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學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是應用寫作的重要文體之一,在實習工作中會使用到。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到的測量學實習報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測量學實習報告

  測量學實習報告(一)

實習時間:20XX年12月16日至20XX年12月19日

實習地點:

1.地形圖測繪實習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豹澥鎮龍泉山地區

2.地形圖識圖實習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豹澥鎮花山地區

實習小組信息:

組別:地球科學學院011081班測量6組

指導老師:賴祖龍

組長:江曉斌

組員:辛悅、孫軍、朱令、劉超、崔永國、屈超

組員分工:

選點與跑尺:朱令、崔永國

觀測與讀數:屈超

記錄與計算:辛悅、孫軍

描點與繪圖:江曉斌、劉超

特說說明:因12月18日武漢大霧,無法進行測繪工作,故原定於18日進行的測繪實習改爲識圖實習,19日繼續進行測繪實習。實際日程安排爲16、17、19三日進行測繪實習,18日進行識圖實習。

一、實習目的與要求:

測量學實習是測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使學生鞏固、擴大和加深從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獲得實際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會認識地形圖,能夠根據給定的地形圖在實際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並在實習的過程中增強其獨立工作與團隊協作意識,爲今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有關測量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通過本次實習應達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經緯儀、視距尺等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測圖的基本方法,能夠具有初步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工作能力;

3. 能夠根據給定的地形圖在實際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

4. 各小組分工明確、通過合作完成測量任務,增強獨立工作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

二、實習任務及內容:

(一)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

1.測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龍泉山地球科學學院011081班測繪區域

2.任務:通過3天的地形圖測繪實習,每小組要取得200個左右的測點數據,並根據得到的數據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圖。

3.內容:

(1)校正儀器(經緯儀),工具及用品的準備(包括測量記錄計算手簿、2H繪圖鉛筆、三棱尺、半圓儀、圖板、膠帶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測繪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則,根據測區位置,在圖板上佈設控制點;

(3)過程:

爲期3天的測繪實習是在江夏區的龍泉山進行。這裏的山算不得山,站在這山測那山,高差不過幾米,地形圖居然可以用等高距爲2米的等高線來描繪。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種--枯草、高矮不同的樹和最難纏的荊棘。對於我們的測繪而言,草是極具積極作用的,它們可以爲我們的休息提供軟墊。而樹具有極強的阻擋視線的作用,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手機信號也受到樹兒們的強烈阻擋,以致於山間迴盪着彼此聲嘶力竭的呼喊。至於萬人的荊棘,它不僅刮壞了弟兄們的衣服褲子,劃傷了同志們的手,還嚴重阻擋我們前進的道路。

控制點是已知高程(海拔)的點,我們需要在這些控制點上架設經緯儀,以它們爲基準來測它與其他位置點的高差,進而推算位置點的高程(海拔)。因爲控制點的個數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點更是稀少,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搶佔有利控制點的意識與衝動。只有如此,我們的測繪纔會更加高效。實習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搶佔有利控制點上做了充分準備。

第一天,大家都沒有一點經驗。到達指定區域後,各組殺向各方,去尋找前一日展在圖上的控制點。不論是基地班、地質一班還是地質二班,絕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尋找控制點,而基地班的點對於我們是沒有意義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過的小路獨自前行。在路邊發現了“地大I17”,短暫的興奮後,我繼續前行,I17並不是我們要找的點。走了大約80米,“地大I15”的樁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樣不是我的目標。旁邊的山上似乎有片草叢,那裏或許有控制點吧。看了看周邊,還沒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決定上山。拿着圖板,穿過了一片荊棘,累得滿頭大汗,終於到了山頂。這裏果然有點,“地大I05”,這不是我們的點。又一次擡頭時,我已經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斷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時的路了。沒路了怎麼辦,開路唄。戴好手套後,我用20分鐘開了一條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這樣找到的,它在I15對面的山坡上。估計這座山上還會有控制點,我就爬了上去。這時時的我已有些疲憊。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叢裏的一塊大石頭吸引了我。經過一番與荊棘的鬥爭,我到了那個地方。這裏果然有控制點,“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們6組展在圖上的點。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連召集全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難。在幾乎喊啞了大家的嗓子後,我們7個人總算湊齊了。對前一段的尋點做了短暫總結,我們決定在控制點旁邊架設支點,代替控制點。實際證明,這是多麼英名而偉大的決定啊!這次會議成爲了6組測繪全程的轉折。一切就緒後,已經10點多了,離當日結束測繪時間還有2個半小時。經過我組同志的全力奮戰,我們後來居上,當日測得50個點,爲後兩日測繪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我組對困難預計不足,導致全組成員在當日的實習中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找控制點上。當日測繪工作結束後,我們6組成員聚在一起交流了經驗,並對第二天的測量做了更加具體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勵,要在後兩日的測繪工作中發揚今天我組在找控制點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質量地完成測繪任務。

