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1

國小四年級品德和社會第一課《誠實是金》,在這一板塊中,我讓學生演一演其中的一些情境,我發現學生往往只注意其中的一部分細節,學生的考慮周全性絕對是不足的。當讓學生表演打碎了花盆,向老師主動承認錯誤時,學生注意到的是怎麼說,而根本沒有考慮到應該把打碎的碎片先打掃乾淨,學生的表演是脫離生活的。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我想:作爲老師,不應該只要求於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注重對平時細節的關注。我讓學生說說:“剛剛他表現得怎麼樣?”學生也是往往緊扣題意說,他表現得很誠實等等。我再提醒他們:“當發現花盆破了,你們首先應該做的是什麼?”學生突然恍然大悟,才知道要做什麼。於是,我引導他們重新表演一遍。我想,通過2次表演,學生一定會記得更牢的。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2

新課程爲德育課堂注入了活力。教師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高漲的熱情投身於教學改革的研究中,使課堂出現了可喜的變化。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也存在着“形似而神異”的現象,甚至在某些地方也步入了誤區,這些現象值得我們去關注思考。新課程改革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新課堂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參與活動是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的基本方式,教師應讓學生在親切活動的過程中進行知識的建構,能力的開發和道德的陶冶。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認爲要紮實的上好這門課程,首先應瞭解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的性質,又是一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發展的綜合課程。根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主線,將行爲規範,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文化教育等有機的結合起來,並在此基礎上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爲他們的成長奠定基礎。

品德與社會是以促進學生的品德和社會性發展爲目標的德育新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課程意識,兒童意識,效益意識對德育新課程的實施起着關鍵性的作用。

品德與生活課堂上,我們不僅要以活動促活躍,引導孩子們從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提高,更要注意把握好活動的尺度,以增強活動的實際效果。我認爲教師要調節好自身的情感,調控好學生的情緒反應,把握好課堂得氛圍度。就一定會提高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3

本節課的內容屬於教科版國小四年級的《品德與生活》中的一課,在課前我作了調查,學生對價格有着感性的認識,認爲價格代表的就是金錢,並且很多同學有過購物的經驗,於是我緊緊圍繞兒童由近及遠的社會生活來組織。把學習有關社會生活的常識,感受有關社會生活的現象作爲教學的重點,並讓學生掌握參與社會生活的知識,更近一步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形成社會生活能力。“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課堂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反映學生的需要,引導他們用眼睛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

一、感悟生活,認識生活

本課教學前我安排學生分成旺仔牛奶和康師傅方便麪組、蔬菜組、衣帽組等去不同銷售點去調查商品價格,並採訪銷售點負責人,完成調查採訪記錄表。調查採訪記錄表巧妙地引導着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究解決問題。學生通過不同銷售點、時間、品牌等價格的對比,一對比即刻會發現問題:同樣的商品在不同地方怎麼價格不一樣呢?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時間段價格會不同?……好奇心的驅使,會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把原因歸納出來。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發現問題,在實踐探究中解決了問題,不僅僅是獲得了知識,更重要是獲得了對社會生活的認知和理解。

二、課堂中獲得知識,生活中運用知識。

通過調查以及學生小組交流,學生已瞭解了許多影響商品價格的因素。但課堂教學不能僅限於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形成社會生活能力。因此第二環節學做聰明顧客顯得尤其重要。老師的設問:“我們發現了這麼多價格的祕密有什麼用呢?”讓學生們很快醒悟了:“我們知道了到哪買東西比較划算。”並進一步通過看視頻讓學生掌握了在實際購物中的操作方法,緊接着讓學生解決現實問題:如何選購自己喜歡的書,於是,學生們當即運用剛纔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了有些學生選擇了成批購買,有些學生學會了討價還價,有些學生學會了貨比三家……課堂氣氛一下熱烈起來。我想學生在這節課教學中不只是知道了影響價格的因素,以後在日常生活中需購買商品時也會動腦想想怎樣買,去哪買。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4

作爲老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在教學中應成爲學生學習的支持者、指導者和合作者。爲此,我想從如下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導入環節中,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

在教學中老師的導言、學習素材的選取和學習活動的安排都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例如:在教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今天我當家》一課時,我課前採用了讓每一位學生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幫爸爸、媽媽做家務,體驗家務勞動的辛苦,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上課時叫一位同學上臺說說自己的感受,老師相機導入本課教學。又如在教學《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我採用歌曲引入來渲染氣氛,讓全班同學齊唱“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這首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知道大自然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如此一來學生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使他們能感到上思想品德課是很有意思的事,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明理環節中,挖掘課程資源

