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報社的實習報告四篇

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報社的實習報告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在報社的實習報告四篇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1

啓程前,所有的朋友都告誡我,那是一個是非之地,萬事要小心。拉着行李箱走出校門,回望一眼,突然驚覺,此行我是單飛的孤雁,去一個有我的理想但沒有保護的地方。害怕,但仍要朝聖南方,目的地是南方都市報東莞記者站。

我把我的南都之行總結爲五個章回:適應、體味、歷練、感悟,中間插敘我採訪“賣命少年”的經歷。

適應

南方天空很高,但我需要走出疏離感

6月24日清晨6點,一夜未成眠的我走出東莞市火車東站,廣場上很多乞討的兒童,我緊跟在一個高大的陌生男人身後,以求安全。因爲聽多了東莞的亂,我必須嚴加防範。

戒備森嚴地走進這座城。

24號下午我去報社見了站長王海軍,他是我們學院的畢業研究生,李貞芳老師幫我聯繫到這個珍貴的實習機會。王站長和顏悅色,比我百度到他的照片要年輕帥氣,我們聊一些學校的人和事,可惜我的腦子有點記憶短路,明明昨日才從那個地方走來。我首先要找個地方住下,報社兩個職員租了三室一廳,現空了一間房,求合租,我就住進去了。由此認識了三個“靚仔”:劉定國和劉沛,還有一條叫巴薩的大狗。劉定國告訴我:“都是男的,連狗都是個男的。”巴薩是薩摩耶品種,“看起來很強大,實際上很弱小。”這是後來對它的評價,我初見它時我確實很害怕。對狗都很戒備。

我說要做社會新聞,站長給我找了個指導老師:黃超。一個這麼胖居然還挺帥的男記者,很愛笑,像一道陽光似的,我從心底打消了對他的畏怯之心。他把我帶到辦公室,把我介紹給辦公室的老師們,一一問好後,他說:“這裏的電話每一臺你都可以隨便用。”此後,和黃老師的交往雖然我還是恭恭敬敬,但不會以我慣常的作風:對老師敬而遠之,我會跟他講我的思路、我的困惑,與工作相關的或是無關的,都會直接跟他說,很輕鬆隨意的關係。他也真誠地跟我分享他的經驗、體會、採訪和寫作的技巧。黃老師要我別稱呼他爲“老師”,他說我們是“互相學習”,我知道這是謙虛,不叫“老師”那我應該叫什麼呢?所以我一直叫他老師。

第一採訪居然是一個獨立完成,因爲黃老師有別的任務,只能和我分頭行動,我答應了,有點忐忑也有點期待,我不知道這個稿子該怎麼做,但是我相信我一定做得到。這是一個勞資糾紛案子,16個工人因加班費和無故解除勞動關係等原因向公司索賠百萬。據說在東莞,這樣的糾紛很多,工人有工人的權益,工廠有工廠的苦衷。

每天上班,辦公室是我開門,總是要等很久纔有記者來上班。初來的幾天,我每天第一個去,坐着看半天報紙,然後上網找料,經常找不到新聞線索,我心裏很着急,幾乎都是老師給我一個電話,聯繫一下,就開始出去或者電話採訪。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彷徨。

這段時間我是報社唯一的暑期實習生,下班後我就直接回家,有時候做點飯,叫劉沛一起吃,他能做這麼多的菜,佩服得不行,然後聊天,但是吃了飯後他進他的房間,我開始打掃衛生,完了就一個人在客廳看電視,有時候會看書,很早就睡覺。半個月,每天就這樣過。除了採訪的出租車上,我沒有想過要看看東莞的風景。

第一次離開熟悉的生活圈。在進入另一個生活圈之前,只是一個人慢慢地咀嚼孤獨。幸好我不是怨尤的人,我知道在一個新的環境過得好不好,完全是由自己決定。我要適應。但是這座城市讓我有坐在船上的感覺,我總是感覺自己是個旅人。

