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讀書筆記14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讀書筆記14篇

《邊城》讀書筆記 篇1

清瑩的河水擺動着,彎曲了光線,斜射在水底的碎石上,微風拂過,帶來細碎的草葉及竹雀草蟲婉轉的歌聲。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狗。

簡單的人,簡單的故事,簡單的情感。它沒有大悲大喜,沒有驚心動魄,沒有撕心裂肺。它就那樣靜靜地訴說着,那樣真實,那樣細膩,它就象一眼清泉,輕柔地將人包圍,慢慢地將人感化。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個朦朧的天堂。這裏有秀麗的山水,醇樸的鄉民,熱情的鄉風,對於已習慣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人來說,這裏不就是心靈的棲息地嗎?作者從一個在自然中長大的純真女孩的角度向我們細細訴說着景與情。

十五六風的女孩的心思最爲敏感與縝密。尤其是這樣一個純真的女孩,在美麗的環境與淳樸的民風中,心也就更加柔軟了。那個美麗的端午節的夜晚,那個美麗的少年曾觸動了她柔軟的心,誰知命運弄人,大老與二老卻同歡喜了翠翠。他們身爲優秀的青年,繼承着茶峒地方的優秀品質,彼此鼓勵謙讓,公平競爭。天保走了車路,便要儺送走馬路。儺送唱了一夜的歌,唱軟了翠翠的心,也唱黯了天保的心。天保爲成全弟弟而決心出走。不想茨灘的水殘酷無情,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呆呆在岸邊遙望,對老船伕帶了誤會的儺送最終跟隨了哥哥的腳步。在一場大暴雨中,人走了,塔塌了,只留翠翠在河邊守望。

彷彿是冥冥中有命運刻意安排,翠翠終究走上了母親的道路,這種無奈、悲傷、遺憾,就像是一層薄霧給最原始,最純正的美披上了憂傷的色彩

《邊城》讀書筆記 篇2

沈從文的《邊城》的確寫得很漂亮,把小說當散文來寫,意境十分美。

看過《邊城》的一些介紹,其中每個人、每件事物都有必須的象徵好處,把整個時代都寫出來。但作爲一般的讀者,我承認自我沒有辦法看得太透。

《邊城》所展此刻我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副畫面:“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能夠計數。”在如今,城鎮的物質建設雖然顯得騰飛發達,但是在建設的背後又顯露出另一方面的破壞。就像自然環境,是那樣的污染不堪:樹木被伐、空氣乾躁、噪聲不斷、垃圾成堆。這樣的環境,使人的身心受了嚴重的壓抑。所以,人又是那麼嚮往農村那種清靜、舒暢的生活空間。或許這也是《邊城》作者的思路。

並且在現今的時代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顯得是那樣的陌生和功利。爲了自身的利益,大家似乎都捲入你爭我奪的潮流當中。在建築物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顯得狹窄;在交通便利的這天,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是那樣的便捷,但人的溝通卻是那樣的艱難。一道牆,不單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也同時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似乎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也囚牢了自我與外界的聯絡。

而在《邊城》裏面讓我們看到的是人的淳樸、勤儉、友善、和平的景象。“管理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個老人。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多少年。年紀雖那麼老了,本來應當休息了,但天不許他休息,他彷彿不能夠同這一分生活離開,他從不思索自我的職務對於本人的好處,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在寫到主人公翠翠的時候是:“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鹿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文章在寫到掌管水碼頭順順時說:“這個大方灑脫的人,事業雖十分順手,卻因歡喜交朋結友,慷慨而又能濟人之急,……明白出門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情緒……爲人卻那麼公正無私……既正直和平,又不愛財”。在說到兩位年青人的時候,又寫得是那樣受人歡迎:“結實如小公牛……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和氣親人,不驕惰,不浮華。”而更讓人稱奇的那隻小狗也格外顯得乖巧、懂事:“有時又與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

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美麗總是令人憂愁”。《邊城》作者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一副應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的面孔。