12月17日早,大家吃過飯後坐中國地質大學校車又一次前往龍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經變得熟悉,大家都沒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圖板和記錄本爲即將開始的工作做着積極的準備。40分鐘後,我們到達龍泉山。一下車,我們測量6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隨大部隊,直接前往我們的控制點--“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兩個山之間的鞍部,周圍高樹較多,短暫地商量後,我們果斷地放棄了它,決定在其附近視野更加開闊地地方建立支點I06-1。將經緯儀對中整平、消除視差後,我組的測繪工作正式開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狀態。負責選點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國同學先是圍繞着I06-1樹立視距尺。我讀取的數據經檢驗出現多次出現“零誤差”。負責計算的辛悅和孫軍同學也加快了步伐,一組組數據很快傳遞給負責繪圖的江曉斌和劉超同學手裏。整個小組緊張而忙碌。I06-1的支點位置之優越,視野之開闊很快得到驗證。我們在這裏所能測到的最遠的點就是011081班測繪區域的邊緣。在中午補給的時間,組長召集全組交流上午工作經驗,負責各項工作的組員都提出了相應建議,決定接下來先繼續在I06-1進行測繪,結合上午描出的圖上點的位置,在測區邊緣進行補點,然後轉到“地大I16”控制點。

變成了泥土的顏色,衣服也弄髒了,頭髮上都是灰塵的痕跡。有的同學坐下一會就睡着了。這一天是疲憊而幸福的。

三、實結及體會:

在測繪實習過程中,我負責的是觀測與讀數。我們在實際測繪中,沒有一次採用在控制點上架設經緯儀,而是選擇若干視野開闊,位置更加優越的支點。這樣就要多次驗證、計算支點的數據,確保支點的數據誤差較小,進而測得其他位置點,根據支點數據計算未知點數據。採用這種方法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使我們的測量更加方便。另外就是在觀測人員讀完上中下絲讀數後,要及時讓跑尺人員選取下一個點。因爲經緯儀此時在水平和豎直方向都已鎖定,水平度盤與豎直度盤的讀書固定,所以在讀角度之前就可以讓跑尺人員離開當時的位置。這樣做可以加快測繪進度,讓跑尺人員得到足夠休息。

在識圖實地跑點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一點,就是“盡信圖不如無圖”,要根據實地情況,通過比例尺計算需要走的大概路程,相信自己的判斷。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就是要時刻知道北方向,這樣,地圖纔是有用處的。否則,它會起負作用。

  測量學實習報告(二)

實習時間: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實習地點:

1.地形圖測繪實習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豹澥鎮龍泉山地區

2.地形圖識圖實習地點: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豹澥鎮花山地區

實習小組信息:

組別:地球科學學院011081班測量6組

指導老師:XXX

組長:xx

組員:xx、xx、xx、xx、xx、xx

組員分工:

選點與跑尺:xx、xx

觀測與讀數:xx

記錄與計算:xx、xx

描點與繪圖:XX、XX

特說說明:因12月18日武漢大霧,無法進行測繪工作,故原定於18日進行的測繪實習改爲識圖實習,19日繼續進行測繪實習。實際日程安排爲16、17、19三日進行測繪實習,18日進行識圖實習。

一、實習目的與要求:

