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1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在《朝花夕拾》裏,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嚮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着鴨子從身前遊過,頒着手指頭細數“一隻,兩隻...。”;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祕的地方,看着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後因爲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裏,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麼。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也許是因爲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裏帶着濃厚感情,引起了我童年的共鳴吧,每次看《朝花夕拾》,我的心裏都會感覺到一絲的溫馨。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2

光陰荏苒,時間不等人,把握每一分每一秒,走進《朝花夕拾》,領略人生的真諦,讀懂時間的可貴。

《朝花夕拾》記錄了魯迅爺爺的童年時光。主要是魯迅爺爺把過去零零碎碎的記憶一片片的從回憶裏拾起,再慢慢品味回憶。就像過去的花朵如今拾起,仍然美的燦爛。它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明初的生活圖卷,封建的社會制度,社會對人民的囚禁。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摘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在書屋讀書寫字,體現出了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體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

《藤野先生》一文,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但他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魯迅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藤野先生還是個真正的君子,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態度輕蔑,但藤野先生卻對中國留學生一視同仁,孜孜不倦的教誨。

《朝花夕拾》是魯迅爺爺對往事的回憶,魯迅爺爺的童年時光就像一幅沒有染完色的畫,美中有着不足。魯迅爺爺的記憶中舊社會的封建束縛着人們的自由,讓人們每天都陷入到一個受拘束的生活。

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件往事,用平實的語言,豐富而有內涵的童話故事,抨擊了囚禁人們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爺爺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變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痛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遏人民的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瞭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中,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使我瞭解到封建社會的腐朽制度和當時社會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內心的複雜又是對新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讓我懂得時光匆匆,自由是每一個人的奢望。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可替代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都希望擁有好的童年時光。是魯迅爺爺教會了我,時間不再來,珍惜現在的時光,把握未來。自己的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自己的付出靠的是自己的努力。有付出纔有收穫。

每個人就像是一朵花,歲月讓它凋謝,但它的香味,它的美麗卻深深的刻在了腦海裏,就像我們雖然經過歲月洗禮,容顏老去,但我們那些記憶卻始終都在我們腦海浮現。

我們的童年已經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一些零碎的記憶,讓我們從《朝花夕拾》中走進童年,回憶童年的點點滴滴,體會在那不同年代裏不同的夢想,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朝花夕拾中的狗貓鼠,書中主要內容是:

從去年起,彷彿聽的有人說我是愁貓的,那根據自認是我的那一篇《兔和貓》這是字畫招供,當然無話可說,但倒也好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有點擔心了,我是長不免於弄弄筆墨的,謝了下來,印了出去,對於有些人似乎總是撓癢處的時候少,碰這痛楚的時候多,萬一不慎,甚至得罪名人或者更甚至於得罪了《富有指導青年責任的前輩之說。

讀了這篇文章,作者主要寫了自己與狗,貓,鼠之間的事情寫的很優美,文筆也很生動,耐人尋味,寫作手法很好,生動的寫出文章的主要思想。

雖然魯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時從字眼行間透露出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讀起來讓人感到很親切,所以,作爲中學生的我們,要學習魯迅先生的寫作方法,要學習魯迅的這種精神,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離我們的夢想更進一步!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4

剛讀這本書時還不是很懂,所以放下來沒在看了,後來我拿出這本書再看就看了個完,並且深受感觸。

《狗貓鼠》說了狗貓鼠的關係,應爲貓吃了作者的小隱鼠說一作者憎恨貓。《無常》是說了人與鬼的關係和作者小時候對鬼是由那些看法。這篇文章也是給人很大的啓《朝花夕拾》是我國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散文作品。這本散文集原本名叫《舊事重提》,後改名爲《朝花夕拾》。

說實話,我剛示的。它告訴人們人活着要嚴格對自己,不要對別人嚴格過自己,即使官再大也不能擺臭架子。這樣,人人都怕的無常也就變得和藹可親了。

《父親的病》記錄着作者的父親得了浮腫後臥牀不起,家裏人四處尋醫的事情。而到最後,父親就快斷氣的前幾天,作者卻心裏想着父親怎麼還沒斷氣?作者長大後說這是他現在覺得最後悔的舉動之一。作者從那時就發誓要當醫生去日本留學,後來爲了革命回到了中國。

《朝花夕拾》的內容簡短但不缺乏經典,看來我想讀透這前半本書,還得好好體會、體會!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5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壓迫,學者們排擠,又經歷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的紛擾中尋找出一點空閒來,委實不易,眼前是那麼離奇,心裏是那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候竟會連回憶也沒有。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是激發人們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某人性命,教人看得醜陋禍心。去留學,並碰到了一個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爲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治療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志: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纔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爲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如小時候,長媽媽的故事裏說:“倘若有陌生人叫你的名字,你千萬不可答應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的這種提防陌生人,並假想他就是壞人的邏輯。

