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當年放“平車”散文

在小興安嶺林區“大木頭”年代,林區的人們都顯得非常的牛氣和自豪。一時間,關內的人們都紛紛投奔林區維持生計,因爲林區有一望無際的浩瀚大森林和可採資源“大木頭”。

回憶當年放“平車”散文

新中國成立之初,小興安嶺林區爲國家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人們吃的喝的用的都是靠“大木頭”換來的.,是“大木頭”的支撐之功。早年間,運出全國各地的“大木頭”,堆積起來就是一座山,放倒了就是一片海。在翠巒林業局第九林場工作的老工人史長祥,他就是經歷過放“平車”的林業工人。他在茫茫的大山裏一干就是幾年,每當回想起當年的工作情景,使人歷歷在目、難忘至今……

平車,也稱古轆馬車,是50年代山場和貯木場運送木材時的專用集材工具。平車上裝的全是5米至6米的短件子園木,是集伐、打、吊、造、集、裝於一體,用馬套子拉到開山口(欏場),工人用槓子,鋪上驢子(欏腿),再裝上平車,裝好後用繩子聯接存放在小鐵軌上,由專人放送到開山口(欏場)。

裝平車是個非常危險的工作,也是個力氣活,體力消耗大,那時的“大木頭”,現在已經看不見了。可裝平車是下坡打閘,上坡往下推幾步,每次一、二節平車放的時候,它猶如一條巨龍在山野間飛舞,時隱時現,放平車的場面尤爲壯觀,當放到開山口時,用內燃機車再牽引到貯木場歸欏。

記得當時的林場主任是藺善寶,他具有一定的領導能力和工作能力,團結和帶領林場職工克服重重困難,不分晝夜、加班加點地戰鬥在木材生產的最前沿,提前完成任務,爲國家建設做出了貢獻。

此刻,在小興安嶺林區茂密大森林的上空,在我們的耳畔,又彷彿迴盪着當年放“平車”的清脆轟嗚聲,那聲音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

放“平車”,將成爲林區人們的永久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