更需要適應的還是新聞工作。雖然我有一點淺淺的媒體經驗,也做過一些大稿小稿,但是南都的寫法我還是不太適應,看多了內地媒體的四平八穩,南都的“出奇制勝”要求我改變。

南方都市報,對我來說,是一個有點大的舞臺。我就像一隻剛學飛的鳥兒,遇到這麼廣闊的天空,有點暈眩。我需要熟悉環境,也需要自我調整。

每天都在鼓勵自己。

體味

南方都市報年輕炙熱的氣質

每個星期五,上午10點到12點,是報社的週會時間。每個記者都儘量不錯過,雖然上班時間看個人安排很輕鬆,但是這個會議紀律嚴明。

應該說我是有點期待開週會的。會議上大家評報,品讀本週新聞,做得好的給以掌聲,毫不吝嗇的讚揚,做得不夠的,坦誠地給出很多改善意見。我沒有發言權,只是靜靜坐在一個小角落聆聽思想火花碰撞的聲音。

站裏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是很年輕,8成以上的80後,意氣風發,銳意進取。大家都有自己的職業理想,我所遇到的南都新聞人,沒有安於現狀不思進步的。雖然也許我這是表面體會,畢竟他們對我這個初涉媒體的大學生當然總是鼓勵。

辦公室裏每天都有笑料,我剛來時一直很奇怪,爲什麼這裏整天的歡聲笑語?他們同事之間的關係非常友好、隨意,他們有時會跟我講大家的共同經歷,那種團結和溫馨讓我很嚮往。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2

大學時期的最後一個暑假,本着學以致用的目的,作爲新聞專業的學生,我決定了在報社實習,也爲將要踏上社會的一點資本,積累一些經驗。這是作爲一名學生的最後一個暑假,卻是從學生過渡到社會工作者的起點。

實習的生活和感受

七月始,我就在**日報報業集團爭取到了一個實習生的資格,在《**星期三》編輯部開始了自己的實習生涯。剛開始接觸真正的新聞報道,充滿了新奇和刺激。但在剛開始的幾天,總編卻一直讓我們坐在辦公室裏看報紙,這讓我覺得有點鬱悶,原本想着記者的生活不是一直在外跑的嗎?怎麼一直坐在辦公室裏呢?

終於在幾天的讀報生涯後,總編說帶我們去荻港(一個江南古鎮)採訪。激動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終於可以實戰了。到了荻港,採訪開始,作爲實習生的我們,當然只能站在旁邊聽聽記記,聽着總編一個問題接着一個問題的問,鎮書記的回答卻讓我一頭霧水。因爲鎮書記講的都是**的方言,而我卻並不是**人,所以對他講的都不能聽懂,信息當然是流失了一大半,這讓自己很有挫敗感。在回到報社後,看着自己的筆記,回想着書記講的一些話,手指在鍵盤上敲了很久,卻始終沒有敲出一個字。

這是第一次的採訪,也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採訪。因爲這是我實習生涯的第一次採訪,也是一次失敗的採訪。聽不懂方言,寫不出稿子。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學校裏學到的只是一些概念,而真正的實踐纔是最困難的。正如老師告訴我們“想要成爲一名記者,在學校裏學的,遠遠不夠。”

第二次正式的採訪,沒有了老師的帶領,編輯部的蘇老師把全部的工作都交給了我們四名實習生。從聯繫採訪人,採訪問題的準備到最後稿子的寫作,都讓我們自己搞定。這是一次很好的鍛鍊機會,也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這次採訪的主題是關於湖城的寄託生,我們採訪了多名老師、同學、心理專家,採訪方式也有面對面採訪,電話採訪,qq採訪。歷史一個多星期稿子纔出爐。在採訪期間,也碰到了許多問題,比如現在是暑假,老師和學生都比較難聯繫,在採訪時有些學生受到老師特別叮囑沒有把實際的想法告訴我們等等。我們也想過要放棄這次的主題,但是最後我們還是克服了這些困難。在學校聯繫不到老師,我們就通過電話採訪,或在電話聯繫後與老師約定去登門拜訪等等。

