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地質工程實習報告5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成爲了一種新興產業。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地質工程實習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地質工程實習報告5篇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目的

1.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2.學會對工程地質的基本判別方法

3.學會用地質羅盤測量岩層的產狀

4.瞭解岩石種類及物理性質和岩石標本

二:實習儀器

地質羅盤鐵錘

三: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岩層產狀測量,是地質調查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野外是使用地質羅盤直接在岩層的層面上測量的。

測量走向時,使羅盤的長邊緊貼層面,將羅盤放平,水準泡擊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的走向。

測量傾向時,將羅盤的短邊緊貼層面,水準泡居中,讀指北針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層的傾向。因爲岩層的傾向只有一個,所以在測量岩層的傾向時,要注意將羅盤的北端朝向岩層的傾斜方向。

測量傾角時,需將羅盤橫着豎起來,使長邊與岩層的走向垂直,緊貼層面,等傾斜器上的水準泡居中後,讀懸垂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層的傾角。

四:實習的內容和過程

12月11日上午十點,統一學習使用地質羅盤的,下午1點半去往金牛山進行地質勘探,12日早上到倉山校區觀看岩石標本。

1.金牛山的簡介

金牛山位於福州鼓樓區北側閩江鄉新建村,海拔163米,一路上山就可以看到滑坡,崩塌,斷層及不均勻沉降對山體與道路的影響,例如馬刀樹,公路裂縫等。

2.測定岩層產狀

確定山體旁兩顆很明顯的大樹爲盆架,記做樹1和樹2.測定圖中的斷層位置爲對樹1的位置爲n308e,對樹2的位置爲n279e,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可知道是正斷層。

根據要確定位置測得的岩層的產狀爲:n330e,n247e,<50

3.斷層岩石(樣品)結構及成分的分析

1).結構金牛山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岩漿岩,而且都是粗粒結構和中粒結構

2)構造金牛山的樣品分析看可知道該岩石是塊狀構造,礦物在岩石中分佈雜亂無章,2.不顯層次,呈緻密塊狀,富含花崗岩及花崗斑岩等系列淺成巖的構造。

3).成分從樣品看岩石是淺色的,那就可能是花崗岩或正長巖的酸性或偏酸性的岩石。但從全晶質中粒和粗粒結構,塊狀構造,就可以判斷是淺層巖。

4.斷層地理環境情況

金牛山地質相對複雜,在上山途中發現了很多滑坡斷層及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現象。僅大家用於觀測的一面山體,比較大的斷層就達7處之多。金牛山斷層現象千姿百態,產狀各不相同,並帶有多出滑坡現象產生,是因爲金牛山主要由岩漿岩構成,岩漿岩分化後,風化殼表層間的滑動引起的風化殼滑坡。

5.岩石標本的賞識

實驗室中,陳列了大量的岩石標本,可以分爲礦物光澤標本,礦物斷口標本,礦物硬度標本,礦物解理標本,礦物比色標本,礦物形態標本等類型。

理論的學習,已經讓我們對這些岩石有了一些初步的瞭解,經過這次的標本參觀,使我們對岩石有了更深的瞭解,讓我們開拓了視野。

6.實習總結

兩天的實習非常短暫,但我們的收穫是重大的,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學到了地質羅盤的使用及利用地質羅盤測量岩石的產狀,對真實的地質現象有了一定了解。從標本室裏我們更認識了許多未見過的岩石,擴大了我們的視野,充實了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實習結束了,而我們對實際動手的渴求依然很強烈。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繫現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瞭解礦物和岩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初步建立對某 一種岩石的工程地質評價。

3.參觀工地,瞭解工程地質條件對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影響和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的優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實習日程安排

1、20xx年12月12日上午跟車前往湖山地區,陡山頂採石場,沿盤山公路步行下山;

2、12日下午前往陽山參觀斷層地質;

3、13號上午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 。

三、實習內容

第一天 12.12

今天上午下了不小的雨,雨中的山頂採礦區更加泥濘不堪,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組成,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峯孔山海拔341.8m。

此次實習由於天氣關係,我們着重參觀了泥盆系的茅山組。參觀實習過程中,指導老師十分詳細的爲我們解說有關茅山組的地形地貌。茅山組總厚度達115m,與墳頭羣整合接觸。孔山北側採石公路東端出露厚度約20m。爲紫紅色間夾灰黃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質頁岩,中厚層狀,沿層面常見白雲母片。岩石原生色爲灰黃或灰白色,岩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現紫紅色。

下午,緊接着到了南京周邊的湯山,有陽山碑材景點,已上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天下第一碑,陽山位於湯山鎮西北,由於獨特的地質環境和其它一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產石材且品質甚好。

進得景區,迎面是一塊巨碑,上書“陽山問碑”四個大字,爲江蘇女書法家孫曉雲所書,字好,寓意更好。導遊說,陽山碑材給後人留下太多疑問,所以有“問碑”之說。這塊碑同時也是一個參照物,神功聖德碑如樹起來,整個高度會是此碑的十倍沿着山路臺階走了二十多分鐘進到山裏面,終於依次見到已沉睡六百年的碑材。映入眼簾的先是碑座,再是碑額,最後是碑身。從介紹文字可知,碑座石材高17米,長23米,重達1.6多萬噸;碑額石材高10米,長22米,寬10.3米,重約6千噸左右;碑身石材長51米,寬4.5米,高14.2米,重約8800噸左右。若此碑立起總高爲78米。關於碑材的“身高”、“體重”說法很多,爭論了半個世紀,這裏取景區的介紹。

第二天 12.13

早上我們乘車前往南京地質博物館,展開我們第二天的實習,此站主要目的是認識礦物和岩石,增進我們對礦物和岩石的感性認識。

博物館裏的岩石和礦物琳琅滿目地陳列在展櫃裏,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牆。這裏的岩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裏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於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這裏有常見岩石,如花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輝綠岩、混合巖、大理岩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雲母等。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岩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聽研究員和老師講解關於這些礦物和岩石的結構和構造,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不過這裏最吸引眼球的要數沙漠玫瑰了,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常見的有球狀的和塊狀的,主要產於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細石經風吹雨打後形成類似玫瑰般的結晶石,這種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場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科普館裏同樣陳列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大型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第四紀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動物化石,如距今數億年的震旦角石、萊德利基蟲、創孔海百合、狼鰭魚、擬蜉蝣等,不一而足。

四、小結

爲期兩天的工程地質實習很快便落下了帷幕,但這次地質實習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極爲深刻的,在實習過程,從理論到實際,再從實際迴歸到理論上來,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上來,再從觀察到的實際對比理論,分析其中的異同,知識得到了運用、加深和鞏固,這是我們實習的主要目的。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3

