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美文欣賞

在路上美文欣賞1

關了電腦,

在路上美文欣賞

熄了燈。

輕輕的閉上眼睛,

回眸最近這些日子。

昨天、前天、前天的前天……

今天、明天、後天的明天……

即使時間多轉變,不變的是對人生的追求。

即使在失意時候,疑問挑起了懷疑的源泉,

人生的意義、價值擔當起驅使灰暗的根源。

勇敢的面對走在路上的人生!

當我們明白了責任的時候,

我們已經在路上……

在路上會有疲憊、困惑、更有很多的無奈與困境……道不清的辛酸!

昨天、前天、前天的前天……在路上度過年輕浮躁不安分的心,

今天、明天、後天的明天……在路上爲了身邊的人不得已遠行。

在路上,當我們回過頭看那過去的時間,辛酸已經化作爲動力的源泉。

在路上,我們遙望遠行的路與伴行的人,心中的信仰已化作堅定的心!

現在我們已經在路上

爲了肩上的責任,

我愛的人而遠行!我們的心任重而道遠。

爲了心中的信仰,

而踏上前方的路!我們的心義無反顧!

在路上美文欣賞2

帶着一顆找尋美麗的心去遠遊,走在五月季節的門檻,用一雙明澈的眸子去記住盪漾在初夏旋律琴絃上的曼妙音律。學會用心走近自然,學會用眼捕獲美麗

一一題記

1、漫山槐花香

車子行走在盤曲的山路上,聽同去的友人說此時正行進在麟遊山中。山上的樹木蓊鬱蔥籠,一座山連着一座山綿延,盎然的綠意一路跟着飛跑,跟着沸騰起來的還有我的熱情,眼睛一刻不離的凝望遠山的綠,這種好像被滌洗過的明淨的綠會給人一種對生命的熱愛。

這種綠的汪洋中奪目着一種雪白,漫山的白花綻放着,山宛若走在初夏裏的女子,着一襲綠底白花的裙裝,青春而婉約。起初我不知道那種在陽光中盡情開着的白花是剌槐的如雪花朵。車子仍然在向前行駛,帶着這種清雅的素馨與綠意還有我疑問的白,我只能凝神專注望向窗外,希望多看幾眼這種自然雕琢的美麗。

終於在一處拐彎的山路旁,有一小塊平曠的地方,可以讓車子停下來休憩。小孩兒下車後看到了燦黃的蒲公英花朵,便跑去摘花。大人們追着孩子的身影爲他們拍照。我們在暖暖的陽光裏,很想握住更多的芬芳與美好。我們同去的好友一起與山合影。

這時,我纔看清白色的花容,一個個欲展翅飛舞的白蝴蝶簇擁着,正在享受甜美的花蜜。一串串的花穗潔白在綠葉裏耀眼,花香引來了一羣羣嗡嗡的蜜蜂。

哦,五月槐花香的季節來了。

眺望山下,我看到一排排木黑的蜂箱,蜜蜂是花的情人,爲花帶去尼喃的情話,花兒纔會那般芳香,纔會亮麗在枝頭。

濃郁的綠敞開胸懷,擁住潔白的花,在初夏的門口演繹一場浪漫的花事……

2、牡丹的花海

走完了盤旋的山路,車行走在川道里的一條公路上。在公路的兩旁,到處開放着白色的牡丹,花朵匯成了一片花海,壯觀而震撼人心。

我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這麼大片的牡丹,我們的校園內僅有一株白牡丹。看到這麼多的牡丹,我們央求開車的朋友停車,讓我們女人去看花,他說,“讓美麗留在歸途,疲憊的身心會多一份感動”,我們只能把看牡丹的心願留在歸途。牡丹留在原地,靜靜開花,我的心湖被牡丹激起漣漪,等待與花重逢。