本就應是圓滿完美的家庭,在母親與父親相聚不得志而前後離世下,翠翠從小就過着與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他們的孤單與悲涼時不時的涌流心頭。“黃昏來時,翠翠坐在家中屋後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陽燒成桃花色的薄雲”、“聽着渡口飄來那生意人雜亂的聲音,心中有些幾薄薄淒涼。”、“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爲一隻渡船與一隻黃狗,唯一的親人便只那個女孩子。”其中,還讓我們看到不幸的是,作爲“水鴨子”的大老卻在水中淹死;以歌聲讓翠翠的心飛翔的二老卻離家出走;與翠翠朝暮相處、形影不離的爺爺,又在雷鳴夜晚中悄悄離世……這一切的發生,猶如一個個巨石壓抑着翠翠幼小的心靈。在《邊城》結尾,作者想透過二老“也許明天回來”來點燃翠翠心靈的一時期望。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又豈不是給她一種無限的困惑、迷茫。一個從小就遭受人生悲慘命運的心靈,本想尋得一處關愛、拯救的歸宿,卻一向得不到實現。這也豈不成了許多人的寫照?

《邊城》讀書筆記 篇3

《邊城》描述的是一出悲劇,裏面卻有詩一般的、充滿哲理的樸實的語言。

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女孩從小到大,從無憂無慮到心事重重——從喜到悲的全部過程。一個孤苦的小女孩,似乎再孤獨地守候渡船一輩子。

就像是命運在捉弄小女孩一樣,一家船總的兩個兒子都相中了翠翠,也許是她確實太美麗的緣故,也許是機緣巧合的緣故,才使得那兄弟兩個都愛上她,還都認爲自己也是翠翠的最愛,當然,最愛只有一個。但這並沒有破壞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真是難得!

整個《邊城》透露着淡淡的哀傷,老大天保的死、老祖父的死都像是命運註定的,留給翠翠的只有無盡的等待。

文章中含着傷感,向人們揭示了生活中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因爲缺乏必要的語言交流而造成的誤會是那樣多,有些還很可怕。

生活是寶貴的,美好的婚姻應該好好珍惜,也許緣份只有一次,過去了,就沒有第二次了……

《邊城》讀書筆記 篇4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無意中提到什麼時會紅臉了。時間在成長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負點兒責。她歡喜看撲粉滿臉的新嫁娘,歡喜說到關於新嫁娘的故事,歡喜把野花戴到頭上去,還歡喜聽人唱歌。茶峒人的歌聲,纏綿處她已領略得出。她有時彷彿孤獨了一點,愛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起雲一顆星凝眸。祖父若問:“翠翠,想什麼?”她便帶着點兒害羞情緒,輕輕的說:“在看水鴨子打架!”

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爲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間或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忽然會有一隻草鶯“落落落落噓!”囀着它的喉嚨,不久之間,這小鳥兒又好象明白這是半夜,不應當那麼吵鬧,便仍然閉着那小小眼兒安睡了。

翠翠在風日裏長養着,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爲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後,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老船伕不論晴雨,必守在船頭。有人過渡時,便略彎着腰,兩手緣引了竹纜,把船橫渡過小溪。有時疲倦了,躺在臨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過渡,翠翠不讓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過溪,一切皆溜刷在行,從不誤事。有時又和祖父黃狗一同在船上,過渡時和祖父一同動手,船將近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且儼然懂得如何方爲盡職似的,把船繩緊銜着拖船攏岸。

風日清和的天氣,無人過渡,鎮日長閒,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門前大岩石上曬太陽。或把一段木頭從高處向水中拋去,嗾使身邊黃狗自岩石高處躍下,把木頭銜回來。或翠翠與黃狗皆張着耳朵,聽祖父說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戰爭故事。或祖父同翠翠兩人,各把小竹作成的豎笛,逗在嘴邊吹着迎親送女的曲子。過渡人來了,老船伕放下了竹管,獨自跟到船邊去,橫溪渡人,在巖上的一個,見船開動時,於是銳聲喊着:

“爺爺,爺爺,你聽我吹,你唱!”

