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4篇

在現實社會中,需要使用道歉信的場合越來越多,我們通常在對別人表示賠禮道歉時會用到道歉信。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道歉信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4篇

《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1

談談書

七歲的愛莎即將八歲,外婆七十七歲即將七十八歲。這是一個古怪又可愛,瘋狂又有趣的外婆。

七歲的愛莎父母離異,她與懷孕的母親(愛莎成她肚子裏的孩子爲“小半”,因爲他們同母異父)和繼父住在一起,外婆住在隔壁。愛莎很聰明,讀過很多書,知道很多事情,人們說她“很另類”,太學校說她需要“合羣”一些,她在學校總是無緣無故被欺負捱打,她很擅長逃跑,爲了不讓媽媽擔心她也會說謊。

外婆對抗了外界說因爲你是女孩不可以成爲醫生,成爲了一個非常棒的外科醫生,哪裏有需要她就會去到哪裏,她總是在世界各地跑,她說因爲她是個醫生。可卻因爲這樣她沒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女兒長大,直到女兒懷孕生出了愛莎她纔沒有再離開過。

外婆的公寓裏住的都是有故事的人。在一場海嘯中失去丈夫和兩個兒子的黑裙女人,一隻體型巨大的叫嗚嘶的狗,一個白天不出門總是在洗手的強迫症怪物男人、一個生病男孩和他的母親、一個老出租車司機、一對世上最好的鄰居夫妻與他們的狗、一個整天多管閒事的老太婆和她忙着生意的丈夫……

每個住在這裏的人都和外婆有關。

外婆給七歲的愛莎建造了不眠大陸,藏了她們所有美妙的童話故事,她把現實中發生在這些鄰居們身上的事情,好的、壞的都變幻成不眠大陸裏的故事,故事裏有王子和公主,有戰士,有令人害怕的暗影,有雪天使……

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的外婆把整棟公寓樓留給了愛莎,她想讓愛莎自己決定如何處理,但是在決定之前有必要了解和知道住在這裏的鄰居們的故事。因此外婆給愛莎留下了艱鉅的任務,就是給鄰居們送去外婆的道歉信。

在送信的過程中,愛莎跟隨着外婆留下的痕跡和她們在不眠大陸裏的故事,一步步探索和清楚了發生在鄰居們與外婆身上的故事。愛莎因此更愛外婆,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她變得越來越聰明和強大。外婆死了,卻給愛莎和周圍的人留下了很多。

談談感想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棒的故事,沒有劇透太多,具體情節一定要自己讀纔能有所感受。

外婆告訴愛莎每個七歲的小孩都該擁有一位超級英雄。愛莎的超級英雄就是外婆。

我想讀完這本書,她一定會成爲許多人心中的超級英雄。

因爲,外婆確實是一位偉大的超級英雄。

故事中每個住在公寓裏的人看似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彼此之間相處的也不是那麼好,但實際上他們都擁有一顆柔軟善良的心。

外婆深愛着愛莎,用盡心思通過道歉信把愛莎和大家聯結起來,讓愛莎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經歷,教會她愛和包容,讓她學會守護自己的城堡,也讓愛莎對於所愛之人的死亡有了新的認識,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

愛莎的媽媽深愛着外婆,所以原諒了她去拯救別人而沒有陪伴自己成長,總有些人在做一些事情時需要犧牲其他的東西,如果沒有人願意做出犧牲,也許會有更多的不幸發生。她愛愛莎,所以配合着外婆做的事。

每個鄰居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說不清自己感受到的東西,但內心卻好像也跟愛莎一樣多了些勇氣和變化。我喜歡外婆,喜歡這個故事,想擁有一個不眠大陸,我想只要做好自己,想笑的時候就笑,想哭的時候就哭,應該也可以給自己建立一個不眠大陸吧。

有時候並不是你與衆不同,只是周圍的人太平常了,有時候不必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他們並不懂真正的你,而且他人的看法對我們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大作用。

心懷愛和感恩,原諒他人的不美好,守護自己該守護的東西,像外婆說的一樣,好好做夢,好好生活。人生是一場偉大的冒險,我們不斷經歷不斷成長,大聲笑,大聲哭,做好自己就好了啊。