傳統的教材只是傳授知識的載體,而現代教材功能只是教學活動的基本範例。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如教學《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我採用圖文對照來開展活動,讓學生自編自演“小鳥與榕樹的對話”,同學們通過看錶演,聽小鳥們的訴說,結合課文插圖,知道愛護環境,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存。然後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家園是怎樣的,於是同學們踊躍地展示自己動手畫的家園作品。事實上作爲老師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在生活中認真地收集素材,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並在明理環節中加以挖掘,從而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增加實踐活動

在新教育理念下,增加實踐活動來引導學生怎樣做是十分重要的。爲此我在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實踐活動的培養。如在教完《小鳥與榕樹的對話》這一課時,同學們都表示要爲美化我們的家園環境出一份力,並開展一次植樹活動,有的在生日時家門前種一棵樹,讓小樹苗和我一同長大;有的回家跟父母一起在自己居住的社區或門前種上一棵樹;有的在植樹期間爲校園植樹種花種草。通過實踐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懂得愛護環境,人與自然才能和諧共處,我們的生活家園才能更加美好。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5

首先,根據教材內容,教師按照教學計劃對課文內容作了具體的安排,重點講述的課文針對班內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學生。如在講述一、二課時教育學生學習課文中的小朋友對學習耐心、認真,不懂就問,同時從小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更好地爲社會主義祖國服務,才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在實踐上。如謝飛、李秋賢等學生他們也學會了不懂就問的道理,後來學習有了較大的進步。

其次,在講述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怎麼來的一章時,使學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讓學生明白我們的吃、穿、住、行都離不開勞動人們的辛苦和勤勞,是我們的偉大領袖的正確領導,以及革命先輩不怕犧牲換來的今天美好的生活,現在我們要學好本領,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強大。特別是我們的祖國有強大的科學,有宇宙飛船的上太空,說明了我們祖國的科學先進。我們國小生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主人,所以我們更加要努力學好文化,同時也要有正確的人生觀,有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再次,課文用較大的篇幅來教育學生要團結同學,幫助同學,培養學生的愛心和善心,培養學生有一種積極的上進心和集體主義感。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有待於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爲教育教學工作作出應有的貢獻。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6

●描述事例的發生:

三月的一天,我一如既往的走進了三一班的教室,開始了我的日常教學工作。這是新學期的第一節課,講授的主題是家人的愛。我告訴學生們,當他們剛剛睜開雙眼時,看到的是爸爸、媽媽的笑臉;當他們剛剛學走路時,聽到的是媽媽鼓勵的聲音。當他們生病時爸爸媽媽深夜抱着他們去醫院的情景,等等,讓孩子們體會到他們在家人的關愛下一天天的長大。

接着我說同學們你們也講講你們的家人養育你們成長的故事吧!在老師的啓發下,孩子們一個個爭先恐後的發言,課堂的氣氛異常的活躍,孩子們興奮的講述着自己幸福家庭呵護培育他們的故事。孩子們有的拿來照片,有的拿來與家人在一起的視頻,他們在組內交流着,臉上洋溢着幸福。

這時我看到芳芳有些鬱鬱寡歡,同學們說的熱火朝天,她卻一直沒有發言。當我發現以後我走到她的面前,問道孩子你身體不舒服嗎?孩子搖搖頭,我想也許是孩子們之間發生點小矛盾吧。

在下課之前,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呵護生雞蛋。每人開展一天“護蛋”活動。要求大家每人明天上學來帶一枚生雞蛋。通過這個活動我想讓學生親自去實踐、體驗、感受、通過呵護生雞蛋的活動使他們領悟到父母養育他們的辛勞,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第二天我剛剛走進教室,看到很多的孩子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有些納悶,仔細觀察原來是孩子們都怕生雞蛋破碎,坐在座位上看着自己帶來的生雞蛋,我的心裏竊喜,活動初步見效了!

●確定事例的理由:

在“護蛋”的課堂活動中,突發的課堂生成的問題擺在教師面前。

上課的鈴聲響了,我讓孩子們用彩筆給自己的雞蛋寶寶畫像。孩子們有的畫上了美麗的頭髮,有的畫了一個小笑臉,孩子們的興趣極高。我在教室中巡視,當我走到芳芳面前時我突然發現芳芳帶來了兩個生雞蛋,我正要上前詢問,但我轉念一想也許芳芳興趣高,也許芳芳家裏有兩個孩子吧!