爺爺到溪中央便很快樂的唱起來,啞啞的聲音同竹管聲振盪在寂靜空氣裏,溪中彷彿也熱鬧了一些。

《邊城》讀書筆記 篇5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如詩的邊城,詩意地演繹着人生,詩意的演繹着生活。在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生活的煩惱,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謐之中,在屬於自己的天地裏品味《邊城》,思緒隨之飄揚。

邊城寫了一個關於翠翠的悽慘愛情故事,情節簡樸優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愛的卻是儺送,當天保明白了這個三角戀愛的實情,主動退出了這場愛情競爭,駕船去了辰州,想忘卻這一切,途中卻不幸遇難,儺送雖然深愛着翠翠,但哥哥卻因此而死,這讓他心中十分壓抑,愧疚壓在心底,無處發泄,痛苦無奈之下,離家去了桃源。夜裏暴雨,還夾雜着嚇人的雷聲,就在那個雷雨交加的夜晚,爺爺結束了生命。對一切原因茫然不知的翠翠,只得獨自承受着這一切變故,心裏卻還在渴望着儺送回來。後來陪伴她的楊馬兵告訴了她一切,她才如夢初醒。書中所示的人性美浸透着完美,而翠翠的無限等待顯示着不完美,她的愛情悲劇是那個時代造成的,她和儺送本來可以結合在一起,培育出愛情火花,可惜兩人卻失之交臂,留下了悠長的遺憾。

“到了冬天,那坍塌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來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荼峒來。”合上書,我的心裏很難過,爲秀秀的遭遇,也爲她的祖父,因爲他們是多麼善良的人,多麼快樂的人。秀秀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來卻又顯得那麼質樸、那麼憨厚,總逗得在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秀秀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麼美麗的畫面,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在全被打破了。故事用灰色的背景爲翠翠的未來打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結局怎樣?儺送最後有沒有回來?她們倆可以在一起嗎?儺送可以從哥哥的死亡中解脫出來嗎?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故事的結局給人留下了悠長的惋惜以及無限的想象與思考!

爺爺的善良淳樸,秀秀的不食人間煙火,順順的慷慨大方,儺送二老的樸實真摯,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間每天都在發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裏面的每個人、每個風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現,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麼美麗的世外桃源,那裏純樸的民風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裏所沒有的。多麼希望在邊城能看到秀秀像以前一樣地快樂地生活着,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於溪間,那條黃狗也應該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在當代社會,物質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呼喚文學作品中的純淨而美好的風景和人情,期待它給我們帶來善良淳樸的感覺,期待它由“童話變爲現實”。

《邊城》讀書筆記 篇6

合上書頁,總覺有一絲難以言表的哀怨纏綿悱惻,不知這是否是最壞的結局。沒有人是錯的,沒有善是多餘的,沒有行爲是可以非議的。如果非要說是什麼造成了這個悲劇,那麼也只得說是一個靈魂所能承載的並不多。

爺爺是經歷過翠翠母親的事情的,他不想翠翠重蹈覆轍。但是翠翠愛的是二老,又不好拒絕大老,面對愛情的稚嫩的心還無法直面這奇妙又陌生的感覺,又怎好作出決定。爺爺無奈,也只好畏畏縮縮,含混不清,終是在大老的死的襯托下變成了誤會。但是他可否意識到,愛情由心而生,由心而漸進,又豈是用含混的催促與冒失的安排可以促成的呢?

說到磨坊,二老認爲自己究竟是要渡船的。不過先是老的爲人彎彎曲曲,不索利,便認爲害死了大老,成了一個心結。再是翠翠的躲閃,再加家裏來自磨坊的壓力,將他置於一個左右爲難的境地。最後也是“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逃避這迷霧般的前途和矛盾的愛情。但是他可否明白大老爲何悄然離去?

大老爲了忘卻而去,他明白自己的歌喉也許永遠也無法像二老一樣使翠翠在睡夢裏把靈魂輕輕浮起,那就姑且放下它吧,把這個機會留給二老,對儺送好,對翠翠也好。順順也已放下,大老既已死了,翠翠爺爺也故去了,那就了了這樁恩怨吧。楊馬兵已經釋然,就讓那翠翠的母親隨那當兵的去了吧。

人生太短,人心太小,容不下太多悲涼。對於那些我們無法改變的,無可挽回的,就讓它們去吧。生命中還有太多的美好等待着我們,解下負擔,把人生過成那晚的夢。在命運的玩笑下,釋然是最好的解嘲。如果爺爺放下不堪回首的往事,大概二老就不會離開?當有一天那個人終於放下,這個人也許“明天”就回來。

浮生若夢,安可自尋憂愁?