測量學實習是測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使學生鞏固、擴大和加深從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獲得實際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進一步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和系統的認識,會認識地形圖,能夠根據給定的地形圖在實際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並在實習的過程中增強其獨立工作與團隊協作意識,爲今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有關測量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通過本次實習應達到如下要求:

1. 掌握經緯儀、視距尺等測量儀器的操作方法;

2. 掌握地形測圖的基本方法,能夠具有初步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工作能力;

3. 能夠根據給定的地形圖在實際中尋找到圖上所示的點;

4. 各小組分工明確、通過合作完成測量任務,增強獨立工作能力與團隊協作意識。

二、實習任務及內容:

(一)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

1.測區: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龍泉山地球科學學院011081班測繪區域

2.任務:通過3天的地形圖測繪實習,每小組要取得200個左右的測點數據,並根據得到的數據完成一幅比例尺1:1000,等高距2 m 的20 cm*20 cm的地形圖。

3.內容:

(1)校正儀器(經緯儀),工具及用品的準備(包括測量記錄計算手簿、2H繪圖鉛筆、三棱尺、半圓儀、圖板、膠帶等基本物品);

(2)按照使測繪更加方便、有效、快捷的原則,根據測區位置,在圖板上佈設控制點;

(3)過程:

爲期3天的測繪實習是在江夏區的龍泉山進行。這裏的山算不得山,站在這山測那山,高差不過幾米,地形圖居然可以用等高距爲2米的等高線來描繪。山上的植物只有三種--枯草、高矮不同的樹和最難纏的荊棘。對於我們的測繪而言,草是極具積極作用的,它們可以爲我們的休息提供軟墊。而樹具有極強的阻擋視線的作用,需要強調的是,這裏的手機信號也受到樹兒們的強烈阻擋,以致於山間迴盪着彼此聲嘶力竭的呼喊。至於萬人的荊棘,它不僅刮壞了弟兄們的衣服褲子,劃傷了同志們的手,還嚴重阻擋我們前進的道路。

控制點是已知高程(海拔)的點,我們需要在這些控制點上架設經緯儀,以它們爲基準來測它與其他位置點的高差,進而推算位置點的高程(海拔)。因爲控制點的個數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點更是稀少,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搶佔有利控制點的意識與衝動。只有如此,我們的測繪纔會更加高效。實習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搶佔有利控制點上做了充分準備。

第一天,大家都沒有一點經驗。到達指定區域後,各組殺向各方,去尋找前一日展在圖上的控制點。不論是基地班、地質一班還是地質二班,絕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尋找控制點,而基地班的點對於我們是沒有意義的。我延着似乎有人走過的小路獨自前行。在路邊發現了“地大I17”,短暫的興奮後,我繼續前行,I17並不是我們要找的點。走了大約80米,“地大I15”的樁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樣不是我的目標。旁邊的山上似乎有片草叢,那裏或許有控制點吧。看了看周邊,還沒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決定上山。拿着圖板,穿過了一片荊棘,累得滿頭大汗,終於到了山頂。這裏果然有點,“地大I05”,這不是我們的點。又一次擡頭時,我已經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斷了一下方向,下山。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時的路了。沒路了怎麼辦,開路唄。戴好手套後,我用20分鐘開了一條路下了山,到了主路。“地大I40”也是這樣找到的,它在I15對面的山坡上。估計這座山上還會有控制點,我就爬了上去。這時的我已有些疲憊。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突然,下面的一片草叢裏的一塊大石頭吸引了我。經過一番與荊棘的鬥爭,我到了那個地方。這裏果然有控制點,“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們6組展在圖上的點。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連召集全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難。在幾乎喊啞了大家的嗓子後,我們7個人總算湊齊了。對前一段的尋點做了短暫總結,我們決定在控制點旁邊架設支點,代替控制點。實際證明,這是多麼英名而偉大的決定啊!這次會議成爲了6組測繪全程的轉折。一切就緒後,已經10點多了,離當日結束測繪時間還有2個半小時。經過我組同志的全力奮戰,我們後來居上,當日測得50個點,爲後兩日測繪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我組對困難預計不足,導致全組成員在當日的實習中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找控制點上。當日測繪工作結束後,我們6組成員聚在一起交流了經驗,並對第二天的測量做了更加具體的安排。大家相互鼓勵,要在後兩日的測繪工作中發揚今天我組在找控制點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質量地完成測繪任務。