一.前言

實習的目的:工程地質野外教學實習是本課程教學實踐的重要環節,目的在於鞏固和加深理解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爲今後學習、工作中使用分析地質資料打好基礎。

實習意義:本次實習鞏固了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繫實習現場和土木工程實際,加以驗證和拓寬,使我們獲得了感性知識,開闊了視野,培養和提高了實際觀察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瞭解了野外地質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訓練編寫實習報告等。爲以後土木工程有關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此外,野外實習還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艱苦奮鬥,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也有利於我們增強體質和磨練意志。

二.區域地質構造與地層

此觀測路線位於峯峯礦區新市區南約1000米。本區爲丘陵區,地層零星出露於高地和溝谷,因此觀測線沿地層露頭佈置,按地層順序,由老至新進行觀測。觀測路線從南山村北開始,至仁義村東止,全長約4000米。

觀測路線上零星出露的地層由老至新有奧陶系中統峯峯組,石炭系中統本溪組,石炭系上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及二疊系上統上石盒子組部分地層。觀測路線上出露的岩石有第四紀

沉積物,泥質岩,砂岩,鋁質巖,石灰岩和煤層。可以看到的構造有節理,崩塌,正斷層,平移斷層,平行不整合線,角度不整合線等。

三.區域氣候條件

峯峯礦區地處中緯度地帶,年乾燥度爲1.4度,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春季

(3~5月):升溫快,少雨雪,多風沙,氣候乾旱。3月份的月均氣溫是7.7℃,4月份升到15.1℃,5月份再度上升達21.4℃,其中4月份升溫幅度最大爲7.4℃。春季是日較差全年最大的季節,其中5月份最大,平均爲12.7℃。由於冷暖氣團活動頻繁,南風北風交替出現,大約每隔4至6天就有一次天氣過程。歷年最大風速14m/秒。

春季降水量佔全年的12.7%,由於氣溫迅速升高和水份增加較慢,使春季的相對溼度爲全年最低值。歷年3月至5月的最低相對溼度甚至降爲零。稀少的降水抵償不了蒸發的水分消耗,因而形成"十年九春旱"的氣候特點。特別是冷空氣南下時,常伴有5至6級的大風,出現較嚴重的風沙現象。歷年4月最多沙暴日爲3天。春末至夏初,往往出現一種災害性天氣--乾熱風。峯峯礦區焚風效應明顯,這種效應影響峯峯礦區氣溫明顯偏高。年平均氣溫比邯鄲市區高0.5℃,比肥鄉縣高0.9℃。這是由於冬春秋冷空氣較強,夏季冷空氣較弱之故。

夏季

(6~8月) 炎熱多雨、降水強度大、集中、變率大。月平均氣溫都在25℃以上,7月平均爲27.0℃,是全年最炎熱的月份。極端最高氣溫41.9℃以上,降水量佔全年的降水量的67.0%。雨日較多,日雨量≥0.1毫米的日數,6月8天,7月13.1天,8月11.2天。夏季降水又以7、8月爲最多,平均降水量7月爲178.0毫米,8月爲146.6毫米,一般7月上旬進入雨季,8月下旬汛期結束,往往降水時間短促,強度大,因而產生暴雨、冰雹、大風等災害性天氣。夏季降水的另一個特點是變率大,不穩定,因而造成某些年份先旱後澇、旱澇交替發生,其原因主要與每年夏季風的強弱及其進退早晚有關。

秋季

(9~11月) 秋季氣候涼爽,風和日麗,大氣透明度好。秋季來臨非常急促,一般始於9月上旬,正如農諺"一陣秋風一陣寒"。10月中下旬已是深秋時節,這時峯峯礦區旬平均氣溫已降到12-15℃。降溫幅度逐月加大,9月平均氣溫20.7℃,10月下降到14.8℃,11月平均氣溫7.2℃。秋季強冷空氣的南侵常常促使區域性的霜凍出現,初霜凍的日期平均在10月30日。

秋季是旱季的開始,降水明顯減少。平均降水量9月爲52.0毫米,10月33.7毫米,11月爲17.7毫米,總計爲103.5毫米,佔年降水量的17.9%。個別年份由於夏季風撤退較晚,形成秋雨連綿,甚至有的年份到10月上、中旬仍降暴雨。多數年份降水偏少,造成秋旱。

冬季

(12~2月)冬季多晴朗天氣,少雪乾冷。平均氣溫11月上旬開始降到10℃以下,至翌年3月下旬才逐漸回升到10℃以上,是峯峯礦區一年中最長的季節。1月爲最冷月,平均氣溫負1.4℃,較暖年爲

1.1℃。年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12月至1月,歷年極端最低氣溫爲負15.7℃。

冬季降水稀少,季平均降水量14.0毫米,僅佔全年的2.4%,各月平均降水一般在3至7毫米之間。11月至次年3月爲土壤封凍季節。凍土深度一般在10至20毫米,最大凍土深度可達24釐米。土壤穩定凍結日期在1月4日,土壤化凍日期在2月3日。平均每年出現寒潮次數爲1.6次。

四.區域經濟條件

區委、區政府提出了“解放思想、發揮優勢、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在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峯峯”的奮

鬥目標。

工業發達

工業基礎雄厚。峯峯礦區是一個典型的資源性工礦區,是全國聞名的煤炭、鋼鐵、建材工業基地,以“煤都、瓷都、鋼鐵城”而遠近聞名。經過年五十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以煤炭、陶瓷、水泥、電力爲支柱,鋼鐵、食品加工、電子、機械、化工、建築、煤氣等行業齊全,企業衆多的工業體系。該區利用和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交通優勢,區位優勢,駐區大企業優勢,人才優勢和民間資金優勢,努力增創後發優勢,大力推進和加快實現原材料工業向現代加工業轉變,資源向資本轉變,開發礦產資源向人力資源轉變。重點推進了義井煤化工產業園區、大社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和村煤化工產業園區、義井陶瓷產業園區和新坡新型工業園區,大批新型產業和項目迅速發展,有力推動了該區經濟高速運行。

資源豐富

旅遊資源豐富。該區旅遊資源豐富,致力於建設“山水峯峯、園林峯峯、生態峯峯”,在結合傳統旅遊強勢項目南北響堂石窟、磁州窯遺址、無樑閣等景點基礎上,聘請中國旅遊學院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知名專家學者,對區內旅遊資源進行論證和規劃設計,系統開發利用。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4

