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改版建議

一、該欄目的成功經驗

電視改版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晚間新聞報道”的收視羣中,男女觀衆的比例無差異。與一般新聞類節目更多地爲男性觀衆所青睞不同,“晚間新聞報道”節目的特點在於對女性觀衆具有明顯的兼容性。那麼給女性帶來的這種較明顯的兼容感的因素是什麼呢?通過蒐集到的材料分析,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

(1)營造共同的生活空間

隨着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涌現了一系列都市問題:城市居住人口越來越多,每個人生活的私人空間越來越小,但公共空間卻越來越大,由此帶來了嚴重的個人與公共之間的失衡感,從而導致了現代都市人普遍缺乏安全感,這一點在女性的身上表現的就更爲突出。

而作爲城市電視臺的北京電視臺,其面臨的先天缺陷就是觀衆面的相對狹窄。但從另一個角度看,範圍相對集中的觀衆面也給城市電視臺接近自己的觀衆以一個非常難得的契機。“晚間新聞報道”節目正是藉此發揮。其在題材的選擇上具有非常明顯的接近性特徵。以1999年9月7日至9月16日這六天的節目爲例,其北京本地的新聞佔據了絕對份額:以獨立面目出現的新聞條數而言,本地新聞佔有60%--66.67%;從所佔時長來看,本地新聞達到了69.9%--87.01%,以上充分說明,本地新聞在“晚間新聞報道”中的主體地位。

通過這種對本地新聞的重磅報道,可以有效的加強本地人的認同感。作爲發生在身邊或周圍的新聞,可以成爲大家共同的談資。女人天生喜歡與人分享,天生對關係、溝通、分享有濃厚的興趣,那麼談論本地的新聞話題就成爲都市女性重要的社交渠道。隨着社交網絡的擴展,人與人關係的親密,帶來的是對女性不安全感的極大緩解。而一旦形成這種感情上的安慰感,就會培養出女性的依賴感及對該節目的忠誠度。

(2)拉近與觀衆間的距離

女性往往有一種希望被別人特別對待、特別關注的心理特點,如果別人很重視自己的事情,她們就會很開心。正因爲她希望別人重視自己的感受,所以她們會首先注重別人的感受,樂於傾聽別人的訴求,誠心誠意地爲別人出謀劃策。

“晚間新聞報道”的主持人就是比較好的扮演了一個訴說者的形象。主持人總是如同一位家裏人或是一位街坊鄰居,向觀衆述說着他(她)的所見所聞,或是和藹可親,或是義正嚴詞、愛憎分明的講述身邊世界的新鮮事。正是這種類似聊天的語言風格,真正體現出電視的家庭收視特徵和電視的人際交流特色。此外,“晚間新聞報道”多用問句,不僅讓觀衆感受到了平等與尊嚴,也使觀衆尤其是女性觀衆跨越了熒屏的障礙真正的參與到節目中去。衆所周知,本地新聞的最大特點往往就是生活接近化,因此能極大的引起女性的關注度,從上述(1)就可瞭解。

不同於電視新聞的傳統做法,“晚間新聞報道”在播報語言上的這些變化,體現出了傳播主體對自身角色符合實際的把握:傳媒對受衆從來就不應是居高臨下的“給予”,而是通過與觀衆的互動真正完成傳播的過程。當面對女性觀衆時,這種互動更是顯示出了其強大的號召力。

(3)精緻與靈氣的欄目設計

女性對美有一種天性的.喜愛。而美在新聞欄目的體現自然不同於娛樂節目,新聞節目不需要華麗的節目包裝,不需要鮮豔的顏色或者耀眼的燈光,它更多的需要有欄目的精心設計來使觀衆既能獲得信息,又能有美的感受。而“晚間新聞報道”在欄目設計上也是頗具匠心。

首先是板塊的劃分,既疏密有間,又充分考慮到觀衆的收視心理和收視習慣。片花和廣告不僅起到內容上的隔斷作用,還讓觀衆得到休息和注意力的過渡,有利於整個節目的節奏調整。開場白之後的“新聞提要”,其特色就在於“小畫面+標題+解說/同期聲”的包裝模式,既簡潔明瞭又有大信息量,既預告了當天的主要內容,其本身也製作得非常精緻。

其次是編排。就整檔新聞的編排來講,“晚間新聞報道”將國內和國際的重大時政性信息都集中在小板塊“今日新聞榜”中,力求在相對有限的節目時段內,既體現出傳播的重點,讓自己的“絕活”和精彩的地方充分展現,又儘可能的擴大了信息面。

(4)多角度報道,增強新聞可信性

“晚間新聞報道”的《多媒體聚焦》環節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其每期都是圍繞一個主題,集中展現其他媒體(主要是報紙)的相關報道與論述。並且對於一件事情,往往分爲不同角度進行闡釋。我們知道“兩面提示”由於給對立雙方觀點以發言機會,給人一種“公平感”,可以消除說服對象的心理反感,從而能使受衆更好地接受媒介的觀點,塑造該媒體節目的公信力。

