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合集8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讀書筆記作文合集8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我國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是施耐庵的《水滸傳》這部書。

《水滸傳》寫了一場包括各個階層百姓在內的武裝鬥爭。這場鬥爭的起因是亂自上作,大批英雄豪傑報國無門,聚集梁山,最後盡忠殉義。這本書裏有一百零八位英雄,他們先後與朝廷勢不兩立,和朝廷做抗爭。他們不怕困難,不懼犧牲。特別在《梁山英雄捨命平叛亂》這一回,梁山英雄被招安,在路上,一百零八將只剩下三十六位了,因爲在路上要捉方臘、徐寧、宣贊等人,發生了一次次的爭鬥,犧牲了很多的人。李俊、童威、童猛等人各奔東西,只剩下一部人又被奸細害死了。

這一百零八將裏面我最喜歡混江龍李俊。他是一位水軍頭領,能在水裏呆很長時間,而且游泳速度非常快,這就是我喜歡他的原因。他曾立了不少功勞,比如他用他的水下功夫,多次將敵軍頭領捉住;又多次從水裏進攻,來個趁其不備,消滅敵人。可是後來,他不願意做官,就和童威、童猛去了他們剛結拜的兄弟費保處,從此逍遙自在。

《水滸傳》真是一本好書。它講的就是當時朝廷的腐敗,農民起義的始末,塑造了李逵、武松等英雄形象。那一百零八位英雄爲了除掉朝庭敗類,與他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每次故事不論勝利與失敗都很精彩。吳用的超人智慧,宋江的領導才能,還有大家的英勇表現,讓梁山這支隊伍逐漸壯大起來,可是因爲宋江的一次招安,讓這支隊伍變得七零八落。如果沒有那次招安,那他們就能除掉奸細,大獲全勝了。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書。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讀了三國演義,我明白了爲人處世的道理。做一個人,不能像呂布那樣目光短淺,反覆無常,也不能像曹操那樣”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也不能像周瑜那樣妒賢嫉能,不顧大局。應該要像諸葛亮那樣爲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像趙雲那樣赤膽忠心,不畏艱險。我也從這本書中瞭解了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尋常的年代。在這個年代裏,英雄豪傑,各領風騷,諸侯割據,城頭變幻大王旗。文韜武略,鬥智鬥勇,演繹出一段多姿多彩的歷史。我曾經嚮往能生在那個時代,但轉念一想,那時候的老百姓該多麼苦啊。曹操的詩裏有”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這樣慘痛的描述令人望而生畏,還是生在和平年代比較好。《三國演義》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幸福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到我讀完了畢淑敏寫的《提醒幸福》,我才能對幸福做一個完整的解釋。

幸福是什麼,那些百萬富翁們常說:“我有這麼多錢,我真幸福呀。”難道幸福是財產?我可以果斷地說:“不,不是的。”

那幸福是什麼?那些天天在家裏玩電腦的人會說:“我真幸福呀!”幸福是玩遊戲嗎?不,當然不是。

那幸福是什麼?幸福,可以是一個微笑。幸福,可以是一個冰激凌。幸福,可以是一小杯飲料……只要是讓你感到舒服的,讓你覺得這是你最需要的,或者是最讓你開心的,你都可以叫它們——“幸福”。

那麼誰最能感受到幸福呢?我想,那些貧困的孩子最能感受到幸福。給他一塊蛋糕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幸福。

想想鄉村的孩子,我們不能太不知足,我們現在擁有的一點一滴對於農村孩子來說,都是太幸福了,我們該感到幸福纔對。

我們一定要珍惜身邊的一點一滴!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李強教授講的員工精神,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員工精神,而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追求的一種精神。