《邊城》讀書筆記 篇7

近日讀的沈從文先生的《邊城》是部中篇小說,不長的篇幅使得文章意蘊豐富。

湘西的邊城有如夢似幻的青山綠水,有質樸純真的風土人情,還有一個活潑純淨的姑娘名叫翠翠。印象最深的當屬翠翠與儺送之間朦朧卻無結局的愛情了。

邊城的動物是極有靈性的。與翠翠生活的小狗顯得乖巧懂事,文中描寫道:有時又與祖父一同在船上,過渡時與祖父一同動手,船將岸邊,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點,慢點時”,那隻黃狗便口銜繩子,最先一躍而上。邊城的動物大概是處於世外桃源般的邊城風光因而更通靈些吧。

邊城的山水是極其秀麗的。文章開頭便有細緻的描寫: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隨着城市的工業化深入,污染愈發嚴重,因此邊城也給予了讀者一種遙不可及的縹緲之感,沈從文先生對邊城的懷念更是可見一斑。

邊城的人們是極其淳樸的。將渡船作爲職責的祖父,如山頭黃鹿般澄淨的翠翠,樂善好施的順順,灑脫正直的儺送,善良大方的大老……沈從文先生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描繪出了邊城特有的光彩,顯示出了邊城獨到的美麗。

然而,“真正的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翠翠與儺送的初見有多麼甜蜜,最後翠翠一人一船等一難歸人的孤獨就有多麼苦澀。祖父對翠翠足夠的關心和了解,也終究是耽誤了翠翠的幸福。文中有絕對的壞人嗎?其實未然,導致翠翠悲劇的原因是多方面糾結在一起的:翠翠的情竇初開少女羞澀致使祖父的誤會,碾房主的利益誘惑並阻攔儺送與翠翠的相愛,大老主動退出外去闖灘卻不幸身亡的意外,朝暮相處的祖父在電閃雷鳴的夜晚悄然離世……種種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如蝴蝶效應一般鉤織了一層大網,困住了翠翠,漏出了翠翠最後的幸福——儺送。

小說的結尾,沈從文老先生這樣說道:到了冬天,那個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母親的愛情悲劇,也許會延續到翠翠的身上。

也許明天到來時,深愛着翠翠的儺送會回到她身邊,兩個人一起撐着小船,過着自己幸福甜蜜的世外桃源的日子。也許儺送會帶着別的女孩兒回到茶峒。也許儺送永遠不會回來……

一切是那麼的悽美憂傷,一切又是那麼的飄忽不定。

遺憾和殘缺也是一種令人心碎的美。

《邊城》讀書筆記 篇8

淺淺淡淡的茶香在茶峒這個小山城裏安靜的飄蕩,深深淺淺的溪水被長長短短的竹篙劃過,漾出一段質樸曲折的故事。

《邊城》講的就是少女翠翠與擺渡人爺爺相依相守、命運變遷的經歷。

翠翠是一個率真活潑的女孩,是一個快樂的湘女,是一個活脫脫的自然之子,就像碧山岨的溪水一樣清澈透明。漸漸地,水面上映出了瑩瑩的燈光,映出了連綿的羣山,映出了皎潔的明月。她的心思便也如溪水一般起了波瀾。從一個熱鬧的端午節開始,她的愛恨喜憂就與碼頭大老“天保”,二老“儺送”緊緊地牽絆在了一起。

兄弟倆同時愛上了翠翠,要爲翠翠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歌。爺爺深知自己年事已高,不能長久的陪伴照顧她,所以想在兩人之間選出一位值得託付的人,把翠翠嫁給他。

正當翠翠猶豫不決的時候,碼頭傳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大老溺水而死!二老間接對對這個老船伕產生生了怨恨,翠翠的婚事告吹。

老船伕看着翠翠沒有出路的未來五內鬱結,在一個大雨傾盆的的夜裏撒手人寰。翠翠悲痛欲絕,她只好接手了爺爺擺渡的工作。在漫長的歲月裏,獨自一人來往在青山綠水中。只是在藍天碧水間,縹緲夢鄉中依然回憶起那個讓自己牽掛的年輕人儺送和她慈祥的爺爺。

