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隨筆:又逢七夕

現在的人們都及其願意過節。傳統的法定的節日自不必說,我最看不懂的是還爭着去過洋鬼子節。每逢聖誕節,我周圍不少人,不只是年輕人小孩子,還有成年人,臉上塗個彩,腦袋上扣個小帽子,在家的客廳擺上一棵樹,樹上掛了很多花,蹦啊跳啊的比西方人還熱烈。當問及聖誕節的'歷史沿革時,個個都洋鬼子看戲-----傻了眼。

心情隨筆:又逢七夕

也許現在人們工作生活的壓力太大,需要藉助某種媒介來釋放一下,不但把外國的節日也拉進來,還不斷改造民族的東西,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某個節日,使其改頭換面,供人們宣泄,以滿足自己的心靈關照。

又逢七夕。

現在很多人都把七夕當做中國的情人節,可能是嫉妒西方人吧:你有我也有。找來找去,就把標籤貼到七夕上了。“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爲開帳燭,雲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這樣的景緻,這樣的愁思,最能貼近情人節的概念了。

但是有專家說,把七夕當成情人節是誤讀。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源於漢代。天上的織女心靈手巧,民間的女兒們乞盼像天上的織女一樣做得一手好針線活。隨着科技的進步,紡織機械很發達,人們也就不有這種想法了,“年年乞與人間巧,不到人間巧已多”,所以要改一改信仰了。現代人可能是激素吃多了,成熟較早,年少就知情滋味了,那多餘的情感向那裏發泄呢?藉助什麼平臺或藉口呢?“莫爲人間多別恨,便疑天上有離愁”所以,宣泄的對象自然是天上的牛郎織女莫屬。

實際上,中國的情人節應該是元宵節,也就是上元節,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古代,少女拋頭露面是有違禮節的,只有在這一天,才能出門逛燈會,少男少女才能見面。可能是元宵節過得越來越紅火,鳴禮炮,點天燈,放煙花。。。。。與情人節的含情脈脈輕風靜水不相適應,漸漸的被牛郎織女收在了名下吧。

又逢七夕,胡言亂語,以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