李強教授講到,在處理事情前,要先處理好心情。只要擁有一個積極的工作心態和樂觀的工作態度,什麼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三個脩金字塔工匠的故事讓我感受頗深,三個人拿一樣的薪水,做一樣的工作,爲什麼前兩個人唉聲嘆氣,抱怨連天,而後一個卻哼着小調,悠閒自得?就是因爲他們對這份工作的理解和態度不同。第三個人在獲得薪水的同時,又收穫了一份好的心情,享受了工作的過程。在當今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總能聽到這樣那樣的抱怨,抱怨者總是把失敗的原因歸集到客觀條件和公司、領導身上。他們往往抱怨自己成功的機會少,懷才不遇;抱怨遇人不淑,甚至命運不公,卻很少有人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一味地怨天尤人,滿腹牢騷,只會讓自己背離輕鬆和快樂,背離修養和高尚,也同時背離了機遇和成功。有時,抱怨可能難以避免,那也只能當作一時的發泄,發泄完了立刻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開始新的一天。態度決定一切,沒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態度。

在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後,我們還要擁有謙虛好學、永攀高峯的追求精神。李強教授講到:“一個人到了謙虛的時刻,他將步入一個偉大的起點!”當今社會,信息和知識瞬息萬變,誰能保證你今天的領先就代表你永遠領先。“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方法與工作技能、管理技巧。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當你看到《放學後的課程表》這本書時,你一定很驚奇,封面上爲什麼會有一隻奇奇妙妙的校園老鼠給小男孩講故事。這是怎樣的一隻老鼠?它又給小男孩講了哪些故事呢?

這本書介紹了許許多多的故事:打嗝兒—一年級老鼠講的故事,你猜,我手裏是什麼—巡夜警衛室老鼠講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是第六個故事:學校好可怕—音樂教室老鼠唱的歌。故事是說五條鼻涕蟲覺得學校好可怕。爲什麼學校會可怕呢?因爲學校裏每個教室裏都有鹽。語文課在學習“鹽”這個字,試驗室裏在做溶化鹽的試驗,音樂室裏大家在唱鹽的歌。鼻涕蟲如果碰到鹽就會死掉,所以它們在學校開放日參觀完校園後爭先恐後,以最快的速度逃離了學校。

這本書每一篇都是一個小故事,故事是按一年級、二年級這樣的順序排列的。那隻校園老鼠曾經經歷了一場大火,其他老鼠都死了,只有他活下來。校園老鼠都很喜歡講故事,他們在每年的春天、夏天和冬天都舉辦故事會,可是現在只有它一隻老鼠,所以它就給小男孩講了以前那些老鼠給他講的故事。總之,每個星期一,它都給小男孩講故事,小男孩從沒有把這個祕密告訴別人。這就是小男孩星期一放學後的課程表。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希望你們也能喜歡。

讀書筆記作文 篇6

從小我們就在提醒中過着日子:天氣剛有一絲風吹草動,媽媽就說,別忘了加衣服;纔剛結識了一位朋友,爸爸就說,小心他是個騙子;取得了一點成功,還沒容得笑出聲來,所有關心你的人一起說,別驕傲;你沉浸在歡樂中,自己不停地對自己說,千萬不可太高興苦難也許馬上就要降臨……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上當受騙,提醒榮辱不驚……長輩們提醒過我們一萬次,卻不曾提醒我們幸福。這使我們往往忽略了幸福的存在。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摩;朋友一個溫馨的字條……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呀!

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把這些幸福的小珍珠串成一串項鍊,戴在你的脖項間,便造就了你幸福的人生!

