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學隨筆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學隨筆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學隨筆1

根據國小數學教材的特點和國小生的思維規律,總結出國小二年級數學乘法教學的一點規律:利用情景圖,調動學生積極思考,設計新穎有趣的練習形式,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採取多種形式,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國小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實驗教材,分兩個單元(第3單元和第6單元)完成了1~9的乘法口訣的教學。打開課本,我們不難發現,除了2、3乘法口訣外,其他每個乘法口訣的編排都有如下特點:情景圖———連加、列表或數軸方式呈現加數與和———寫出乘法算式———編寫口訣。這樣編排,既富有數學生活情趣,又體現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在乘法口訣教學時,要注意抓住以下三點:

一、好好利用情景圖

情境圖的意圖在於體現數學課程標準中“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重視學生的經驗與體驗”的基本理念。其內涵豐富,教師教學時一定要理解並充分發揮情境圖的作用。這些口訣的情境圖有的是要求學生動手擺一擺,如4、5的乘法口訣;有的要求學生觀察、數一數、想一想、算一算,如6、7、8、9的乘法口訣。這些情境圖都蘊含着兩大方面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興趣。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使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進入新內容的學習。例如5的乘法口訣教學,先讓學生創造性地用5根小棒擺出一個圖形,再擺出幾個這樣的圖形,然後數一數用了幾根小棒,思考、交流數是怎樣得出來的。這樣,不僅讓學生動手操作,輕鬆、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而且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2、幫助學生了解口訣的來源與意義,提供豐富的探究素材。

例如5的乘法口訣教學,學生通過擺小棒、數小棒,用連加的方法填出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根據圖意和連加的結果,學生很快就會列出乘法算式,並明白算式與積的來源。再如8的乘法口訣教學,利用鼓號隊的隊列,讓學生數一數每行或每列有多少人,再填數,最後列出乘法算式。這樣的情境圖在教學時,經過教師的語言描述或技術的處理加工,場面會更加生動活潑,使學生覺得數學就在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既能激趣又能幫助學生理解口訣的來源與意義。

二、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人教版實驗教材的編寫根據課標的精神,作爲教學內容的數學在呈現時,按照學生學習數學的特點,還原數學生動活潑的建構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類似的創造過程,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口訣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因此,在口訣教學時,爲了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必須注意以下3點。

1、讓學生親歷動手操作的實踐過程。

例如教學5的乘法口訣時,讓學生擺一擺圖形,然後數一數擺了幾個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突出五個五個數的方法。再如教學6的乘法口訣,可先出示金魚圖,讓學生觀察並數一數一條金魚是由幾個三角形組成的?兩條呢?怎樣計算?

2、指導學生獨立地完成連加的填空,並列出乘法算式。

例如教學5的乘法口訣,指導學生邊完成連加的填空邊說出加法算式,接着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並根據連加的結果寫出積。

3、指導或讓學生獨立編出乘法口訣。

在列出乘法算式後,可接着引導學生編出一兩句口訣,其餘的可讓學生根據“填空———列乘法算式———編口訣”的方式自己探索出其他口訣的編寫。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明白了口訣的來源與意義,即使以後忘記了某句口訣也能根據連加的方法或前後口訣來推出積是多少。5的乘法口訣是學生第一次學編口訣,教師可指導編寫一兩句口訣以後,再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編寫。有了5的乘法口訣編寫經驗,其他乘法口訣的編寫,就可放手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的方法動手、動腦,自己編寫出來了。

三、設計新穎有趣的練習形式,應用、熟記口訣

熟練口算表內乘法,是學生應具備的最基本的計算能力,要求脫口而出。根據課程標準對數的運算規定,要求大多數學生對兩個一位數相乘達到每分鐘做8題。爲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練習,充分挖掘教科書練習形式蘊含的豐富內容,靈活使用,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同時使每個學生都有較多的練習機會,讓學生熟記口訣。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組織“對口令”“、找朋友”“、奪紅旗”“、摘水果”等熟記口訣的遊戲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又如“開火車”“、送信”“、接力”“、登山”等活動,這些練習形式既具有遊戲性,又便於全員參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設計新穎有趣的練習形式,使學生在愉快的練習活動中熟記口訣,提高水平。

二年級人教版數學教學隨筆2

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學生爲主體”是當代教學的.基本思想。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改爲主動,是終身學習的基礎。我認爲,數學預習有以下幾個優點:

一、利於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自學課本時,學生由於認知能力的侷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識,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認識,讓學生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儘管在老師看來非常簡單,但這些問題是學生思考後的思維斷點。由於學生間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問題具有思考的價值,有的甚至幼稚,我們重在培養學生提問題的意識。長此以往,水滴穿石,學生提出的問題肯定越來越精彩。

二、利於突出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經過預習後,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可以解決,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設置情境讓學生解決。在單位時間內,解決三個問題與解決兩個問題,哪個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興趣,對自己疑惑的問題肯定會倍加關注。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的“模糊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勵學生學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經教師的點撥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教師來說,間接實施了因材施教。對學生來說,易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如果沒有預習,學生的大腦會一片空白,不能及時與舊知識鏈接,會毫不批判的無條件接受。預習後,當認知發生衝突時,及時反思學習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於學生舉一反三,構建知識網絡

由於學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對同樣的知識構建的途徑必然也是多樣的。但因課本編排的侷限,不可能將各種想法全部展現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在借鑑課本想法的基礎上,展現多樣化的見解,撞擊出思維的火花。在預習的基礎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滿足於課本知識的獲得,敢於向課本挑戰,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運用自己的智慧填補課本的空白點,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

四、利於提高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相應的改變教學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動的使用課本提供的素材。教師必須站在學生髮展的高度,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從學科的總體目標擬定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再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爲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靈活多變的處理教材,讓教材爲師生服務,不要成爲教材的奴隸。學生預習時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認識浮淺。因此教師更應深入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將教材的知識思路轉化成學生易於接納的教學思路,並注意爲學生的學習提供合適的空間。學生的心理結構、接受能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誠然,國小生年齡小,還不知道如何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步驟的分階段進行輔導。對於剛剛起步的國小生(如一、二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在一節課結束時流出5分鐘時間來一起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爲他們在課後如何預習給予示範,以此逐步培養學生預習的能力和意識。對於國小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可以通過佈置預習作業來促進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要鼓勵學生髮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