重慶市北碚區天府地區基礎地質實習報告天府鎮位於北;該區以採煤業爲主,有最早開發煤田的天府礦務局以及;重慶是國內有名的三大火爐之一;從重慶市區及大學城均有高等級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解放前地質前輩做過一些地質路線及礦點調查,解放後;本次實習由五個階段組成:;1.野外踏勘:代家溝,鷹兒崖,鐵廠溝,觀音峽一帶;2.實測地層剖面:實測地層剖面,編制相應圖件.;3.沉

重慶市北碚區天府地區基礎地質實習報告 天府鎮位於北碚主城區東北部,位於四川盆地東部重慶市西北郊,地跨北碚區、合川區、渝北區三境。南起嘉陵江邊的白廟子,北止華鎣山寶頂南簏,幅員面積52.6平方公里,轄8個村,3個社區居委會,人口4.5萬餘人。地處重慶市主城區外圍,東連靜觀鎮、水土鎮,南臨嘉臨江,全鎮地形呈南北走向,一山二嶺三槽,是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境內有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家興辦的實體,有愛國實業家盧作孚辦公場地作孚樓,有建於30年代的中國四川第一條鐵路北川鐵路遺址,有民國初期較繁忙的北廟子水碼頭,有民國初期較繁華的北廟子古城,有長達10公里獨特別緻的溶洞,有抗戰時期保育員金劍山分院,有歷史悠久的金劍山佛教聖地。年平均氣溫15℃,最高溫度34℃,最低溫度-5℃,年降雨量1200毫米,日照1200小時左右,是北碚、水土、蔡家主城片區最近的休閒場所。 天府地區內的地表形態爲山地類型的低山區,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爲後峯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實習去山峯林立,溝谷交錯,具典型的“一山二上兩槽”的地貌特徵。山嶺槽的延伸方向爲北北東-南南西,與褶皺(背斜)軸向及岩層走向基本一致。該區屬於正地形,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與背斜核部一致。其兩槽系背斜兩翼的嘉陵江組夾膏鹽的碳酸鹽被強烈溶蝕形成。北西翼代家溝-後峯巖-水嵐埡槽谷稱“前槽”,發育較好。東南翼的“後槽”因斷層作用發育較差。更外側的二嶺則是抗腐蝕能力強的須家河組砂岩構成。區內經強烈剝蝕,溶蝕作用及人文因素後,基岩裸露,泥薄水淺,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佈。而在兩側的上三疊統砂,泥頁分佈區,峯巒疊嶂,青松翠柏,氣勢巍峨,蒼翠欲滴,組成一副美麗的山水圖。

該區以採煤業爲主,有最早開發煤田的天府礦務局以及黃鐵礦,石英砂,採石場等小型企業,農業方面兩槽盛產水稻,蓮藕,坡地以紅薯,玉米,苕類爲主,耕作條件一般。

重慶是國內有名的三大火爐之一。氣溫較高,7-8月份日平均溫度在33-35攝氏度。不過實習區處於山地,氣溫偏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霧。人口稠密以漢族爲主,文化較發達,生活開化。

從重慶市區及大學城均有高等級公路直通北碚,北碚直後峯巖的公共汽車每15分鐘一班,約需30分鐘。交通較爲方便。

解放前地質前輩做過一些地質路線及礦點調查,解放後做過1:10000煤田地質調查,水文地質調查以及1:200000石油地質普查等工作,資料較多,特別是礦區地質研究程度高。多所高校選此地爲野外地質實習基地。

本次實習由五個階段組成:

1.野外踏勘:代家溝,鷹兒崖,鐵廠溝,觀音峽一帶踏勘,瞭解地形地貌特徵,出露的底層系統,各地層單位主要巖性特徵和主要地質構造特徵.

2.實測地層剖面:實測地層剖面,編制相應圖件.

3.沉積相實習:野外觀察實習及相剖面圖編制.

4.野外地質填圖:對實習區做全面填圖

5.地質實習報告編寫及圖件編繪.

在北碚區天府鎮我們進行了爲期大約五週的地質基礎實習,從纔到天府地區對當地的地質情況不大瞭解到隨着實習的結束,我們逐漸對天府地區的地質情況有了大致的瞭解。

在這五週的實習過程當中,我們從一開始的踏勘,到接下來的沉積相分析,

再到然後得地層實測,再到最後的地質構造填圖,我們逐步的掌握和了解了天府地區的大致地質情況。在實習的過程中有辛苦有汗水,但隨着知識的增長,我覺得一切都是那麼的值得。

一.地層結構

四川盆地內部,一般爲侏羅系紅色地層所覆蓋。重慶及川東地區,褶皺強烈,出露三疊系以下地層。而在本區北東方向40公里的 西口地區,由於華鎣山大斷裂的擡升,可見到中上寒武統地層。本區最老地層爲下二疊統茅口組,最新地層中侏羅統上沙溪廟組。

本次實習以上二疊統的龍潭組爲開始,到下三疊統的嘉陵江組結束。

1.上二疊統P2

上二疊統可分爲兩個組,即龍潭組和長興組.自北而南,P2l和P2ch厚度逐漸變薄,自上而下分別爲龍潭組,長興組.

龍潭組是天府礦區主要含煤地層,也是中國南方開採煤的主要對象,該組以黃褐色頁岩爲主,含有煤層,長馬尾松,含有灰岩層,硅化白雲岩,夾中層狀的帶黃色的砂岩(含硫).

長興組厚大約105米,爲淺灰色到深灰色中-厚層狀含燧石生物灰巖,底部燧石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呈不規則的團塊和串珠狀,條帶順層分佈,縫合線內有瀝青充填,縫洞較爲發育,多爲方解石脈充填.本組灰巖中有大量的蜓類,珊瑚類等古生物化石,但由於覆蓋嚴重,並未看見.

在此層頂部有事可見到灰黑色硅質岩及中層狀,透鏡狀硅質岩和泥質灰巖,頁岩交替出現.有的地方不見此層,則爲黑色硅質頁岩或直接是塊狀灰巖,燧石灰岩同上覆下三疊統飛仙關組地層接觸,接觸關係爲假整合.