讀書筆記作文 篇7

《務虛筆記》是史鐵生迄今爲止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發表已兩年,評論界和讀者的反應都不算熱烈,遠不及他以前的一些中短篇作品。一個較普遍的說法是,它不像小說。這部小說的確不太符合人們通常對小說的概念,我也可以舉出若干證據來。例如,第一,書名本身就不像小說的標題。第二,小說中的人物皆無名無姓,沒有外貌,僅用字母代表,並且在敘述中常常被故意混淆。第三,作者自己也常常出場,與小說中的人物對話,甚至與小說中的人物相混淆。

對於不像小說的責備,史鐵生自己有一個回答:“我不關心小說是什麼,只關心小說可以怎樣寫。”

可以怎樣寫?這取決於爲什麼要寫小說。史鐵生是要通過寫小說來追蹤和最大限度地接近靈魂中發生的事。在他看來,凡是有助於實現這個目的的手法都是允許的,小說是一個最自由的領域,應該沒有任何限制包括體裁的限制,不必在乎寫出來的還是不是小說。

就小說是一種精神表達而言,我完全贊同這個見解。對於一個精神探索者來說,學科類別和文學體裁的劃分都是極其次要的,他有權打破由邏輯和社會分工所規定的所有這些界限,爲自己的精神探索尋找和創造最恰當的表達形式。也就是說,他只須寫他真正想寫的東西,寫得讓自己滿意,至於別人把他寫出的東西如何歸類,或者竟無法歸類,他都無須理會。凡真正的寫作者都是這樣的精神探索者,他們與那些因爲或者爲了職業而搞哲學、搞文學、寫詩、寫小說等等的人的區別即在於此。

我接着似乎應該補充說:就小說作爲一種文學體裁而言,在乎不在乎是一回事,是不是則是另一回事。自卡夫卡以來的現代小說雖然大多皆蒙不像小說之責備,卻依然被承認是小說,則小說好像仍具有某種公認的規定性,正是根據此規定性,我們才得以把現代小說和古典小說都稱作小說。

在我的印象裏,不論小說的寫法怎樣千變萬化,不可少了兩個要素,一是敘事,二是虛構。一部作品倘若具備這兩個要素,便可以被承認爲小說,否則便不能。譬如說,完全不含敘事的通篇抒情或通篇說理不是小說,完全不含虛構的通篇紀實也不是小說。但這只是大略言之,如果認真追究起來,敘事與非敘事之間(例如在敘心中之事的場合)、虛構與非虛構之間(因爲並無判定實與虛的絕對尺度)的界限也只具有相對的性質。

現代小說的革命並未把敘事和虛構推翻掉,卻改變了它們的關係和方式。大體而論,在傳統小說中,“事”處於中心地位,寫小說就是編(即“虛構”)故事,小說家的本領就體現在編出精彩的故事。所謂精彩,無非是離奇、引人入勝、令人心碎或感動之類的戲劇性效果,虛構便以追求此種效果爲最高目的。至於“敘”不過是修辭和佈局的技巧罷了,敘事藝術相當於誘騙藝術,巧妙的敘即成功的騙,能把虛構的故事講述得栩栩如生,使讀者信以爲真。在此意義上,可以把傳統小說定義爲逼真地敘虛構之事。在現代小說中,處於中心地位的不是“事”,而是“敘”。好的小說家仍然可以是編故事的高手,但也可以不是,比編故事的本領重要得多的是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它展示了認識存在的一種新的眼光。在此眼光下,實有之事與虛構之事之間的界限不復存在,實有之事也成了虛構,只是存在顯現的一種可能性,從而意味着無限多的別種可能性。因此,在現代小說中,虛構主要不是編精彩的故事,而是對實有之事的解構,由此而進窺其後隱藏着的廣闊的可能性領域和存在之祕密。在此意義上,可以把現代小說定義爲對實有之事的虛構式敘述。

我們究竟依據什麼來區分事物的實有和非實有呢?每日每時,在世界上活動着各種各樣的人,發生着各種各樣的事,不妨說這些人和事都是實有的,其存在是不依我們的意識而轉移的。然而,我們不是以外在於世界的方式活在世界上的,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活在世界之中,並且不是以置身於一個容器中的方式,而是融爲一體,即我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我之中。所謂融爲一體並無固定的模式,總是因人而異的。對我而言,唯有那些進入了我的心靈的人和事才構成了我的世界,而在進入的同時也就被我的心靈所改變。這樣一個世界僅僅屬於我,而不屬於任何別的人。它是否實有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我們就必須進而否定任何實有的世界之存在,因爲現象紛呈是世界存在的唯一方式,在它向每個人所顯現的樣態之背後,並不存在着一個自在的世界。