讀完這個故事,好像剛從小山城中走出來,之前做了一個古樸綿長的夢。

這段愛情故事沒有像金庸筆下那麼蕩氣迴腸,也沒有像瓊瑤筆下那麼唯美纏綿,而是用樸素無飾的話語帶着千迴百轉的惆悵向我們娓娓道來。

輕嘆一口氣,內心對翠翠的命運走向有無限感慨。

翠翠,親人很少。

媽媽在生下她之後和軍官私奔,她只有和爺爺共同生活。在這十四年中,她就像一隻無憂無慮的小鳥,整天都在自由的歌唱。因爲她擁有的東西很少,所以總是格外珍惜。唯獨在意爺爺年紀漸漸大了,她害怕爺爺死去,留下她孤零零的一個人。

翠翠,害羞猶豫。

爺爺爲她的婚事舉不定,她卻遲遲不肯向爺爺說明,她心儀的對象就是二老“儺送”,害大老和二老捉摸不透,最終婚事告吹。

翠翠,孤獨可憐。

爺爺死了,在這世上,沒有託付的她像一根隨風飄飛的羽毛,無着無落,孤苦伶仃。

似乎從開始看起來,就註定是一個不那麼圓滿的故事。爺爺年事已高註定要離去,只是翠翠那還沒成長起來的心,沒有足夠的堅強承擔親人離去的痛楚,也沒有足夠的果斷把握住自己的幸福。她成長的時間趕不上死神帶走爺爺的步伐,留給她的只有無邊的寂寞和孤獨的等待。

《邊城》讀書筆記 篇9

水是極有靈氣的,它一路流來,總能帶來一些故事。當水流過這個靜謐、悠然的湘西小鎮時,就帶來了翠翠的故事,故事平淡得似乎讓人覺得拖沓,只是這故事發生在茶峒的山光水色之中,周圍景色既是那麼恬淡自然,故事也似乎融入到這景色之中。有一刻它似乎那麼清晰,彷彿就要浮出水面,很快它又沉入水中,隨着潺潺流水一同流走,只在讀者心中留下一抹遐想。平凡的故事、平凡的感情,單純到似乎只可能發生在這樣一個有水流過的地方,也好像只有這樣透徹的水才能承載這樣的故事。當然,也只有沈從文先生這樣一個從小就懂得擁抱水,熱愛水的人,纔會寫出這樣美的故事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認識美,學會思索,水對我有極大的關係。”

《邊城》就是沈從文先生理想中的夢境,他把對山水的熱愛化爲了這部飽含深情的作品,茶峒的自然風景清新雋秀,江水清麗綿延,江上渡船每日在這山水之間運行,也儼然成了這如詩如夢的景色中的重要點綴,渡船上的老船伕、小姑娘和老黃狗便是這景中永遠不變的主角。作者構築了詩畫般的邊城美景,把所有故事融合到這景中,景物便處處蘊含着純樸的人情味,瀰漫着“桃源”般神祕的色彩。景色因人物感情的朦朧而朦朧,因人物的憂愁而憂愁,也因故事淒涼的結局而定格在一片淒涼之中,卻因爲給人無限想象的空間,定格的美景又在無窮無盡的等候中慢慢地綻放,任人思緒飄飛到更廣闊的空間。 沈從文先生常說“美麗總使人憂愁”。《邊城》裏的翠翠是美麗的,她單純善良、不諳世事,對老船伕的感情真摯而感人,對儺送二老的感情朦朧卻執着,可就是這樣一個美麗的少女卻始終不知道也沒人告訴她,她應該要什麼樣的生活,什麼樣的幸福,最終只能在一片悽苦之中,孤獨的守着祖父的渡船,等着不知歸期的愛人。

老船伕是也善良的,他五十年如一日的守着一條渡船,不知把多少來來往往的人渡過了小溪,“他從不思索自己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裏活下去”。他深愛着翠翠,他唯一的親人便只是那個女孩,他總是

在爲孫女將來的生活而擔憂,最後卻還是在失望和遺憾中死去,就連撐了一輩子的渡船也被漲起的大水沖走了,這是何等的悲涼啊。

讀《邊城》除了對美麗的鄉村風光和純樸的風土人情留有回味之外,還留下一份感動,感動的是翠翠爲所愛的人執着的無怨無悔的等待,這種等待可能明天就能收穫幸福,可能一輩子都毫無結果,惟其如此,才更是感人。我也爲翠翠的執着而震撼,也許不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很多人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真正價值,既然有幸活在這個世界上爲什麼不爲所愛的人勇敢的等待一次呢?可是翠翠畢竟是生活在一個詩般世界中浪漫式的理想人物。現代社會太浮躁,有多少人還能有那麼一種執着的浪漫的情愫呢?