(1)T1f至P2ch隨手剖面圖

2.下三疊統T1

下三疊統在四川盆地西北部以紫紅色頁岩爲主,稱爲飛仙關組.在天府地區爲紫色泥岩,頁岩,紫紅色灰巖和灰白雲灰巖互層.根據巖性可分爲五段.由老到新敘

述爲:

飛仙關組第一段T1f1:厚約74-160M

暗紫紅色泥灰岩同暗紫紅色鈣質泥岩,頁岩,下部和上部多爲暗紫色泥灰岩.常呈球狀風化,中部多爲鈣質泥岩及頁岩.本段以灰黃色,黃綠色頁岩.薄層狀泥灰岩,紫紅色頁岩等與下覆地層二疊系硅質岩,灰色硅質灰巖,塊狀燧石灰岩等接觸.

飛仙關組第二段T1f2:厚約17-32M

淺灰-灰色厚層狀灰巖及細粒亮晶鮞粒灰巖,向下部顏色變淺,鮞粒變小,底部爲灰色砂屑灰巖,灰巖中縫合線發育,頂面時有波痕.

飛仙關組第三段T1f3:厚約174-209M

以紫色鈣質泥岩爲主,夾紫紅色薄層攪動泥紋灰巖及介殼灰巖透鏡體,它一下部40餘米處爲最多,上部頁岩較多,產較多正海扇類化石.

飛仙關組第四段T1f4:厚約92.8-144M

主要爲灰色薄-中層狀鮞粒灰巖及泥灰岩組成。上部泥灰岩夾介殼灰巖與攪動泥紋泥晶灰巖。介殼灰巖常與腹足灰巖組成韻律,有時砂屑,礪屑代替介殼灰巖組成韻律層。中下部以介殼鮞狀灰巖爲主夾砂屑泥紋灰巖及薄層泥灰岩,越向下鮞狀灰巖越少。厚度變薄,介殼減少,近頂部有一層厚約7-8米的灰黃色薄層鈣質頁岩。

飛仙關組第五段T1f5:厚約46-52M

紫紅色泥灰岩與同色灰質頁岩夾灰色泥晶含介殼,砂屑狀灰巖。上部紫紅色灰質頁岩,中部夾泥晶含介殼細粒砂屑狀灰巖,下部紫紅色灰質頁岩夾同色泥灰岩與灰色介殼含泥質灰巖。近底部的含介殼泥質灰巖中有對稱波痕。

嘉陵江組主要由灰色,淺灰色灰巖,白雲質灰巖,豹皮灰巖和角礫狀灰巖組成,其間夾有石膏層,但地表不易見到,下部夾有一層黃綠色頁岩,地貌上岩溶特別發育,常形成溶洞,槽谷地型。

嘉陵江組整合于飛仙關組之上,從老到新分爲四段:

嘉陵江組第一段T1j1:厚約244M

灰色介殼灰巖或礪屑灰巖與泥紋粉晶,泥晶灰巖粒序層。上部爲介殼灰岩層發育,中部爲薄層介殼灰巖有時夾有透鏡體夾層,下部爲泥粉晶與泥晶灰巖發育。本層底以微晶灰巖與T1f5紫紅色泥灰岩整合接觸,界面清晰。

嘉陵江組第二段T1j2:厚約79M

以泥晶白雲岩,灰色白雲質灰巖爲主,灰巖大多含白雲質,主要爲藻灰巖,豹皮灰巖,大多發生不同程度的白雲化。頂爲礪屑灰巖,上部夾一層豹皮狀團塊灰巖和溶蝕角礫岩,底爲粉晶,泥晶白雲岩,刀砍紋發育。

嘉陵江組第三段T1j3:厚約143M

灰色泥晶介殼球粒灰巖和泥晶灰巖,頂有白雲岩。上部爲白雲化的泥晶含介殼球粒狀灰巖與泥晶灰巖序粒層,夾小扁豆體的礪屑泥晶灰巖。

嘉陵江組第四段T1j4:厚約116M

灰色溶蝕角礫岩,泥晶白雲岩爲主,夾結晶灰巖,上部以砂屑,礪屑灰巖爲主夾泥晶白雲岩,下部爲一套重結晶灰巖,頂爲交代成因的有孔蟲泥晶白雲岩,刀砍紋較發育。

二.沉積發展史

早在五億年前,本區爲一片海洋環境。其中寒武紀中晚世時期,陸源物質缺乏,海水較淺,低等的非硬體生物較繁盛,部分硬體生物也有發展,沉積物的厚度超過了358米。

奧陶紀期間,本區仍爲淺水海洋環境,但海水深度比寒武紀略大接近或位於氧化界面附近。海水中除油大量無硬體的低等生物以外,許多底棲生物和浮游生物亦大量發育,海水較爲渾濁。

志留紀初期,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本區地殼有較大幅度的擡升,並曾一度達海水面之上形成島嶼。之後本區再次被海水淹沒成淺海,水體較淺。晚志留世時,再次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大範圍擡升成爲古陸地。使本區長期遭受剝蝕而缺失上志留統,泥盆系和下石炭統的地層。

中石炭世時,海水自南和自東曾一度緩慢侵入本區,使本區淪爲海陸過渡環境,此時的古陸因長期剝蝕已被夷爲平地而缺乏陸源物質,氣候乾燥且蒸發強烈。從而形成厚度很小的 產蜓和有孔蟲的鈣質白雲岩與角礪狀白雲岩。

中石炭世末,海水又退出本區而缺失上石炭統地層,直至二疊紀開始,方再度被海水淹沒。

早二疊世梁山時期,本區爲海陸交互環境,氣候溫暖雨水豐腴,植物繁茂,淺水沼澤隨處可見,古陸區較爲平坦,僅提供數量不多的 泥級碎屑。從而形成夾煤線的 泥頁岩和鈣質泥岩。

而後海水大範圍侵入四川的廣大地區,使本區又一次成爲淺水海洋環境,當時,陸源物質缺乏,各種生物隨處可見,而早於古生代一度繁盛的葉蟲,筆石等生物絕大多數不適應新環境而絕滅。僅存極少數倖存者殘存下來。

早二疊世末晚二疊世初期,發生了著名的東吳運動,四川西部的大地裂開了數百公里的大口子,攝氏一千多度的熾熱基性岩漿斷斷續續從中溢出,滾滾沸騰,壯若火海。這些岩漿冷卻後變成暗綠色的玄武岩,覆蓋了西南三省及重慶市區大約五十餘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厚度達400餘米。

火山噴發後,海水再度慢慢侵入本區,形成海陸交互環境,當時氣候溫暖潮溼,陸生植物十分繁茂,沉積形成西南地區及其重要的龍潭煤系地層,季候海水逐漸加深擴大,古陸後退縮小,本區又變爲溫暖的淺水海洋。其中生物大量生長,局部地形高處有小型生物焦發育,形成川東重要的產氣層位-長興組。

