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隨筆:我與黛玉共度夢

落花,早已黯淡於枯黃的泥土。零落成泥,在夜雨裏裹挾着淡淡的一痕馨韻。在夢裏,一位女子在搖曳的燭影前輕泣,灑落的淚珠在一行行詩跡間寂寥的徘徊。好像夜雨在滄桑的凋零間,寫下一首哀愁,幽婉的詩。

散文隨筆:我與黛玉共度夢

在《紅樓夢》引子中,悽美纏繞着婉轉的韻律,彷彿在竹叢間生起一陣陣輕煙,緩緩走出金陵十二釵中的黛玉,在恰如憂傷的背景裏,勾勒出一場悲金悼玉,木石殘緣的紅樓一幕

從翻開《紅樓夢》的那一刻起,我癡癡地隨每個故事傷感或開懷。她,姑蘇林黛玉,是以個多麼讓人憐愛的女子。我喜歡她的淚水,寄寫着細膩的情感,執着的愛情和那強烈而不容褻瀆的自尊。她那麼富有才情和善良,對每個春秋的輪迴和人生的聚合離別十分敏感。於是,她就有了厚厚的詩稿,把自己的感情寄放在裏面,壘成一道生命的支柱。

因此,我喜歡上了一個現實卻又縹緲的“黛玉”陳曉旭,她的一舉一動莫不像我在心中構想的黛玉。時而溫婉,時而刻薄,時而歡喜,時而哀愁,時而安靜,時而調皮。一樣的多愁善感,一樣的美得動人。只不過陳曉旭讓黛玉更清晰,殷實得存在每個紅迷得心中。

看完《紅樓夢》的書和電視劇後,我發誓有一天我要重走八七年《紅樓夢》劇組走過的地方。

太平湖,是“林黛玉拋父進京都”的拍攝地之一。這裏的波光,遊舫和黃山組成一幅夢中的仙境,好像是爲了出演這場戲劇,梳妝打扮好在此等了千年的少女一樣。而如今湖舫俱在,人已兩亡。假如有一天我來到這裏。會不會想到黛玉曾在此別離而泣。然後在這片氤氳着生離死別的湖域,不顧別人的議論與偏見,痛哭一場……

下一站是蘇州香雪海,一個美麗溫潤的.名字,正如名字一樣美麗的地方。這裏因梅花而出名,當年被選作葬花的園地。在那個春初的早晨,夜雨剛過,留下了滿徑飄散的落花。“花謝花落飛滿天,紅斷香消有誰憐……”《葬花吟》在這裏究竟又傷感了誰的淚,砌成了小小的花冢。不知道現在花冢是否還在,若在的話,怕也要漸漸的消逝了。當我獨自站在這裏的時候,或許會隱約聽到葬花的悲吟。然後,花落人散,孤身孑然一齊涌來,再一次翻越眼眶這道矮堤。

慢慢的,我悄悄走進大觀園,那讓人無比神往的瀟湘館。黛玉在這裏度過了多少個日升月落。因此,這裏應該蘊含了許許多多現實與虛幻相結合的美好。儘管眼淚佔據多數,可那近處呼應的斑竹,不知道默默記錄了多少真實的感情。同時,這裏還瀰漫着一種濃郁的詩的味道,潑灑出一灣曼妙的意境。當我的心靈沐浴在這裏,一切都還原爲那一個婉若一支哀歌的美麗的女子。

……

八七版《紅樓夢》彷彿做了一個真實的夢,讓一個遙遠而渺茫的故事在神州大地有了一個小小的歸宿。它們在接納戲劇的時候,也爲每一個摯愛《紅樓夢》的人提供一個駐足凝想的空間。我隨着黛玉的餘韻走過這條虔誠的沉甸之路,好像置身於一個角色,切身感受這場最堅貞和哀傷的愛情。

在這條漸漸被人們遺忘的“夢”中之路上,我嘗試着在詩稿與戲劇之間,認真去讀懂一個怎樣虛構的江南女子和一個真實的鞍山黛玉。然後拾起一份細膩而並不矯揉造作的情感,去感受身邊細微的自然變化,賦情於斯。用珍視的眼光,真實的感情去看待,呵護身邊的人或事,去抒發自己的感情,去創作一本屬於自己的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