談談作者

我讀書不太關注作者,只要覺得好就讀。但是這本書的作者卻引起了我的關注,因爲去年在微信讀書app上讀了一本書叫作《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印象很深,因爲這是個非常古怪又可愛的老頭,他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很死板很固執,看起來冷漠,可是卻非常的善良和溫暖。他有一羣同樣善良的鄰居,他們拯救了這個可憐的我老頭,溫暖了他的心。很喜歡這本書呢,也不知道自己看着書名買的《外婆的道歉信》原來是同一個作者,頓時就好感倍增了啊。之前看歐維那本書也是沒有關注作者,現在才知道原來這麼年輕哦。讀完就覺得兩本書有些類似的風格,真的很值得讀。

我覺得大家可以都去看看這兩本書,故事真的很好看,很令人感動,總是又想笑又想哭。我想作者的生活應該也是充滿愛和美好的。

最後祝願所有人都可以被愛包圍,也慷慨的給予他人愛和包容。都可以好好生活,好好大笑,好好做夢,好好做自己。

《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2

讀到上期《外婆的道歉信》,我感慨萬千。大多數人心中一定會有這樣一個人:從小把我們帶大,無論何時都是最堅實的避風港;一同度過轉瞬即逝的歲月,只期盼時間慢些再慢些;抑或分別以後,每每總會想起以前的對話情景,無盡想念。於我而言,這樣的人就是我的奶奶。

自幼,由於父母工作較忙,我就在奶奶的庇護下長大。小時候我是個淘氣的孩子,喜歡跑來跑去,難免摔倒受傷,膝蓋經常摔破流血。每次摔了以後,我總會哭着回家,然後奶奶就給我仔仔細細地上藥。有時候瘋玩到飯點,奶奶便會不厭其煩的叫我回家吃飯。奶奶有很多拿手菜:茄汁魚,連魚骨頭都是酥的;皮凍,做完之後還會送些給左鄰右舍,大家都讚不絕口;蘿蔔燉牛肉、小雞燉蘑菇……提到拿手菜,就又想起每次過年,奶奶都要提前很久準備,買菜,收拾屋子,擦窗戶,貼對聯,她都忙裏忙外。一大家子人一起過年包餃子,其樂融融。那時的我還不理解大人們對相聚的執念,只知道跟着一起熱鬧,後來我才明白,家人就像銀河中的星星,也許有一天我們的軌跡會有些偏離,可是隻要有機會,我們就會努力靠近,湊成美麗的星雲。

後來上了離奶奶家很近的國小,每天上學之前奶奶都會對我說:“好好學習啊!”一天疲乏的學校生活過後,睡前我就跟奶奶一起躺在牀上背“小九九”: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或者背背古詩,又或者聽奶奶講講她的故事。記得那是第一次學到“死”這個字,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這個字眼的含義真的龐大而又沉痛。我在日記裏寫怕有一天奶奶不在了,每想到這就會忍不住偷偷哭,而奶奶卻也故作輕鬆的說:“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一股莫名的滋味,親暱着而又擔心着。國小時光就匆匆過去了。慢慢長大才知道,小時候的時光,纔是最美的時光。

上了國中,住校開始,我也就不在奶奶家住了。有一次期末放假,奶奶來校門口接我,她看着我那成堆的書說:“我只能幫你拿這兩個,多了我拿不動了。”是啊,這就是歲月,歲月又能饒過誰呢?

高中以後,我又搬到了學校附近住,所以去奶奶家的次數也不多,週末偶爾去看看她。高中也是在不斷地上學、補課中呼嘯而過。但是奶奶經常打電話來關心我,我每次去也都會給我做好吃的,她在用這種最質樸的方式表達愛。

轉眼間,上了大學。寒暑假就算回家也是經常出去玩,或者短途旅遊,或者做點小兼職。有時候去奶奶家,也是吃完飯呆一會自己去另一個屋子玩手機(這個智能手機時代啊,奪走了多少和愛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平時在學校偶爾給奶奶打打電話,隨着她的年齡越來越大,聽力也跟着差了起來,打電話有時候也聽不太清,所以每次她都是跟我說幾句知道我挺好的以後,就含糊地掛了。不知道是因爲成長還是因爲距離,我總覺得我和奶奶似乎疏遠了,雖然我不想承認。

再後來大四回來實習,成功進入一家500強企業實習。奶奶不懂那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擔心我找到的工作不是很理想。每次看新聞看報紙都會留意有關招聘的信息,然後留着給我看。就這樣,我一直忙於實習,時間又一點點過去,後來大學順利畢業。想想國小時奶奶說的那句:“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現在想想覺得既有趣,又欣慰。