當我們的稿子變成鉛字在《**星期三》週報上登出來的時候,真的很激動,這畢竟是自己努力的果實。在那個時刻,先前遇到了一切困難、一切付出再也算不上什麼了。通過這次的採訪也讓我們明白了,記者除了會問會寫,更重要的是會發現問題。

實習過程中主持活動的感受

在《**星期三》實習的過程中,除了跟着記者們一起去採訪,去拍照,我們還組織了兩次活動,都是針對週報在校園的那些小記者的一個採風活動。第一次是去**陳英士故居,第二次是在湖筆博物館,這兩次的活動也是由我們實習生來負責的。從活動的策劃,到活動的安排都是我們經過仔細的商討後決定的,在活動中,我們安排了知識競賽和遊戲等的版塊,一方面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我還擔任了活動的主持人,三個多小時的活動,雖然很累,但看着學生們高興的表情和家長們滿意的情景,真的很有滿足感。

報社的蘇老師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想要成爲一名好的記者,寫作只是一個很小的一部分,搞一些活動,寫一些策劃也是至關重要的。”這兩次的活動雖然很累,特別是活動前的準備。以前都覺得搞一次活動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經過這次的鍛鍊才明白,想要把一次活動搞的有聲有色,寫的策劃不止一個,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必須把一切的可能性都考慮進去。

在發生突發情況時的應變能力,這些都是關係到活動成功與否的因素。人員的安排,時間的分配,場地的佈置等等,都是我們經過幾次三番的思考後得出來的。我們的策劃也是經過了一改再改。

在活動結束後,都受到了老師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這兩篇稿子也由週報刊登了出來。

實習總結

兩個月的實習生活,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在這兩個月中收穫很大,明白了要成爲一名真正的記者,自己還欠缺許多東西,像採訪時候問題的準備,對待不同的採訪者問題的設計至關重要,還有與人之間的交際關係,採訪結束後資料的整理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課堂裏無法學到的。明白了還需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也是遠遠不夠的。對各方面的知識都需要了解一點,對時事政事也要了如指掌,不然你就會失去許多的機會更深一步的去了解被採訪者。

作爲一個實習生,你的姿態也必須是謙虛、勤快的,在遇到一些事情時,有時候毛遂自薦需要的一股勇氣,它可以幫你爭取到一些鍛鍊的機會,遇到不懂的事情時,一定要向那些資深的記者請教,而且在辦公室的時候也要表現的活潑點,多與那些記者聊聊天,向他們諮詢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的話題。

實習期間與同事之間的關係相處還是比較愉快的,但實習生之間的較量也別有風趣,大家會各自表現自己,希望可以爭取到去採訪的機會,可以多學一些東西。這樣的比賽、較量也讓我明白了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之大,在實習生之間的較量就已經如此這般,若是真正的面對崗位的競爭時,我們的壓力將會是現在的幾倍。而我們的素質、學歷等等就是我們進入社會時的資本。我們真的必須不斷的學習來充實自己!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3

從7月7號開始到8月1號,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在杭州日報社記者部做了一名實習生記者。想到7月6號那天得知消息之後便開始興奮。後來更是得知我是將兩名大二新聞專業學生給踢掉,自己搶到了那個實習崗位時,更加的覺得自豪。那天晚上坐在人民廣場想,明天我一定要行爲得體到位,注意細節。沒有經驗不要緊,但一定要讓人家覺得有潛力。

但是有一句話是怎麼說的來着?對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一天回來了,怪累的,但總的感受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挺無聊。那天早上七點四十五我就到了,但人家拿工資的八點四十五才陸陸續續的來。哦,對了,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中午我還忙了一陣,但到了下午就變得十分太平,記者部沒有一通電話打入,所以在那麼涼快的屋裏,坐在副主任的舒服椅子上,邊和某人發短信,邊靠着背椅這麼靠着,從來不午睡的我一下就睡了一個小時。到後來,就是早上九點去報社,中午吃好午飯回家,下午兩點半上班,傍晚五點準時下班。然後去街上買些東西,五點二十準時在某人實習的公司門口等着,然後送某人上車回家。如此循環往復一月。