歸途中,我們忘記了時間,只盼望快些走到那片花海,與花吻別。我穿着玫紅色的裙子站在白色的牡丹叢中撫摸着一朵花,與花留影。

牡丹被夕陽塗染上一抹紅暈,牡丹花沉醉在夕陽裏。我把對牡丹的喜愛隱藏在手心裏,雙手合緊想留住更久的馨香在手上。

我一直驚異一路上看到的花全是白色,其實白花也好,它給人靜雅的純美感受,宛若走在夏天裏着一襲潔白飄逸紗裙的長髮姑娘,帶給人更多夢幻與雅緻。

牡丹花海我爲你吟詩“接天牡丹白如雪,應恨斜陽帶我歸”!

3、路過岐山縣

岐山縣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到處都散落着歷史文化的文明碎片。看見一座城就可以望見前朝風煙。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廣場上的三座雕塑,左右是周文王周武王由兩匹良馬拉着的馬車,上面載着文王與武王。正前方是一個巨大的鼎,在多級臺階之上供奉。在此,我看到西周的繁榮與昌盛,君臣的睦和,《封神榜》影視作品中展現的一幕幕有關武王伐紂的情景在我腦海中閃現,還有西周百姓和樂的場面,都讓我覺得踩在腳下這片土地的傳奇與溫熱。

渭河水流淌過這座小城,小城多了幾份柔美與恬靜,在渭水的柔波里又承載了幾多滄桑與古老。蔡家坡的油彩組畫中,我記住了姜太公的幡旗,上面書寫着“姜”字,還有鬚髯潔白的太公坐在戰車的前方。這裏的歷史浪花都在向人們展示着這片土地曾經的神奇。

這裏還因爲一個名字,讓我來朝聖。那就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永遠璀璨的人物一一諸葛亮!

充滿歷史文明的一座小城一一岐山縣,像一朵浪花永遠盪漾在渭水之上,無與倫比的晶亮剔透。

4、五丈原追思

諸葛亮一個在中國大地上婦孺皆知的名字,因爲他心懷“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弘願,他從西蜀來到了岐山。他一生驅馳奔走,了事如神,鞠躬盡瘁,傾盡一生的心血,從二十七歲初出茅廬,肩負重任,光復漢室,灑淚揮毫寫就《出師表》。諸葛亮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艱難的一生。

五丈原的秋風吹滅了諸葛亮的長命燈,他積勞成疾的軀體終於支撐不了他堅毅的思想,“一心只爲酬三顧”,他倒在了五丈原的朔風裏。這裏是他最後的戰場,也是他最悲壯的戰場。他死在“爲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遺憾裏,一場大雨澆滅了他所有的夢想。

佇立在五丈原諸葛廟前,看着廟門楹聯上後人對他的讚譽一一“蜀國賢臣”“南陽儒相”,我對這位英雄傳奇人物心生敬意。廟門前古柏矗立,我想古柏就是他的陪伴,古柏就是他的精神,年年世世屹立在這片土地之上。

來來往往的遊人都手捧一柱香,在你的靈位前祭拜,也許後人的敬仰是給你最大的欣慰,你的八卦陣,你的木牛流馬,都是你的驕傲,也是你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蹤跡。

人固有一死,你死的其所,你的死重於泰山,你是托起一統天下弘願的大寫的人。

五丈原也許在你臨死前的心底永遠留下了屈辱,但我要說,你仍然是堅持夢想的人,你是行走在夢想路上的王者!一時的挫敗永遠銘留,一生的功勳無法磨滅。

但你的忠心日月可鑑,歷史的塵土不會遮蓋你輝煌的一生。在歸去的夕陽裏,我與諸葛揮手作別。

山間青青的麥苗正在吐穗,諸葛廟前就能俯瞰到流潺的渭水。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諸葛你安然長眠吧!這方土地上如今安寧合樂。你的艱幸奉獻如今滋長出了這方土地的富饒。

一一暮色四合,我離開了諸葛廟,踏上了歸鄉的旅程。一次出行,遇見美好,遇見風景,我最想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不虛此行。