在愛的沐浴中成長的孩子都會單純喜樂。我很慶幸自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有奶奶的愛和庇佑。畢業以後,看過很多人和事,心境也會發生變化,才知身邊親人珍貴。工作後,我每週都會去奶奶家幾次,好吃的好玩的巴不得都買來給奶奶。我終於理解了奶奶的心情,愛一個人,就想把最好的都給她。小時候,我是接受着愛的一方;而現在,就讓我好好愛你。

其實有時候很羨慕我奶奶的晚年生活,兒女都很孝順。有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弄個露天燒烤,其他老爺爺老奶奶看着我們過來跟我奶奶說真羨慕啊。我姑姑們閒暇的時候就開車帶她出去玩,順便吃個大餐。奶奶愛美,每次她出門的時候就把新衣服穿上,收拾收拾,平時在家就隨便穿一下,把新衣服都收起來,以致於她有一大堆新衣服在櫃子裏放着。節假日有時間我們會全家去旅遊,奶奶雖然平時腿腳不好,也吃不了多少東西,但是一出門玩就像變了個人。去年我們全家去海南還有港澳等地轉了一圈,大半個月的時間,奶奶每天都紅光滿面的,很開心地讓我們幫她拍照,吃飯的時候吃的也很多,嚐嚐各地的美食。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坐着飛機到處旅遊,拍了很多照片留紀念。看着她沒事就拿出那些照片看,跟鄰里分享自己都去了哪裏看到了什麼吃到了什麼,心裏就覺着特別滿足,畢竟她臉上的喜悅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她八十大壽那年,來了很多人,奶奶平時很注重親情,她過生日的時候來了非常多的人,一個人到晚年還有這麼多人惦記着,真的很幸福。

我又想到了十多年前那句:“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如今,奶奶真的等到了。慶幸奶奶還在等待着我,我們對彼此的愛依舊如初。小時候,是您牽着我的手帶我看遍世間的光怪陸離,如今,就讓我牽着您吧。你陪我長大,我伴你到老。

《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3

讀到上期《<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我感觸萬千。大多數人心中一定會有這樣一個人:從小把我們帶大,無論何時都是最堅實的避風港;一同度過轉瞬即逝的歲月,只期盼時間慢些再慢些;抑或分別以後,每每總會想起以前的對話情景,無盡想念。於我而言,這樣的人就是我的奶奶。

自幼,由於父母工作較忙,我就在奶奶的庇護下長大。小時候我是個調皮的孩子,喜歡跑來跑去,難免摔倒受傷,膝蓋常常摔破流血。每次摔了以後,我總會哭着回家,然後奶奶就給我仔仔細細地上藥。有時候瘋玩到飯點,奶奶便會不厭其煩的叫我回家吃飯。奶奶有很多拿手菜:茄汁魚,連魚骨頭都是酥的;皮凍,做完之後還會送些給左鄰右舍,大家都讚不絕口;蘿蔔燉牛肉、小雞燉蘑菇……提到拿手菜,就又想起每次過年,奶奶都要提前很久預備,買菜,收拾屋子,擦窗戶,貼對聯,她都忙裏忙外。一大家子人一起過年包餃子,其樂融融。那時的我還不理解大人們對相聚的執念,只知道跟着一起熱鬧,後來我才明白,家人就像銀河中的星星,也許有一天我們的軌跡會有些偏離,可是隻要有機會,我們就會努力靠近,湊成漂亮的星雲。

後來上了離奶奶家很近的國小,天天上學之前奶奶都會對我說:“好好學習啊!”一天疲乏的學校生活過後,睡前我就跟奶奶一起躺在牀上背“小九九”:一五得五……二五一十……或者背背古詩,又或者聽奶奶講講她的故事。記得那是第一次學到“死”這個字,對於一個小孩子來說,這個字眼的含義真的龐大而又沉痛。我在日記裏寫怕有一天奶奶不在了,每想到這就會忍不住偷偷哭,而奶奶卻也故作輕鬆的說:“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一股莫名的滋味,親暱着而又擔心着。國小時光就匆匆過去了。慢慢長大才知道,小時候的時光,纔是最美的時光。

上了國中,住校開始,我也就不在奶奶家住了。有一次期末放假,奶奶來校門口接我,她看着我那成堆的書說:“我只能幫你拿這兩個,多了我拿不動了。”是啊,這就是歲月,歲月又能饒過誰呢?

