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行走更暖心散文

清代王夫之說過一段話,“終日勞作而不能度約於祿位田宅妻子之中,數米計薪,日以挫其志氣,仰視天而不知其高,俯視地而不知其厚,雖覺如夢,雖識如盲,雖勤動其四體而心不靈。”幾百年前的哲人深邃的思想似乎能洞穿當代人的“乏詩意”的狀態,而其中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快”,而且越來越快地成爲潮流趨勢。吃喝玩樂在快餐化,衣食住行在快餐化。結婚可以閃,生子可以剖腹產,離世可以安樂死。推而廣之,現代的人們這種狀態,可以用急促,忙碌,紛雜,不安,混沌、焦灼、暴戾等一些詞語概括。

詩意的行走更暖心散文

爲什麼我們不能詩意的行走,詩意的生活呢?放鬆緊張緊緻的心態,放慢急促匆忙的腳步,舒緩噪雜混亂的耳朵,平靜的呼吸,愉悅的平視,含着愛意,飽含深情面對這一切,你會覺得更暖心,更舒暢,更和諧,會給你開啓一個從未有過的心靈世界。

海德爾說,人,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寫下這句優美而詩意的句子時,他貧困交加,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卻能詩意的安然接受這一切。春秋時期的顏回,詩意的行走在窮鄉僻壤,“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顯示出安貧樂道的瀟灑。歸有光詩意地行走在自己的小院裏,“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在悲喜之間營造了一個怡然自得的小空間。林語堂更是詩意的漫步在自己的老宅裏,“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慢下來腳步吧!踏着大師大家的走過的路徑,帶上些許詩意的行囊,欣賞詩意的風景,觸摸詩意的靈魂,進入乾坤自在,物我兩忘,澄淨光明的意境。

詩意的行走,去親近大自然吧。約翰列儂說,當我們正在爲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遠去。林語堂也在《生活的藝術裏》說,讓我和草木爲友,和土壤相親,我便覺得心滿意足。現實世界裏,束縛我們思想、感情的外在之物龐雜蕪亂,干擾了我們對生活本真的追求。陽光、空氣、綠樹、大地纔是我們生命最終的源泉和歸宿。我們應該反思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之裂、之繁蕪了,我們應該走向大自然,尋找生命最初的動力。背上簡單的行李,遇山覓路,逢水尋橋,把無名小湖做西湖,把無名小山做泰山,把無名之河做黃河,一棵樹的新綠也是森林,一朵花的芳芳也是花海,一塊碎石也是山澗。沙漠盡頭自有綠洲,水窮之處自有白雲,只要有一顆熱愛、敬畏大自然的心靈,滿眼是詩意的河流,滿耳是詩意的呢喃,滿腳是詩意的花瓣。

詩意的行走,去把愛心奉獻給這個世界吧。愛心是人類至善至美的靈魂,是詩意生活的最高境界,是超越自然世界的青春童話和高貴性靈,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親情,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愛戀,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友情。有了愛,在荒漠、在牢籠裏也能感受到濃烈的詩意。汶川大地震,年輕的母親雙膝跪地,傾臥匍匐,雙手伏地。人們搶救發現,在她的護佑之下,幾個月大的孩子酣然入睡。孩子襁褓裏的手機存着一條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活着,你一定要記住,媽媽愛你。愛,使新的生命在逝去生命的護佑下堅強成長。帶上愛心,你每走一步都是詩意芬芳,帶上愛心,你每一句話都是詩意吟詠。

詩意的行走,在書香裏浸染吧。馮驥才說,閱讀帶來詩意的.生活。腹有詩書氣自華。讀遍天下詩書,是走向詩意人生的最佳途徑,是理順我們粗糙不平感情文理的最好工具。漢賦了的張揚恣肆,唐詩的激情磅礴,宋詞纏綿悱惻,元曲的一唱三嘆,帶給我們最濃烈的詩意章節,使我們陶醉其中。倘若不能侵淫這些鴻篇鉅製,就讓我們拈幾朵詩意的小花枝葉鑑賞,如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得,如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瀟灑飄逸,如易安居士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婉約……

《儒林外史》中有名才子叫杜慎卿,他閒來無事,在南京雨花臺上聽到兩位挑大糞的農夫對話,我和你到永寧泉吃一壺水,回來再到雨花臺看看落照。杜慎卿聽罷感嘆道,真乃菜傭酒保都有六朝煙水氣。現在,我們大概誰也比挑大糞的生活更愜意吧,似乎應該更能能品味着當下的詩意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水一新發,一事一禪心,一炷心香洞府開,讓我們用詩意照亮人生,詩意行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