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散文作文9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散文作文9篇

散文作文 篇1

秋其的散文集《輕呢——我的山中日子》出版了。小燕是一位具有深厚的多元文化積累和良好寫作潛質的青年作家。讓人令眼相看的,是她的散文結構更具文學性和藝術濃度;敘事更爲廣闊和深邃;文字更爲從容,有底氣,有文字的真氣和文字的根性。

秋其,1976年生人,中學教師,現居住在廬山風景區的一座大山裏。她真誠、內斂,與外面的世界接觸很少。教學之餘,在家看孩子,讀書,在大山裏轉悠,思天接地。這與她讀了大量中外美術、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書籍有關。從《輕呢》的許多篇什中,可見梭羅、卡爾維諾、清少納言、王爾德、伍爾夫等外國作家和古代詩詞、《詩經》及繪畫藝術對她的影響。

秋其的人文走向是獨立的,自由的;也是另類的,邊緣的,獨樹一幟、卓爾不羣、自成風景的。因爲,文學既不是葉小燕的宿命,她也不具那分文學的自覺。秋其只是在生活和文化的土壤上吸取養份,她尋求的是精神的自由與人格的獨立。所以秋其說“平日,自然文學和美術方面的書籍是我的主閱讀。但每年會看幾部小說和哲學類的作品。 我想弄明白點什麼,似乎只有這樣我纔會得以靜觀自己和環境,尋找到一種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之外,她從文化的沃土、藝術的色彩、律動和大自然的懷抱裏走向生命的自身。而她結集出版的這本散文集,可以說都是她見證事物和感悟生活的記述。秋其的廣泛閱讀與吸收,以及對生活和自然的體驗與探尋,儘管不是爲文學準備的,但卻萌發了“無心插柳柳成蔭” 的絢麗風景。

讀秋其的《輕呢》,發現她的散文中,有莊子式的超塵脫俗、返璞歸純的自事其心,(《月亮的味道》、《山風吹過》、《山裏山外》);有薩特式對人與事物對象性存在的注視、洞觀和意識反思(《精靈》、《行走》、《貓》、《藍影》、《凌霄》);還有尼采式的孤獨抱懷和揮之不去的生命之纏繞。(《巢穴》、《空瓶》、《回家的方向》、《山中木屋》);在她的散文構架風格中,常有印象畫的線條、色彩脈絡;有音樂性流動的旋律和舞蹈的起伏跳躍“等元素(《嘉年華》、《裂痕》、《夜讀,削蘋果的女人》)。可以說,秋其對中西文化的廣泛涉獵閱讀,鋪墊、滋養了她厚實的文學底蘊和看世界的別樣的目光。

《輕呢——我的山中日子》是葉小燕的第一部散文集。她一出道,就以自己獨立的文字品格和女性敘事風景,搖曳在散文敘事藝術的枝頭。如果說,這本散文集中的短小篇什,是夜空下閃爍的星子;那麼她的長篇敘事,卻似曠野裏的一片篝火.她以女性獨特的目光、思維和別樣、另類的語境,在講述、描繪和勾抹着她身邊的生活和世界。

相遇《輕呢》,讓我感受到一股迴歸生命真性的林子、找回生命真義的其性習習的語言真氣撲面而來,彷彿是一種流動的聲音或一縷縷自由的風,在與我交談,注入我的身體和血液裏:

“光線從枝葉間溢出,樹木,隱藏在林間的老別墅,都變成了透明的亮片,紅色、綠色或者黃色……‘陽光是從天空的心散發出來的’,米什萊詩意溫暖的語言總是令我動容。這裏的每一棵草木每一種物種,每一扇窗戶,每一塊小瓦片,都被古老的陽光照耀過,問候過。在樹林的光和影之間,樹木發出寂靜的聲息,樹幹上絲絨般的青苔似乎也在發出輕輕的摩挲聲,葉片窸窣落下,在頭頂,在腳跟,流轉飛揚……一種被陽光和樹影封住的那種美妙厚度,讓行走在山路上的每一個人感到寧靜和喜悅。”(《緩緩走過山林》)

讀秋其的作品,你必須跟她的文字保持一種距離,也不必在意她寫的是什麼和她怎樣去寫。要看她一大把文字中,你相識或相遇了什麼。

《石頭的疑問》寫的是冰川世紀跌落人間的一塊石頭,或四世紀冰川遺址,沉睡在時間的河流和歲月的咬痕裏。這塊石頭的存在是一種偶然;與一個兒童、一位老人、一對青年戀人、中年人和畫家、科學家的相遇也是一種偶然。但在不同人的眼裏,卻折射出不同的神祕色彩,而推給讀者的閱讀感知,卻是這塊石頭的巨大的孤獨和深重的憂傷壅堵在心。——因爲,這塊石頭在作者筆下是從天上跌落人間的一滴淚!