高中以後,我又搬到了學校附近住,所以去奶奶家的次數也不多,週末偶然去看看她。高中也是在不斷地上學、補課中呼嘯而過。但是奶奶常常打電話來關心我,我每次去也都會給我做好吃的,她在用這種最質樸的方式表達愛。

轉眼間,上了大學。寒暑假就算回家也是常常出去玩,或者短途旅遊,或者做點小兼職。有時候去奶奶家,也是吃完飯呆一會自己去另一個屋子玩手機(這個智能手機時代啊,奪走了多長和愛的人在一起的時間)。平時在學校偶然給奶奶打打電話,隨着她的年齡越來越大,聽力也跟着差了起來,打電話有時候也聽不太清,所以每次她都是跟我說幾句知道我挺好的以後,就含糊地掛了。不知道是因爲成長還是因爲距離,我總覺得我和奶奶好像疏遠了,雖然我不想承認。

再後來大四回來實習,成功進入一家500強企業實習。奶奶不懂那是一家怎樣的企業,擔心我找到的工作不是很理想。每次看新聞看報紙都會留意有關招聘的信息,然後留着給我看。就這樣,我一直忙於實習,時間又一點點過去,後來大學順利畢業。想想國小時奶奶說的那句:“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現在想想覺得既有趣,又欣慰。

在愛的沐浴中成長的孩子都會單純喜樂。我很慶幸自己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有奶奶的愛和庇佑。畢業以後,看過很多人和事,心境也會發生變化,才知身邊親人貴重。工作後,我每週都會去奶奶家幾次,好吃的好玩的巴不得都買來給奶奶。我終於理解了奶奶的心情,愛一個人,就想把最好的都給她。小時候,我是接受着愛的一方;而現在,就讓我好好愛你。

其實有時候很羨慕我奶奶的晚年生活,兒女都很孝順。有時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弄個露天燒烤,其他老爺爺老奶奶看着我們過來跟我奶奶說真羨慕啊。我姑姑們閒暇的時候就開車帶她出去玩,順便吃個大餐。奶奶愛美,每次她出門的時候就把新衣服穿上,收拾收拾,平時在家就隨便穿一下,把新衣服都收起來,以致於她有一大堆新衣服在櫃子裏放着。節假日有時間我們會全家去旅遊,奶奶雖然平時腿腳不好,也吃不了多長東西,但是一出門玩就像變了個人。去年我們全家去海南還有港澳等地轉了一圈,大半個月的時間,奶奶天天都紅光滿面的,很開心地讓我們幫她拍照,吃飯的時候吃的也很多,嚐嚐各地的美食。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坐着飛機到處旅遊,拍了很多照片留紀念。看着她沒事就拿出那些照片看,跟鄰里分享自己都去了哪裏看到了什麼吃到了什麼,心裏就覺着特殊滿意,究竟她臉上的喜悅是多長錢都買不來的。她八十大壽那年,來了很多人,奶奶平時很注意親情,她過生日的時候來了非常多的人,一個人到晚年還有這麼多人惦記着,真的很幸福。

我又想到了十多年前那句:“我都這麼大歲數了,還能等到你大學畢業嗎?”如今,奶奶真的等到了。慶幸奶奶還在等待着我,我們對彼此的愛依舊如初。小時候,是您牽着我的手帶我看遍世間的光怪陸離,如今,就讓我牽着您吧。你陪我長大,我伴你到老。

《外婆的道歉信》讀後感4

這是一個關於愛、原諒和守護的故事。工作半年多,除了專業書和兩本東野圭吾的推理以外,再沒留心別的類型的'書籍。而藉由這個徵文活動,我有幸讀了這樣一本天馬行空的“道歉信”,也希望藉此機會推薦給大家,讓這個活潑過頭的外婆帶着我們重新愛上生活。

“外婆說,要大笑、要做夢、要與衆不同。人生是一場偉大的冒險。”說實話,書封面上寫的這種雞湯我早已經喝夠。什麼叫與衆不同?何時又應該巧妙的求同存異?橫衝直撞到這個年齡也會有些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可是書中七歲的愛莎的轉變或許在無聲的說着:“嗨,別想太多,真的做自己就好了。”以前的我敏感至極,特別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所以每每爲了合羣犧牲自己的喜好。可是往往事與願違,畢竟滿足所有人的要求總歸不太現實,甚至漫不經心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我都會開始揣測會不會惹人討厭了,這種模式無限往復着。那種沒有原則的生活真的累極了,雖說沒有到像書裏愛莎需要和欺軟怕硬的同學進行打鬥的地步,但總歸不自在。而從一個敏感性格走出來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爲它並不是打一架或者找老師學習學習就能解決的事情。當書的最開始,愛莎爲了避開和看不慣她的壞學生的衝突而奮力規劃路線逃跑時,我彷彿看到了小心翼翼討好甚至逃避的自己;而書的最後,愛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交到了好友,我彷彿看到了真正卸下在意別人評價的擔子、不再過度敏感的自己。這種暗線的共鳴很難得,拋開外婆和樓裏各家各戶等主要人物的矛盾衝突等種種,只僅僅一個愛莎、一個轉變,就足以吸引我。