不存在自在之物——西方哲學跋涉了兩千多年才得出的這個認識,史鐵生憑藉自己的悟性就得到了。他說:古園中的落葉,有的被路燈照亮,有的隱入黑暗,往事或故人就像那落葉一樣,在我的心靈裏被我的回憶或想象照亮,而閃現爲印象。“這是我所能得到的唯一的真實”。“真實並不在我的心靈之外,在我的心靈之外並沒有一種叫做真實的東西原原本本地呆在那兒。”我們也許可以說,這真實本身已是一種虛構。那麼,我們也就必須承認,世界唯有在虛構中才能向我們真實地顯現。

相信世界有一個獨立於一切意識的本來面目,這一信念蘊涵着一個假設,便是如果我們有可能站到世界之外或之上,也就是站在上帝的位置上,我們就可以看見這個本來面目了。上帝眼裏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這也正是史鐵生喜歡做的猜想,而他的結論也和西方現代哲學相接近,便是:即使在上帝眼裏,世界也沒有一個本來面目。作爲造物主,上帝看世界必定不像我們看一幅別人的畫,上帝是在看自己的作品,他一定會想起自己有過的許多腹稿,知道這幅畫原有無數種可能的畫法,而只是實現了其中的一種罷了。如果我們把既有的世界看作這實現了的一種畫法,那麼,我們用海德格爾的“存在”概念所喻指的就是那無數種可能的畫法,上帝的無窮創造力,亦即世界的無數種可能性。作爲無數種可能性中的一種,既有的世界並不比其餘一切可能性更加實有,或者說更不具有虛構的性質。唯有存在是源,它幻化爲世界,無論幻化成什麼樣子都是一種虛構。

第一,存在在上帝(=造化)的虛構中顯現爲世界。第二,世界在無數心靈的虛構中顯現爲無數個現象世界。准此,可不可以說,虛構是世界之存在的本體論方式?

據我所見,史鐵生可能是中國當代最具有自發的哲學氣質的小說家。身處人生的困境,他一直在發問,問生命的意義,問上帝的意圖。對終極的發問構成了他與世界的根本關係,也構成了他的寫作的發源和方向。他從來是一個務虛者,小說也只是他務虛的一種方式而已。因此,毫不奇怪,在自己的寫作之夜,他不可能只是一個編寫故事的人,而必定更是一個思考和研究着某些基本問題的人。熟悉哲學史的讀者一定會發現,這些問題皆屬於虛的、形而上的層面,是地道的哲學問題。不過,熟悉史鐵生作品的讀者同時也一定知道,這些問題又完完全全是屬於史鐵生本人的,是在他的生命史中生長出來而非從哲學史中摘取過來的,對於他來說有着性命攸關的重要性。

取“務虛筆記”這個書名有什麼用意嗎?史鐵生如是說:“寫小說的都不務實啊。”寫小說即務虛,這在他看來是當然之理。雖然在事實上,世上多的是務實的小說,這不僅是指那些專爲市場製作的文學消費品,也包括一切單爲引人入勝而編寫的故事。不過,我們至少可以說,這類小說不屬於精神性作品。用小說務虛還是務實,這是不可強求的。史鐵生曾把文學描述爲“大腦對心靈的巡查、搜捕和捉拿歸案”,心靈中的事件已經發生,那些困惑、發問、感悟業已存在,問題在於去發現和表達它們。那些從來不發生此類事件的小說家當然就不可能關注心靈,他們的大腦就必然會熱中於去搜集外界的奇事逸聞。