晚二疊世末期,由於碳酸鹽沉積特別是生物焦體的快速堆積,也由於地面的輕微擡升,本區曾短暫出露地表,形成老龍洞等焦體蓋頂的“鈣結巖”。

早,中三疊世時期,海水又一次廣泛侵入,四川廣大地區有成淺水海洋。海水初期侵入飛仙關時期,西部古陸有相當多的陸源物質供應,與之鄰近的川西和川南主要發育泥質沉積,稱飛仙關相區。東側鄰近廣海,川東和鄂西主要發育碳酸鹽沉積,成大冶相區。

本實習區恰位於東西交匯地區,故形成紫紅色鈣質泥岩,泥灰岩與灰巖的間互沉積。而後陸源碎屑減少,海水深度有限,循環對流不佳,氣候乾燥酷熱,蒸發量打,海水含鹽量不正常,生物種屬單調,發育形成石灰岩與白雲岩的沉積,其中常夾有石膏和石鹽等礦產。

下中三疊統沉積厚度達1156.1米,依次估算,早中三疊統的沉積速率大約爲每百年四毫米。足見碳酸鹽沉積作用是相當快速的。

另外,在三疊世末期,西南地區又發生過火山噴發,形成廣佈西南的降落火山灰沉積,後成巖變成了綠豆巖。

中三疊世末,受印支運動的巨大影響,四川地區發生了劃時代的變遷,海水永久性退出,四川地區從此變爲永久性陸地。

晚三疊世和侏羅紀時期,整個四川盆地地區是一個巨大的湖波,湖波周圍有許多河流發育,在這段漫長的地質時期,還發生了各種很明顯的重要變化。

晚三疊世和侏羅紀初期,氣候溫暖潮溼。一些低凹地區常是湖泊。湖波的規模,深淺和陸源物質的多寡亦有變化。森林最大繁殖,堆積埋藏後可形成煤層。

侏羅紀末期,受燕山運動的影響,川東地區發生強烈的褶皺運動,在巨大擠壓力的作用下,侏羅系及其以前的岩層,由水平被擠成傾斜,直立,甚至倒轉。巍峨高進的華鎣山脈就這樣誕生了。此後,華鎣山地區年年月月遭受雨水,河流及其其他地質應力的侵蝕。

因此門奔去缺失白堊系和第三系的地層,直至第四紀時期,在河谷地帶纔有第四系的鬆散沉積物零星分佈。大自然終於塑造出現今巍峨秀麗的華鎣山。

三.構造特徵簡介

天府地區所處大地構造位置,依槽臺說處於揚子準臺地,四川臺向斜,川東南端褶皺帶上的川東高褶帶西緣,觀音峽背斜。

川東高褶帶東西兩側爲深大斷裂所限制。期間發育一系列線狀背斜。

褶皺強烈,一般爲不對稱的梳狀褶皺,形成背斜窄而緊閉,向斜寬而平緩的隔擋式組合。軸向北東至北北東向。北邊與大巴山臺緣褶皺帶相鄰。華鎣山背斜於合川三匯向南西發生多條分支形成掃帚狀褶皺羣,其褶皺幅度逐漸降低與川南低褶皺帶相接。

1.褶皺構造

觀音峽背斜屬於川東南褶皺帶,畫卷英山大背斜向南分支的一個背斜,實習區爲觀音峽背斜中的一段,暫名天府段.背斜軸線方向爲北東-南西向.

核部地層爲上二疊統龍潭組,局部由於斷層作用有少許下二疊統茅口組地層.兩翼由長興組,飛仙關組和嘉陵江組等地層組成.

各地層厚度有一定變化.兩翼地層請教陡緩主要取決於斷層的發育程度. 從褶皺樞紐看以5°-10°的傾伏角向西南傾伏.龍潭組地層傾沒於廖家坡北邊山溝中,長興組地層在菠蘿山傾沒,飛仙關組第一段在毛狗洞一代傾沒,褶皺總體成一個線狀緊閉向南西傾伏的不對稱背斜.

此外,在背斜的南東翼上有一些次一級的小褶皺.大多數是由於斷層作用產生的牽引構造和翼部地層手裏變形的次級褶皺.規模較小,軸線方向與主背斜大體一致,多發生在飛仙關組第三段的塑性地層中.

2.斷裂構造

斷層發育,類型較爲齊全,在馮家灣-芹菜田以北,多集中發育在背斜軸部及南東翼上,而以南多發育於北西翼上,以縱向斷層爲主.

可分爲四類型,逆斷層,正斷層,平移斷層及順層斷層.逆斷層有水嵐埡,大品灣,螃蟹井,天台寺,三官殿,廖家坡小屋基逆斷層及樓梯溝高角度逆斷層.其他有廖家坡正斷層,芹菜田平移斷層等.

基本斷層數據匯聚如下:

水嵐埡逆斷層:水嵐埡溝F135°∠28°,地層斷距140米;大品灣水庫:F130°∠40°,地層斷距10-20米;

大品灣逆斷層:大品灣北東處F100°∠42°,地層斷距20米;

廖家坡逆斷層:48°∠45°及126°∠34°,地層斷距70米;

廖家坡正斷層:302°∠60°及235°∠58°,地層斷距40米;

樓梯溝逆斷層:鐵廠溝F310°∠70°,地層斷距150米,仰天窩330°∠60°,地層斷距約20米.

芹菜田平移斷層:F190°∠85°,平移斷距50米.

3.小型構造共軛剪切帶:地殼內一個窄的兩邊基本平行的一個強烈;構造縫合線:是碳酸鹽巖中常見的一種裂縫構造,一般;節理:節理是岩石中的裂縫,是地殼上分佈最廣泛的地;川東高褶的前地質背景,是在變淺質的基底上,開始蓋;主要動力來自南東和北西方向的對持強大擠壓力,由於;觀音峽背斜,天府段的構造,是受着區域構造應力場的;四.沉積相分析;在沉積相分析中,我們主要所觀察的地方的岩層厚

共軛剪切帶:地殼內一個窄的兩邊基本平行的一個強烈應變帶.

構造縫合線:是碳酸鹽巖中常見的一種裂縫構造,一般認爲是在後生階段由於岩石本身自溶解作用形成的,其錐軸是垂直於岩層層面,而縫合面與層面基本平行.另一種是構造縫合線,是構造壓力壓溶的結果,一般縫合面不和岩層層面平行,常呈斜交和垂直關係.

