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書筆記

德國著名詩人、思想家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我閱讀了《教育智慧從哪裏來》這一好書,使我更深刻地領悟到這句話的真正內涵。這本書是王曉春老師所著,全書分五個部分,分別就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係、教師與家長關係、管理問題等,當前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熱門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深入淺出,入情入理,發人深省。本書節選了100個發生在國小的典型的教育案例,以及王曉春老師的精闢點評,使我受益匪淺,深受啓發。讀完全書,可以說處處讓我感動,處處令我深思。我想:教師不僅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友愛每一位學生,而且要依靠每一位學生,保護每一位學生。它告訴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教學,以案例研究爲突破口,推動經驗積累,我想這就是我們需要的。讀了此書,讓我真正體會到,教育是真情和愛的事業。僅僅有責任心是不夠的,根本的意義是,教師心中要時刻裝着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來考慮、決定一切。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厚此薄彼。教師的真情付出是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教師的舉止言行,無一不對學生產生情感觸動,觸及學生心靈。“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學生對於喜愛的老師,往往能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其執教的學科中,愛學,樂學,甚至爲博取老師的表揚而努力,而老師也受到學生愛戴和尊敬,而更加傾心於教育工作。我深信:教師的真情投入,必定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那麼,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爲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曾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說道:“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如果我們對學生的愛是無私的,沒有功利性的,那麼,你對學生的鼓勵,哪怕是一個無意的微笑,讓孩子在輕鬆、和諧的氛圍中感受到你對他的愛,並能把這種美好的感受帶給更多更多的人。讀了此書,讓我從我書上得到的啓示有很多: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讀書筆記

一、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智慧與愛心同等重要”這是王曉春老師點評案例1的標題,是啊,對學生每位老師都傾注了愛,但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我們的身邊這種現象數不勝數。學生病了,老師上門探望,課落下了,利用業餘時間補,學生在校內跌傷了,老師小心呵護,及時與家長聯繫。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其家長感動,令周圍的同仁稱讚。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收效不明顯的原因主要是我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能解決他們真正的心理問題,客觀的家庭問題等。學生之間打打鬧鬧,鬥嘴絆腳,總認爲是小兒科的事,所以總是用很簡單的談話和互相道歉來解決。卻很少會想到去找找發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它自身的,還是和家庭環境有關。王老師告訴我們,學一點心理學,走進一點學生,花一點耐心,這樣我們的收穫會讓我們驚喜。如何走進孩子的世界,我在書上看到這樣一個詞——換位思考。這並不陌生,卻又那麼陌生。

它喚醒了我沉睡的心靈,讓我豁然開朗,使我不斷設想:假如我是學生,我最需要的是什麼?假如是我的學生,我會怎麼做?換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寬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會多一種教育的方法,就會讓自己讓學生多一份快樂。換位思考讓我不知不覺地走進學生的心靈,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細膩、透明、多彩的心靈世界,換位思考成了我和學生們零距離溝通的一條無障礙通道。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學生也是如此。

二、批評不是解決學生問題的唯一方式批評只是一種帶有情緒性的管理方式,沒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緒化的教育,是教師素質提高的最大障礙。

往往在沒弄清楚學生是怎麼回事,自己就大動肝火真是不值。如何正確地批評學生,而且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當你理解了學生,批評學生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方法,孩子也自然能夠接受,不掩蓋問題,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學生,才能正確地實施挫折教育與批評。這是我從這本書上得到的啓示。

三、教育智慧是一門藝術教育是一門學問很深的藝術,蘊藏着許多智慧。

一直以來,我也是那些忙忙碌碌的愚人,書中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好多就發生在我身邊,也曾經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也曾經讓我憂心忡忡,也曾讓我牢騷滿腹,而我機械地做着、忙着、拼搏着。尤其,讀到“水彩筆的故事”這一案例,使我想到自己平時也經常的遇到此類問題,但很少去動腦筋思考和觀察學生的表現,而是“無研究的教育”,這種簡單的教育,沒有從根本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而對教師的能力也沒有絲毫的提高。非常好的思維習慣是,遇到事情總想問個爲什麼,猜猜有幾種可能的原因,然後,加以驗證,有時不妨多轉個彎想一想。

面對教育中頻頻出現的各種問題,作爲教師的我們不能首先慌了手腳,孩子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各種各樣的原因左右着他們的行爲,我們要有容忍之心,更要具平常之心;我們要有大將風度,不要用我們的急躁表情和過激言語讓孩子害怕、叛逆、壓抑,而要尋找到合適的“點”,讓孩子自我成長。教育智慧從哪裏來呢?教育智慧從日常善於捕捉的點滴小事中來,從科學的思維方式中來,從概括反思中來,從良好的心態中來……

只要我們以研究的心態來看待問題,向研究型教師努力,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明瞭化,你可以發現:原來教育可以如此輕鬆又愉悅!讀了《教育智慧從哪裏來》一書,我發現了真正開啓孩子心靈的鑰匙——用愛心啓迪學生的智慧,用智慧開啓學生的潛質。當然,我知道僅僅看完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正確運用該書中的正確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並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反思和創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工作效率和質量,爲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