一篇輕盈的詩性童話,作者從事物的表層和深層敘述、多元視角的轉換和女性敘述聲音,從對遠古的歷史和歲月人煙層層剝繭般的熳妙懷想中,抽離、展示、審視、叩問的卻是世俗塵煙和世事物象中的生命之本與世界之源。作者理智理性的從這篇童話的整體結構邏輯,潛入自己思想情感最隱祕的深處,用富有生氣和張力的活性語言,把她對自然的秩序、人性的根源和人的社會屬性及人類的生活奧祕,通過不同人的目光和思維對這塊無聲無色、無知無覺、無夢無醒的石頭的注視、想像和盤詰,從事物的偶然性和時間的維度裏闡釋人的存在性和偶然性。篇中藉助隱喻、像徵等手法,對生命的現場和人的未來,寄予了深切的關注和美好的祝願,字裏行間呈現多種指涉語義,和“言外之意”的審美意韻。足見一位女性看世事物象繁複細密的`心思和理性思辨色彩。

《貓》,是用散文和詩質語言構架的一篇寓言體小說。筆調從容輕鬆、運化絕妙,且有着多層讀解意義。作者站在更高的山巒上,用靜觀的語勢、平靜的語述和不飾雕琢、不見風浪的語言,借代一隻動物屬性的貓和違規搭建屋棚上的一個“拆” 字;用復調結構、明暗多線條交織和碎片拼貼,以及不落痕跡的步步鋪墊等筆法,用一條明線寫一隻被遺棄的流浪貓惶惶然地寄居在不見光線的地下室裏的故事;同時伏以三個交織的、時隱時現的線條勾抹三個家庭的生活現實。畫面是平靜的,背景卻是喧囂的,敘事是冷靜的。小說通過情節線條的交織和一筆帶過的細節點綴,把沒有在場的在場、背景時爾取代前景及貓與貓和人與貓之間的微妙關係,絲絲入扣的糅進小說的敘事圈套,形成一種隱形結構下內呼外應的暗流涌動和某種對整個故事的操控力量;作者站在社會文明背影裏的兩性泥陷與困惑的敘事現場,用女性的目光注視女性自身,從女性的生活圖景和人生況味中拆解、拆除羈絆和桎梏女性生命與生存現實的蕃籬和障礙,從而踏上“人” 是“愛與存在” 這個生命意向上的女性自我追尋、自我解放的旅程,給女性的獨立、自由和生命的大化打開一片豁然天地。

這篇寓言體小說,通過對人的兩性世界的洞觀與探微,對女性寄予了哲學、美學和生命學意義上的悠遠、明媚、暖色的遐思,和完美主義、理想主義色彩的深層審美探尋。作者以她荒謬的敘事和流浪生死的心思意緒,把讀者引入人的生存現實的泥沼裏,讓人的人間自己去省悟,去尋求自救。

《身體的記憶》記述一次住院手術的經歷,她不只是一個親歷疼痛的人,而是彷彿親臨一次生死。通過觸覺、視覺、聽覺、味覺、幻覺連疊、拼貼的意象片斷和意識反應,從女性生育、病痛、衰老等諸般女性身體切膚徹骨的疼痛和生命的訊息中,親歷和平撫着此時、此地、此在、此生中的生命的傷痛與苦澀,以及生命中的諸多纏繞;切身的感受到生命的脆弱,體悟着生命之輕和生命之重。這原本是女性沉重、憂傷的心緒話語,但在作者的筆下,卻洇氳和透發着人世間親情、愛情、友情的甜密、溫馨和暖色。身體的信息和生命的律動合奏的卻是一曲起伏、高亢、激越的生命交響曲:“當又一個春天到來,我將帶着屬於自己的身體記憶,和生命個性,又一次笑容燦爛,輕揚手臂,把腿高高踢向天空,奔跑,跳躍。”

秋其,處身在這個相當個人化的時代和生命個性色彩繽紛的人的人間,她盡最大限度的把自己和生命自身縮小,走回生命內心的腳步,仿如在葉脈上蠕行,輕輕,輕輕的不驚起一粒塵土。她在自己的生命秩序裏獨語天涯。在她生命內在的縱橫裏,據守和抵禦本心之外的喧囂與塵埃。在紛繞繁雜的塵煙世俗中,她是一個不在場的女子,也似乎背離了時代主旋律。她隱在大山寧靜、閒適、清心的懷抱裏,讀書,冥想,記述她親歷、見證和感受的人事物語。但秋其不是一位遊乎於塵垢之外,寞然於壙野,安之若素的柔弱女子;她只是不肯違背本心的自然,精神的自由和人格的獨立;不想在世俗塵煙中流入人的地平線。在《輕呢》好多散碎的文字中,可見她意出塵外,力生筆端的冷靜、從容、暖色、明媚的文字風貌:“曾看過吳冠中先生的一幅《爬藤》的作品,他的爬藤有着寧靜而輕盈的詩性和夢意,每一根線條都有着豐富的表達和探尋。藤蔓在畫家的筆下獲得了怎樣的靈魂,它們努力生長,贏得的自由是多麼的高遠和清越。”(《爬藤》)。