節理:節理是岩石中的裂縫,是地殼上分佈最廣泛的地質構造現象,其種類甚多,其中構造節理是油氣和地下水運移的通道和聚集場所,有事研究區域構造應力場合分析構造發展,形成的依據之一. 4.構造形式及受力簡介

川東高褶的前地質背景,是在變淺質的基底上,開始蓋層沉積,古生代爲斜坡,中生代作爲印支隆起.經喜山運動改造完成.

主要動力來自南東和北西方向的對持強大擠壓力,由於該區東爲七躍山,西爲華鎣深大斷裂的制約及基底,古隆起等因素影響,形成了北東向線狀型梳狀褶皺,背斜窄而緊閉,向斜寬而平緩的隔擋式構造.

觀音峽背斜,天府段的構造,是受着區域構造應力場的控制.該區是受南東-北西向近水平壓力,所形成的不同規模,不同力學性質,不同方向,不同次序的各種構造.

四.沉積相分析

在沉積相分析中,我們主要所觀察的地方的岩層厚薄,沉積構造,隱晶或粉晶等,內碎屑粒度大小,藻紋,凝粒,紋理變化,表面是否有沖刷,透晶,蟲孔,生物鑽孔是否發育,是否有黃鐵礦進行了觀察描述.

1.嘉陵江白廟子T1f1,T1f2沉積相分析:

2.姚家坡T1j1,T1j2沉積相分析

3.自流井組東嶽廟段沉積相分析五.地質填圖分析;在臨近實習結束的前兩個星期,我們開始了實習的最後;下面將對地質填圖所見的各個主要構造,包括斷層,侵;1.斷層構造;a.廖家坡正斷層,逆斷層分析:;位於廖家祠堂至菠蘿山一帶,可見逆斷層上盤爲P2c;正斷層發生在P2ch燧石灰岩中,上盤地層產狀26;斷層形成分析:褶皺的產生是水平側向擠壓所致.岩層;b.天台寺斷層分析:;其出露位置與走向大致與背

五.地質填圖分析

在臨近實習結束的前兩個星期,我們開始了實習的最後一項任務----地質填圖.地質填圖就是劃分填圖地層單位,選定標準層,通過勘探階段的全面觀察和對比,結合地層坡面的研究以後擬定,然後根據定出的岩層出露的點,根據V字型法則進行地層分界線的連線,以確定在地質圖上各個地層的分層情況並標識所見的構造.

下面將對地質填圖所見的各個主要構造,包括斷層,侵蝕窗等進行詳細分析.

1.斷層構造

a.廖家坡正斷層,逆斷層分析:

位於廖家祠堂至菠蘿山一帶,可見逆斷層上盤爲P2ch石灰岩,下盤爲P2ch和T1f1泥岩,泥灰岩.明顯可見石灰岩掩蓋在T1f1砂豬肝色泥岩,泥灰岩之上.斷層帶上有壓碎的構造角礫岩.破裂現象,斷面上有擦痕及階步,傾伏角85°N,破碎帶寬度約2米左右,並有大量方解石充填.斷層產狀126°∠44°.斷層斷距約70米.出露長度約600米.

正斷層發生在P2ch燧石灰岩中,上盤地層產狀264°∠29°.下盤302°∠49°.斷層產狀302°∠60°及285°∠58°.地層斷距爲40米,斷層上下盤地層產狀明顯不同,沿斷層面岩石有破裂及次生方解石充填,地貌上表現爲溶溝.溶溝沿斷層線分佈.斷層沿背斜樞紐方向展布,出露長度約爲300米.

斷層形成分析:褶皺的產生是水平側向擠壓所致.岩層在初期受力變形產生評斷褶皺的同時,剖面上一對共軛剪裂縫已經形成,隨着應力的持續作用,岩層變形加劇,形成北西翼陡,南東翼緩,並在持續擠壓作用下岩層沿剪節理面你衝形成逆斷層.由於便捷條件的改變,局部應力場發生了變化,導致傾向南東一組剪裂縫想壓扭性轉化.而傾向北西一組剪裂縫想張扭性變化,由於裂縫性質的改變,又處於背斜轉折局部引張的結果,再加上上覆地層重力等多因素,促使了正斷層的'形成.由於斷層的破壞,背斜失去了完整形態

b.天台寺斷層分析:

其出露位置與走向大致與背斜東南翼飛仙關組第二段巖相一致.主要證據是飛二灰巖被上盤掩蓋缺失及不明顯的破碎帶.產狀130°∠30°.斷距約50米.露頭較差.

c.三官殿斷層分析:

沿後槽北西方向的山脊附近展布.油氣以03橫座標線與山脊相交處山埡口標誌清楚.斷層傾向北西,產狀318°∠28°.下盤地層爲飛三段紫紅色鈣質泥岩和飛四中到薄層灰巖,上盤爲飛三段紫紅色鈣質混巖,明顯推伏在下盤的泥岩和灰巖之上.統可見寬度不大的破碎帶,沉積破碎風化後形成的小凹槽.破碎帶有灰巖及破裂巖,上下盤巖在斷層面附近有牽引現象.其地層斷距約爲80米.斷層沿北東,南西方向延伸.

在螃蟹井和芹菜田間分水嶺的東南側山坡上部,全部發育在飛三紫紅色鈣質泥岩層內,有不明顯的破碎帶,裂痕節理髮育等標誌.

d.水嵐埡斷層分析:

在大品灣水庫堤壩兩側有出露.斷層產狀130°∠40°,有破碎帶,牽引現象等證據.斷層線平面上由飛四的慧眼內進入飛三飛四的分界處,而後向東北方向延入飛三紫紅色鈣質泥岩內消失.因此在地層方面僅厚度有變化,地層錯位標識不明顯.

在水嵐埡毛狗洞至芹菜田坡面中,在背斜北西翼也有發育,斷層上盤地層爲飛三和飛四,下盤地層爲飛四和飛五.上下盤地層明顯推移錯位.並有破碎帶發育,其內有壓碎角礫岩,破裂巖,斷層透鏡體上,下盤還有不同程度的牽引現象.此處的斷層產狀爲135°∠23°.地層斷距爲140米左右.

水嵐埡逆斷層

e.芹菜田平移斷層:

位於後槽芹菜田村南.斷層走向280°-100°.傾角接近於直立,微向南西傾,長

約500米,西端消失在嘉二紫紅色頁岩中,東段進入嘉三地層中消失.斷層南北兩側的嘉四和嘉五及嘉一,明顯發生錯位,且有破碎帶,斷層角礫岩,構造強化作用形成的劈帶,水平擦痕.地殼上有溶蝕洞.地層斷距約50米,爲右行平移斷層.