我繼續在學生中走動觀察孩子們的創作。我的好奇心最終還是把我帶到了芳芳的面前。看到芳芳畫的雞蛋寶寶一個是幸福笑臉的小男孩,另一個是一個哭臉的小女孩。我想這是爲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

學生們已經裝飾完自己的雞蛋寶寶了,我說同學們你們的寶寶誕生了,從今天起你就要想辦法保護好你的寶寶,明天我們看一看誰的寶寶最健康,你們要精心呦,孩子們都把自己的雞蛋寶寶小心的放在自己事先準備的“房子裏”。

只見芳芳把哭臉的雞蛋寶寶小心的放在精心準備的盒子裏,這個盒子的周圍墊上軟軟的棉花,盒子的外面還畫上了美麗的公主。放好後芳芳再把盒蓋用膠條封好,雞蛋就像睡在睡袋裏一樣安全了。放完以後芳芳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接着芳芳把笑臉的雞蛋寶寶隨意的放在空杯子裏。我觀察到這些,我的心在顫動,這讓我聯想到芳芳在班裏總是默默無聞,缺乏童年的孩子應有的朝氣,這個孩子給我的印象是憂鬱。

第二天在課堂上孩子們各自講述着自己的“護蛋”經歷,有的完好如初,有的已經破碎。

芳芳帶來了那個被她精心呵護的雞蛋寶寶。在課堂上我刻意讓芳芳向大家講述她的“護蛋”經歷,她興奮的笑臉是我從來沒有在她的臉上看到過的,我想這裏面一定有祕密。我要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打開她的心靈之窗。

●處理教學事例的方法:──細心加愛心運用教師的教育智慧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

中午的時候我把芳芳叫到辦公室,出乎我意料的是芳芳手裏還拿着那個雞蛋寶寶,其實“護蛋”的活動在上完課以後就已經結束了。此時我抓住這個契機,直接切入話題。我問:芳芳你的那個雞蛋寶寶呢?聽到我的問話,她一愣,我說你能給老師講一講那個雞蛋寶寶的故事嗎?頓時孩子滿眼淚花,說老師我把它故意摔碎了!這個雞蛋寶寶是我,我們家沒人愛我,我自己愛我自己。那個雞蛋是我弟弟。我的心一驚,我深深的感受到芳芳這個孩子在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這個孩子太需要關愛了,她被人冷落的時間太長了。如果長期發展下去,不解開芳芳的心結後面的事情不可想象!

原來芳芳是來自外地的學生,她的媽媽又給她生了一個小弟弟。芳芳的媽媽爸爸十分關注她的弟弟,在生活中處處爲弟弟着想,弟弟永遠是對的,吃東西的時候總是隻給弟弟吃不給芳芳吃,總給弟弟買很多的東西,自從弟弟出生以後極少給芳芳買東西。芳芳感到極度的心裏不平衡,以前在弟弟沒有出生之前,芳芳的父母對芳芳也是百般的呵護,但芳芳的弟弟出生以後,芳芳的生活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本一個生活在父母幸福呵護中的孩子,由於弟弟的出生和父母的忽視使她生活的世界突然發生巨大的變化,這是一個幾歲的孩子難於承擔的事情,這也是使芳芳性格、心理髮生扭曲的原因。

找到了芳芳的心結我開始每天在中午的時候找到她和她聊天,告訴她很多的辦法,比如我教她,當媽媽只給弟弟零食吃的時候,我讓她對媽媽說,媽媽您給弟弟吃吧,我不吃,弟弟小。第二天,芳芳主動找到我小聲的告訴我,那天她照着我的話去做,媽媽反而給了她一大半的零食。類似的事情在不斷的發生,芳芳的心情也在不斷的變化,在這之中我悄悄的給她的父母講述了芳芳在“護蛋”活動中的表現,由於芳芳缺乏父母的關愛,芳芳陶醉在自己的世界裏,多麼可憐的孩子。告訴他們由於他們的過失給孩子帶來的痛苦,帶來的性格的扭曲,他們震驚了沒有想到自己的自私疏忽帶給孩子嚴重的心靈創傷。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了,芳芳也在一天天的變化,芳芳的心復甦了。從這個小姑娘的臉上我看到了自信,看到了幸福,看到了她應有的童真。

●分析教學事例的過程:

靜下心來反思,我思緒萬千。我所景仰的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作爲一名稱職的教師,就要善於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正確、恰當地處理課堂上生成的問題,要用心去做自己的教學工作,要善於發現問題,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細心地去關愛每個學生,讓他們都能充分享受到老師的愛,都能在老師愛的滋潤下茁壯成長。教育更是神奇的,許多不爭的事實說明:一次偶然的教育機會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一生。作爲辛勤的園丁的教師,又怎能隨意錯失這來之不易的教育機會呢?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夢》中寫到:愛心無價!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顆愛心。沒錯!我們理應用心呵護每一個學生,用愛澆灌他們的心靈,總有一天她們會開花結果。