總體來看,“晚間新聞報道”手法靈活、方式多樣、流暢解說、畫面醒目、恰到好處的使用字幕和音樂,構成了一個比較精緻而極具美感的電視語言氛圍,毫無疑問會極好地吸引女性觀衆。當然,以上爲“晚間新聞報道”之所以相比別的新聞節目而更吸引女性的原因,事實上,其上所述原因亦爲吸引男性觀衆的因素,只是男性觀衆對於新聞節目一般有較高的收視率,因而此處我主要從女性角度分析。

二、缺陷分析及改版建議

1、雖然從多角度闡述問題可以增加新聞的可信度,但是如果具體考慮到收視觀衆的需求,則這種多角度的陳述事實上是值得推敲的。

其一從受衆的性別來看。一般來說,對男性而言,家是在時空上遠離工作的地點,是休憩之地;對女性而言,家是一個工作的地方,家裏的丈夫和孩子持續的需要情感和物質上的關愛。因此大多數女性觀衆習慣於邊看電視、邊評論,抓住機會與家人溝通。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新聞內容,尤其是本地新聞,往往只是女性的一個藉以與家人溝通的手段。而設置過多的評論,則會限制女性自發的評論,無形中會使女性的溝通需求得不到滿足,因而在別的節目滿足這種需求時,就會使其節目失去吸引力。

其二是從受衆的職業構成來看。由於22:30的觀衆多爲上班一族、商務人士,他們希望在一天繁忙工作之後能在休息前瞭解當天大事和國內外最新消息,因此該節目的節奏應該快。但是這種多解讀的闡述必定會使節目節奏慢,有拖沓之感。

所以綜合以上兩點,最好取消該板塊。

2、由於“晚間新聞報道”在每晚22:30播出,這樣的播出時間決定了該節目有時間對當天的國內外大事進行整合梳理,從而滿足上述中受衆的需要。因此,最好加大綜合新聞的報道,使“晚間新聞報道”從純民生新聞改爲國內外新聞兼顧的綜合性新聞節目比較好。

3、由於該欄目的女性收視率較高,其廣告就可以以女性消費者爲目標。比如日用品類、化妝品類廣告是首選。但是,要意識到,對女性的購買衝動影響最大的不是廣告,甚至可以說廣告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所以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廣告形式。比如最能引導女性消費的往往是商品的口碑和親朋好友的宣傳,如何利用這一點做好廣告,需要我們的思考。

4、“晚間新聞報道”作爲北京電視臺黃金時間的一檔欄目,其改版不能脫離電視臺的整體要求。作爲系統中的一個部分,爲了更好的發揮出“1+1>2”的效果,其改版也應該更多的與其前後節目配合。據調查顯示,在11點之後看電視的觀衆多爲男性,且多爲“白領”。可以說一部分人士對新聞的瞭解不會侷限於僅僅知道,他們也會想知道對於某件新聞事件的權威闡釋。爲了彌補“異質間隙”,形成節目的連續性,培養觀衆的收視習慣,我認爲應該在“晚間新聞報道”結束後可以加一檔新聞分析類欄目。而且,“晚間新聞報道”的內容也最好與此節目構成一定的連續性。

三、分析補充

我以上進行的分析,其立論出發點都在於課件中引用的數據。但是,我們有必要對這一組數據進行評估。首先,對男女觀衆的調查方式是什麼?著名學者莫利在《Family TelevisionCulture Power and Domestic Leisure》中提到:讓丈夫和妻子講出觀看偏好的方式,從回答內容來看,他們的答案是受社會期許的角色誤導的:事實上,在家中,被訪者會按照家庭的角色來回答問題,因而出現刻板化的誤導形式。但訪談時,與夫妻分別談話,他們就不會這麼堅持這樣一來,又導致了偏向傳統的社會性別刻板化的誤導形式。通過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我們是否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即該調查數據得出的女性甚至更偏向改節目是否是女性真實的內心想法?在採取調查方式的時候,採取的是什麼手段?因爲從上可以得知,不同的調查方式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尤其需要說明的是,社會性別不是以闡釋男人和女人的節目偏好,事實上,是節目偏好建構了一個特定且合適的社會性別化了的身份,而這就可以通過訪談的方式加以證明。

但是,我在這裏仍然採用這一數據的原因是什麼呢?仍按莫利的說法:受訪者更注意在家中其他成員面前維持她們適當的社會性別身份。我們可以推開來看,不論是家庭角色的期待還是社會性別角色期待,都已內化成女性對自身的角色期待,這種期待已經在女性不知覺的情況下設置了女性對節目的選擇。也就是說不管女性自身是不是真的喜歡該節目,但她們一定會選擇該節目,所以,我們需要對節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改版,力圖使其能真正喚起女性的觀看愉悅。

參考文獻:

1、競爭性收視分析的一般方法和路徑,來源於網絡。

2、電視新聞傳播的市民化趨勢:以北京電視臺_晚間新聞報道_爲例,畢根輝、曹志華,中國電視2000年第4期。

3、愈快樂,愈shopping,女性消費心理透析,刁俊源,關注中國消費環境/夏娃之歌關注女性消費者(一)。

4、北京居民電視新聞類節目收視情況及收視意願調查分析報告,喻國明,2000年。

5、女性主義媒介研究,Lvan Zoonen著,曹晉、曹茂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

6、傳播學教程,郭慶光,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