書中的外婆是一個“非主流”類型的長輩。在醫院抽菸、往警察身上扔糞球、赤身裸體拿着彩彈槍射擊傳教人,就僅僅幾句話,一個過度“活潑”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而外婆精心設計的童話故事、她年輕時的真實身份、與各房客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都在等待着讀者在字裏行間中抽絲剝繭。我無須在這裏歌頌這本書的寓意多麼深刻、人物性格多麼鮮活、邏輯設計多麼精巧迷人,因爲它在我看來並沒有多麼高深,通讀一遍下來就是典型譯製片的風格,但是字裏行間的那種幻想與真實的結合是無論如何也模仿不出來的。

我的隔代長輩中,四位已經有三位在同一年去世。那年於我來說是黑色的,不斷往返於家和學校,也是成年的我最開始面對至親逝去的一年。去世的長輩中,我和爺爺的感情應該是更深一些的。爺爺是典型的中國大家長做派,和書中這個非主流外婆大相徑庭。但是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總是不斷的想起他。

重男輕女這個詞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並不陌生,因爲我們的隔代長輩中有這種愚昧特徵的不在少數,我也讀過很多女孩子因爲爺爺奶奶的重男輕女而變得自卑封閉無法扭轉性格的故事。可是對於我來說,我的性別帶給我的卻是得到無限溺愛和保護。自我記事起,爺爺便教我認字學書法,每每和別人炫耀起自家孫女兒都是不吝誇獎,非要和別的老頭家的孫子爭個口頭上的高低;家中哥哥很多,爺爺卻總把老家帶回來的大蝦仁兒偷偷留給我,防着其他淘氣孫子偷吃;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給小孩買的鞭炮不過一小盒摔炮和大蝴蝶,爺爺卻拿大紙殼箱子,裝的滿滿登登的捧回來,裏面各式各樣的小禮花鞭炮讓我自己玩個夠;年七年級爺爺都要擺一個獨桌吃一個特殊餡兒的餃子,滿滿的大家長作風,而打小不愛吃餃子餡的我嘗過一口爺爺的餃子以後,年七年級就變成了我們爺孫一桌,別人一桌;下象假裝和我鬥智鬥勇卻還是偷偷讓我只爲和我多玩幾把省的我沉不住氣又跑開;長大後不和爺爺好好說話只顧着看電視,爺爺也不過嗔罵一句就由着我玩;奶奶做了好吃的爺爺就騎車一個小時給我們家送來笑眯眯的看着我吃;再後來的復讀,爺爺雖然失望雖然勸我改變心意,卻也由着我自己的想法。再後來的突然生病。再後來的迅速衰老。再後來的再也不能相見。曾經那麼驕傲那麼陽光那麼健康的一個老頭,卻突然病倒,他心裏一定很難過。無法感同身受的我其實一直在自責,每每想到爺爺,心情到最後總是憋悶,總覺得在爺爺最後的時間裏,我沒有盡到一個孫女應盡的責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真的很殘忍。後來的喪禮,在爺爺被推走火化的時候,我真的努力想再看一眼他,可是也只能被家人攙起來,因爲我已經哭到不能站起。那一天聽到了太多節哀別哭,可是眼窩那麼淺,又如何盛得下熱淚呢?自那天以後,我認得清分離、捨得、不在乎,而教我念我愛我的爺爺卻再也不見。

其實我有一絲羨慕這本書中外婆的這種童話式的去世,因爲她弱化了這種生離死別,讓愛莎用送道歉信的方式繼續感受着愛、原諒和守護。這種戲劇性其實並不適用於現實吧,但或許它的意義在於努力的用書的方式表達出“親人的離開並不是真正的離開”。

其實我自己也沒有想過這樣一本書能讓我表達出這麼多的情緒,因爲第一遍讀下來我也無非就爲了弄清各個故事串成的主線到底是什麼。書其實還留了一個懸念,就是最後一封外婆給愛莎的信。“讀完本書前請勿打開”,這個小小的噱頭也是一個亮點,而書讀到最後,那封信已經不再重要,畢竟道歉兩個字一定不會是中心主旨,而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