應該承認,具體到這部小說,“務虛筆記”的書名也是很切題的。這部小說貫穿着一種研究的風格,所研究的'中心問題是人的命運問題,因此不妨把它看作對人的命運問題的哲學研究。當然,作爲小說家,史鐵生務虛的方式不同於思辨哲學家,他不是用概念、而是通過人物和情節的設計來進行他的哲學研究的。不過,對於史鐵生來說,人物和情節不是目的,而只是研究人的命運問題的手段,這又是他區別於一般小說家的地方。在閱讀這部小說時,我常常彷彿看見在寫作之夜裏,史鐵生俯身在一張大棋盤上,手下襬弄着用不同字母標記的棋子,聚精會神地研究着它們的各種可能的走法及其結果。這張大棋盤就是他眼中的生活世界,而這些棋子則是活動於其中的人物,他們之所以皆無名無姓是因爲,他們只是各種可能的命運的化身,是作者命運之思的符號,這些命運可能落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看世界的兩個相反角度是史鐵生反覆探討的問題,他還把這一思考貫穿於對小說構思過程的考察。作爲一個小說家,他在寫作之夜所擁有的全部資源是自己的印象,其中包括活在心中的外在遭遇,也包括內在的情緒、想象、希望、思考、夢等等,這一切構成了一個僅僅屬於他的主觀世界。他所面對的則是一個假設的客觀世界,一張未知的有待研究的命運地圖。創作的過程便是從印象中脫胎出種種人物,並把他們放到這張客觀的命運地圖上,研究他們之間各種可能的相互關係。從主觀的角度看,人物僅僅來自印象,是作者的一個經歷、一種心緒的化身。從客觀的角度看,人物又是某種可能的命運的化身,是這種命運造成的一種情緒,或者說是一種情緒對這種命運的一個反應。一方面是種種印象,另一方面是種種可能的命運,兩者之間排列組合,由此演化出了人物和情節的多種多樣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看到了這部小說的一個顯著特點,便是結構的自由和開放。在結構上,小說包含三個層次,一是故事本身,二是對人的命運的哲學性思考,三是對小說藝術的文論性思考。這三個層次彼此交織在一起。作者自由地出入於小說與現實、敘事與思想之間。他講着故事,忽然會停下來,敘述自己的一種相關經歷,或者探討故事另一種發展的可能。他一邊構思故事,一邊在思考故事的這個構思過程,並且把自己的思考告訴我們。作爲讀者,我們感覺自己不太像在聽故事,更像是在參與故事的構思,藉此而和作者一起探究人的命運問題。

讀書筆記作文 篇8

跳過第五單元,第六單元正在展示魅力了。一、二、三、四單元在前頭歡樂,將迎來了五、七、八單元和期中、期末考。其中,我對剛學的第六單元《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十分感興趣。

本文主要講了一位父親在地震的廢墟里,不顧勸告,堅持不懈地尋找他的兒子,經過38小時,終於把兒子、兒子的同學救出廢墟。這篇文章讓我深深地感動,也瞭解到父愛是那麼的偉大。

本週,爸爸要外出集訓一星期,這回好讓我嚐了一下爸爸不在身邊的感受了。

以前,爸爸是早早地起來催我起牀,不要慢吞吞的。搞定後,還幫我提書包下去開車等我。下到樓下,坐上爸爸的車,邊和爸爸聊天邊系紅領巾,”唿唿“兩下就到學校門口了,還經常來得太早,先在車上小休一會兒呢。下午回家後,爸爸馬上”哐哐鐺鐺“地把一桌可口的飯菜做出來,叫我快吃。晚上,客廳不時傳來爸爸鍛鍊身體、聊天的聲音。

而現在,卻相反了:早上本來爸爸幫我提書包、水壺,變成我自己拿了,有一次我還忘帶呢。早上本來是爸爸接送的,現在變成要早起牀去坐公交車……

幸好,一個星期過去了,寶貴的回來了,我可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