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須改革。可是在改革過程中,由於認識上的侷限,多數人仍從“教”的角度出發去設計課堂教學,還是“順着教師思路教學”,結果,課堂教學效果還是不夠理想。究其原因,則在於在這種課堂上,教師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的自我表現欲常受到壓抑,使學生錯誤地認爲學習是教師、家長的需要而非自我需要,因此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效益甚微。其實,教學的實質就是教學生學,不是爲“教”而教,而是爲“學”而教。基於對當前課堂教學現狀的反思,我們認爲,中學課堂教學改革應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入手,方能開闢出新的教改天地。

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1、代教學觀——教學是獲取,而非給予

教學是一種傳遞,是精神產品的傳遞,它與物質產品的傳遞是不同的。物質產品的傳遞具有給予的性質,即你給我就得,不給就不得,多給就多得,少給就少得。我們認爲,教學應當是在教師指引下學生的獲齲是給予還是獲取,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教學思想;這兩種思想必然導致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把教學過程理解成“給予”的過程,人們必然認爲教學的着眼點是教師的教、教師的自我表演,把教學的重心放在知識的傳遞上而不是關注學生的學習上,置學生於附屬、被動的地位;把教學過程理解成“獲缺的過程,教學着眼點則是學生的學,學生的自我表現,教學的根本任務是教學生學。

2、課堂秩序觀——紀律是學生個性發展的保證,而不是主動發展的桎梏

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上,多數教師表現出“求穩怕亂”的心態,在維持紀律方面,採取的是暫時嚴格控制學生的行動,而不是控制學生的思想。現代教育的着眼點是學生的主動發展,紀律只是活躍思維、促進參與和個性發展的保證,絕不能成爲學生主動發展的桎梏。我們提倡大膽破除課堂教學的陳規陋習,課堂教學對學生實行“八個允許”。讓學生儘量在課堂上活躍起來,給孩子創設一種廣闊的自由的心理空間。

3.學習環境觀——環境是輕鬆、和諧的,非壓抑、緊張的

學習場所充滿的各種物質和意識的資源,會形成一個對學生的學習行爲發生影響的環境,即學習環境。學習環境有培養創新學習行爲的力量,也有壓抑創新學習行爲的力量。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要善於營造支持型、保護型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習環境對學生的暗示、激勵和強化的正向作用。要營造和保護這樣的環境,需要每一位教師把愛心和微笑帶進課堂,儘量不把批評帶進課堂。

4、教師觀——教師是園丁,非伯樂

教育者如果把自己定位爲伯樂,那麼他就要精心挑選馬中的千里馬作爲他的教育對象實施選擇性教育,不是面向全體學生,而是以優生爲中心,對暫時落後生和中等生採取淘汰教育。這是一種犧牲多數學生利益,成就少數學生的教育方法,不利於我國基礎教育人人有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權利的宗旨。基礎教育是普及教育,教育必須面向全體。所以教育中因人而異,遵循“允許落後,鼓勵冒尖”的原則,本着“爲了一切孩子,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一切”的指導思想,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得到充分和自由的發展。

5、教學方法觀——以學定教

學生能夠具有某種知識、能力的決定因素不是教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這是因爲,學習主要是學生自身的認知活動,他只有採用了符合自己年齡、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的學法,纔能有效地促進自身知識和智能的發展,學生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學法之後,他才能在離開學校、教師以後,自己不斷地在生活和工作中吸取知識信息,改組和創造出新的知識信息,成爲優秀人才。因此,我們認爲,教師如果搞清了學的規律及影響學習的可變因素,並以此去指導學生的學,就會發現許多有效的教法。據此,我們可以說,學是教的根據,教法要適應學法,教的規律要符合學的規律。具體來說,就是教師的教法不能脫離學生的學法,應主動讓自己的教學去適應學生,以學法定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