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聰明美文欣賞

什麼是“聰明”?這是一個褒義詞還是貶義詞?如果我們指着一個孩子說:“這小傢伙真聰明!”我們大抵是讚賞他的。如果我們指着一個大人說:“這個人很聰明!”在讚賞的語氣背後,隱隱約約有點說不出的意味包含在“聰明”這個詞中。如果我們說:“這個人太聰明!”顯然我們是不喜歡這個人的“聰明”的。

告別聰明美文欣賞

我一直很懷疑“聰明”是否真的是一種聰明。我們口中所說的“聰明”大體上指的是小聰明,它與真正的智慧無關。我們周圍不乏這樣的聰明人:他很會計算自己的利益,甚至到達滴水不漏的程度;他從不吃虧,在他的利益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時,最後總是他佔了大便宜;他總是適時地爲自己找到幫手和靠山,在人家身上最大限度地榨取利用價值之後再一腳蹬開;凡是有可能撈到的好處,他必然撈到,哪怕很難撈到的好處,他也能千方百計地撈到;他付出一分就想得到十分的回報,他會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因此一帆風順,因此左右逢源,因此平步青雲,因此名利雙收,很多人都會羨慕和嫉妒他的“聰明”。

但這樣的“聰明”僅僅是“聰明”而已。在“聰明”的背後,我們發現了信念的缺席,胸懷的缺席,智慧的缺席,有時甚至是良知的缺席。這樣的“聰明人”,最擅長的手段是逢場作戲,見機行事,見風使舵,八面玲瓏,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老實人和“聰明人”發生衝突的時候,老實人往往以慘敗收場。但不知何故,“聰明人”最終的結局往往是不太好的,反到是那些厚道、踏實的人容易成功。清朝曾國藩成大事的訣竅就是“不用巧”,“不用巧”纔是真正的智慧,所謂“大智若愚”是也。大智若愚,這種“愚”,並不是故意裝出來麻痹別人和掩護自己,而是有大胸懷大志氣大境界大智慧的人,不屑於在小事上耗費自己的才智。而那些熱衷於在蠅頭小利上耍弄“聰明”的`人,無疑是“大愚若智”了。

近讀季羨林的文章《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很受啓發。他寫到他當年在德國寫博士論文,想在教授面前露一手,他在論文前寫了一段炫耀文采的導言,試圖引起教授的注意,結果教授對他說:“這篇導言統統不要!裏面全是華而不實的東西,一點新東西也沒有!”季羨林說教授這一棍打得好,他畢生受用不盡。文章中寫到的另一件事是:德國學者寫好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後,往往覈對得極其仔細,用笨功夫一字一句地核對,連一個標點都不放過。德國書中的錯誤之少舉世聞名。季羨林指出:“他們比別人高出一頭的訣竅就在於他們的‘笨’。”而我們的某些中國人恰恰是太聰明瞭,能省時間就省時間,能省成本就省成本,能敷衍過去就敷衍過去,只要多多地賺錢就是最大的成功。書籍報刊,電視上的字幕,乃至馬路上的廣告和招牌,文字上的差錯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得我們習以爲常,見怪不怪了。在這種急功近利,大家比着誰更“聰明”誰更會“混”的風氣中,我們還能把什麼事情做得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呢?我想,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倒塌的校舍,就是這樣的“聰明人”憑着他們的“聰明”造出來的吧!

幾個月前看奧運比賽,很敬佩賽場上那些優秀的運動員,他們的成績都是靠笨功夫一分種一分鐘、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苦練出來的,訓練生活中的單調、寂寞、委屈、疲憊、傷痛、一次又一次失敗……其艱苦卓絕是我們這些外行人很難想象的。“聰明人”一般都受不了這樣的苦,訓練中也不需要那些自以爲是的小聰明,它只需要實實在在的苦練———加上恰到好處的悟性。以我的觀察來看,那些優秀運動員一般都是淳樸、忠厚、純真的人———我以爲正是這份與“聰明”絕緣的淳樸、忠厚、純真,才保證了他們在訓練場上的埋頭苦練,保證了他們在奧運賽場上的縱橫馳騁。特別是姚明,那份淳樸、忠厚、純真簡直就是寫在他臉上的!

“聰明”反被“聰明”誤,我們不妨笨一些,再笨一些。我們愈是洞察時世,深諳人性,愈應該告別“聰明”,一步一個腳印,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