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閱讀強語用的讀書筆記

強調讀書時“動筆墨”做筆記,是我國古代語文教育的一項優良傳統。但在現實教學中儘管教師們都認同做讀書筆記的益處,卻鮮有實踐與研究,即使偶有涉及,也僅僅提提而已,缺乏指導,很難取得實效。爲此,不少課改專家呼籲:“但願讀書筆記的理論及實際運用能引起廣大教師的關注和研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第三學段習作目標中規定“學寫讀書筆記”。筆者在“以讀書筆記爲載體,促進學生讀寫實踐”的課題研究與實踐中,對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有點滴認識,現小結整理如下,以求教方家。

真閱讀強語用的讀書筆記

一、促進真實閱讀

要做讀書筆記,必先讀書,這是不容置疑的。我們要做的是,引導學生靜下心來,與讀物親密接觸。至於讀物中的不懂之處,哪怕是個別字的讀音不懂,都先放在一旁,等第二遍、第三遍再去探究。如此沉醉於讀物之中,學生才能悟出文本的精髓,產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德國著名語言學家洪堡特說:“沒有一種思維,即使是最純的,能不借助於我們一般感性形式而進行,只有在這些感性形式中我們才能理解和把握思維。”這也就是說,實現各類文章的一般閱讀目標的前提是,從文章的整體出發,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即整體感知。著名學者梁啓超的“三步精讀法”的“第一步:鳥瞰”,首要的便是“把文章瀏覽一遍,瞭解文章寫些什幺……”做讀書筆記,首先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閱讀,有了感性認識後再來談論體會收穫。學生走入文本,在真實閱讀中發展整體感知能力,長期堅持下來,便能形成良好語感,爲寫讀書筆記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發展言語能力

1.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現實中,不少學生往往心有所感而口不能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知識儲備不足。引導學生在做讀書筆記時積累讀物中鮮活的語料,摘抄積累“錦言秀語”,學生的.言語表達就有了根基。例如,在指導做《白鵝》一課的讀書筆記時,我們要求學生摘錄白鵝高傲的短語句子,並從姿態、叫聲、步態、吃相等方面加以分類整理、記憶。經常這樣積極地積累語料,在表達時就不必爲語言蒼白貧乏而擔憂了。除了摘抄細節描寫的詞句短語,一些名言警句、格言也是積累的重要對象。這些名言警句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已成爲“範型”,是衆讀者心中共同認定的某些文化現象,具有很高的共識度。如“明月何時照我還”是思鄉的範型,“爲人民服務”是公僕的範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立志報國的範型,“粒粒皆辛苦”是愛惜糧食的範型。在寫作表達中,恰當運用範型,往往能以一當十,直觀、形象,使人心領神會,提高表達效率。有的範型如歇後語,還具有幽默的效果,適當運用可以讓表達生動。學生在閱讀中還會接觸到許多有意義的知識、有價值的數據、重要的信息、生動的故事、獨特的案例等。它們不一定是範型,但在寫作中恰切運用,也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因此,讓學生在讀書筆記本上摘記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數據、信息、事例等,也可爲習作表達增加“儲備”。

2.在閱讀中領悟表達形式。學生習作表達困難除了缺乏材料,還有一個原因——不知如何表達。有了素材,又掌握了形式,學生就容易暢快地表達。如何獲得表達形式?著名作家巴金在介紹自己的寫作經驗時說,自己熟讀《古文觀止》的兩百多篇文章,體會它們的好處,慢慢摸到文章的調子。文章的調子即是表達的路子——表達的形式。閱讀中引領學生去發現作者言說的圖式,用精練的文字列出提綱,既有助於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也有利於學生掌握作者表達的方法、表達順序。當學生對某種言說圖式有了鮮活的印痕,就有可能在表達時下意識地直接仿用。例如,學習《走遍天下書爲侶》一文時學生髮現了作者的言說圖式:假設獨自旅行,選擇只帶一本書—假設別人感嘆,回答表明緣由—假設坐在船裏,如何反覆地閱讀。課後讓學生練筆:假如你獨自旅行,你會帶什幺東西?請寫寫自己的想法。學生便能依葫蘆畫瓢,輕鬆完成練習。幾乎每一篇(本)優秀的讀物都有可被學習、被仿效的表達形式,在閱讀中感悟體會,一旦積累達到一定量,就能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3.在筆記中鍛鍊表達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與作者、文本進行對話與交流,是最容易碰撞出思想火花的,“意隨文生”,寫作的靈感不期而至,寫作慾望不吐不快。讓學生把閱讀的思考感受、心得發現寫下來,就是一種寫作。這種寫作,沒有教師命題的侷限,學生可以用“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由之見、抒“我”的自由之情、顯“我”的自由之趣,在“貼近自我”的表達中鍛鍊言語技能。即使是摘抄,只要能對所摘抄內容有所批註——加上一兩句評語,或是一點感悟,便是基於內心感受的一種表達。筆者班上一名學生閱讀沈石溪作品《再被狐狸騙一次》做了這樣一個摘抄批註筆記——語句:“公狐狸痛苦地哀嚎着,掙扎着,頑強地朝與樹洞背離的方向奔逃,我緊跟在它的後面,我再沒有回頭去看樹洞,不用看我也知道,此時此刻,母狐狸正緊張地轉移它們的小寶貝……”批註:它“掙扎”,是因爲它的生命已經到了臨界點,卻還“頑強”地扛着,多堅持一秒,多奔逃一步,妻兒就多一分安全。多偉大的公狐狸啊,爲了妻小犧牲自己!也正是這種精神,讓“我”爲之感動,推着他跟公狐狸跑去。這樣的批註,是潛心與文本的對話,是源自心靈的真情流露。這就是寫作——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因此,可以說讀書筆記是溝通閱讀與寫作的最自然的通道,是發展學生表達能力的一片沃土。

三、養成讀寫習慣

做讀書筆記能促使學生養成讀寫的習慣。要做讀書筆記,學生就會“逼迫”自己讀書,讀書就會有印象和體悟,就會有訴諸筆端的衝動。另一方面,寫作必然會促使人去讀更多的書——“書到用時方恨少”“寫然後知不足”。這樣就引起學生去有目的地讀書、思考,寫作表達,形成讀、思、寫的良性循環,促進了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據參與“以讀書筆記爲載體,促進學生讀寫實踐”課題研究的實驗班級教師反映,學生對讀書和做讀書筆記興趣濃厚。因爲讀書筆記的讀物可以自由選擇,只要有益的課外書皆可。同時,讀書筆記也是自由的,沒有字數限制,沒有體裁約束,有什幺就寫什幺,只要是真情實感,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比上語文課更來勁!”樂趣是最好的導師。能堅持自由閱讀與筆記,久而久之便能形成良好的“讀、思、寫”的語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