在閱讀《輕呢》時,我感覺葉小燕的文字並非是她自己所言的“輕”。 因爲從她筆底流淌的人事物語中,既起伏着思想情感的岸線,血液裏也動盪着不安定的理性哲思的因子,每個字詞都是一塊精神的礁石。在秋其心靈的原野上放牧的,時而是晨鐘暮鼓般的悠遠與寧靜和止水微瀾般的生命意脈,時而是連綿起伏的內在丘惑和綠意黃沙般的精神馳騁。

秋其的散文呈現簡單又豐富,單純又複雜的品質。《輕呢》裏的敘事,幾乎沒有重大事件。她從一滴水珠中發現天堂。筆下的人、事、物、景,從一片葉子,一根莖藤,一片雪花,透發給讀者的都是心靈的純淨、精神的昇華和靈魂的滌盪(《葉子》、《雪如羽》《爬藤》、《精靈》);一顆糖果幻化出如夢如幻的人間冷暖(《蘇蘇的花朵糖果》);一隻空瓶,交織的是大千世界里人與時間的縱橫,流淌的是親情鄉戀的血脈(《空瓶》);一件布衣裙,從事與物的原初取向裏,抽絲吐蕊般綻放出一朵朵關於美的結構、美的秩序、美的品質、美的意向的絢麗的花朵(《布衣 裙》);一片雲朵,折射出人從腳下的生存現實向更爲廣闊、遼遠、豐饒的精神世界探尋和嘹望的美好心境(《雲之下》)。秋其的文字纖敏,輕盈,沖虛,深峻。且字字閃光,語語驚心。在她文字的行雲流水中,都有對美好事物靜默的懷想,都指向人的精神深處,都能引起心靈的震撼,都能啓發深邃、悠遠的思考。她從世界的原初和人的此在,審視、究問、探尋人的未來和世界的明天,對人與世界寄予了美好的精神祈盼。

當代的散文,在同化思維,固化語境,軟化、矯情、塑料花式的敘事範式中,呈現一種僵死的散文模式和陳腐、虛假的語言味道。如果說,真誠和樸素是散文語言的本質,葉小燕能從傳統文化的滋養和世界文學迷亂的敘事星空下走回自己;以她出世的心態和迴歸自然的心境,形成有話語真氣,有文字根性的敘事語境,這纔是《輕呢》這部散文集的高貴之處,也足見葉小燕文字的從容、自由和她文字的尊嚴。

秋其從文化與生活的沃土走向自己,走向生命自身,文學、哲學、自然科學和美術、舞蹈給了她一架梯子,讓她看到歲月的雲煙深處是什麼,歷史的源流和人的根鬚在哪裏;中國古代文學和世界文學燦若星子的光華涵泳了她思天接地、如夢如幻的詩思才情。她的內在世界是一個既深邃又美麗的豐饒的寶庫。物理世界的一片飄落的雪花,樹梢鳥巢的一個細微的顫動,山石上一片夢幻般的苔綠,都飽含着她女性視覺下的善良的目光和人性悲憫,以及對事物和世界的理性審視與觀照。讓我的閱讀,好像每每可以觸碰到宇宙間那神祕美麗、難以言述的神奇和永恆。從她文字的意脈裏,也讓我感受到,作者年輕的靈魂的喘息聲,彷彿就在離我最近的身旁。

以一顆敬畏和感謝之心,把目光和心思埋在《輕呢》這部散文集的閱讀裏,作品清晰的脈絡,磁實、跳躍的哲思紋理和極富文字真氣與文字根性的語言質地,瞬間穿透了我的靈魂。我閱讀時的內在會有一聲輕音:“哦!”。

掩卷,一道依希可聞、閃爍着生活浪花的河流,從秋其的腳下朝着天際隱去。而留給讀者的,是“青山卷白雲” 般的文字山水,和理性哲思的燦爛星光。

我想,走向文學的秋其,未必在文字裏宿草經荒,對文學也未必要有多少擔當,守住她文字的良心,文字的真性,文字的美善,文字的暖意已難能可貴。

落筆時,我還想說一句,任何一種文字品格既是一種敘事模式,也是文學的枷鎖,願秋其在她文字真性的林子裏,每一粒鳴叫,都悅耳,青翠。

散文作文 篇2

那可愛的春,邁着輕盈的腳步,帶着一路鳥語花香來到人間,那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便隨之來到四面八方,整個世界就像剛從一個甜美的睡夢中甦醒過來。