芹菜田平移斷層與主褶皺軸呈斜交,並與平面上共軛裂面具統一運動方向.背斜系受南東---北西向的擠壓應力而產生,於此同時還發育北碚西向北西西向兩組平面共軛剪裂縫.芹菜田平移斷層既是在北西西向剪裂面基礎上發育起來的右行平移斷層

芹菜田平移斷層平面圖

f.樓梯溝斷層分析:

斷層分佈在背斜軸部鐵廠溝-仰天窩一帶.上盤爲P2l和P1m地層,地層產狀均爲北西傾向,下盤P2l5及P2ch地層,傾向南東.

由於斷層作用,背斜軸被破壞,失去完整形態.斷層產狀在鐵廠溝北東山坡上爲310°∠70°.仰天窩爲310°∠60°.地層斷距在鐵廠溝約150米,仰天窩爲20米左右.斷距有上小下大之勢.南西端消失在麻柳灣山溝中.北東端伸出填圖區.由於採煤廢石堆積和植物覆蓋,斷層面難以觀察.但有明顯的地層證據:

沿斷層有泉水發育,地貌有凹溝亦爲佐證.

該斷層是區內僅有的一條高角度破軸逆斷層.他的形成可能是由於南東-北西向的側向擠壓,大致平行周面,由於強烈的褶皺時P2l的頁岩,煤層,沿着垂直擠壓方向發生塑性剪切滑動而形成.因此它往往出現在側向擠壓強烈的褶皺的軸部一帶.是詫異塑性剪切滑動結果,並非是在剖面X剪裂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逆斷層,這與低角度逆斷層形成有本質的區別.

樓梯溝逆斷層

2.侵蝕窗構造

a.在大品灣水庫東側坡上有小塊長興組P2ch出露,這是被水溝侵蝕的結果.

b.在背斜核部,騎龍屋基至毛狗洞一帶,可見飛仙關組第二段鮞粒灰巖的出露呈圓圈展布,其中心爲飛一的紫紅色鈣質泥岩。其特點是第十高處飛二連片,在地勢低處出露飛一,且飛二分翼出露.因此,此處爲飛一剝蝕的結果出露,亦爲侵蝕窗.

六.實習總結

在這次爲期大約五週的實習期間,我覺得我學到了非常的知識.使我對各種岩石的巖性,產狀,構造特徵,沉積特徵以及層理等知識有了豐富的增加.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只是從書本上對各種岩石及其特徵有所瞭解,對各個地層的情況更是生疏.在初到實習基地的時候,我甚至連羅盤的使用方法也忘記了.慢慢地,在實習過程中,我複習了很多以前學過的知識,也掌握了羅盤的使用.

在前幾天的踏勘中,我們逐漸複習了以前所講過的知識,使我對以前書本上的各種巖性的岩石有了大概的瞭解,對該區域出露的地層情況也有了大致的瞭解,在老師耐心細緻的講解下,我對各種知識的掌握也逐漸加深.

在後來的沉積相分析,通過老師對地層各層分層的講解,到我能自己大概分辯出某層大致巖性,如灰巖,泥岩,頁岩,及其某些岩石中顆粒的粒度大小和其構造特徵,如藻紋,泥紋,鮞粒,溶蝕,波痕等.這讓我對以前書上學的東西印象更深刻,是我的記憶更加具體,使我受益匪淺.

接下來的是實測剖面實習,在這一階段實習中,我們通過自己對地層的分層和用皮尺對地層厚度的測量,逐漸的有了對實際地質工作的瞭解和認識.在測量過程中,我慢慢的掌握了對地層分層的方法以及對地層特徵識別的準確性,同時,在對地形複雜的地區,通過同學之間的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更是增加了團隊集體感和親切感.

在最後的地質填圖時期,我們通過對各個地區的走動追蹤,慢慢的把該實習區域中各個地層界線逐漸定點出來.這讓我學會了地層與地層之間界線的識別方法

和對從遠處沿線過來的方法.在每個構造點,通過老師的講解我也學到很多知識,尤其是對各個斷層的講解,使我知道了其產生的原因,識別的方法以及斷層的傾向等各種特徵屬性.通過練習.我也逐漸掌握了觀察周圍地形地貌來定點的方法.

填圖期間,雖然路途遙遠,天氣炎熱,但是看着地質圖上逐漸成形的地質界線,我們感到非常的欣慰.老師頂着酷熱的太陽給我們不辭辛勞的講課我們也被這種敬業精神深深的感動.在每次中途午休吃飯時,大家相互幫助,相互體恤,也讓同學們的友誼增進了不少.雖然說曬黑了,曬傷了,走累了,腳痛了,但是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也學到了很多平時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我覺得很是值得.

通過這次實習,使我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培養和提高.使我對書本上的知識掌握的熟練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負責自習認真的講解也使我的知識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也對這個專業以後所要從事的實際工作有了逐漸的認識.實習只是今後我們工作中的冰山一角,從老師的身影也看出現代地質工作者負責嚴謹的工作態度,我對他們感到驕傲,也對今後我將從事此種工作而感到興奮.也對今後從事這個工作充滿了信心.

地質工程實習報告 篇5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繫現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瞭解礦物和岩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初步建立對某一種岩石的工程地質評價。

3.參觀工地,瞭解工程地質條件對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影響和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的優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實習日程安排:

2、.01星期二上午,到中國科學院xx地球化學研究所,參觀礦物、岩石標本及同位素年代重點實驗室參觀。

3、.02星期三上午,前往xx海岸酒店工地,學習工程地質條件對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影響;前往xx學習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4、.03星期四上午,前往xx實地學習認識坡積土、殘積土、花崗岩、剪節理、張節理、岩脈,風化地貌、球狀風化等地質現象。

5、.04星期五上午,在xx課室進行實習總結,並學習閱讀勘察報告的相關內容,練習沙土液化的計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計算。

三、實習的內容

第一天8.31關鍵詞:地學文化、人文素質

上午在xx學院報告廳,首先是宿老師介紹了這次實習的主要內容,強調了在實習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尤其是安全問題。接着張院長爲我們的實習致開幕詞。最後胡紅拴研究員做了題爲《地學文化的研究和傳播方式》演講。