不說爲了不可知的未來而等待,就算是爲了已有的幸福而付出真誠的努力,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呢?我們渴望得到真愛,卻又總是擔心害怕,總想一切確定無疑之後才付出感情,不然就馬上抽身離去。

《邊城》讀書筆記 篇10

昨晚看完了沈從文的《邊城》,說不出的感覺,心裏好像有點堵。慶幸自己生活在今天—— 一個可以不必再壓抑情感、不再那麼緩慢的時代。當然,也被文中秀美、恬靜的自然風光和純樸的民風所深深吸引,仿若自己也成爲邊城的一員,呼吸着那裏純淨的空氣。

其實,瞭解一個社會的生存狀況,從男女之間的婚戀關係中最可明晰,雖呈現的是男女間的關係,可暴露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道德的狀況。男女間那源於自然的神祕吸引,中間隔着整整一部人類的艱辛歷史。

美麗的邊城,由於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其實還是一個人性受束縛程度較低的環境,可是,我們依然從生活在那裏的人們身上感受到深刻的歷史痕跡——那已經深植於中國人血脈中的痕跡。

翠翠,一個青澀、情竇初開的女孩兒,她的羞澀是自然的、不做作的,但卻是中國幾千年道德、文化在每一個女人血液中的沉澱——是的,是經濟文化的產物,而非原初性的;是屬於東方的,而非人性的;是人類社會的產物,而非動物的本能。——是的,那深刻在女性血脈中的面對男性的自卑,那壓抑真實感情、等待幸福降臨的被動,都是人類幾千年歷史所賦予女性的性別特質。

那位深愛着孫女、渴望孫女能夠得到幸福的善良、可愛的老船伕,亦無法跨越歷史和時代所賦予他的侷限性。爲了孫女的親事,他內心所呈現出的渴望、焦慮、自尊、自卑、掩飾、吞吞吐吐、欲說還休、矛盾、掙扎——是那樣令人痛心和無奈。是的,他豈是在與自己的內心鬥爭?他是在與整整一部人類歷史較量,他怎能超越時代給孫女一份自己把握的了的幸

福?—— 最後,老船伕帶着一生巨大的遺憾走了,他無法把握女兒的幸福,亦無法把握孫女的幸福。而翠翠,除了等待幸福,還能有第二條可以通向幸福的路嗎?

其實,這豈是發生在一個邊城的故事?這難道不是中國幾千年來天天在發生的故事?那坐在溪邊高巖上默想的又豈是翠翠?那難道不是千百年來無數渴望幸福的女人?

是的,誰能把握自己的幸福?誰又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幸福?——男人與女人的真正相遇,中間真的是隔着千山萬水、隔着一部厚重而艱難的人類成長史。可那樣的一天真的值得期待、值得嚮往,因爲,那是人性真正解放的日子,那是人類走出歷史陰影的日子,那是人類不僅在物質上也是在精神上真正豐盈的日子——儘管路還很長,但值得人類不竭地追求和嚮往。

忽然就被那些大膽直白的、洋溢着青春喜悅的男孩、女孩,男人、女人間那一點不古典、一點不含蓄的“我愛你”深深打動!竟至要流淚了——因爲想到了翠翠。

《邊城》讀書筆記 篇11

這湘西邊遠的小城原本是靜謐的;這破舊的渡口原本是殘缺的;這時間流淌的故事,原來是沒有的;然而因爲渡口承載了他和你的承諾,故事因爲有了你的等待,這小城開始佈滿了馨香。你難以忘記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換了生命的誓約,從此你用等譜寫人生的奏鳴曲,你每天聞着等待的味道等待着,等待着那個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的他,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他!

