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家風燈下前行

親愛的小朋友們:

散文: 家風燈下前行

你們雖然還小,但你們也知道吧?國有國法,校有校規。我們的國法是國家的法律,我們的校規是你們手中拿着的,<國小生學生守則>。但你知道嗎?你們的家裏也是有家風的,有的小朋友會問,什麼叫家風?

家風的解釋有很多,但我個人比較喜歡胡文忠先生的解釋,他說:‘家風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其內容是指一個家庭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言行表現的總和,也是一個家庭成員品格文化素養,道德情操,人際關係的具體表現。’

小朋友們,你也許還會說,我還是不太明白什麼是家風,那我就說一下我的理解,我認爲家風往簡單了說就是你的爸媽對你的這樣或那樣的要求;家風就是你的爸媽告訴你要尊敬爺爺奶奶;家風就是你的爸媽告訴你不要在公共場所大聲的喧譁;家風就是你的爸媽告訴你要和小朋友團結友愛。

總之家風就是你的家長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滲透到你的思想中,行爲裏的做事原則和道德標準。

好的家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是無形的資產與財富。

好的家風,讓這個家庭的子孫後代延續得更長,生命的路程走的更幸福,更久遠。

不好的家風,讓這個家庭的子孫的生命路程走的災難重重,甚至讓這個家族一臭萬年。

胡文忠先生也舉了兩個美國家庭的例子,這兩個例子太精典了,我也把這兩個例子給小朋友們講一下,小朋友們感受一個家風對一個家族的影響。

美國有兩個家庭,愛德華家庭和珠克家庭。這兩個家庭現在也祖祖輩輩的生活在他們那一方土地之中。但在這裏就以兩個家庭的八代人的情況作爲例子講一講他們的家庭成員情況。

先說愛德華,他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哲學家。他爲人不僅勤奮好學而且爲人非常嚴謹,他爲子女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成爲子女學習的楷模。愛德華的八代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

再說一下珠克,他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大酒鬼和賭徒,一生玩世不共恭,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無所事事的生活着。再看他八代的子孫,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人是殺人犯。

這兩個例子很典型,實際我們仔細想想身邊的事兒,身邊的人兒,會不會也有很像愛德華家與珠克家這個樣子的家庭?

孩子纔出生時,都沒有是非觀,道德觀,是家長的舉止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的是非觀、道德觀。孩子不懂什麼,他只知道緊緊的跟隨家長的步伐而動;跟隨家長的節奏而行。中國有句古話“上樑不正下樑歪。”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我家也有我家的家風:孝敬長輩,寬以待人,勤儉節約,愛國愛家。

百善孝爲先,我父母在孝敬這方面做的可以說是我們優秀的榜樣,當年爸爸單位分房,爸爸問爺爺喜歡與誰一起生活(我還有叔叔)爺爺說喜歡和我們一起生活。爸媽二話沒說,爺爺與我們一起上了樓,五口之家住進了給三個人分配的小樓裏(弟弟超生分房子沒有份兒)。

爺爺上樓時以快八十歲了,在樓上住了幾年,爺爺八十多了,老人家生活已經不能自理,爸媽從沒嫌棄過爺爺,而是給爺爺更多的關照,衣服從來都是隻要是髒了馬上換下來,被褥也是一兩天肯定要洗的,爺爺身體不好,但思想是明白的,老人家怕麻煩兒子媳婦,減少吃喝的'次數,爸媽不幹了,給爺爺做思想工作。

後來爺爺臥牀幾年去逝,在這幾年間從沒得過褥瘡或是其它因爲衛生不好帶來的病。爺爺在冬天裏說了一句要吃地瓜,爸爸騎着自己行車帶着我和弟弟跑遍了我們小城,終於買到了地瓜。要知道,那是一九八幾年,物資不像現在這麼豐富,那時的冬天要買地瓜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早上起來,是我們家最忙的時候,媽媽的工廠離我們家很遠,她騎自行車要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到單位,早上早早的起來做完飯,把飯菜放在桌子上,她就去上班了。