雖說我在報社裏的活動粗略來說就是——採訪、撰稿、發表……過程挺無聊的,但細數一下,感受還是有一些。

先說點好玩的吧。以前經常聽到電臺騙人,比如虛假新聞、虛假廣告一類的,但很少想過電臺也很容易被人騙。今天一早就接到一通電話,說人民商場處有一女孩要從高架橋上向下跳。聽到這一消息,記者們興奮得不行,連忙帶了攝像機奔出門去。哎,記者的本性,就是唯恐天下不亂。可不到半小時就回來了。原來他們在橋上轉了兩圈,也沒看到一個女孩的影子。(其實我到認爲,他們應該到橋下看看,說不定已經跳下去了呢)後來又有一通電話說是一河邊上有人要跳河,結果大家又是興奮地(造孽啊)出發,沮喪的歸來。今天我算是得出了一個結論:記者像農民一樣好騙啊!

接下來的便稍有些沉重了。今天我一共出去陪同採訪了兩次,結果兩次被拒。第一次是在一家保姆公園,僱主家丟了一個價值四萬塊錢的攝影機、但我們就是剛進那保姆公司大門,才說明了來意,就被一箇中年男子不大禮貌的往外趕,還說“誰讓你們來的!”第二次就更嚴重了。有一個女孩被騙了錢到公安局報案,我們就是到公安局瞭解點情況,竟被很粗暴的轟了出來。一個滿身肥膘、滿臉橫肉、滿眼蔑視、滿口官腔、滿嘴嚼着中午飯的胖公安逛出來,一口標準的土話“走走走,快走!”說着還推了一下拿相機的大二的實習生哥哥。我當時很是氣憤,出門就對那個哥哥說:“什麼態度阿,又不是曝光!”可他好像很平靜:“咳,這種事多了,現在這些人想得太多。”

我一直覺得自己待人比較真心,所以至今幾乎沒有被惡意拒絕過。今天的被拒,雖然有所準備,但當它真正到來時心裏還是不大舒服。社會上的人不比身邊的熟人和朋友知道你的真心和好意,所以你的初衷並不一定被人家理解,你的心意也不一定能取得別人的信任,付出亦未必有回報。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但我們這些要踏入社會的人卻不好接受。

那位哥哥,雖然他已習慣了被拒,但他坦言,被拒的滋味每次都不好受,到現在還會很鬱悶。作爲一位新聞記者,尤其是社會新聞記者,看到老百姓因爲你幫他們解決了問題而真心感謝你時,你會爲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改變現狀而高興。但相反,當你一次次粗魯的被拒之後,你又會感到自己的渺小與單薄。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輿論的無助。

開心的事也有,記得是實習後纔沒幾天,接到同學電話說在在報紙上看見我人了(我同學表達有些問題,我人是不可能在報紙上看見的,只有我名字……),心中頓時一陣竊喜。其實前幾天就有我的報道,只不過不知情的人沒仔細看。

杭州雖然是個省會,可帶我的老師說,我們這一類記者忙碌的只有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不,今早我們就爲了一通電話風塵僕僕的趕到了會展中心附近的一個農村。