12月17日早,大家吃過飯後坐中國地質大學校車又一次前往龍泉山。沿途的景物已經變得熟悉,大家都沒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圖板和記錄本爲即將開始的工作做着積極的準備。40分鐘後,我們到達龍泉山。一下車,我們測量6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隨大部隊,直接前往我們的控制點--“地大I06”。I06的位置是在兩個山之間的鞍部,周圍高樹較多,短暫地商量後,我們果斷地放棄了它,決定在其附近視野更加開闊地地方建立支點I06-1。將經緯儀對中整平、消除視差後,我組的測繪工作正式開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狀態。負責選點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國同學先是圍繞着I06-1樹立視距尺。我讀取的數據經檢驗出現多次出現“零誤差”。負責計算的辛悅和孫軍同學也加快了步伐,一組組數據很快傳遞給負責繪圖的江曉斌和劉超同學手裏。整個小組緊張而忙碌。I06-1的支點位置之優越,視野之開闊很快得到驗證。我們在這裏所能測到的最遠的點就是011081班測繪區域的邊緣。在中午補給的時間,組長召集全組交流上午工作經驗,負責各項工作的組員都提出了相應建議,決定接下來先繼續在I06-1進行測繪,結合上午描出的圖上點的位置,在測區邊緣進行補點,然後轉到“地大I16”控制點。

  測量學實習報告(三)

前言

測量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術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測量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方法,掌握地形圖的識讀和應用,能正確使用常規測量儀器(羅盤儀、經緯儀、水準儀、皮尺等)進行普通測量工作,並能對測量儀器進行基本的檢驗與校正,同時能熟練的應用地形圖進行其他專業相關的規劃、設計工作。測量學教學實習是課堂教學結束之後在實習場地集中進行的測繪生產實踐性教學,是各項課間實驗的綜合應用,也是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的必要環節。

一、 實習目的、要求、任務以及注意事項

1、目的

測量學教學實習的目的是使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獲得實際測量工作的初步經驗和基本技能,着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和獨立工作的能力,熟練掌握測量儀器的操作技能,提高計算和繪圖能力,對測繪小區域大比例尺地形圖、施工測量的全過程獲得全面和系統的認識;同時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訓練和增強吃苦耐勞精神。

2、要求

(1)掌握全站儀、水準儀、羅盤儀的使用方法;掌握角度、距離及高程的測定和測設方法。

(2)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步驟和方法。

(3)掌握施工放樣的基本方法。

3、任務

在實習過程中,所有外業觀測的數據必須記在觀測手薄(規定的表格)上,如遇測錯、記錯或超限應按規定的方法改正,內業計算也應在規定的表格上進行。全部實習結束時,應對成果資料進行編號。

(1)小組上交成果及資料:

①導線略圖、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外業記錄手薄、碎部測量記錄、計算手薄;

②1:500比例尺的地形圖一幅;

③平面和高程控制測量的平差計算表格和成果;

(2)個人應交資料:實習報告。

(3)成果提交方式

每個組的所有資料收齊後,集中在一起上交。

4、實習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

爲使教學實習順利進行,要求參加實習的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1)每個組的組員要團結協作,思想上高度重視,學好技術,保證質量,認真總結。

(2)嚴格服從老師的安排,嚴格遵守實習紀律,實習期間,不得隨意缺勤,如若有急事,需向有關指導老師請假,病假需有醫生證明,事假應經教師批准。

(3)安全第一,注意人身和儀器安全。保證人身安全,愛護儀器和工具,注意儀器的防雨、防曬,不坐儀器箱,搬站時儀器入箱、鎖好。

(4) 注意儀器箱、尺墊等小件不要丟失。

二、 實習內容

(一)測區踏勘選點

在指定的測區進行踏勘,熟悉測區施測條件。根據測區範圍和測圖要求確定佈網方案進行選點。選點的密度,應能覆蓋整個測區,便於碎部測量,一般要求相鄰點之間的距離在 30~170m 之間,相鄰導線邊長大致相等。控制點的位置應選在土質堅實便於保存標誌和安置儀器,通視良好便於測角和測距,視野開闊便於施測碎部之處。如果測區內有已知點,則所選圖根控制點應包括已知點。點位選定之後,用木樁標定下來,樁頂釘上小釘作出標記,並編號。

