圖書館至燕南園,停留進行觀察調查;經靜園至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至蔚秀園及承澤園,解散進行調查;在海淀公園調查後,經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從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萬壽山北坡一路觀察,聽取老師講解;約14:30實習結束。3.實習達到的目標: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同實際聯繫起來,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一些習以爲常的事情背後還有大文章。通過實習,也認識了一些動植物,增加了知識。

  二、實習記錄

1.逸夫二樓經圖書館至燕南園途中:在圖書館前回望,通往東門的那條路,左邊是繁忙的建築工地,右邊是教學樓,僅有的那片可憐的草坪是看不到的。雖還是春天的早上,但還是給人一種熱的感覺。也許因爲是新建不久的,路兩旁幾乎沒有一棵樹。北京春季多風,有時還會夾雜着工地上的土,形成一個小型“沙塵暴”,令這條路有些讓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頭疾走,當然這種情況在出了東門以後也沒有得到緩解。缺乏綠色,也使這條路讓人感到很暗淡,有些過於嚴肅。不能說這條路上完全沒有綠色,還有一片草坪。關於它我問了問周圍的同學,有的說沒什麼感覺,有的說它晚上還不錯,還有的說剛來的時候覺得綠油油的挺好,後來就沒注意了。我覺得這和人的心情有關,剛入學當然覺得什麼都好,後來也就沒心情注意了,還是“低頭疾走”要緊。晚上其實是草坪裏的燈好看。這麼說來它存在的'意義似乎不大,不如種些樹,因爲在地學樓前,我覺得弄成一個小型的實習場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岩石,認識認識植物,比在屋子裏印象要深刻。老師還提到如何設計這條路以配合圖書館及周圍景物的問題。2.“世外桃源”——燕南園:

(1)老師在園內一片草地中講解:瞭解並認識了一些植物,如耐踐踏的車前草,開着紫色小花的二月蘭,堇菜和蒲公英等。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們特殊的照顧,自生自滅,但是生生不息,二月蘭謝了,三月蘭花開,種類更加豐富。

(2)自己在園中的觀察:與園外相比,園中的人工雕琢很少。牆角,路邊都長着野花。注意到園中很少有鐵柵欄,草地的邊界都是由一種植物,再在上面簡單的架一根竹竿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長葉開花後應該很漂亮。我想這個效果是鐵柵欄無法擁有的。在裏面還看到三隻野貓,兩白一黃。

(3)同園內居民的交流:有一位40多歲的叔叔在自家門前的地裏給玉簪花分株,訪問中他說這一小片地裏的植物都是他種的。問他住在這裏同住在樓房哪個好,他說當然是這裏好,因爲這裏人的密度小,活動空間大,還可以種花草。在詢問一位住在園中30多年的老大爺時,他指着園中的一個花壇說,那裏以前是一個遊樂場,現在修了反而少了個娛樂的地方。在問及住在此處還有什麼不如意的時候,被訪的人一致對園內的公廁表示不滿,說不僅環境差了,而且人也雜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這裏的老奶奶說這裏的植被亂七八糟的,自己想種點花,又會被人折走。靜園:據老師介紹,這裏以前是一片蘋果樹林,但爲修草坪被砍掉了。靜園的草坪可以任人踐踏,目前黃綠相間,野草爲綠。

城市實習報告 篇3

目錄:

1實習概況

2實習記錄

3分析與討論

4實習心得

5參考書目

6對實習的建議

1實習概況:

1.1 實習目的:

增進對於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係的認識,增強對城市的感性認識,發現城市中不合理的地方並能將課本中的知識運用於實踐,城市生態課實習報告。

1.2 實習時間以及內容:

時間:XX年4月5日

路線:從北大地學樓出發,沿着燕南園,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到蔚秀園,穿過承澤園到海淀公園,經六郎莊,直至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到萬壽山北坡。沿途觀察當地的建築,植被,動物,土地以及人的活動,並向遇到的人展開一些調查,獲取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1.3 實習效果和教訓:

1.3.1實習效果:

總結實習的所得,實習的主要目的都達到了。這次實習使我對於城市中人與環境,與其他生物的關係有了感性的更進一步的認識,並因此使得自己以後思考問題能站在一個更爲全面的角度 。

1.3.2實習教訓:

但由於是第一次實習,實習經驗還不是很足,特別是到了頤和園後,由於頤和園的秀麗風光並且有些累了,有些放鬆,所以遺漏了許多細節,使得這次實習並不是很圓滿。同時這個教訓也應該謹記,爭取在下次實習時能做得更好!