師愛,是一把金鑰匙,能打開孩子閉鎖的心靈;師愛,是一雙無形的手,能撫去孩子苦澀的淚花。我想:只要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把愛播灑向那些如硬石頭般的孩子們,我們收穫的將不僅僅是成績、理解和感動,而是自我的蛻變和靈魂的昇華!讓我們用愛去點亮那一盞盞心燈吧!來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7

本人承擔了二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教育教學工作,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做如下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把思品與生活課的教學同學生日常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是非評價標準,提高他們養成良好道德行爲習慣的自覺性和安全意識,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爲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通過一學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爲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缺少主體參與。本學期二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突破口:

1、廣闊的教學陣地。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領學生在校園內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強化“知”、“行”統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互動的動態式討論。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我們去發現”這個單元教育學生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要求學生能夠自己動腦、動手,養成探究的習慣,學習探究的方法;能夠應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爲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3、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我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 在教“愉快的收穫”這個單元時,我組織學生開了一個豐收會,讓學生展示一學期來的學習成果,教育學生積極向上,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爲此而高興,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4、與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我們的作業設計要衝破封閉的圈子,向課外延伸,跟生活接軌,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變得生動、活潑、有趣。“你好,祖國媽媽”這個單元教育學生愛家鄉、愛祖國;要求學生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我佈置學生與爸爸媽媽一起,通過上網、看報、走出家門等方式,瞭解爲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昇華愛國情懷。

5、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學生的天性是樂於自己探索,好遊戲、活動,課堂上的說教再生動也缺乏形象性、參與性,而少先隊活動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參與性於一爐。因此,作爲班主任兼品德教師,我不失時機地把思品教學與班隊活動結合起來,從班隊活動中深化思品教育。“獻出我們的愛”這個單元教育學生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要求學生誠實友愛,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說謊,做誠實的孩子;知道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關心和愛護同伴。 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不是一節課就能解決的問題,爲配合好品德與生活教學,我制定了每週每月的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8

是課間還是課堂?

──《校園鈴聲》教學隨筆

北京市海淀區冷泉國小 付繼新

“課間你們喜歡做什麼活動和遊戲?”隨着我的一個問題,教室裏活躍起來,“玩老鷹捉小雞”“跳繩”“丟手絹”“丟沙包”……看來,我是問到孩子們感興趣的問題了。本來嘛,對於剛入學一個月的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玩遊戲更能吸引他們的了。可是,這短暫的課間十分鐘,如何讓他們合理地安排好,怎樣才能既安全又愉快地開展課間活動,是我這節課要引導大家共同探討的問題。

課中我出示了一些圖片資料,大家通過自己入學近一個月的實際經驗和觀察,明白了很多在課間活動的要求,並且也能夠把課間的十分鐘合理地安排妥當。

在課堂的最後一個環節,我告訴孩子們我像他們這麼大的時候喜歡玩的遊戲:拍手遊戲、踢毽子、跳繩。並且帶着他們一起玩這些遊戲,告訴他們每個遊戲的玩法兒,尤其是踢毽子,我對他們說:“剛開始老師也不會踢,於是我自己想了個辦法,用一根繩子拴着毽子踢,慢慢地就能踢得很好了!”我在課堂上邊說邊示範,孩子也一個個躍躍欲試起來。我馬上給孩子們分好小組,每個小組分好幾個毽子、跳繩和球,讓他們自己安排遊戲,然後伴隨着《你好,十分鐘》歡快的音樂,大家開始活動起來。

頓時,教室裏儼然已經變成了歡快的課間,孩子們的高興勁就別提了。音樂聲停,活動停,這是我提前說好的。孩子們還是不想停下來。於是,我對他們說:“這個音樂停了,就像告訴我們課間結束了、要上課了一樣,聽到上課鈴聲我們就要把自己做的遊戲停下來,趕快回教室上課了,對嗎?”孩子們贊同地點頭。

我又接着說:“剛纔我發現有幾個同學與別人爭搶東西,請大家談談對這種現象的看法。”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說:“不應該跟別人搶,老師發給你什麼你就玩什麼。”還有的說:“跟別人搶東西玩不禮貌”“我們在遊戲時應該講謙讓”……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是爲了在孩子們活動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正如品德與生活課程理念中所提到的,品德與生活必須針對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生活情境爲教學切入點,關注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瞭解學生在學習品德與生活課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從學生的生活中取材,有針對性地選擇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作爲教材,再去指導學生的生活。這節課中這個環節的設計,我認爲是成功的,因爲它讓“課堂”再現“課間”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體驗了課間活動的快樂,不僅如此,還從中知道了在活動中應該避免的一些問題,有了初步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學生的學校生活中,無論課間還是課堂,處處充滿了教育,又何必非要區分是課間還是課堂呢?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9