所謂地學文化,是人類在研究與利用地球資源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它是人地關係在文化上的反映。地學文化內涵豐富,外延廣闊。如黃山、九寨溝、長江三峽、桂林山水、丹霞地貌、雅丹地貌等地質旅遊景觀,每年吸引着大批遊客。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的廬山,不但是中國第四紀冰川的發源地,而且其濃厚的文化氣息,最終使這個風景名山成了獨一無二的旅遊勝地。20世紀地球科學在認知宇宙和地球重大地質事件、勘查礦產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減災防災、推進社會進步、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地球科學誕生100多年後,附加於其上的巨大文化價值才逐漸爲人們所認識。地學文化資源既可以表現爲有形的地質地貌景觀和人物形象,也可以表現爲無形的地學知識、地質災害現象、地學歷史記載等,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表現超大的時間跨度和空間尺度,也可以進入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和難以預知的未來世界。

地學文化的任務是在科學與公衆之間架起橋樑,滿足公衆的科技文化需要,提高公衆的地學文化素養。譬如到xx森林公園實習,我們看到了那些球狀風化了的石頭、剪解理和殘積土,也看到由它們所構成的神奇的大自然輪廓,不禁讓人感嘆大自然的無比神力。地學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硬邦邦的科學理論,還有那無限的精神享受。

小結:地學文化的領略也需要人有一定的人文修養,再深一點就是人的綜合素質。例如胡研究員就是一個既能進行科學研究又能進行文化創作的能手,用他的話說就是一個“雜家”。而我也應該在今後的學習中注重人文素質的培養。

第二天9.1關鍵詞地化所礦物岩石

早上我們步行至中國科學院xx地化所,展開我們第二天的實習,此站主要目的是認識礦物和岩石,增進我們對礦物和岩石的感性認識,以及通過參觀同位素年代重點實驗室,瞭解科研人員的科研過程。

我們首先進去科普館參觀,接待我們的是地化所裏的三個研究人員,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參觀裏和他們還有老師一起交流和學習。科普館裏的岩石和礦物琳琅滿目地陳列在展櫃裏,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牆。這裏的岩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裏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於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這裏有常見岩石,如花崗岩、玄武岩、石灰岩、片麻岩、輝綠岩、混合巖、大理岩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雲母等。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岩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聽研究員和老師講解關於這些礦物和岩石的結構和構造,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不過這裏最吸引眼球的要數沙漠玫瑰了,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常見的有球狀的和塊狀的,主要產於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細石經風吹雨打後形成類似玫瑰般的結晶石,這種岩石在天然奇石市場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科普館裏同樣陳列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大型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第四紀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動物化石,如距今數億年的震旦角石、萊德利基蟲、創孔海百合、狼鰭魚、擬蜉蝣等,不一而足。

在科普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老科研人員在以前搞野外科研的時候所用過得的物品,很難想像他們是如何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去從事科研工作的。不過也正是因爲他們幾十年來爲發展地球化學事業做出的努力,纔有今天的成果。

一個半小時後,我們參觀同位素年代重點實驗室。此實驗室是國內最早成立的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研究室,建立了我國第一代同位素年代學實驗室,開創了我國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領域。研究方向主要以同位素地球化學的學科優勢爲依託,發展適用各種地質對象的同位素定年和同位素示蹤方法,加強多元同位素體系理論研究,並與當前地球科學前沿領域-大陸動力學和全球變化密切結合;通過同位素年代學與地球化學研究,爲解決大陸動力學、殼幔演化及其相互作用、資源形成和勘探以及全球變化等重大基礎問題作出具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此實驗室擁有精良配套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分析儀器和實驗室,不僅可以進行各類地質和環境樣品常規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固體和氣體穩定同位素以及稀有氣體同位素分析,而且大部分儀器還配備了激光探針進樣系統,加上最先進的電子探針,還可以進行各類樣品的微區原位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以及圖象分析。

小結:今天的參觀和學習確是拓展了視野,認識了更多的礦物和岩石以及它們的結構和構造。對於同位素實驗室的參觀,雖然沒有深入去了解,也不可能去深入瞭解各個實驗室的所從事的科研工作,但可以從實驗室裏的那種靜謐的氣氛去感受做科研的嚴謹。

第三天9.2關鍵詞:基坑工程邊坡工程

基坑工程

1.場地:指工程羣體所在地,具有形似的反應譜特徵。場地根據場地土的剛性(即堅硬或密實程度)和場地覆蓋層厚度劃分爲i、ii、iii、iv類。

2.冠樑:是基坑護坡樁頂面打的樑,是把護坡樁連到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防止基坑邊沿塌方,它的主要作用,是將離散的樁結合起來,讓其共同作用;如果是帶內支撐的方案,冠樑還是主要的受彎構件之一。

3.錨杆:作爲深入地層的受拉構件,它一端與工程構築物連接,另一端深入地層中,整根錨杆分爲自由段和錨固段,自由段時指將錨杆頭處的拉力傳至錨固體區域,其功能是對錨杆施加預應力;錨固段時指水泥漿體將預應力筋與土層粘結的區域,其功能是將錨固體與土層的粘結摩擦作用增大,增加錨固體的承壓作用,將自由段的拉力傳至土體深處。

4.水泥攪拌樁:水泥攪拌法是用於加固飽和和軟黏土低級的一種方法,它利用水泥作爲固化劑,通過特製的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將軟土和固化劑強制攪拌,利用固化劑和軟土之間所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軟土硬結成具有整體性、水穩定性和一定強度的優質地基。水泥加固土的基本原理是基於水泥加固土的物理化學反應過程,它與混凝土硬化機理不同,由於水泥摻量少,水泥是在具有一定活性介質--土的圍繞下進行反應,硬化速度較慢,且作用複雜,水泥水解和水化生成各種水化合物後,有的又發生離子交換和團粒化作用以及凝硬反應,使水泥土土體強度大大提高

5.旋噴樁:旋噴樁是利用鑽機將旋噴注漿管及噴頭鑽置於樁底設計高程,將預先配製好的漿液通過高壓發生裝置使液流獲得巨大能量後,從注漿管邊的噴嘴中高速噴射出來,形成一股能量高度集中的液流,直接破壞土體,噴射過程中,鑽桿邊旋轉邊提升,使漿液與土體充分攪拌混合,在土中形成一定直徑的柱狀固結體,從而使地基達到加固。施工中一般分爲兩個工作流程,即先鑽後噴,再下鑽噴射,然後提升攪拌,保證每米樁漿液的含量和質量。

6.鑽孔灌注樁:系是指在工程現場通過機械鑽孔、鋼管擠土或人力挖掘等手段在地基土中形成樁孔,並在其內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而做成的樁,依照成孔方法不同,灌注樁又可分爲沉管灌注樁、鑽孔灌注樁和挖孔灌注樁等幾類。

7.重力式擋土牆:依靠自身重力抵抗土體側壓力的擋土牆。

8.常用深基坑支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