春來到了公園,公園草地上的小草也迫不及待地鑽出了地面,初春的小草們個個嫩生生,綠油油的。肥胖的小葉,像一個個剛剛從夢中醒來的胖娃娃。這裏生一片,那裏長一簇,點綴着深棕色的土地,顯得格外鮮明。公園的樹木也在不聲不響地抽出新生的嫩枝,長出了嫩嫩的新芽。柳樹的枝條向下垂着,就像是美麗姑娘那一縷縷飄逸的長髮。一片片新生的葉子,格外有生機。一棵棵小樹苗在春雨的滋潤下茁壯成長,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爲大家遮陽。各式各樣的野花也睡醒了,只見它們伸伸腰,擡擡頭,爭先恐後地縱情怒放,紅色的、黃色的、藍色的、白色的、紫色的……真是百花爭豔,五彩繽紛。這些花雖然不名貴,但它們用自己的點點姿色點綴着這青春的草地,把自己的一切無私地奉獻給大地。成羣結隊的蜜蜂,呼扇着黃色的翅膀,嗡嗡地忙着採蜜;那五顏六色的彩蝶,也成雙成對地翩翩起舞。

春也來到了小朋友身邊,你看,小朋友們脫掉了笨重的羽絨服,穿上了五顏六色的毛衣,拿着自已心愛的風箏在田野上、操場上、河堤上放飛,跑來跑去,他們笑呀、叫呀、說呀、唱呀,玩得可真開心!

春來了,春來了!我愛美麗的春!

散文作文 篇3

一眸遇見,紛飛了素雪。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了解。挽起你發如雪,若雪紅顏,斷橋,笑靨遇見。雪問離殤,曲終人散,墨染三月雪,且爲誰思念?——題記

緣字訣,幾番輪迴,飲盡風雪,塵埃是非。

流年斑駁,時光清淺,心心念唸的歲月,細數着這個季節裏幾多思念。我懷抱琵琶,撥絲弄弦,爲你,一闕發如雪。青絲三千暮成雪,攜一縷彎月,簫音盈盈,白裙醉,惹誰塵埃念?似水若風,我殷殷的想念,素手溫柔了耳畔深情,留戀幾闕懷念,觸手你溫暖的紅顏。

你發如雪,紛飛了眼淚,我等待,蒼老了誰?

素白時光,擱淺歲月,風,滑落指尖,等待心間的桃花流水。盈袖心香,泅渡流年,一直堅信,那些幽幽怨怨的十指誓言,彈指若煙。往事如煙,或深或淺,鐫刻着我回眸的留戀,心事若蓮。三生花落,誰知誰憐,琴箏一曲,誰來和絃?

你鎖眉,哭紅顏喚不回,縱然青史已經成灰,紅塵醉,微醺歲月。

懷抱一份思念入骨,攜一卷經年。你輕顰一笑,惹得我桃花染血。我越滄海,度桑田,只爲與你園前生夢,今生情,來生戀。未央夜,斷腸弦,流水幽怨。一滴淚,一縷念,請別揉碎,我對你款款的桃花思念。風,遺落在指尖,溫柔,流年。

我焚香感動了誰?邀明月讓回憶皎潔,闕闕,片片。

三月,若水穿塵,芳菲我幾世流年。浮世清歡,柔柔心漣,風花雪月,搖曳蔥蘢的念,你淺笑,清瘦了歲月,你顰眸,婉約了流年。絕塵的愛戀,待到花開傾城美,發如白絲雪,弱水三千魂夢斷,琴箏和鳴兩纏綿。

眉間,經年,輾轉思念。

紅塵相依,只是一懷柔情,便已滿眼愛憐。

小橋庭院,素年錦時,桃染簇簇芳菲,婉約幾盞紅顏。

三月,流水,桃花,思念。

打馬而過,柔腸遇見,今生最美,便是與你共一幅情暖雲煙,系半闕憂思如畫。折字煮酒,只爲花開纏綿,不訴情深緣淺。愛染流年,相思繾綣,輕拾一份如詩若畫的感動,摺疊山重水複的溫柔,低眉,淺笑,落花韶華,悠然前。

狼牙月,伊人憔悴我舉杯,飲盡了風雪,是誰打翻前世櫃,惹塵埃是非緣字訣。幾番輪迴你鎖眉,哭紅顏喚不回,縱然青史已經成灰,我愛不滅。

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了解,只戀你化身的蝶。你發如雪,悽美了離別,我焚香感動了誰,邀明月,讓回憶皎潔。愛在月光下完美,你發如雪,紛飛了眼淚,我等待蒼老了誰?紅塵醉,微醺的歲月,我用無悔,刻永世愛你的碑。

淡藍溫暖,穿透思念,素心爲筆,相思爲箋,爲你夢一場花開無言,許一場地老天荒。流年深處,只是一眼,便是溫柔;只是一瞬,便是無言。碎碎念,深深緣,月光水岸,柔弱了誰夢裏飄雪。盈着清淺的季節,一曲簫音,發如雪。

