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規劃建議

房地產規劃建議

面對是否堅持“支柱產業”的定位、開徵持有環節稅、進行全國房屋普查、穩定政策預期及增加土地供應等諸多敏感問題,房地產業“十二五”規劃需在輿-論與現實之間做出抉擇。

樓市調控漸入敏感區之際,《全國房地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下稱房地產業“十二五”規劃)的編制正步入輿-論聚光燈下。

由行業協會專家完成的“全國房地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建議稿)”中,針對“十二五”期間的房地產業發展定位、方向及目標等原則性問題,提出了許多不同以往的建議,其中涉及是否堅持房地產“支柱產業”的定位、開徵房產持有環節稅、進行全國範圍的房屋普查、穩定政策預期以及增加土地有效供應等諸多敏感問題。

重釋“支柱產業”

該建議稿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牽頭起草,目前已上報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並抄送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委,正在等待各方的意見反潰

然而,處在樓市調控的風口浪尖,參與房地產業“十二五”規劃編制的專家們深感任務艱鉅,一些原本可以實事求是的問題,如今不得不顧及輿-論風險。比如,是否繼續保留自2003年國務院18號文件確立的“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歷史定位。

房地產業“十二五”規劃諫言者們傾向於承認房地產拉動國民經濟的客觀作用,但同時提出應對“支柱”重新釋義。

面對是否堅持“支柱產業”的定位、開徵持有環節稅、進行全國房屋普查、穩定政策預期及增加土地供應等諸多敏感問題,房地產業“十二五”規劃需在輿-論與現實之間做出抉擇

“中國正處在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期,短期內這一現實改變不了。”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祕書長苗樂如認爲,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選擇及表現,賦予房地產業的“支柱產業”定位,“這不是人爲能夠左右的。”

但苗樂如同時強調,應該換一個角度去理解“支柱”:房地產雖然擔負着拉動國民經濟發展的功能,但其自身增加值有限,“核心在於它拉動的50多個相關產業。”

這與半年前接受採訪的中國土地學會副理事長黃小虎的觀點如出一轍。後者曾指出,拉動50多個相關產業的,是建築業而非房地產業。多年以來房地產業被當成“支柱產業”其實是一種“誤解”,“建築業才應該是支柱產業。”

與黃小虎同時提議弱化房地產“支柱產業”地位的,還包括全國人大棠委會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等一批業內專家。他們一致認爲,正是因爲過多強調房地產的“支柱”地位,才導致住房過渡市場化,使保障缺位。

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上述專家們呼籲,應調整發展思路,“使住房政策向滿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迴歸,向社會保障和準公共產品的屬性迴歸”。

對此,苗樂如表示,無論是否提房地產“支柱產業”的定位,最終還是應客觀認識房地產業的責任,從“國計”和“民生”兩個角度去制定未來5年的房地產規劃。“兩個擔子都要擔起來。”

面對是否堅持“支柱產業”的定位、開徵持有環節稅、進行全國房屋普查、穩定政策預期及增加土地供應等諸多敏感問題,房地產業“十二五”規劃需在輿-論與現實之間做出抉擇

由此延伸,苗樂如認爲,不應將商品房與保障房割裂看待。大力發展保障房“並非意味着市場經濟向計劃經濟的倒退”,因爲從房地產對鋼鐵、建材等其他產業的拉動效應來說,保障房和商品房對“國計”所發揮的作用是一致的。“保障房和商品房是從兩個不同角度去解決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