在朝花夕拾之間,我隨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時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過留學日本的求學過程,一起追憶失去的老友。沿着這條線索,我看到二十世紀初,以“我”爲中心的一個個生活場景,人物的心理歷程,讀着每一個寓意深遠回味無窮的結束句,我的心也隨着作者一起潮起潮落。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6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讀到他的文章,卻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魯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來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戶曉”的世界上都有名氣的大作家,更是有點恐懼,不敢輕易讀他的書。怕讀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離拉近了。樸實的文筆,細膩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藹慈祥,平易近人的爺爺交談。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 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說是人間比地獄。因爲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可謂是天上人間啊!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可以吃到很多魯迅哪個時候有的人一輩子也無法吃到的東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園》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真是毫無樂趣可言啊!沒有端詳過麻雀,不知道什麼是叫天子,何首烏似乎聽說過……被嚇唬到的神話故事總算是聽到過幾個,但是卻再也想不起來。至於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連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紛飛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們南方現在是難得看到飄雪的。記得小時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過一場大雪,一場有積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當時出家門的時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頭上頂着帽子,裹得嚴嚴實實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醫院。卻似乎沒有沾到半點雪。印象裏是出租車窗外綠化帶上的一層雪。還有初次見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剛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攔下來。這是“不乖”的表現。回想起來,如果現在的我,仍能想起當年的冰涼,哪怕是透過手套得來的溼嗒嗒的冰涼,或許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爲落筆的資本。只是現在,倒寧願忘記那場雪了呢,因爲沒有樂趣,只有被約束的難受!

與我們的生活相比,私塾裏的生活,又或許要難過上許多倍。能在百草園爛漫多年,也許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時只能呆在書院裏讀書,會覺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實,相對於以前的孩子,我們已經是站在金字塔的較上方了,無論是生活質量,還是思想品質。有朦朧的思想,看着實事的動盪,體味着生活給予我們的甘甜,我們的生命裏也有無數的活力。又相對於那個封建的年代,現在生活是多麼的寬鬆。可是,也不得不說,以孩子們當事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教育,仍然讓人快樂不起來。我正接受,所謂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沒有一點興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夠體會,究竟什麼纔是我們的快樂.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7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屬於散文。《朝花夕拾》就像是魯迅先生的個人生活編年史。裏面記錄着魯迅先生生活的一些很精彩、很有意義的片段!

《朝花夕拾》,富有者豐富的情感以及對於某一些事物的看法。一篇篇文章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讓人感覺所描寫的事物更加生動真實。整本書由內而外散發出了一種童年時代的天真之氣!

我從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魯迅先生那清晰、明瞭、簡潔的寫作手法。魯迅先生用他那獨特的筆調,記敘了他的生活片段、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好友的摯誠懷念,還很深刻的給予現實社會思考。

魯迅先生在寫到美好回憶的同時,也寫出了對封建社會的批判性審視。所以,《朝花夕拾》是一本蘊含着特殊韻味的散文集。

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另一篇則是《二十四孝圖》。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喜歡魯迅先生在開篇不久,所運用的種種修辭手法:擬人、比喻,以及排比,運用的一位自然靈活。在用了諸多修辭手法的一段中,描寫出了“百草園”的許多事物。精彩的修辭,使魯迅先生小時候的樂園變得活靈活現。

《二十四孝圖》,我喜歡魯迅先生運用的諷刺與批判的藝術手法。這“二十四孝”中,有:孝感動天、清嘗湯藥,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等二十四孝。因爲“孝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而這一篇,又重點的講到了孝道,所以我格外喜歡這一篇文章——《二十四孝圖》。

總體來說,《朝花夕拾》是一本好書!雖然很難讀透其中的道理,但是值得一讀!因爲這是一本蘊藏着深刻韻味的書籍。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8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生於一個破落的士大年夜大年夜夫家庭。“魯迅”是他第一次發剖明話小說時的筆名。這一筆名根據魯迅本身陳述的情由有三點:其一,他的母親姓魯;其二,周與魯是同姓之國;其三,取愚魯而敏捷之意。童年時代的魯迅瀏覽了大年夜大年夜量的古書與古詩。在“三味書屋”裏,師從壽鏡吾師長教師。在此時代,他接觸了大年夜大年夜量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農平易近,爲魯迅後來的文學創作積聚了大年夜大年夜量素材。魯迅的少年時代,家道中落,魯迅經由過程切實的感觸感染認爲了社會的殘暴和冷淡。1902年,他東渡日本,在東京進了預備黌舍。

魯迅生平著述豐富,他的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阿長與<山海經>》等文章就寫於魯迅在廈門大年夜大年夜學的時代。

《朝花夕拾》以平和,舒緩的筆調爲我們娓娓道來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的生活片段,展示了故鄉的風土情面,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懷念,批駁了當時陰鬱陳腐的社會情況,賜與了對實際的深切思慮。從這些文章中透視着清末平易近初時代的生活畫面,懂得了當時的社會見貌,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

比來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魯迅寫的一本從童年到青年心歷路程的一本回想性散文,共十篇。書中有回想,有批駁,有嘲笑,它使箇中的韻味加倍豐富,並且顯示了魯迅關懷實際的一面,更展示了最真實的魯迅。