說簡單,這件事真不復雜,就是老頭子和兒媳婦之間關係不好,老頭跑了,兒媳煩了,最後誰都不管了;可說複雜,還真挺亂人。剛到村裏,看見老人在地上躺着,好心的村民給了他副破毯子蓋着,還家家戶戶輪着送點吃的。他說兒媳打他罵他,兒子也不敢幫他。看着老人痛苦的表情,我還真爲他難過。可後來一位熱心的村民自費打車(離着好遠呢,我們坐車走了三十分鐘)去找了他的兒子和兒媳,這會悄悄給我們說,這位老人自己行爲不好在他的村裏是有名的,所以根本不是子女的問題。爲了解決問題,我們大中午的去了他兒子家。敲他兒子家的門沒人開,後來我們才知道剛纔惡言批評的“鄰居”原來就是兒媳。她在那罵時鄰居附和着,可她一走那些人便捏捏我的手,悄悄告訴我他兒媳平時是對他不好。但最令我迷惑的是那個兒子,他陪着妻子一起罵自己的父親,我們苦口婆心的勸了一個多小時,他們纔跟我們下山,可他妻子一句“咱不去領他回來,他愛去哪去哪!”他竟又回去了!這時我豁出去了,看着他們遠去的背影,扯着嗓子咋呼:“你們真得不去了?真得不去了?那可是你爹!不去誰的錯可就說不清了!”這幾句話嚇了旁邊一直說我聲音太小的大哥一大跳。哎。

一個月來,每天往外面跑。當然跟着報社出去每次都有專車接送,有時還有奧迪作爲自己的座車,待遇很高啊。當然我也總是忙裏偷閒,或者乾脆先放一下手頭的稿子,跑一趟某人的公司,送一下報社每天分給我的報紙,或者某人肚子餓了什麼的去送點吃的。說到吃的,不得不提一下報社每天送來的所謂的“快餐”,10點半網上訂餐,一般都要到12點多才能送來。名副其實的“慢餐”啊。有時候還會少幾份快餐送來,而少筷子,那更是經常有的事了。

在日報社實習的日子長了,真的感覺自己已經進入角色了。最簡單的一篇天氣新聞的稿件,嚴格到標點符號都需要審查。還是一篇天氣預報的稿件,倘若當天報道有雨而實際上未下雨,便會有讀者打進記者部的電話,一頓斥責報社“無能”。每當我接到這個電話,真是心中喊冤啊——這天氣預報是杭州市氣象臺提供的,不是我來預報的啊……

真的,做什麼都不簡單,比想象的複雜太多。我們認爲的一切輕鬆的成功,只是因爲我們太少了解。做記者寫新聞,是一項工作;做一名好記者寫一篇好新聞,是一項辛苦的工作……不過,還是要說,要做,便是要做當代的普利策!

在報社的實習報告 篇4

匆匆來到物流報社實習差不多一個月了。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心得、感受寫出來。尤其用文字的形式來表達、記載,顯得是那麼迫切。

前期的懵懂到清晰

5月21號,在慈總介紹下來到了現代物流報社,邁進編輯部的第一感覺始終記憶憂新。從同事(應該說是老師們)的熱情、友好到工作環境的清新、和諧,讓我由衷的感到溫暖,一種毫無束縛、毫無壓力的優越感讓我喜歡上這裏。

在韓主任的帶領下,我開始了自己的見習生涯。

首先,深入瞭解報紙定位很重要。現代物流報(我們主要負責鋼鐵物流),顧名思義,所謂物流,通俗講就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包裝、配送等功能的集合過程,而鋼鐵物流正是特指鋼鐵產品的流動過程,我們關注的正是這一流動過程當中的最新信息,從生產原料供應到走向市場,從企業舉動到市場需求等一系列的動態信息。

剛到報社的我,對這個定位並不是很明確,在韓主任建議下,我幾乎費盡一週的時間大量翻閱近期的報紙,以及我報的數字報,新浪財經頻道、中國聯合鋼鐵網。

當然,爲了補充專業方面不足,我還閱讀了《專業採寫報道》、《經濟採訪》、《現代物流教程》、《宏、微觀經濟學》課本。

看到大篇幅的鋼鐵及上下游相關產業類新聞,我一下“蒙”了,先前我在《河北青年報》做過一段時間的社會教育新聞,都是一些比較大衆化、通俗類新聞。而我個人認爲,擺在我眼前的報紙,很明顯是專業性、深度化經濟報道。從這個角度出發,我不得不暗示自己要轉變青年報那種採寫、報道理念。