“我不知道風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溫存,我的靡醉。”翠翠,你是否感覺到徐志摩的唏噓正如你一樣呢?誰都不願看見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從文,必定不會讓你日復一日地等待。因爲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會在雨中與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從文嗎?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你身邊緩緩駛過,用幾滴和着我對你的愛憐,同情的淚珠告訴你:對不起,我無能爲力!不過殘缺也可以是一種美吧!儘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濃郁的山色鎖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愛。你始終會秉持永不灰飛煙滅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下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現於渡口。

《邊城》讀書筆記 篇12

“豪華落盡見真淳”,相比於繁華熱鬧、功利枯燥的大都市生活,邊遠城鎮的生活更加體現了它特有的風土人情、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著名現代作家沈從文的筆下便有這樣一座邊城,他用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故事,呈現了邊城小鎮的和諧與美好,表現了邊城人的友善與真誠。

平凡而美好的邊城生活不僅僅是一幅繽紛多彩的畫,還是一幅含有豐富韻味的畫。沈從文先生在他的邊城世界裏,用一曲質樸動聽的愛情之歌喚醒了我們中華傳統的靈魂,其中就包括了一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美好的生活象徵着國富民強,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濟建設的應然狀態,是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夙願。邊城小鎮風光秀麗,邊城人生活幸福、其樂融融,透露了一種和諧的氣息。友善強調公民之間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係。細讀文章,我發現,《邊城》用人性描繪了一個瑰麗而溫馨的“邊城”世界,這裏人性皆善、皆真、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裏看不到邪惡、奸詐和貪慾,這裏有貧富區分和社會地位高低的差別,但他們都互相親善着、扶持着。“邊城”人的友善正是我們今天所要倡導和學習的。

美麗的邊城就是一個有着良好的社會氛圍的國家的縮影。邊城人的品質美化了其自身的社會生活環境,例如老船伕去鎮上置辦節貨,人們非但不會貪圖小利還非常熱情大方;老船伕堅決不收過渡人的小費,讓翠翠攔着人也要把錢送回去;儺送沒有因爲一座新磨坊就違背本心去娶團長的女兒。邊城人民正直、善良、率性、真誠,視榮華富貴如浮雲。

攜一本《邊城》,讓思維去浪跡天涯,我們會感受到“邊城”所有的溫暖、質樸。讀着讀着,我們彷彿看到端午盛大熱鬧的景象,彷彿看到水手們在強勁有力地划船,彷彿聽到老船伕對翠翠的慈愛召喚,彷彿聽到青年人那動聽美妙的歌聲。不知不覺中,我們便融入了“邊城”這個小鎮。他們的生活亦如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人與人之間是那麼的真誠,人與環境又是那麼的和諧。

讀完此文,我深深感悟到:生活在和諧的社會、富強的國家裏很重要,人與人之間的友善、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能夠構築一個世外桃源般的世界,但這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努力。因此,新時代的我們,絕不應該被物質和利益的狂潮吞沒,而更應該保持邊城人民的質樸心靈,去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建設美麗的祖國獻上一份微小的力量。

《邊城》讀書筆記 篇13

一位老船伕,一個女孩、一隻黃狗、更使這景色優美的湘西邊城平添了一份溫暖的感情,他們雖生活拮据、但卻生活得很安詳、佷快樂。生活這喧器的大城市的我們,雖然擁有佷好的生活條件,但卻始終失去了那份最簡單的樸實的快樂,多麼嚮往那座邊城的日子。

這那裏,老船伕和他的孫女天天我別人渡船,大家覺得不好意思、所以有時候會硬塞些錢給老船伕、但老船伕卻死都不肯收、天熱了還會爲渡江的人準備解渴的茶水,老船伕的身上閃耀着多麼善良的人性光輝、試問在當今社會,像老船伕這樣真誠友善待人、無私奉獻的人還有多少?大家都在追名逐利中漸漸失去了骨子裏的那份真。

翠翠是老船伕的孫女,是個懂事的姑娘,與老船伕相依爲命,互相關愛着,她總怕爺爺會離開她,爺爺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死去,所以一直爲翠翠的婚事操着心。

翠翠心裏喜歡的是二老,大老卻來提親了,爺爺問她願不願意,她始終是沒給出個答案。兄弟倆決定公平競爭。

不多久,大老被淹死了。這是不是他要成全二老和翠翠的表現?二老由於家裏的壓力和對哥哥的一份譴責。他不在對翠翠表示要追求的熱情,他離家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爺爺在經歷二老及其父親順順冷漠的態度之後,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夜晚後,他離開了這個人世。

白塔倒了,船要走了,人逝了。一個悲傷的力量充斥了整個結尾,讓人的心緊緊的揪了一下。我想老船伕爲別人渡船渡了一輩子,爲翠翠的婚事受到了不少心靈的冷漠,他想休息了,他該休息了,他帶着翠翠的愛閉上雙眼。

可是二老在哪裏?他什麼時候回來?也去明天,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他就這樣爲了那樣一份兄弟情而就這樣捨棄了那一份還沒真正開始的愛情?

