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散文隨筆

遠方代表什麼?只是遙遠的地方麼?

遠方散文隨筆

其實,遠方是一心底深處難以言喻的一種情結。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對遠方這個神祕飄忽似乎又遼闊無垠的場景有着一番憧憬。萬物都是能量,而能量的屬性就是流動與擴張。這是每個地球上的動物骨子裏的東西。

人類的猿人遠祖在非洲的稀樹草原下了地,從此用雙腳開始不斷在地球各州各地徒行着、探索着。直到今天,地球上能住人的的地方都擠滿了人,不宜住人的地方也少不了人類的蹤跡。是什麼使得先祖們用生命原動力的雙腿一代接着一代的向廣袤的地球開疆拓土,辛勞着、探索着、前進着。難道他們只是爲了尋找更適宜生存的地方嗎?在第四紀冰川時期似的。某部分遠祖爲了躲避嚴寒只能向赤道熱帶遷徙,然而多數是路過水草豐美的環境翻山越嶺甚至漂洋過海遠行的。我覺得這時候的他們更像是遷徙動物,像現今非洲大地上的角馬羚羊。

然而也不盡相同,人類是沒有具體遷徙路線的,因爲他們已然成長爲地球上的萬物之靈,他們有很強的分辨能力和主觀能動性,他們不會僅僅依靠生理功能的引導來生存。

他們有想法,更有打破原始生活的勇氣。他們爲了好奇,爲了心中信仰般的遠方,用頑強的生命向着太陽升起的地方,向着海的對岸山的盡頭,向着他們未落地前在高高的樹冠上眺望時的深邃眼眸中,就已悄然醞釀的遠方,不停的走。

他們身披獸皮手拿長矛輕裝出發,經歷天災地害、兇虎惡狼和與舊時分開遠行而進化的人種的不期而遇。相比之下現在的苦行僧式窮遊什麼的簡直弱爆了,這種遠行,真正是最原始最極端的旅行,堪比信仰。

說說我的客家祖先的一路向南的遠行。

客家人原本生活在北方中原,由於長期飽受戰亂饑荒而進行了前後不同時代的六次大規模南遷,世代走在路上,客居他鄉,漸漸演化成漢族的一個分支。因爲每到一個地方都以客人身份融入當地成家立室,故自稱客家人。

他們的遠行是被迫的、無奈的。他們背起了鍋盆,扛起了鐮鋤,挑起了書本,舉家舉族的向着心中的桃花源行進着,天長日久的遷徙是他們的文化日漸厚重,慢慢的成爲一支優秀的民族支系,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成就。形如圓井具有防盜防火各種防的特色民居建築——土樓,便是其中之一。現已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的曾姓起源於山東,隨着朝代更迭最終來到現在位於閩贛粵三省交界處——廣東梅州。而我成長的鄉鎮剛好與福建接壤。2014年的春節期間我把村子周圍山地各處的墳頭考差了一番,從碑文得知,本村最遠的曾姓老祖宗距今已有300多年,說明我的'祖輩在這個山清水秀的“桃花源”繁衍生息了起碼十八代了,我們在此停步,在此真正的紮根。

我們是否也因爲停留而退變了我們的客家文化屬性,失去了先輩長期苦行所締造的優良傳統?我想我們都該走進深刻體現着易經之妙的土樓裏,去看看裏頭宗祠的家書祖訓,翻翻關於客家先祖的厚重歷史和遠行足跡。

我並不打算將旅行作爲一種信仰來頂禮膜拜,虔誠的去施行日行數裏遙拜遠方的教條,但我對這種自省自悟的旅行永遠保持着對信仰一樣的仰望姿態。它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樂趣,一種修行。

身邊有很多懷有遠方情結卻因各種阻撓而遲遲未能動身的朋友,我想對其中部分朋友說,說走就走的灑脫旅行是有前提的,你有阻礙就說明沒有這樣的前提條件,不要避開阻礙而率性出走,那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先把生活中的阻礙一一擺平吧,掃除困難的同時努力武裝自己,爲出發作最充分最安全的準備。心無掛礙的走在路上,才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