品德與社會課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爲了教好本門課程,我總是認真做好課後隨筆,下面從以下幾方面談幾點體會:

1、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例在《我在進步》一課,我開展了“調查自己成長曆程”的主題活動,課前學生採訪父母,收集兒時物品,回憶童年趣事。課上學生帶來了採訪父母的錄音,反映自己一步步長大的經歷,進而充分感悟到長大是一個豐富的過程。這節課的主題活動貼近學生生活,學生非常愛上,樂於參與。於是,在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到:“思品課教師應重視改變課堂傳授知識的習慣,設計一些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動中悟理、動中導行,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再如,在《學會自我保護》這一課中,我嘗試了小品教學法,讓學生自演自無悟,學生興趣高漲,本堂課的成功,使我大受啓發,於是在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到:在老師的指導下,把書本知識,現實問題寓於滑稽的小品中,學生抽時間,擠時間去編、演,在演練中修改,充實內容。這個過程既提高了學生的創作與欣賞能力,也給大家帶來了樂趣,真是忙中偷閒,不亦樂乎,也是一種快樂的學習方式,在這種快樂中體現合作精神。這樣做從眼前看,確實是浪費了一些時間與精力,但從長遠的角度、發展的方向去看,眼前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應該說是值得的。但需要家長、社會、一些老師給予理解與支持。我願與大家一起探索品德與社會課的最佳途徑,把課改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教學中。

2、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以後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例如在教學《孝親敬長》時,我沒有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結果學生對本課感悟不是很深,於是課下我及時記錄了這一點:課上應該主要解決學生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並不需要一味講大道理。這就強調了作爲教師應該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這個重要性。我們必須實際走入學生的生活當中,去了解他們的需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課前調查,無論是問卷還是調查採訪都應該在課前有所瞭解,課上纔能有的放矢。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例在在教學《學習別人的長處》這一課時,我明顯感到本班學生對別人的優點發現不夠,反而專揪同學缺點,所以本課我臨場發揮,由我扮演駱駝,一名學生扮演羊,同學們演老牛,上演了一幕《駱駝和羊》的童話劇,駱駝和羊的爭論使學生深刻領會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再如:在教學《課堂教學的規則》一課時,學生忙於回答問題,課堂紀律反而有些亂,我趁機讓學生們坐好,一分鐘後,讓生說原因,結果同學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課堂紀律一下好轉。於是,課後隨筆中,我這樣寫道:非常情況,非常處理,教師在課上應多些應激機智,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總之,寫課後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穫。

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10

《品德與生活》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門課程,它作爲一門獨立的綜合型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爲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品德與生活教學隨筆。

回顧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感到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尤其在教學時常會遇到這樣的苦惱,學生不理解的內容,自己還教得特別累。剛拿到教材時,很茫然,不知如何去教。細看時覺得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更生活化、大衆化,每一課的插圖都很新穎,很有趣。慢慢地,我就感到一定要用新的觀念去理解它,要用新的方法去教學生。

《我的祖國多遼闊》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愛祖國山和水》中的第一個主題。通過本課學習,旨在促使兒童知道我國的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教材以中國行政區圖和文字介紹相結合的形式呈現,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組材料:(中國行政區圖,兩個文字資料框、地圖周邊的四幅小圖和主持人的話及右下角小男孩的話),都是意在引導學生藉助相關知識,通過不同的方式,瞭解我國的海陸疆域,知道我國幅員遼闊,爲祖國感到自豪。教材體現了一種“引領”的功能,既給廣大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供了參考與借鑑,同時也在一定層面上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引導。

本課綜合了地理和品德各方面的教育內容,較好的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並注意將品德教育與知識的學習相融合,使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與知識技能的掌握相結合。文中以“地圖”爲載體,在引導學生認識祖國的同時,把地圖作爲一種學習工具,讓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熟練掌握。這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難點,但這又是本節課的重點。因爲祖國是學生生活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離學生既近又遠,因爲畢竟她對學生而言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我們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去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祖國、瞭解祖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我們一直力求結合品德與社會課的特點,打破學科界限,以全身心地活動爲載體,創設豐富的教學活動情境,營造開放、寬鬆、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達到寓教於樂,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我們一直努力倡導動態的、建構性、過程性的知識觀,打破單一、呆板、嚴肅的課堂模式,努力創建自主、互動、積極、向上的綜合活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