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封建社會下一個典範的農村婦女,她真誠仁慈,給魯迅買貳心心念唸的《山海經》,是魯迅筆下一個暖和仁慈的角色。在《五專橫會》中,魯迅塑造的父親的形象似乎不近情面,強迫孩子背書,摧殘孩子的本性,揭示了封建家長制對孩子的壓抑。藤野師長教師是魯迅在日本時的一位師長教師,他正派熱忱,不歧視同窗,熱忱存眷魯迅的學業,一貫鼓勵着魯迅一往無前。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9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人在風雨之後……”每當聽到這首歌我就會想起那本“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散文”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魯迅曾在《莽原》上陸續發表過十篇帶有自傳性質的回憶散文,總題爲《舊事重提》。雖是回憶的文章,但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無硝煙鬥爭的痕跡。

有人說魯迅是仇貓的,而且狗也是仇貓的,這不是證明魯迅先生是狗了麼。但魯迅承認自己是仇貓的,說起原因他覺得理由是挺充足,並且光明正大。原因有二,其一是因爲它頗與人們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其二是貓與獅虎同族卻有一副媚態。這一點我覺得貓和那些叛國叛民的漢奸頗有相似之處,雖是中國人的種,卻對侵略者殷勤獻媚,點頭哈腰,一副令人厭惡的嘴臉。

而後又因爲可愛的小隱鼠的死讓我對貓的仇恨更深了,即使後來知道隱鼠是被長媽媽不留神踩死的,但這種怨恨從來都沒有消散過。

魯迅年幼時有一個“保姆”——阿長,大家叫她長媽媽,魯迅平時叫她阿媽。她懂得許多規矩,而這些規矩也是讓魯迅所不耐煩的,其實那些規矩說白了就是舊時封建社會的“傳統文化”,素稱迷信。但是她又有傳統婦女的優秀品質:淳樸,厚道。幼時的魯迅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無意中向她說起,也沒放在心上,後來她告假回家回來時給魯迅買來了,這使魯迅對她產生了新的敬意——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做成功。於是對她最後一點誤解也煙消雲散了。

長大後的魯迅到日本去留學,在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學習。解剖學有兩位教授,其中有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大家叫他藤野先生。那時,中國是弱國,所以在別人看來,中國留學生是低能兒,被人瞧不起。但是藤野先生一點也沒有“種族歧視”,他待人都是一視同仁,先生教學嚴謹,一絲不苟。一次他讓魯迅抄講義,然後認認真真仔仔細細用紅筆從頭至尾添改過了,還增加了脫漏的地方,文法錯誤也一一訂正,而且這樣一直教完所有他擔任的功課。正因爲藤野先生端正的教學態度,所以魯迅把他的肖像擺在書桌對面,以此來鞭策自己。

《朝花夕拾》文如其名,像是一位漫步在夕陽下的老人向旁人娓娓訴說着往事。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10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假期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一個以筆代槍,同惡勢力不屈抗爭的偉大斗士,此刻成了一個遠遊歸來的慈愛溫和的長者,在自己魂牽夢縈的故鄉和心靈的家園中輕輕拂去歲月的積塵,而後,氣定神閒地娓娓道出一個個生動清晰的故事,一個個鮮活形象的人物——長媽媽、衍四太太、五猖會上的無常、百草園中的美女蛇……

在這個搖曳多彩的記憶裏,我最愛留戀徜徉的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充滿了生趣的小小百草園。

幼時的魯迅,不時到園裏的泥牆根去捉蟋蟀,常常拔起何首烏接連不斷的根,爲貪嘴而去摘帶刺卻酸的覆盆子。童心總是充滿無窮的好奇和探究的渴望,小小的百草園給了他無盡的歡樂,幼嫩的心靈也因此變得新鮮透亮。

讀<朝花夕拾>,我也真正領悟到,正是大自然和淳樸的鄉民給了幼年魯迅美和愛的啓蒙,使他擁有了一顆豐富細膩而嚮往美好的心靈,並絲毫沒有因爲歲月的流逝而變得粗糙麻木。以致二十多年後當他回憶起故鄉的舊事與童年的樂園,哪怕是對其中的一草一木,依然充滿了深深的眷戀。

《朝花夕拾》散文讀後感11

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記述了魯迅童年時期的生活和青年時期求學的歷程。書題中“朝花”是這些散文記述的對象“夕拾”是指記述者主體的寫作時間與方式。當我靜下來認真看這本書時,被它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了。

這本書分爲三個部分,分別是“朝花夕拾”、“荒涼中的自語”、“匕首與投槍”。“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最爲著名的散文集,是對滋養過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懷念。語言清新、樸實、親切感人,是現代回憶性散文的典範之作。“荒涼中的自語”選自魯迅的散文讀集《野草》,篇章短小精悍,結構精巧,具有音樂般的節奏性和流動感。在“匕首與投槍”中,《紀念劉和珍君》、《爲了忘卻的紀念》、《拿來主義》等作品,都是魯迅最有分量的雜文代表作。

我希望本書能成爲大家開啓認識魯迅、瞭解魯迅的一扇窗,從而閱讀更多魯迅的著作,感受“俯首甘爲孺子牛”的魯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