2 實習記錄

本部分將以路線和我所見所聞爲線索,詳細的概括在實習中所見到的各個方面。

2.1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的“世外桃源”,我們去時正好是在春天“乍暖還寒”,萬物復甦的時候,燕南園一片綠色。其中的樓房大都建於50年代,帶有西方建築的風格。在一個垃圾周圍,我們看到了一種叫做車前草的耐踐踏的植物。在燕南園裏我還看到了一片在這嘈雜的城市中難以見到的一片綠地,裏面自然生長着的植物,說得出名的說不出得名的大概有十多種,這與我們在公園中所見到的人工的單一的草坪是截然不同的,實習報告《城市生態課實習報告》。而在這綠地中我還同時看到了蚯蚓糞。在園中,我訪問了一位正在修剪樹枝的女士。當問及對住在燕南園的感受時,她的語氣充滿了自豪,她說到:“這麼好的地方,有這麼多的古樹,這麼多的植物,有時候還有許多小鳥,在哪找的到?!”同時她還表示在燕南與別墅中,她願意選擇燕南。也許別墅中也會有樹,然而她認爲那裏的環境過於人工化遠不及燕南的自然環境舒服。在離開燕南的時候,我回頭看到這處於一片碧綠的樓房中有些的牆壁上爬滿了一種我叫不上名字的植物,與這古香古色的建築形成了對照,給人以一種古樸之感,這的確是一個“世外桃源”!

2.2 靜園及其附近:

靜園的草還帶有些黃色,靜園原來是一片蘋果園,因爲修蓋新圖書館而將這蘋果園該成現在的樣子,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休閒娛樂的地方。然而不知道什麼原因,靜園中的人並不多,不大的靜園反而給人一種空曠的感覺。靜園後面的園子到是已經呈現出一片綠色,高大的雪松形成一片綠蔭,給人一種與靜園不同的感覺。然而很遺憾的是,由於是人工草坪所以不許踐踏。在南北閣的屋檐下,我們發現了小鳥以及它們所築造的窩。

2.3 未名湖及其附近:

從靜園出來,我們沿着小山坡間的路到未名湖。這條路很安靜,偶爾可以看到一兩個人在這靜謐的山坡上大樹下看書。未名湖邊的柳樹已經發芽,隨風飄舞,給人以“楊柳依依”之美感。粉紅的桃樹也已經開花,夾雜於萬綠之中。在未名湖旁,老師帶我們去看了在翻尾石魚旁邊的一塊小沙灘,沙灘上有着許多小草,中間有一條路。這個沙灘與翻尾石魚連成一體,是未名湖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然而老師告訴我們小沙灘上原有一塊介紹翻尾石魚的碑,是後來才移到沙灘前面。

2.4 蔚秀園:

我們從西門出直接進入蔚秀園。進入蔚秀園,我看到的是有些蕭條的景色,還有一個充滿髒水的河,河邊有些野草。在這小河旁邊,我訪問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告訴我,她還是喜歡住在這裏面,雖然水很臭。在臭河的一邊,我們看到了一個自然的小山包,上面有一個亭子。走上小山包,便看到了一幅在城市中及其難見到的畫面,一羣老太太在剪野菜,還有兩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亭子中是一對情侶在看書。此時大概已經9點半,太陽已經有些大了,然而,由於山包上的大樹遮擋了陽光,使得這裏成爲了一個極好的乘涼之地。那兩個小男孩告訴我,他們覺得挖野菜挺好玩的,覺得住在這裏面有這麼一個其他地方沒有的小山包,他們玩的東西玩的花樣比其他人更爲豐富。當我走近這些老太太時,卻詫異地發現她們竟然是將這些野菜連根拔起,而她們並不認爲這會對這小山包造成破壞。而矛盾的是,這些老太太告訴我們她們都很喜歡這個天然的而非人工的小山。

2.5 萬泉文化公園:

進入萬泉文化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小型兒童遊樂場以及其後的一片草地。因爲是週末,玩的小朋友比較多。但是,也有不少父母帶着他們的孩子在草地上玩。一對帶着孩子在草地上玩耍的父母告訴我他們經常帶他們的孩子來這玩,因爲這視野開闊,空間大,空氣新鮮,而他們更爲喜歡帶孩子在草地上玩,因爲遊樂場的器械容易使孩子摔傷,而他們的孩子也更喜歡在草地上玩。但讓他們不滿意的是,廣場中的樹太少了,亭子也很少,在夏天的時候沒有足夠的乘涼的地方。告別了快樂的一家子,我卻發現在離他們不遠處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請勿踐踏”四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