在路上美文欣賞3

週日,做完家務,不想去看市井的喧囂,只想獨自遊際在書頁的章節裏,用昨晚雨水浸潤過的文字,擁一程溫婉舒意的心境。拿出畢淑敏著的散文集《藍色天堂》來讀。喜歡畢淑敏的文字已由來已久了,幾乎讀遍了她所有的作品。這本《藍色天堂》是作者20xx年乘郵輪環遊世界後,寫的一本航海日誌。打開書頁,一枚書籤從書裏掉落下來,書籤是附在書頁裏贈送的,是一枚“船票”。因爲我沒有乘船航過海,對船票比較陌生,想真正的船票應該與這枚“書籤”的樣子差不多吧。

此時,房間裏靜悄悄的,只有外面傳來的或遠或近的鳥兒叫聲。因爲窗簾沒有打開,屋裏顯得有些暗,正是適合讀書的情境。

這是一本用心裝幀的書。書的封面被包着一層書皮,取掉書皮,展開,竟是一張航海圖,上面是作者旅行的.航線和所到國家、城市的名字。航海圖的背面寫着作者總結出的《旅行的33個理由》,仔細讀下去,竟然全部認同。

我也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我喜歡一個人行在路上的那種感覺。記得兒時經常會到火車站,去看一列列火車減速進站,又徐徐開出的情景。因爲火車站離家很遠,回家後常常會被家人告誡,以後不準去了。可終經不起誘惑,又偷偷地去過幾次,直到有一次被奶奶發現,重重地打了幾巴掌後,才收住了去看火車的腳步。現在想想,兒時對於火車的那份熱愛,可能並非原於火車本身吧。也許是對外面世界的那份好奇,才讓我對一趟趟火車的來處和去蹤有了莫明的期待。說來奇怪,稍稍長大一些後,我會常常做一個乘火車旅行的夢,夢中的我,要麼是急急地趕火車,要麼是乘上火車,到一個沒有終點的地方。就這樣乘着火車的夢,開始了我的一次次夢中旅行。

長大後,因爲工作和境遇的原因,我到過很多地方,但真正意義上的旅行卻舉指可數。我以爲旅行不應夾雜着其他的成份。比如去一個地方,還要有籤合同或是處理問題等另外的事由牽絆,那樣心就會被拖累,即使身在仙境,也無法讓心生出禪意來。旅行應是隻爲旅行,旅行是乘物以遊心,是讓心擺脫俗事糾纏、把心安放的過程。正如畢淑敏列出的33個旅行理由,旅行或是爲了尋找遠方的故事,或是爲滿足生命原初的流浪本性,或是爲活出與衆不同的精彩……

打開書頁,序言和目錄的用紙是藍色的,讓人即刻想到海。“我用100天,蹈海翻江,買那張船票,花費了半生的積蓄。你花幾十塊錢,讀它一頁或幾頁,就可以沿着海,聽素顏的地球在悄聲述說……”作者熟悉的文筆和語境又一次呈現在我面前,讓我欲罷不能,於是,一頁頁貪婪地讀下。

眼睛實在看累了,合上書,躺在牀上,呆想。也許今生,我都不可能去做一次環遊世界的旅行,我註定要在生活的城市裏,陪四季流轉,伴容顏老去;但我會在熟悉的街巷間,偶爾去放慢腳步,看鳥兒在樹間嬉戲,聽隔壁孩童的琴音響起,這或者該算是另一種的旅行吧。由此想來,其實人生本身就是一次長長的旅行,你所有的經歷都是你所路遇的風景。正所謂:行在心裏,心在路上。