(二)平面控制測量

在測區實地踏勘、選點後,將控制點佈設成閉會導線的形式。在控制點上進行觀測,經過內業計算獲得平面座標。

1.水平角測量

在每個控制點上用南方NTS362全站儀觀測 1 測回,每測回的精度要求上下半測回互差小於40"。導線網角度閉合差的限差爲 , n 爲導線的測角數。

2.邊長測量

用南方NTS362全站儀測量,要求往、返測量,在平坦地區邊長相對誤差的限差爲 1/3000,特殊困難地區限差可放寬爲1/1000 。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的限差一般爲1/ 2000。

3.連測

當測區內有已知點時,應儘可能與所設圖根控制點進行連測,這樣可使圖根控制網納入統一的座標系統。對於獨立測區可用羅盤儀測定控制網一條邊的磁方位角,並假定一個控制點的座標作爲起算數據。

4.平面座標計算

首先校覈外業觀測數據,在觀測成果合格的情況下進行閉合差平差,然後由起算數據推算各控制點的平面座標。計算方法根據佈網形式查閱教材有關章節。計算中角度取至秒,邊長和座標值取至釐米。

(三)高程控制測量 1.水準測量

採用圖根水準測量的方法(後-後-前-前)測定圖根點的高程。

各站採用雙面尺法或兩次儀器高法進行觀測,並取平均值作爲該站的高差。

圖根水準測量的技術指標爲視線長度小於100m,同測站兩次高差的差數不大於6mm,路線允許高差閉合差爲( mm ),式中n 爲測站數。

2.高程計算

對路線閉合差進行平差計算,由已知點高程推算各圖根點高程。觀測和計算單位取至毫米,最後成果取至釐米。

(四)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

首先進行測圖前的準備工作,按教師指導的方法在各圖根點設站測定碎部點,同時展繪地形地物。

1.準備工作

在圖紙上繪製座標方格網,縱橫線間隔爲10cm,線粗爲0.1mm;要求方格網實際長度與名義長度之差不超過0.2mm,圖廓對角線長度與理論長度之差不超過0.3mm。

根據控制點的平面和高程成果,展繪到圖上,要求控制點間的圖上長度與座標反算長度之差不超過0.3mm。

2.測繪方法

測繪方法採用全站儀極座標法測圖

(五)地形圖的拼接、檢查和整飾

1.拼接

每幅地形圖應測出圖廓外0.5~1.0cm。與相鄰圖幅接邊時的容許誤差:對一般地區而言,主要地物不應大於1.2mm,次要地物不應大於1.6mm,對丘陵地區或山區的等高線不應超過1~1.5根。如果這項實習屬無圖拼接,則可不進行此項工作。

2.檢查

先進行圖面檢查.查看圖面上接邊是否正確、連線是否矛盾、符號是否搞錯、名稱註記有無遺漏、等高線與高程點有無矛盾,發現問題應記錄,便於野外檢查時覈對。野外檢查時應對照地形圖如實地全面覈對,例如圖上地物形狀與位置是否與實地一致,地物是否遺漏,名稱、註記是否正確齊全,等高線的形狀、走向是否正確,若發現問題,應設站檢查或補測。

3.整飾

按照大比例尺地形圖圖式規定的符號,用鉛筆對原圖進行整飾,整飾的一般順序爲:內圖廓線、控制點、獨立地物、主要地物、次要地物、高程註記、等高線、植被、名稱註記、外圖廓線及圖廓外註記等。要求達到真實、準確、清晰,美觀。

圖廓線外正上方寫明測區名稱和圖幅號,正下方寫明測圖比例尺;在圖廓線外右下方寫明測圖班組成員姓名及測圖日期。

三、實結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完成了爲期5天的《測量學》實習。在這5天裏,我們順利完成了實習的要求及任務。雖然,大家在實習過程中都曾感覺到累,但累並快樂着,我們享受着這個完整的實習過程,心裏很充實。現將我個人總結如下:

(一) 實習所做工作

實習中,我參與了整個實習過程。

1、 踏勘選點,標註臨時點;

2、 高程測量記錄計算;

3、 碎部點測量數據記錄、立花杆;

4、 平差計算,展繪碎部點,繪製地形圖,檢查和整飾。

(二) 實習中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

1、進行平面控制側量時由於操作方法不當導致此步驟重複測量了兩次。

由於大家開始時對平面控制測量方法理解模糊,導致測量人員也並沒有按正確方法測量,第一次測量結果錯誤。第二次測量時,我們的邊長測量和水平角測量都採用的是反光棱鏡,致使測量誤差過大,超出了限差範圍。

在第一次測量錯誤過後,大家一起討論並同時詢問了老師,找出了正確的測量方法。由於第二次測量誤差過大,爲此大家一起總結出了問題的所在,決定將棱鏡換成花幹,再從新測量。最後結果終於達到要求。

2、在測量碎部點時,我們並沒有搞清楚是否要測量碎部點的高程,導致棱鏡的安放位置有所爭論。

因爲並沒有弄清楚是否要測碎部點的高程,在開始準備測量碎部點時,大家的意見不合。在測與不測之間,我們就考慮的棱鏡究竟該如何安放,比如在測花壇邊角時是該放在角點還是放在花壇棱角上。

經過大家的爭論後,決定記錄數據時除了記錄角度和平距外,再把H也記錄下來,並把棱鏡放棱角上。這樣如果要測量高程,我們就採用H,如果不測,對我們的數據結果也沒影響。當然,通過後面和其他組的交流,我們確定本組並不需要測量高程,於是後面工作順利進行。

3、全站儀瞄對碎部點時,視線中有遮擋物。

在進行物鏡與反光棱鏡的對中瞄準時,視線中出現遮擋,遮擋物大部分是樹、樹枝或樹葉。當然,解決的問題很笨拙也很簡單,在瞄準時,只能讓兩個同學非力氣把樹枝拉開,如果實在不行,就只能放棄該碎部點的測量,繼續進行下一個。當然,會出現這種狀況,也是以爲沒有正確全面地選好碎部點。

4、碎部點展繪時較凌亂

在展繪碎部點時,爲了儘量保持畫面清潔、乾淨,我們在展繪碎部點時並沒有把碎部點序號標上去,加上我們用量角器確定角度方向時也是用點作的記號,導致點號弄混。

因爲我們所測的碎部點比較多,所以我們採用將碎部點分組的辦法來進行展繪,將一個地物的碎部點分成一組或一個小區域分成一組,這樣就可以避免混亂。

(三) 個人心得

通過此次實習,我不僅鞏固了以前學過的知識,而且還在實習中弄懂了以前不懂的知識,得到了新的體會。此次實習,讓我更加熟悉了水準儀、全站儀等儀器的操作方法,數據的計算處理以及誤差的檢驗等。

五天實習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同時也是我們成長收穫的過程。我們既體會到了失敗的痛苦,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第一次測量,我們沒做好,第二次測量,我們依然沒做好。但是,正是因爲有了前兩次的失敗,第三次測量,我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結果,數據的精確度,是我們難以預料的準確。多次的反覆操作,使我們熟悉掌握了儀器的操作過程,雖然前階段我們的進度很慢,但到最後我們是最先一組完成測量任務的。付出了就一定會有收穫。只要肯努力,肯付出,肯堅持,就一定能克服困難!

當然,這次實習的順利完成,離不開組裏的每一個人。有了大家的團結,我們才能順利完成此次實習。雖然,在實習過程中我們有過爭論,但我們都是朝着同一個方向、同一個目標的,我們都是爲了做好實習工作。團結就是力量,我更加領悟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總之,此次實習的順利完成離不開同學間的合作,也離不開老師耐心的指導。實習是一個實踐的過程,只有把理論正確地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真正地掌握我們的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