散文作文 篇4

鄰居爺爺名字叫成柱,記憶裏是胖胖的身子,胖胖的臉,大大的眼睛只有,據說另外一隻是小時候因爲嘴饞,自己去掀正在火上蒸着的饅頭鍋,鍋蓋邊滴出來的水進到了眼睛裏,眼珠被燙流了,所以那隻眼沒有了眼珠,只有深陷的眼皮。也因爲這個,幾代的小孩可能都知道這位成柱爺爺,因爲他的名字經常會響在孩子的耳邊,母親都會說,小心點,離鍋遠一點,燙到了就變成成柱爺爺的眼睛,眼珠流掉很痛很痛,還難看。所以鍋裏的包子饅頭快熟的時候,我就遠遠的站在牆的一角,眼睛盯着那口大冒狼煙的鍋,是迫不及待,也是把娘危言聳聽的話,反覆掂量,反覆想象燙到眼珠流掉是怎樣的疼痛,想到成柱爺爺。

成柱爺爺,在我最早記憶裏是個小老頭,堂屋偏房加起來好多間,房子多,地皮也多。除了很多房子佔用的地皮 ,還有很大的一個棗樹園子,還有莊基加棗園子前面的很大的一個葦子坑。小時候我還見過洗洗長長的葦子上頂着白色的葦須呢。

成柱爺爺有這麼大家產,我的記憶力就他一個人,家裏沒有奶奶,更沒有小孩子。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娘跟我說,爺爺曾經有過一個老婆,可是後來不知咋的不跟他過日子就走了。

之前我曾經寫過,成柱爺爺在我兒時記憶裏,炒菜特別的香,吃起來也好吃。很多個爹孃下地晚歸的傍晚都是在他家裏吃的飯,有時候也會睡在我家沒有的放在街門下的竹子牀上,等娘回來再抱回去。

長大了,就很少去成柱爺爺家中,那些讓我感覺很神聖的多多房子,也變得老去了,用土坯與泥巴堆起藍轉包邊的房子也顯得很舊很矮了。還有門也顯得很小了。當然成柱爺爺也顯得老多了。

成柱爺爺,總是樂呵呵的。多次聽他在街頭閒談時對鄉親們說,他絕對不會像老李,老張想不開時喝農藥,上吊死掉的,有啥過不去的坎,我這一隻眼睛還沒看夠世界呢,成柱爺爺還說他娘給他算命過,能活到八十八呢。

可是成柱爺爺的死,卻是很悲慘的,是很可憐的。

那一年我都上國小六年級了,那是一個剛進入秋但夏未退去的秋老虎天的日子裏,聽說那一邊成柱爺爺七十七歲。幾天沒見成柱爺爺揹着雙手溜達街頭了。聽大人們說成柱爺爺生病了,可能是腦血栓,癱瘓了,不能出門了。

成柱爺爺的妹妹來看他,要送醫院救治,可是早就定好的管爺爺養老送終的遠方侄子不同意,說在家找個醫生輸幾天液就好了,平時都沒生病過,沒什麼大不了的。老妹妹畢竟也上了年紀,自己身體都不好,如果住進醫院白天黑夜的侍奉也吃不消,所以就沒堅持。

成柱爺爺雖然人不能走,可是不是肚子裏的病,還是跟好的時候一樣大碗吃飯。

老妹妹有事一走,輪到遠方侄子照顧了。他們一家人也會每天買了吃的拎過去。出來的時候就把街門鎖掉,說是怕家裏沒人丟了東西。

直到有一天,成柱爺爺家裏有人吵架,人們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原來爺爺家的門一鎖,鄰居都不好再進去看了。只有爺爺的那個相好的不放心,偷偷的從爺爺的破牆頭爬了進去看看爺爺。

不巧被爺爺的侄子發現了,老太太在喂成柱爺爺吃飯,爺爺狼吞虎嚥的吃着,還用不太清楚的話表示這幾天根本就沒吃過東西。侄子一見惱羞成怒,就罵老太太不要臉,這麼大年紀了還不嫌害臊找野男人。。。。。

老太太也不示弱,說侄子心太黑了,爲了早點得到遺產,居然要餓死這叔叔。

後來有人捎信給他的老妹妹,老妹妹來了,證明老太太說的是真的,那個遠方侄子夫妻,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會,拿着東西送過去,但是飯是放到桌子上的,身體不能動彈的爺爺,怎麼能吃得到。屋子的角落裏還有一隻乘着倒了很多次的飯的塑料桶。

老妹妹餵了老哥哥一次飯,油條吃了三根,麪條吃了一大碗。老妹妹又被侄子趕走了。

第二天成柱爺爺走了,永遠的走了。

侄子說是添了新病突然沒了。可是鄰居們能猜出點什麼了,他們說爺爺是幾天沒吃東西,一下子吃那麼多撐死了。

不管怎麼樣,成柱爺爺離開這個世界了,還沒活到八十八,今年是七十七歲呢?是算命先生瞎蒙呢?還是算錯了?還是她的媽媽記錯了?怎麼就相差十一年的壽命呢?