沈從文最後還是沒有給出正真的答案,他給了讀者一個想象的空間,我甚至覺得這樣一個捉摸不定、不果斷的結局是給翠翠當初沒有大膽表明自己的心意的懲罰,她思想的保守和固執讓她沒有得到自己的愛情,這是必然。

邊城的人都是真誠樸實的,但讀着沈從文描述的文字,總覺得有一絲拘謹纏繞在心中,總覺得在邊城的人的心中還縈繞的一份保守固執,亦或者說,在邊城這個僻遠,遠離大城市的小鄉村。人們依山旁水地生活着,周圍的山和水似乎相隔了他們思想中的某一個成份,讓人讀來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絲悲傷。

《邊城》讀書筆記 篇14

翠翠是個在風日裏長養着,從小與七十多歲的祖父和一隻黃狗相依爲命的女孩。她的童年裏只有爺爺與渡船的記憶,這一個水靈的女孩在水邊生長着,在水上發生着自己的故事。老船伕是個盡職的渡船人,無論天晴天雨,必守在船頭。

在兩年前的端陽,翠翠原本與祖父約好一起進城去看划船比賽,可不曾料想卻與祖父失散,留下自己等到天黑之際仍不見祖父。在乾着急的時候遇見了二老儺送,這是故事發生中的第一個誤會。翠翠誤以爲二老是語氣輕佻的兩個水手中的一個,以爲對方讓她上妓女所在樓層想要欺侮她。因此一開始說話就有點衝,還罵了二老。這個誤會使二老注意到了這個女孩。也使女孩愧疚,內心不安而對二老有了特殊的情感。翠翠回家後整整沉默了一晚,將二老悄悄地種在了心裏。

第二個誤會是老船伕跟翠翠說媒的時候,翠翠誤以爲是二老,在滿心羞澀的時候,老船伕卻說出是大老的時候,翠翠是不作聲,心中卻有股想哭的衝動。老船伕誤以爲翠翠跟大老是合適的一對,就讓大老去選擇“車路”或者“馬路”來取悅翠翠,但這一開始給了希望給大老最後卻讓大老很失望的做法卻爲後文悲劇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大老因爲知道二老也鍾情於翠翠,又自覺比不上二老時,就決定從茶峒離開,駕家中那隻新油船下駛,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在這種鬱悶的心情之下,即使是水鴨子的大老也被淹壞了。第三個誤會也在文中出現了,作爲大老父親的順順和二老即便知道老船伕想要撮合二老和翠翠的事,但那個死去的大老卻用一個淒涼的印象,鑲嵌在了這兩父子的心中,因此兩父子對老船伕的種種試探與撮合行爲都視若無睹,有意躲避。仿若人之常情般,即便知道大老的死與老船伕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心裏卻始終有個大疙瘩,認定是老船伕的拿嬌與不爽快間接造就了這一慘劇。因此對老船伕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冷漠與隔離感給老船伕帶來了莫大的壓力,多次想要解釋,想要與二老父子兩拉近一下關係,卻始終未得機會。最終成了老船伕的一大心事,像一個巨大的石頭一樣壓着他而無法釋懷的心事,他憂心忡忡的心事。最後老船伕在這憂慮與抑鬱中死去了,留下了無依無靠的翠翠。

翠翠與二老間緣分由誤會開啓,同時姻緣也在誤會中被無情的扼殺了。兩人互生的情愫無法在這樣的誤會與情境中得到發展。愛情仿若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情,在感情的過程中可以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很多無法爲人所左右的因素,不管你樂意與否,事情自顧自地往前發展着,徒留下個二老也許永遠不回來,也許“明天”回來的懸念。我想,即便二老回來,在這種種的誤會中,二老與翠翠也無法心無芥蒂的相愛。這是兩個有緣無分的可憐之人,卻是世上千千萬萬對愛無可奈何的男女青年中的一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