我又打開“航海圖”,拿起“船票”,一幅即將出行的模樣。這一次我要在《藍色天堂》的文字裏,讓心靈伴着海風,去感受那海天一色的蒼茫。

在路上美文欣賞4

你一直向前走,卻不肯回頭。

夏季,暴雨過後。地面上溼溼的,在凹處有一些積水。一個人走在空曠的大街,燈火闌珊處卻未有人在那裏。曾經刻骨銘心的愛恨糾纏,有過一剎那的溫暖和疼痛,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送她離開。記憶空白處,總是會有痕跡。寂寞的生活 一直都是如此。心裏有一面湖水,表面無論怎樣,卻驚動不了內心的平靜。

窗外,泥土的氣息和花香帶着涼爽的風,一起涌進屋子裏。躺在牀上,一直不願意開燈,喜歡在黑暗裏 ,願意讓一切罪惡倒把自己吞噬掉。身體蜷縮起來,總是這樣溫暖的姿勢,這樣的睡姿一直未曾改變。胃部疼痛,有特別飢餓的錯覺。自己明白不過是感情的空缺,讓身體的缺口開拉大。只是如此,在這樣的日子裏。什麼可以把自己填補回來。

文字,在網絡上一直保持的寫作的習慣。只是寫的文字很少有人喜歡,就這麼被時間淹沒在過往裏。七年的時間,我都在做一件事情。電腦前,一杯白開水,一盒CAMELL。一雙觸動鍵盤寂寞的手。七年,經歷了愛情卻沒有留住。身邊的人來來去去。有的人去了遠方,把自己埋葬在泥土裏,靈魂在那裏釋放。有的人保持着自己流浪的生活姿勢,一個城市接一個城市的走,喜歡那熟悉的氣息,喜歡看陌生而冷漠的臉。在路上,有的人停留,有的人把自己放逐的很遠。有的人歸來,結婚,生子,幸福美麗充滿陽光微笑的生活。

七年的現在,一個人去看煙花的損落,卻不相信愛情。用心去寫字,記錄下生活在心臟的紋絡上的記憶。疼痛,寂寞,傷害,宿命都記在那裏。寫文字,等待一場愛情。如果可以 。如果有那麼一個女子可以讓我生活安寧,我會選擇結婚。只是一直都沒有。自私,一直都是這樣。喜歡把點點的溫暖放在身體裏。可以讓自己去感受很多日子。只是溫度會冷卻,心裏失去變成了空。

態度決定一切,生活也是如此。很多事情都是這樣。那些時候,自己寧願背叛宿命,去給自己一些好的生活,只是結果卻迂迴反覆。終究是擺脫不了一些東西。只有宿命的接受一切,好的不好的都可以承受。

眼前的這個女子,陌生的見面,卻有熟悉的味道。看着她睡覺的樣子,很美。我們只是不能相愛,她在彼岸,我在次岸,只能這樣孤獨的觀望,卻也會有溫暖。至少可以讓我去關心,明天刀口拆線。

早上問她:你被醫生推進手術室的時候,你在想……

她說:我想自己終於可以離死亡這麼近,卻一點不恐懼,知道自己會死的話,就不那麼害怕了。因爲你在身邊,可以讓我感覺到平靜,不再缺乏安全感。

抽菸,喝酒,身體上的紋身,叛逆的女子,一直都很獨立。一個人獨舞在路上,看沿途風景卻打動了她的心。喜歡把玫瑰放在嘴裏咀嚼,想知道玫瑰的味道。然後,吐在手心裏,看着汁液順着手掌的脈絡走動。喜歡在太陽下去仰望天空,仰望天堂,卻一直都是不幸的女子。

16歲,自殺,農藥。父母離婚,告別故鄉,開始流浪,直到現在。一個人的生活姿態。用很簡單的相機拍下很純粹和深邃的東西。

她說:等出遠以後,去看大海。離這個城市僅有一個小時的路程。只是想看看而已。然後,我會離開這個城市,繼續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飄泊,沒有目的,沒有溫暖,沒有永遠,只有暫時的停留和安靜的生活。但你記的,我會回來看你,對我如父親一樣的男人,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一直沒有言語,安靜的看着她的眼睛,眼角處有淚的痕跡。