這是一個孤寡老人的命運,這不是單一的例子,這是很多孤寡老人最終必須的結局。無奈呀,誰讓他們沒有妻兒老小呢?誰讓他們不是爲國立功的功臣呢?儘管多少老人不都是活活餓死,可是每個村子數數這樣的孤寡老人有幾個不是類似結局?

這僅僅是繼承者的狠心不仁道嗎?政府有沒有真正的爲這些最底層的弱勢羣體想個法子呢?

什麼敬老院,老年幸福院蓋了幾年,住進去沒有,住進去的又是什麼樣的人?

如此生命的結束,算不算謀殺,還是要冠冕堂皇的找個理由這是自生自滅呢?還是把責任推卸到當事人那裏誰讓你沒出息沒有生兒育女呢?

散文作文 篇5

通訊與散文

最近一位網友批評我的一篇散文爲四不像,因爲我散文中結尾牽涉到議論,說記敘文最忌諱議論,而議論文裏又不允許記敘。不知道我是怎麼亂寫的,如果給他(她)打分,就是不及格。我分析這位網友一定是位國小作文老師,他(她)在把我的作品與他(她)教的學生作文對號入座。似乎我是在作文起步,所以說我的作品是“四不像”。

如果站在他(她)的角度,這句話是對的。這倒讓我想起了讀書時代,國小語文和作文,記得體裁有三種吧,一種是記敘文,一種是議論文(論說文),還有一種叫說明文。而到中學時代,對文體又多了認識,開始接觸到小說、散文、故事、詩歌、通訊、特寫等,當然還有雜文、論文、小品、報告文學、戲劇等,這大概就是我們學生時代對於文章體裁逐步升級的認識。

到大學應該就更具體了,因爲專業不同,因此說法也就不同。文科裏分文學系和新聞系,文學是向着文學創作而去指導,新聞系則是培養記者之類的新聞工作者,這樣就有了經緯分明的楚河漢界,對文體的看法就不一致了。

記得學習魏巍的散文《誰是最可愛的人》和《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老師說這種文章的體裁叫通訊。大概當時魏巍的身份只是一名戰地記者,屬於新聞工作者,他還不是作家,所以這體裁才叫通訊的。而到我認識散文作家時,魏巍、楊朔、劉白羽他們都是當代一流的散文大家,而魏巍的這兩篇文章又被界定爲散文經典了。

我想在這裏要談的還是通訊與散文的區別。不知我的粗淺理解對不對。確實記者與散文作家是兩種不同的職業概念。兩下的看法還是會有點撞車的。記者辦報紙搞新聞,講究的是真實,靠真實人和事的精神鼓舞人和感動人。而散文作家呢,他則是靠文筆的色彩和文學形象感動人,讓你受到作品的鼓舞和感動。所以通訊寫作多是搞新聞的記者所爲。當然散文作家你要規定他寫通訊,也可以寫出來,主要是侷限真人真事的報道,像人物通訊。而散文作家就顯得浪漫自由了,他在文章不一定描寫一個真實姓名的人,他作品中的人物只是一個文學形象,他可以把幾個人的優點集中表現到一個人身上,他可以把一個人物進行很個性化描寫,形成一個有故事的人。所以,與作家熟悉的人會把作家作品對號入座,但又有點模糊,說他作品中的人既像張三又像李四。

其實,人物通訊也要對人物形象進行細微地刻畫,但他離不開一個具體人的真實形象。人物通訊可以發表在新聞版面上,而散文卻不同,他不能做到貴賓席面上,只能發表在副刊版上,算是文學作品。所以記者和散文作家寫的東西很容易撞車。既然是文學,就要講究文采,而記者有時候卻認爲作家做事不誠實,會搞文學虛構。但各有各的道理。

在基層工作,爲行政搞文字服務,有時候文學就行不通。記得我遇到一位黨委書記,當時黨委沒有祕書,要我替他寫報告,我是學文學的,就把他要講的內容進行了文學思維羅列,進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哪知被他一狠狠批評,這東西酸不酸鹹不鹹的。而後來的黨委書記看法就不同了,他認爲我的寫作路線很好,講上去順口成章,慢條斯理,把一些事情分析地透切,做報告人也看上去有修養和文化水平。這就叫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原來我有兩個文學朋友都是鄉鎮的黨委書記,一位在漣水縣,一位在淮陰區,我同他們開玩笑,我要做你們的祕書就好做了。他們說得好,你做我們的祕書就清閒了,我們自己的講話稿從來不要人寫,自己畫畫就可以了。這倒是真的,筆勤的人,幹嘛要找別人動手,別人的思路與自己總是不同,自己寫自己有數,說什麼寫什麼多自由。