我開始了細緻的研究。現代物流報(鋼鐵物流)主要在週二、週四出版。一般情況下,週二,一到三版分別是頭版要聞、新聞評論、專題報道。以及後面的論壇、產經、業界企業、等固定版,當然還有談經論道、行業組織、論壇等不固定版面。週四,一到三版,基本無變化,除外,還有固定版面藍海、市場板材、建材、有色金屬等等。

我個人工作主要是輔助韓主任的“藍海”版塊,藍海總四個版面,包括上下游產業鏈、電子商務、金融等。

見習第一週,趕上了畢業典禮、頒發學位、離校找房子等,這一週說自己懵懂,除對報社工作認識外,很大方面來自大學生畢業後的那種喜悅、感傷、失落等複雜情感的交織。

中間的學習到再認識

望着一個個朝夕相處的同學踏上離去的列車,曾經的微笑,今日的離別。一種力量激勵我,要奮鬥、要努力工作。再次找回了考研的那種頑強意志。

我發表的第一篇稿件是鋼鐵上游產業鏈煤炭方面新聞《鋼性需求拉動煤炭價格鋼企成本壓力仍將持續》。一開始,只知道煤炭價格一時期出現暴漲現象,隨即成爲各大財經媒體的焦點。

後來,通過網絡瀏覽、閱讀煤炭等相關動態新聞及分析報道,終於在閱讀中找到了煤炭和鋼鐵的切合點。主題定下來,接着採訪就是問題了。

傳媒業內的“七份採,三份寫”可以突現出採訪的重要性。一篇成功的稿件,缺少了採訪這一重要環節,就是“閉門造車”式新聞,尤顯空洞、不真實、無現場感、無說服力。第一時間意識到這一點,我開始着手採訪工作。

第一步,聯繫、搜索採訪對象。由於剛從事這方面工作,人際圈不廣是弊端。通過網上大量聯繫煤炭行業專家,最終約到了銀河證券研究員、博士後田書華老師,後來才知道他可謂是煤炭業界領頭人。

第二步,擬訂採訪提綱,其實大多時候這一步工作可以先做。待預約好田博士後,我開始起草《採訪函》。具體包括禮貌用語、涉及採訪問題要簡潔、深刻、明確,最後的落款、署名等細節問題。《採訪函》一定要提前發給採訪對象,並標明要求回覆最晚期限,第一次我就忽視了這一問題,直到報社馬上排版、截稿時才收到回覆,連忙編輯稿件,費事費力。

第三步,等待回覆的同時,我及時關注這方面相關新聞,以防新聞“復現”,失去首次報道性。同時,我針對煤炭價格上漲對鋼鐵行業的影響這一核心問題,電話採訪了其他煤炭界人士,對大多的看法、觀點進行了解,必要的觀點納入編輯寫作範圍。

第四步,編輯稿件。從採訪的內容裏找“亮點”。找能脫穎而出的話語,來直接引用。在採訪田博士後時,田博士後明確提出了:“XX年年中國很可能會成爲煤炭淨進口國”的觀點,抓住這一點來引申報道,提升報道影響力。

但是,在這第一篇稿件的採寫過程當中,我忽視了對鋼鐵的重點採訪。這是報紙的宗旨,作爲鋼鐵物流方面的刊物必須時刻以“鋼鐵”爲核心關注對象。

煤炭,這篇稿子後來經過韓主任添彩增色,順利刊登。

接下來的《原油綁架全球經濟上漲趨勢短期不改》,從收集資料到採訪,寫作,準備了也差不多一週時間。但這一週讓我感覺不錯的稿件是後來花費不足一個小時的《電煤價格干預政策合理嗎?》。起先是從田博士的一篇《煤炭價格不應該》約稿而展開的,隨後找到各大證券研究所發表的不同觀點。經過精心整合,對同一問題的大談論的報道形式出爐,此稿雖然是一篇綜合報道,但是刊發觀點鮮明,時機得當,很有實際指導意義。

後來,稿件配發評論及時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