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隨筆愛讓語言升溫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那麼,怎樣才能寫好隨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隨筆愛讓語言升溫,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讀書隨筆愛讓語言升溫

其實,這篇文章原來的題目是《遠離校園語言冷暴力》,梳理過思路準備行文之際,瞬間覺得有些不妥,既然自己是想借這篇讀書隨筆反對校園語言冷暴力,那麼題目也應該溫暖一些,畢竟,文字是有溫度的。

好了,給大家聊聊這本書吧,《我是白癡》,很奇怪的書名對吧。這是名師張漢青老師推薦的圖書,原以爲文中會有很多因主人公是“白癡”而悽慘無比的故事,但事實剛好相反。

這本書以“我”爲視角,講述了很多令人哭笑不得,心泛酸楚,眼含淚花的小故事。僅僅因爲“我”智力發育遲緩,同學們老愛和“我”開一些讓“我”有些摸不着頭腦、尷尬無比但又不能拒絕的事情,因爲一旦拒絕,同學會很不高興,老師也是。他們會用冰冷的話迴應“我”,同時還附帶一副冰冷的面孔,爲了讓他們開心,一般情況下,他們提出的要求“我”一般都會答應。

比如在《英雄與白癡》這個故事裏,化名丁同的男孩以“想不想當英雄”爲誘餌,欺騙“我”去掀女班長的裙子,雖然最後事情敗露,班長也識別出丁同纔是幕後主謀,但班長還是惡狠狠地踢了“我”一腳,以解剛纔被羞辱的憤恨。

除了學生,文中也不乏老師的諸多事例,在《我的座位》中,丁同的家長因爲丁同視力下降爲由,要求調座位。這件事後,老師便提出爲了讓大家的視力均衡發展,一星期換一次位置。好幾個星期過去了,大家都換了,可“我”依舊在離垃圾很近的最後一排原地不動,好無聊。

隨後,班裏有同學向老師提及此事,老師便指着黑板上的字讓“我”認,“我”吭哧了半天也回答不出來,看來坐哪裏結果都是一樣的。後來,老師同意讓我坐在第一排離茶壺很近的地方,原因是“我”對老師說:我可以爲班級提開水。沒想到老師居然同意了。每個週一,我也可以在第一排和最後一排之間換座位了,“我”太高興了!

像上面的故事,書中還有28個,在看這些故事的時候,說實在話,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想對“我”的老師和同學進行批判,而是想像書的作者王淑芬那樣,寫這樣一篇文章來呼籲大家,關心一下班級、校園、社會上的一些弱者。王淑芬老師在本書最後寫了這樣一篇文章《他不是白癡》,在這裏,我才知道書中的.“我”叫李生,在作者眼裏,他非但不傻,而且還單純得可愛。

回想一下我所教過的那些班級,每個班級都會有那麼一兩個“受欺”成性的孩子,那些小霸王對於自己言行非但不引以爲戒,反倒認爲這是酷酷的象徵。我們的老師有時也會因爲言語過激而出口傷人。這些都講成爲那些“弱孩子”童年的一抹灰色,成爲教師生涯的一道敗筆。

正如作者在文中說的那樣:我不能造橋鋪路,無力參與慈善事業,只能有一顆溫軟的同情心,作爲對世界的回饋。在我看來,溫軟的同情心雖然看似無力,但它卻可以在無限包容的情況下給那些無助的孩子以溫暖和能量,讓孩子變得強大和自信,這些已經足以。

愛,讓教育語言升溫,愛,讓師生關係變暖,愛讓所有的一切都自然而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