這個夜晚,面對熾白的電腦,除了文字,還能敲下什麼,可以在心裏。寫到這裏,眼淚流出,缺失很久,但會回來。不是不想愛,只是愛到最後是一場空白,話爲說出,記憶已經不在。只有把自己禁忌。

一直不願意回頭,一直向前走。

在路上美文欣賞5

挺拔的白楊佇立在一望無垠的黃土高坡上,爲單調且落寞的高原帶來了點點生機。它以堅韌的性格贏得人們對它的禮讚:“白楊樹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這條人煙稀少的路上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着,因爲它們,人們看到了希望;因爲它們,生命中多了些期待;因爲它們,黃土高原沒有落入平庸。白楊早已成爲精神的象徵。

有那麼一羣人,他們在歲月的長河中繼承着“白楊精神”,他們就是大山裏的郵遞員。一個人,一個郵包便開始了長達十幾裏的郵遞山路,這條路註定是孤獨的,可它又註定是充滿希望的。大山深處的希望全都在那不大的郵包裏包裹着,老人的張望,孩子的歡欣,是遠方傳來的,更是郵遞員帶來的。從年輕到老去,從陌生到熟悉,從欣喜到從容這是怎樣的歷練,才讓他們甘願爲大山深處這些鰥寡孤獨奉獻自己的一生。

老王,衆多大山郵遞員繼承者之一,扛的是郵包,跨的是大山,一年365天,每天需在一條土黃色的山路上,蛇形而上。,誰家有小孩在外讀書,誰家有人外出打工,老王幾乎都記得。他似乎成了外來的親人。村民們只要有一段時間沒看到老王的身影,心裏就會有一種放不下的牽掛。恐怕這就是郵遞員們留在路上的足跡。讓人無法忘卻。

一天夜裏,下着大雨,進村的泥巴路也被沖垮了,老王把郵包用雨衣蓋着,生怕被雨水浸溼。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好艱辛,與其說走,更不如說在爬。那一路的泥漿沾滿全身,突然的一個趔趄,一股疼痛感襲滿全身,老王知道是腳傷了,那樣的經歷不知有過幾回了,這樣黑的夜裏,他無能爲力,只有坐等天明。第二天等村民找到他時,他依舊笑着用不大的聲音說:“你們的信”。這樣的夜晚,這樣的暴雨,這樣堅定的信念,或許是每個大山郵遞員的必經之路。

更多像老王這樣的郵遞員,他們是平凡的,沒有更大的雄心壯志,沒有絕代風華的才氣,他們有的只是默默奉獻的心,當然他們並不認爲這是奉獻,而更願意把這份職業看做擔當、責任。樸實是他們共同的標誌,踏實是他們共同的保證,誠信是他們共同的操守。管他歲月如何變遷,他們自隱匿於大山中,又活躍於大山中。來來去去,日子重複一遍又一遍,寄信、收信、送信中間連接的一條又一條崎嶇的山路,這樣的時光構成了他們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總在路上。

白楊在西北是普通的,但它又是極不平凡的。在暴風驟雨的洗禮下倔強的成長的,粗壯的樹幹,茂密的枝葉,這是爲了他們自己的成長所汲取的精華嗎?不,是爲了大西北,爲了抵禦那些肆虐的狂沙,它們在與大自然做着頑強的對抗。大自然練就了強壯的白楊樹,所以它們一直在路上。

刺骨的寒風、冰冷的溪水,讓他們留下了這個職業的烙印,畢竟不是白楊,大自然不能給予他們營養,取而代之的是病痛的折磨,都說“磨難賦予信念”因而更加堅定他們執着的信念——將那充滿寄託的信完好的送到每個人的手裏。再苦再累,他們依舊堅守在路上。

白楊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要讚美白楊,如白楊的他們——大山裏的郵遞員,他們也實在不是平凡的,我要大聲的讚美他們,那些一直堅守在路上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