爸爸早上給爺爺準備老人家一上午的飲食放在他手能夠到還安全的地方(中午爸爸和我們回家吃飯),再把老人家髒的衣服和被褥收拾好準備晚上洗。然後爸爸給爺爺擦臉洗手。

弟弟負責給爺爺倒尿盆。

我負責把爸爸盛好的飯菜餵給爺爺吃(午飯,晚飯也是我喂爺爺吃)。

鄰里親戚都誇我爸媽是孝敬老人的好兒女。

後來,我長大了,成家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

2016年春節時,我媽媽生病了。我的孩子也拿着小碗給他生病的姥姥餵飯。我媽媽生病嚴重時,不認識我們了,只認識她心愛的外孫子--我的兒子。

我們說什麼她都不聽,只聽她小外孫的。我們給藥也拒絕吃。

我兒子當時六歲他一手拿着水杯,一手拿着藥,細聲細語的勸他姥姥吃藥。吃飯的時候,也像我小時候一樣拿着小碗,一勺一勺細心的喂姥姥吃飯。

姥姥身體好多了,可以下地走動,但因爲身體還有不適,她不願意走,我兒子就用小手領着姥姥,哄着姥姥多溜達,多鍛鍊。平時懶懶的小傢伙也勤快了,領着姥姥不厭其煩的走了一圈又一圈。當時就覺得我的小小兒子,真的長大了。

說完孝敬長輩還有時間,我再說一下勤儉節約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我們家傳承的具體表現。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在對我和弟弟的教育中他們不會引經據典,不會誇誇其談的給我們講一些大道理。他們只是在做,在腳踏實地的做,用具體的行爲,影響着我們,教育着我們。

爸爸媽媽是雙職工,所以,我們家的經濟條件,在親朋好友中,不說是特別好,但也算是很不錯的。

但是我的父母從來不鋪張浪費,生活是非常節儉的。比如說,我家的洗碗水與洗衣水,從來都是倒在一個水桶裏,用它們來沖洗廁所,爸媽說,這樣即節水又環保。

我們的衣服也不像有的同學那樣非常的多而且有各種款式,但每一件衣服都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

媽媽說:‘不是咱家沒錢給你們買衣服,而是沒有必要,好鋼要用在刀印上,以後你們需要錢的地方還很多,等你們真用錢時,爸媽不會吝嗇。’小時候不懂事也曾怨過爸媽,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穿的和小公主似的,自己只有幾件不算華美麗的衣服,好羨慕她們。長大後我明白了,媽媽這是勤儉持家,居安思危,長大後的我和弟弟升學就業嫁娶時,父母給我和弟弟莫大的經濟幫助。作爲普通工人的他們,每一分錢都是靠勤儉節省下來的。

記得上國小才能用鋼筆寫字時,在大紙上,寫了幾個字,發展寫的不好,我就給撕了,然後團成一團就給扔了。爸媽沒看到,很長時間都是這樣的。有一天,爸爸收拾屋子,從一個箱子底下(我們家那時有兩個很大的大紅箱子)掃出好多小紙團兒,把紙團兒一打開,是一張張寫了幾個字的大白紙。爸爸生氣了,狠狠的教育了我一頓。從那以後,再也不敢那樣的浪費紙了。

兒子上幼兒園了,把小鉛筆用的都快拿不住了,還在那兒用,我和我的愛人看到後誇獎了他,但也告訴他,節儉是好習慣,但要注意節儉也有個度。節儉是應該的,但不能因爲節儉而耽誤學習或生活,拿着太小的筆也練不出字來。合理的利用,杜絕浪費,是目的。我們讓兒子把小鉛筆頭交給姥爺,這些小筆頭裏的鉛可以用來修鎖頭或用做其它。

親愛的小朋友們,由於時間關係,寬以待人與愛國愛家,我就不講了,它們已經熔入我們每個家庭成員的骨髓中,並將世代傳承下去。

最後我想說

好的家風是盞明燈,照亮我們的心路。

好的家風是盆篝火,溫暖我們的心田。

好的家風是面鏡子,折射我們的身影。

好的家風是條大路,伴着我們世代遠行。

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在良好家風深深的烙印中,在薪火相傳的優秀家風裏,我們會走的更穩,我們會行的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