大概也就是那些年無休止地應付公文寫作,嚴重地影響了我創作思維的拓展,侷限在公文寫作的怪圈裏,也挫傷了業餘文學創作的積極性,所以那麼多年沒有出一篇好的散文作品。其實筆也沒有閒住,那寫出來的東西都是一些臨時效應,爲了形勢和時政服務,儘管也經常在報紙上發一些豆腐塊的新聞報道、新聞消息之類,現在把它拿出來卻一點價值都沒有,總感到自己對不起自己,把自己的文學青春給荒蕪了,再等認識這一點已經遲暮了。就連現在再重操舊業,仍然顯得力不從心,因爲受那種時政寫作的影響,顯得謹小慎微,拓不開思路,靈動思維不敏捷,文采修養也差,要想寫出有一點突出影響的力作難也。

眼下網絡文學流行,我也經常參與友的交流,但網絡文學畢竟不是作家文學,文學底線平面還是較低的,但我可以通過折射透視的眼光探索它的深層次,所以遇到一些初學者的責難我就感到不奇怪了。我不需要同他們頂針,但有一條就是要理清新聞寫作與散文創作的關係,不能盲目地接受新聞寫作的導向,儘量離開通訊和新聞,刻苦鑽研我的鄉土文學、民歌文學,認定方向,力爭在有生之年取得較好的成績,爭取成爲一名第三代“荷花澱”或“山藥蛋”派鄉土文學作家。

散文作文 篇6

周國平是我很喜愛的作家。看他的書是高三時候的事,現在回想起來,他的書陪伴我整個的高三生活,用思考與哲理給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靜的清泉。周國平的散文集《安靜》,對比昔日的“守望”和“朝聖”,似乎來得更爲純粹和徹底。我喜歡《安靜》,不僅緣於這個詩意化的詞語,更是驚羨“安靜”這樣一種境界。周國平在書中說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和安靜,安靜是因爲擺脫了外在的虛名浮行的誘惑。”正是這種對追求的執著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靜的無比珍貴。

依照通常的情況,安靜這個命題到了哲學家手裏,總會演繹成生存與死亡的掙扎。然而在周國平卻能輕而易舉地將安靜的氛圍融入到書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讓我剛打開書頁,就已經不能釋手。在周國平的隨性抒寫下,安靜成了一種天然的存在。年齡長久的提煉和沉積,讓其內心更爲充盈,使其生命擺脫浮躁而逐漸趨於安靜

散文作文 篇7

散文<<善靜>>讀後感

看到善靜這個名字,我的思維慣勢導引我進入了山腰上的一座寺院,眼前浮現出一副臉色蒼白,面容沉寂,藍布長衫,心事重重的尼姑圖像。儘管文章的第一句就告訴我,那是一個小小山村的名字,但我依然看不到那是一個世外桃源。

“善靜掩映在綠圍裏,遮蓋在叢林下,她靜靜的過着自己的日子,很好很好的日子”。你說那是一個棄絕紅塵的美人,你說那是一個塵世間真正的女人,我怎麼就感覺那是一個尼姑呀。塵世喧囂,紅塵滾滾,世界多麼熱鬧,那一個生靈不爲此沸騰,而她卻還靜靜沉寂在無人之處。

是世界遺忘了她,還是她拋棄了世界,我說都不是。那一個走進寺院的尼姑,都不是逼迫無奈;那一個尼姑看見身邊的遊客,笑容滿面,色彩斑斕,內心不是在傷害。

“善靜重山包裹,深溝護衛,遠離人羣,村子不大,人口不多,物產豐饒,安靜祥和,是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這個地方,對於在城市喧囂中的人們,偶爾來此平靜以下心情尚可;對於長途跋涉中的行者,在此歇腳稍息解除勞頓也不錯。

真的這是人們永久嚮往的地方嗎,不是。這會是善靜村永遠的不變嗎,也不是。我又想到尼姑了,當人們看到尼姑安詳的神態,想到自己疲憊的心,真不如當一個尼姑好。可是,真正有多少人能下決心去削髮爲尼呢,有幾個人能在與世隔絕的寺廟裏常年寂寞呢。

我每次看到尼姑的身影,我總覺得她雖然很安靜,但絕不善靜,她期待有一天走出尼姑庵,在滾滾紅塵中,舞起大紅大紫的衣袖。

善靜不是尼姑,善靜是一個小小山村。

散文作文 篇8

夕陽已墜入天際,萬物被暮色籠罩。家裏空蕩蕩的,我的心卻被填的滿滿的,堵得整個人直髮慌。

這些日子,我總愛獨自一人坐在窗前,看慘淡的愁雲,瘦削的法桐,總覺得自己放不下的東西太多太多:同學相處的煩惱、考試的焦慮、學習的壓力常常讓我莫名地發火、傷感。甚至連樹葉子一片片落去也會讓我生出一絲惆悵。自己小小年紀,竟會變得這樣多愁善感!

