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宦海沉浮散文

北宋文人地位很高,是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蘇東坡生活的時代朝廷上黨爭激烈,他在新舊兩黨的夾縫中艱難生存。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中,忠君耿直的蘇東坡只能備受打擊,遠離朝廷,而那些奸吝小人卻在朝廷裏八面玲瓏春風得意。

蘇東坡的宦海沉浮散文

蘇東坡出生書香門第,青年才俊。他二十歲出頭就高中進士,第二年制科考試又拔頭籌。蘇東坡的才華得到了皇帝和文壇領袖歐陽修的賞識。原本,他可以平步青雲,在政治上大展宏圖,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然而,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流放。即便是舊黨上臺,他依然不得志,主動請求外放地方任職。所以,蘇東坡的侍妾王朝雲說他一肚子不合時宜。

王安石任宰相時,實施變法,以求國富民強。他在變法過程中急功近利,剛愎自用。王安石極力提拔任用年輕人,凡是支持擁護變法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蘇東坡其實知道王安石的意圖,許多奸邪小人於是順勢而上,因此把握朝政,排除異己。蘇東坡不是反對變法,而是認爲變法要循序漸進,契合實際情況,以利於老百姓。然而,王安石的變法大刀闊斧,不管實際情況,強制推行,弄得百姓怨聲載道。這就有點像新中國成立後的人民公社化運動,結果嚴重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更加貧苦。蘇東坡對此不能坐視不管,他就寫詩或上表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就讓新黨的奸邪小人對他產生了怨恨之心。於是,他們網羅罪證,向皇帝進讒言誣陷蘇東坡。蘇東坡何罪之有呢?他的弟弟蘇轍說:“東坡亦何罪?獨以名太高”。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蘇東坡寫詩說明新法的弊端不假,特別是他反對不顧實際的“青苗法”。朝廷上的小人從來沒有忘記對他的嫉恨,他們誣陷迫害蘇東坡。最後,朝廷派欽差將蘇東坡關押進了御史臺。這就是有名的“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是蘇東坡人生中第一次遭受的沉重打擊。雖然最後蘇東坡死裏逃生,但是被貶到了偏遠荒涼的黃州。蘇東坡成了一個被地方官看管的農民。

變法失敗後,王安石罷相。朝廷重新啓用辭官隱居的司馬光任宰相,舊黨得勢。蘇東坡被召回朝廷,受到重用,連升六級,成了朝廷的三品大員,與宰相之位只差一步之遙。司馬光也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他任宰相之後,廢除一切新法,恢復舊制。蘇東坡認爲新法已經實施多年,其中有不少措施很好,有利於百姓,不應該全部廢除。於是,他與司馬光政見發生分歧。司馬光不聽勸諫,蘇東坡罵他“司馬牛”。蘇東坡在朝中受到排擠,他主動申請外放做官。他對皇帝說:“我不願意參與朝廷新舊黨爭,您讓我到地方上任職,可以實實在在地爲老百姓做點事情。”蘇東坡是令人敬佩的正人君子。他完全以國家大業、真理事實爲依據,不以一己之私爲官做人。

蘇東坡外放杭州期間,治理西湖,修建蘇堤,使今天的西湖光彩照人。他用清理西湖的淤泥修建了橫貫西湖的.蘇堤,這就形成了著名的“蘇堤春曉”風景。蘇東坡讓百姓承包西湖水域種植菱角,清理水草。爲了不讓菱角長滿西湖,他命人制作了許多小石塔在湖心圍成一圈,圈裏不讓人們種植菱角。這些小石塔現在只剩下三座,就是今天非常有名的風景“三潭印月”。蘇東坡爲官一任,造福一方,杭州的老百姓都非常愛戴他。

公元1094年,高太后離世,皇帝親政,新黨重新掌權。這時候,王安石已經去世,朝廷任用蘇東坡曾經的好友章惇爲宰相。此人是和蘇東坡同一年考中進士,深知蘇東坡的才華。於是,朝中這些奸邪小人就把蘇東坡貶到了蠻荒之地惠州。已年近花甲的蘇東坡在瘴氣瀰漫的惠州,生活極其艱苦。但是,此時的蘇東坡早已不在乎這些,他很快就融入到當地的風土人情之中了。他在詩中寫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東坡在惠州生活得瀟灑自在,曠達灑脫。

宰相章惇等人嫉妒蘇東坡的才名,害怕他回到朝廷擔任宰相。他們看到蘇東坡在惠州不但沒有被整死,反而生活得很好。於是,他們再次把蘇東坡貶到了更加遙遠的海南儋州。這在宋代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已經貶到不能再貶了,再貶就到海里去了。這是宰相章惇等人慾置蘇東坡於死地而後快,無異於滿門抄斬。儋州不僅經濟落後,而且文化也非常落後。蘇東坡在儋州大力發展文化教育,培養了儋州歷史上第一位進士,他也是儋州文化的開創者。

蘇東坡被朝廷召回,途經金山寺時,在自己的一幅畫像上題詩:“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他把自己的流放地看成是自己一生最主要政治功績,不能不使後人敬佩。章惇之流雖然貴爲宰相,那又如何?最後不還是被歷史的塵埃湮滅了嗎?蘇東坡,這位將近一千年前的歷史人物至今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特立獨行的人格魅力將在歷史長河中繼續大放光彩,照耀千秋萬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