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爲人原是件渺小而光榮的事散文

前些日子,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新聞裏寫道:“第一批90後已走進30歲。”30歲,是個怎樣的概念?也許是如孔子所言的那般:“三十而立。”走入三十歲,應該不再如青少年時期的任性與衝動,當是歷練得愈發成熟穩重,凡事把握分寸尺度。不再做那些美麗而虛幻的夢,而是努力抓住當下的每一刻,在平淡生活中,活色生香。

生而爲人原是件渺小而光榮的事散文

眼看着歲月無情地從指縫間溜走,看着它悄無聲息地來,又悄無聲息地走。在這些逝去的光陰裏,我學會了不再去追憶過往,也不再憂慮明日,只是盡心盡力,過好當下的每一刻。但無論我如何地珍惜和把握時光,仍是會留下遺憾,仍是會犯下錯誤,無數次同大多數人一樣感慨:倘若時光可以重來,是否自己再努力一點,再專注一點,是否犯下的錯失可以重新彌補?是否流過的淚,笑過哭過的日子,就可以重頭開始?

可惜,這世間向來是殘酷而無情的。於我而言,與其勉勵自己,告訴自己這世間還有多少值得憧憬的物事等待着我去探索,去尋覓,不如直面慘淡的人生,直面這血淋淋的每一次生活的教訓,在無數次筋疲力竭後,一邊試圖擦乾眼角的淚花,一邊又努力奔跑。因爲我知道,與其選擇逃避,不如直面承擔,沒有誰能救贖自己,人唯有自渡,方能自渡彼岸。

時常在想,生而爲人,究竟有何意義,又該如何才能過得豐盈而完滿?後來,讀過許多書,看過許多人情冷暖,走過許多路,我才發現,生而爲人,原是件渺小而光榮的事。

作爲人,究竟該無慾無求地活着,還是滿懷憧憬與希望地活着,我想每個人心中都自有答案。無慾無求,終是無法做到,而我們也終不過是庸常的凡人,既無法擺脫七情六慾,更無法擯棄一切慾望,做到心如止水。縱然修煉得如何堅不可摧,我們的'內心仍有脆弱、敏感、憂鬱、感傷、陰暗的一面,只是有的人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敢於直面自己的陰暗面,有的人卻選擇逃避,選擇隱藏。

爲了得到周遭的人的認可,我們學會了僞裝,學會了掩藏自己的真本性,不敢輕易地哭,更不敢輕易地暴露自己的喜好,爲了取悅他人,甚至是一味地忍氣吞聲,在追逐功名利祿的前路上,慢慢地忘記了什麼是自尊、什麼叫適可而止。到最終,得到的又是什麼呢?是身居高位的快感,還是腰纏萬貫的充實?不,我們只是在這金錢至上的時代裏,被一步步壓迫,一步步緊逼,忘記了自己的初心,忘記了自己的真本性。

在《人間失格》中,葉藏他便是一個取悅他人的“小丑”的角色存活着的,他膽小、懦弱、敏感、脆弱,故而爲了迎合他人,戰戰兢兢地以別人喜歡的方式而活,然後在人們一步步的逼迫之下,在殘酷無情的現實打壓過後,陷入痛苦的深淵,被人們所不齒的“瘋子”,“惡魔”的陰影下過着絕望而無力的一生。

有人說,讀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只讓人感覺他的故事太“喪”,充滿絕望、悲觀、墮落,實在讓人讀之抑鬱痛苦,不值一讀。然而於我而言,這血淋淋的現實,正是我們人生的寫照。

儘管太宰治是一個徹底的“悲歡主義者”,但仍舊不得不驚歎他文字的功力,將這人世間潛藏於我們內心深處的絕望、無助、彷徨、和失落感,都躍然於紙上,也許通篇你看到的只是葉藏的悲痛與墮落,卻不知道埋藏在他心中的無力感,正如太宰治自己所言:“我討好了所有人,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又有多少人,在讀着葉藏的故事時,看到了另一個自己所不曾認識的自己。

“生而爲人,我很抱歉。”的確,生而爲人,是件多麼無奈的事。從呱呱落地開始,就開始了顛簸而坎坷的一生。

無論你多麼優秀還是多麼平凡,禍福終難料,得失亦是無常。縱然你如何奮力拼搏,永遠有你無法企及和抵達的遠方,更有你得不到的東西。付出的終無法和得到的成正比,可我們卻仍一次次地於心底勸誡自己:此時不努力,更待何時?也許當下的挫敗,就是因爲自己還不夠努力,只要再努力一點,就一定能成功。奈何我們一次次滿懷憧憬地勇往直前時,卻總是一次次地撞了南牆,且非得撞到頭破血流,才知道,不要爲不值得的人交付真心,更不要在一條死衚衕裏打轉。懸崖峭壁,當需及時勒馬,否則,便是萬丈深淵。

太宰治告訴我們,人生在世,怕的不是這人世間的磨難,而是人心的慾望。人的心就如黑洞,倘若慾望無窮無盡,就會使自己墮入深淵。我們固然渴望得到摯愛之人、得到富貴、得到名譽、得到繁華,但也要量力而行,適可而止。人有慾望不是過錯,而是要懂得在適當的時機裏斷、舍、離。

生而爲人,原是件渺小而光榮的事。渺小是在於人生命的脆弱;光榮,卻是在於活着一日就有活着一日的責任,既然活着,就不該白白走這一遭。爲了親愛的自己,願你能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