“吱啦——哐”一陣開門關門的聲音將我的思緒從漫無邊際的濃霧中牽了回來,我急忙回過神來,是爸爸回來了。“宇兒,別老在家悶着了,我帶你去個地方。”爸爸饒有興致地說。“我要去看望一下敬老院的劉爺爺,你和我一起去吧!”我悶悶地倚在牆上,擺弄着衣服上的扣子,心中有些不大情願,可聽見爸爸那不容商議的口吻,也只好收拾一下自己的心情,和爸爸出了門。

坐在車上,爸爸邊開車,邊和我講起了劉爺爺的經歷。原來劉爺爺早年也是有家室的,可是人到中年,妻子因風溼性心臟病去世,住了沒幾年,唯一的兒子又因車禍失去了生命。劉爺爺曾經在醫院裏看過大門,所以和爸爸很熟。最近幾年由於年紀大了,又沒什麼親人照顧,所以就搬到了敬老院。逢年過節,爸爸總忘不了去看望他。

來到敬老院,走進劉爺爺住的房間。劉爺爺一看見爸爸來了,便熱情地握住爸爸的手,問長問短。我也趁機問了聲“爺爺好!”老人聽力已經很微弱,但身體還算硬朗。我打量着劉爺爺的房間,雖然陳設簡單,但拾掇得很乾淨。老人不知道該怎樣表達對我們的熱情,忙着爲我找這找那,把自己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拿出來了,我都笑着接下了。

“多虧現在的社會好啊!你看我一個孤寡老人,住在這裏不愁吃,不愁穿,沒事就溜溜彎,聽聽戲,和老夥計們一塊聊聊天,下下棋。……”老人不亦樂乎地絮絮地說着,我和爸爸坐在椅子上靜靜地聽着。

“爺爺,這麼說,您還是感到挺幸福的啊!”我打趣地說。“幸福,幸福!都放下了,也沒什麼牽掛的啦,一身輕啊!”“幸福就好!”我淡淡地笑着。望着爺爺那飽經滄桑的面頰,我感覺心裏塞滿的東西正一點一點地下沉,流入了新的血液,暖暖的。

走出敬老院,我深吸一口氣,如釋重負,感覺內心暢快了許多。老人都會將那些刻骨銘心的悲傷記憶放下,去享受晚年的幸福。而我正值青春年華,又有什麼理由不去放下沉重的枷鎖,去將青春放風,讓心情流浪呢?

有時候,我們總會將自己心靈的閘門關閉,去揹負太多沉重的擔子,而當我們將它輕輕卸下時,我們纔有機會去創造更多美好,纔會活得灑脫,活得快樂。

“放下”是一種境界,是我需要永遠追尋的一種精神。

散文作文 篇9

每當我看完文章最後一個字時,心中沒有讀林清玄的隨心,也沒有讀張曉風的意猶未盡,有的只是呆呆的坐在座椅上,讓那些自然地文字中悠長的意蘊,如濃墨一般渲染着我心中的每一個角落。

如果把張曉風的大部分作品比喻成柔水的話,那畢淑敏無疑就是烈火了。她的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然,自然地如同原野般的綠、如同海水般的藍、如同生命般的紅。我喜歡她的自然、簡單明瞭、一針見血。但並不缺乏寫作技巧。比起張曉風的細膩,我更加喜歡畢淑敏的“實”。或許因爲她是一名心理學專家的緣故吧,她的文字更加走進我的內心。

在畢淑敏的散文中我最喜歡的一部作品是《我很重要》,對於生命的意義,畢淑敏可以大聲向世界宣佈,我很重要。

是啊,我很重要。以前,我一直認爲,人其實就是茫茫宇宙中渺小的一點塵埃,如同沙漠中的一顆沙礫一般。但是,讀了《我很重要》後,我改變了看法——從二零零零年的八月二十二日上午十點二十分起,我的父母多了一個女兒、我的奶奶多了一個孫女、我的外婆多了一個外孫女、我的伯父伯母多了一個侄女、我的姨媽姨夫多了一個外甥女、我的堂兄堂姐多了一個堂妹……

對於我的親人,我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而一個。我們對於朋友、親人乃至整個社會都是不可替代的,我們是唯一的。

現在的人們總是以對於社會的貢獻來衡量一個人生命的價值與重要性。但是我仍覺得,只要我們是幸福的,只要我們的存在能讓別人感到幸福,那麼我們就是重要的。

鳳凰在火焰中重生,而人在火焰中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